第3章 足球王国:世界级名帅的摇篮(2)
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必须坚决执行。在斯科拉里的严格指导下,球队延续传统,继续夺得了州联赛的冠军,他差点儿为俱乐部创造了历史。在这一年,他继续带领球队杀进了乙级联赛的决赛。他们的对手是来自巴西南部南马托格罗索州的大坎普队。在首回合的比赛中,他们以4︰3战胜对手,在次回合中他们以1︰2惜败对手。根据当时的规则,比分相同,双方进入一战决生死的决战赛中。最终他们以0︰3大败于对手,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但这也是他们历史上第二次夺得联赛的亚军。
尽管是初出茅庐,球队的名气也不够大,但人们已经看出,斯科拉里已经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很好地证明了自己——不同于球员时代的平庸,在执教方面,他的确有过人之处。于是,在带领阿拉戈亚诺体育中心队取得州联赛冠军和乙级联赛亚军之后,他先前效力过的尤文图德队向他再度伸出了橄榄枝。
尤文图德队于1975年升入巴西乙级联赛方阵后,就一直为冲进甲级联赛而努力奋斗。从实力上来讲,他们明显要高于阿拉戈亚诺体育中心队,并且,球队在斯科拉里的故乡南大河州。这里的足球文化氛围更浓、足球人才更多,是个能锤炼和提升个人执教水平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南大河州的良好环境,要想在这里实现一些更高目标反而变得特别困难。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尤文图德队还从未夺得过南大河州联赛的冠军。这,也就成为俱乐部聘请他所要实现的首个目标。不过,斯科拉里尽管在球队的管理和技能指导上颇有建树,但并没有实现夺取州联赛的目标。因而,在1983年赛季的下半年,他选择离开,加盟了格雷米奥·艾斯波迪渥队(简称巴西PE,也称为佩洛塔斯队)。
巴西PE球队位于南大河州的佩洛塔斯市,成立于1911年9月。在斯科拉里加盟之前,他们夺得巴高联赛冠军还要追溯到1919年,那也是他们在此赛事中唯一的一次夺冠。1961年,他们夺得巴高联赛乙组冠军,此外就是1972年夺得总督杯冠军。他们相中斯科拉里,显然是看中了他铁腕治军的手段和年轻人敢闯敢干的拼劲。一个最现实的目标,恐怕就是能借助他的执教水平,从强手中夺得一次州联赛的冠军奖杯。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斯科拉里执教后,没能给球队带来任何荣誉。因而,干到1983年年底,他再次选择了离开。如同当初让人大出意料地执起教鞭一样,这一次他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穿梭。1984年年初,在人们惊讶目光的注视下,他飞向了遥远的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落脚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艾尔·沙巴比(Al-Shabab)俱乐部。
沙巴比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47年。在斯科拉里执教前的历史上,俱乐部球队曾于1955年首夺沙特国王杯,1960年再夺国王杯,1979年夺得沙特第一赛区冠军。在国内联赛方面,除了这些荣誉外,他们基本上与其他奖项无缘。直到1981-1982赛季,他们才取得历史上第一次联赛亚军。但是,到了1982-1983赛季,球队再次一无所获,而1984-1985赛季,他们显然想有所作为。于是,在巴西颇有执教潜力的斯科拉里就被他们相中。在这里,斯科拉里将自己的执教风格与沙特本土风格相结合,带领球队一路前行。最终,虽说十分遗憾地与冠军擦肩而过,但还是帮助球队夺得历史上第二次亚军。
斯科拉里的沙特之行,虽说没能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但对于他个人来说,却在他执教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他不仅拓宽了眼界,还学到了与不同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之人相处的方式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执教方式和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从一定角度来说,他此行既收获了眼下的果实,也拓宽了未来“谋生”的空间,为以后走上国际执教大舞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从这时起,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时的斯科拉里开始思考,同样是教练,为什么有的能将一盘散沙的球队打造成攻无不克的常胜兵团?为什么有的球员就如同神助一样,在球场上总能扮演好攻城拔寨的功臣角色?为什么自己当初在球场上就发挥不好呢?……有时,他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看台上思索。渐渐地,他悟出了一些道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才干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历练成长起来的。有了一定的才干,固然能“一招鲜,吃遍天”,但如果不及时提升,就会随时被抛弃。为此,他的眼睛开始向上看,并为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而努力,他要让自己在执教领域声名斐然。
3.执教,让他声名鹊起
通过数年的海内外执教经历,斯科拉里有了自己成熟的足球理论。这种理论几乎摒弃了巴西人传统的足球风格,改以欧洲人尤其是意大利人的务实。作为后卫出身的他,似乎比谁都懂得防守的意义。因而,他的执教理论中,防守变得比进攻更重要,成绩比场面更重要。
当然,斯科拉里执教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无数次磨炼才形成的,是建立在实践经验之上的。纵观他的执教经历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思想保守之人,不是一个固执己见之人,他是一个肯钻研、爱学习且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的人。另外,他还敏锐地观察到,随着足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作为足球王国的巴西,自然成了各国瞩目的焦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个国家都在急于提高自身的足球水平,而他们本土的教练一时都不能胜任这项任务。这也就意味着,在巴西即使不怎么抢眼的教练,一旦出了国,都可能成为别人手上的“香饽饽”。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些国家或他们的足球俱乐部,久慕巴西足球盛名,希望能在巴西找到一些适合本国国情,又能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的教练。这也让斯科拉里看到了事业的广阔前景。因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快速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提升自己在业内的名气。他亟须做的,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执教能力。
于是,1986年,结束沙特艾尔·沙巴比队执教合约的斯科拉里可谓满载荣誉地回到国内,开始将自己刚刚形成的执教理念付之于国内的实践之中。开始,他选择的是返回巴西PE队。显然,巴西PE这样的小球会一副无所作为的样子距他的人生追求已经相去甚远。因而,在这里执教3个月后,他毅然选择离去,再次回到了尤文图德队。在尤文图德队,他一共执教了8场比赛。比赛的成绩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每场比赛,都体现了他的执教理念,检验了自己的执教能力。正当他的试验还在进行中时,一个人生华丽转身的机遇悄然降临——巴甲豪门格雷米奥俱乐部向他伸来了橄榄枝。
如果说出国执教,让自己提升了执教理念,明确了执教风格,那么,执教国内豪门,就不仅仅是探索和学习,而是具有受到认同与挑战权威的意义了。也就是说,斯科拉里的执教能力已经受到了豪门的认可,接下来,他只须用成绩对自己曾经仰视的同行说“不”了。他已经在足坛上声名鹊起。当然,这也是由巴西的国情所决定的。
足球王国,最不缺的就是足球人才,包括球员和教练。通常情况下,各球队用人所挑选的都是优秀的人才,然后让他们来参与比赛或执教比赛。球队用人都是随级别提高而提高的。换句话说,越是档次高的球队,其所用之人的能力也越高,这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在涉及个人收益的薪资方面更是如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月薪通常只有1000雷亚尔,而那些以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大牌球星,他们的月薪能达到3万雷亚尔。两者之间相差达30倍之巨。
这些与个人的利益紧密关联的现实因素,对一直追求有所作为的斯科拉里来说,也同样具有诱惑力,成为他为足球拼搏的动力之一。从沙特回到国内,那些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夺冠已经不能再让他满足和心动,他需要超越,需要更大的舞台。该向何处去呢?当然是那些豪门俱乐部了。
如同巴西的大牌球员与新人之间薪资上的巨大差异一样,巴西各俱乐部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分化现象。有些俱乐部收入可观,有些俱乐部则陷入持续恶化、入不敷出的境地,优秀的足球人才必然向经营状况好的俱乐部流动。历史和现实注定了斯科拉里不甘平庸,紧随时代潮流而行,他成为了足坛教练界的“时尚”人物。
尽管斯科拉里通过执教为自己赢得了声名,但对于巴西人来说,这种声名中也包含一些负面效应——并且,这些负面效应一直伴随着他的执教生涯。这其中,就包括他的执教风格。因为他摒弃了巴西传统的华丽打法,改为以欧洲实用主义为指导的防守型打法,以致比赛场面上失去了吸引人的观赏性和有表演色彩的技术性,纯粹为了取胜而打球。
当然,人的趣味需求始终敌不过功利需求。后来的事实表明,尽管斯科拉里因恪守实用主义,坚持我行我素,而招致谩骂和批评声不断,但当比赛胜利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时,还有谁会去计较他的过于实用呢?如同一些人为了出名而刻意制造出一些动静,提高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一样,斯科拉里的实用主义执教风格,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并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球场上的千变万化总会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情形,但接过格雷米奥队教鞭的斯科拉里的头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他清楚地意识到,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声名虽体现着巨大的荣耀,如果不通过成绩来加以维护,转瞬就会成为身后之累,有时还会转变为洗刷不去的耻辱。所以眼下他要做的,不是去在意什么声名,而是要赶快投身于实践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检验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时机到了,斯科拉里高起点的人生,将从格雷米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