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准备充分才不会令听众失望(1)

有备而来才能游刃有余,在口才表达中也遵循着同样的道理。没有准备的语言表达,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和无序状态,最终面临失败的结果。每一次说话都有备而来,有助于你成为绝佳的沟通高手。

1.做好准备是成功的一大半

当大家看到我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时,是不是以为我就是有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本事呢?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我是有了数年演讲的经验,但是在每一次演讲之前,我也都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因为我深知,我们可能会为自己过去的或者现在的失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一切失败的最终根源都在于四个字:准备不足。

没有做好演讲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在演讲途中不断出现差错的人,即便是他有着高超的应变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难以保证他会取得一次成功的演说。

多年之前,一位声名显赫的政府官员在纽约主持了一场扶轮社午餐会,我恰巧也参加了这次午餐会。这位政府官员要在午餐会上进行演讲,大家都拭目以待。然而结果却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这位政府官员根本未作任何演讲的准备,他本来以为自己即兴的说上几句话就能够获得大家的掌声,但是事与愿违,在他磕磕巴巴、不知所云地说了三五句话之后,台下一片寂静,根本没有他想要的雷鸣般的掌声。当时,那个政府官员非常尴尬,脸一下子就白了,赶紧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手忙脚乱地在上面写着,之后又照着笔记读了起来。但是这也是于事无补了。

一个声名显赫的政府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拿着一个小笔记本,木讷地照着本子毫无感情的演讲,这是多么的笨拙,多么的让人讨厌。但是当时那个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照着本子读稿子的行为有多么的低级。他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刚才的失误。未曾想到,结果是越来越糟,他自己被自己弄得格外狼狈。当时的情形,真可谓是万分丢人,原因就在于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讲台上的他,早就忘记了自己能说会道的本事,完全被恐惧击倒了。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非常失败的演讲。演讲过后,这位政府官员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中定是懊悔万分。

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为失败的演讲者之一了。我从1912年开始教授口才训练以来,由于职业上的需要,每年基本上都要听上高达5000次以上的演说,每一个演说者,他们的表现,都给了我充分的教学经验。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失败的,而失败的表现之一就是恐惧,就是恐惧带来的语言不协调,肢体不协调。而恐惧的来源,大部分是准备上的不充分。

想要培养自己在演讲方面的自信,就应该去寻找那些能够给你在演讲中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司徒约翰曾经这样写过:“完全的爱,会将恐惧置身事外。完全的准备也是如此。”

那么,把演讲稿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就算的上是准备充分了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演讲是没有感情的,会给人不真诚、不真实的感觉。单纯的背诵演讲稿,那其实是一个误区,他对你的演讲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那不过是在做无用功,甚至可能毁掉你的演讲。

美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时事评论家,名字叫做卡龙·波恩,作为资深的时事评论家,他的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演讲对于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在当年在哈佛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演讲台上出过丑。

当时卡龙·波恩参加的是一场演讲竞赛,为了这次比赛,卡龙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他准备了一篇题目为“先生们,国王”的短篇故事。当时的卡龙想的是,把这篇短篇故事完全背诵下来就能稳操胜券了。于是私底下,他逐字逐句的,一字不差的将这篇演讲稿背诵了出来,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可是该来的状况还是来了。竞赛那天,当卡龙站在演讲台上,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的时候,接下来的时间里,卡龙自己回忆说,大脑中一片空白,说什么也想不起来一个字了。他开始局促不安,万分绝望之下,卡龙顺着这个题目,自己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现场编造了一个故事。卡龙本来以为自己是出了大丑,得奖无望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卡龙居然获得了一等奖的奖章。

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卡龙就明白了,单纯的背诵演讲稿,即便你事前背的滚瓜烂熟,也难保上台时大脑断片。所以,之后的日子里,卡龙不再背诵过一篇演讲稿,这也成为他在广播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取而代之的是,卡龙会提前做笔记,将演讲内容充分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结构和习惯将之表达出来。

死记硬背演讲稿,那是不聪明的人才会做的事情,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一旦你在台上稍有紧张,就有可能将背诵的内容完全忘记,让自己下不来台。而且,即便你能够保证自己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整个演讲也会变得非常的僵硬、死板,引不起听众的兴趣。因为你所演讲的内容并不是你内心所想,你只是像个机器一样在那里复述。

只有把要演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他在你的脑海里形成逻辑,让你的思绪成熟,那样我们才能在演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我们的真实感情,才能够流利、连贯有力量。

所以,做充分的准备,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充分的理解你所要演讲的内容,将它化为真正的你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你一半的成功。

2.让演讲成为一场故事会

我曾经读过鲁道夫·佛列的《流畅的写信艺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鲁道夫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即“只有故事才真正具有可读性。”这话说的真是一点都没错。鲁道夫还举了《读者文摘》和《时代》这两本杂志的例子,这两本雄踞杂志销售量排行版前三甲的杂志,他们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纯粹的记叙性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奇闻轶事。读者们对此是非常买账,读得津津有味。

其实演讲和这个的道理差不多,演讲需要吸引听众,而吸引听众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给他们讲故事,在故事的中间穿插进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立场,夹叙夹议,大家听得才有兴致,这样,你才能牵着听众的耳朵走。

当我们夸奖一个人的演说水平非常高时,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很会讲故事。讲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能知道很多的故事,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讲得扣人心弦。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抓住听众的耳朵和心,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实用性比较强的技巧。

第一、我们要做人性化的演讲。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否喜欢听一个人唠唠叨叨地给你讲些大道理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愿意听别人给自己说教,所以单纯地讲事实或者是你的观点,那会非常的枯燥,听众会感到厌烦,因为他们没有代入感,觉得你说的内容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不会有任何的兴趣。

所以,当我们演讲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到人性化。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听众,那么更想听到什么样的演讲呢?什么样的演讲会让你感兴趣呢?是不是那些风趣幽默,有具体事例的演讲呢?因为听众更愿意从真人真事中得到人生的启发。

第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无名氏,而是用具体的名字,具体的地点,这样会增添故事的真实性,会让听众听起来更有兴趣。即便是想要保护当事者的身份时,也可以使用杜撰假名的方式来继续你的演讲。没有人喜欢听虚假的故事,没有人喜欢听无名氏的事迹,所以,尽量在演讲过程中点名道姓,让你的演讲更具有个性化。

第三、好的故事不是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和劲爆的结局就可以了,这样的故事往往不会给你深刻的印象,因为故事没有亮点,没有记忆点。所以,演说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叙述细节。可能你会有疑问,在演讲过程中说太多的细节,听众不会感到厌烦吗?他们会喜欢听一些细枝末节吗?但是,细节不能过多,啰嗦的人自然不招人喜欢,但是在这里所说的细节是故事中重要的细节。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新闻记者写作时的“五何公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你只需要在故事中详细说明白这五个细节,就能够给人简洁明了,清晰流畅的感觉了。

第四、人们都爱看戏剧,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戏剧中充满了人物的对话。所以,在你的演讲中,利用对话,往往能够产生戏剧化的效果。比如你想要讲述一次你和某个上司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之道,那么你不妨把上司的话就用上司当时的语气表现出来,就好像是一人分饰两角,这样就会像是戏剧一般,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听的认真,自然就会对你的演讲印象深刻。

第五、为什么人们爱看戏剧,爱看电影?因为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视觉,视听结合,往往能够极大的抓住观众的心。视觉的冲击力,往往是数倍于听觉的。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所演讲的内容视觉化,那必将带来更棒的效果。说话,实际上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就像你花费几个小时向人们讲述乒乓球的技巧,也不如你实打实地现场用肢体动作给大家展示一遍来的一目了然,而且还会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参与性。

第六、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生僻、晦涩的语句,这样会给听众带来一种距离感。反之,如果你能够在演讲过程中,说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句和谚语的话,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说那些能够让听众产生画面感的通俗的话语。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事例,爱德文·史洛森在《每日科学新闻公报》上,对尼加拉瀑布所产生的能量问题进行了报道。在报道中,他描述说:“相信我们都知道,美国境内,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有几百万人之多。然而尼加拉瀑布所产生的能量,却大都被浪费掉了,它浪费的能量平均每小时相当于25万块面包。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每小时有60万枚新鲜的鸡蛋从悬崖上掉下去,在漩涡中制成一个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断从一架像尼加拉河那样宽达4000英尺的织布机上织出来,那也就表示同样数量的布料被浪费掉了;如果把我国图书馆放在瀑布底下,大约在一两小时内就能使整座图书馆装满各种好书。或者,我们也可以想象,一家大百货公司每天从伊利湖上游漂下来,把它的各种商品冲落到160英尺下的岩石上。”这是一段非常形象化的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比喻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文章是令人过目不忘的。

当你把你的演讲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的演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把你的故事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的演讲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你的演讲必定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3.你的亲身经历才是最好的素材

美国有一档专门针对家庭妇女的电视节目,收视率非常高。一开始,我很好奇,于是我也追看了几期。看完之后,我对这个节目当中的互动环节印象深刻。节目中的主持人,虽然在说话的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语法、修辞的错误,但是他们的演说却是极富感染力的,让人在听的过程中,已经忽略了那些错误,而被他的内容深深吸引。

这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我发现,这位主持人在和观众互动的时候,都是在谈自己的故事,无论是难为情的上厕所忘记带纸,还是美好的初恋的回忆,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顾虑什么语法、修辞问题,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故事,就已经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演讲的技巧恰恰就在于此。当你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演讲素材时,不妨就从自己下手,在自己的身上找素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做属于你自己的演讲,效果会是你意想不到的。

几年前,我在芝加哥也开设了训练班,一次,训练班的老师们聚集在康拉德希尔顿酒店里开会。在会上,我们鼓励大家想说就说,然后有一位学员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没有自由,生命就变得毫无价值。试想,人类的行动若是处处受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当这位学员说完这段话的时候,我们的训练老师立刻就制止了他接下来的演说,因为我们的老师太清楚不过了,这段演说再继续下去的话,只能是悲剧收场。我们的老师温和地问这位学员:“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高论呢?难道你是有什么亲身经历吗?”这位学员听后,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没有。我只是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觉得很受鼓舞,就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点点头,然后对大家说:“这位学员的动机非常好,但是这么宏达的主题,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是你亲眼所看到的事例,是很难继续你的演讲的,这样的演讲也不能够打动人心。不是我们的演讲不能叙述宏达的主题,而是宏大的主题也需要由一件一件具体、真实的小事情来衬托。”

老师的话引起大家的热烈的掌声,那位学员也恍然大悟。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说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拿来作为演讲素材的亲身经历。我想说,那是因为你没有仔细地了解审视自己的经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史诗,都充满了传奇,只要你愿意去发掘。著名作家爱默生就非常喜欢听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不管对方的地位、身份是多么的卑微,哪怕他是路边的一个乞丐,爱默生也知道他的身上绝对有值得人听的故事,也绝对有值得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