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心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幸福心理学(2)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的过程,它涵盖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如果在某些条件下,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那么这时候的心理活动便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就以上概念而言,心理健康并不是指时时刻刻都达到心理的最佳功能状态。人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心理状态总是处于一个起伏的过程,只要这个起伏在一个允许范围内,都属于正常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也是各有见解。综合各家的意见,我们选取心理健康的七项指标供大家参考。

①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与保证。

②人际关系良好。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因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既能悦纳他人,也能接受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个体能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信息,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③有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在个体的心理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影响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直至影响人的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并能调节体验到的痛苦、忧伤、愤怒、恐惧、怨恨、嫉妒等种种消极情绪,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和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心境。

④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以及处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环境发生改变时,能主动地面对现实,对环境的具体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有着正确而客观的认识,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外界环境作出符合环境要求的行动。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逃避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而是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面对目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使自己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⑤有着完整、统一的人格。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一个人在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获得了知识经验,形成了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与个性倾向性密切相关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的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都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是积极向上的。

⑥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都有着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当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与其年龄段极不协调时,则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⑦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目前的生活,能积极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他们乐于学习和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从学习和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勤奋工作的人。

(3)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不像生理健康标准那样具体和精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还应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因此对以上标准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目的地。”心理健康的标准确实为人们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提供了清晰的尺度,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我们绝不能生搬硬套,轻易给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下结论。

②心理健康不等于没有心理困扰。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本来面貌。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但是如何应对这些烦恼却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心理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心理困扰,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心理困扰。

③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心理健康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状态也会有所变化。如果将这种心理健康的连续状态中的正常状况比作白色,将不正常状况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些时间处于这一灰色区。

④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具有可逆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注意自身的心理保健,就会经常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这必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甚至会出现心理变态和心理疾病;反之,当我们心理有了困扰或者出现心理失衡时,如果能够学会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解除烦恼,恢复健康心理。

⑤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应该看他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而不应该用某一标准去生搬硬套。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就应及时调整,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26日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当多重发展任务同时落到大学生身上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

心理断乳期是指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赖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

实质上,心理断乳期是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关键时期。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所面对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极面对各种人生的调整,塑造强大的心灵。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心的群体,有着和一般青年共同的心理特点,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具有以下特征: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多数人是健康的。根据我国某高校通过问卷方式所进行的测试,接受测查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按“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分布的,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心理不健康(包括有心理问题和轻度神经症者)的学生只是少数。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上升而提高,特别是生活态度与学习动机两项,年级越高,得分越多。

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一次面临新的心理矛盾发生、转化而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的心理矛盾,有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观念问题、恋爱问题,还有进一步升学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一届大学生都会面临的。

③危害大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障碍。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期望很高的群体,自我的高定位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适应能力较差,这种落差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种种问题。目前,大学生大多面临一系列困扰,如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适应、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或异性关系的处理不当、就业与择业的困惑等,由此诱发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不稳定、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感、失落感、忧郁、烦恼等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据统计,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有50%左右是由于心理疾患,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绝路。

2.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择业问题等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业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

(2)人际关系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心理矛盾乃至心理疾病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际交往的不适造成的。由于大学生处在一个特定阶段,扮演着特定的角色,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的阅历,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以及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对自身魅力的肯定,导致自我封闭等情况。

(3)情感问题

伴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对情感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爱情、友情和亲情是大学生情感需求的三个重要方面。如果因为缺少正确处理好情感需求的能力,也可能会导致焦虑、羞愧、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4)其他各类压力事件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心理也带来了更多的冲击,因此,大学生要面对这个时代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也容易产生各种适应问题。

3.以积极的目光去看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19 世纪60 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先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确立临床和行为方法的全新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积极性为基本宗旨,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突出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彰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这在心理学史上来说是一个创举。

而如今面对大学生群体时,与其针对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宁愿聚焦于每个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内在心理资源。

因此本书站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从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弱点转向关注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希望通过幸福心理课,能够帮助大学生达到三个层面的提升:

①从主观体验上,能够去关注自身积极的主观体验,关注自身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

②对个人成长而言,能够拥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

③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三、探索自我

(一)健康自测——“五快”“三良”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什么是健康”提出了通俗易懂的“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八大标准。我们可以对照这些标准,看看自己的健康状况。

1.吃得快:胃口很好,吃东西津津有味,不挑食,不偏食,说明内脏功能良好。

2.便得快:排泄快速通畅,感觉轻松自如,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入睡快,睡得沉,质量高,一觉睡到大天亮,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良好。

4.说得快: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嗓音洪亮,中气充足,说明心肺功能良好。

5.走得快:步履轻松有力,行动自如流畅,反应快速,说明精力充沛旺盛,躯体、四肢状况良好。

6.良好的个性:性格温顺随和,豁达大度,意志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