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扼杀孩子的童真(3)
读懂孩子的行为
相信很多家长都面对过孩子的“破坏行为”,甚至还努力帮孩子将他的“杰作”来个“破镜重圆”。但是无奈时,也会抱怨“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也会生气,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那么,为何东西到了孩子手里就会立刻变成废品,难道孩子天生就是破坏狂吗?
其实,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并非故意想破坏一个东西。当孩子看到小汽车会跑、小飞机会飞,听到音响会说话时,他们会对这些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于是,他们就想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咦,我看一看、拆一拆、摔一摔,看看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也是孩子聪明才智发展的动力。
做家长的,对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而训斥或是打骂只会挫伤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熄灭孩子的智慧火花。通常,爱拆玩具的孩子,往往喜欢提问题,对孩子这种喜欢提问的求知欲,家长要格外重视和爱护。
家长除了要肯定孩子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外,还要适时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让他们知道随便把物品拆开这种不爱惜物品、不顾后果的做法是不对的。同时,还要叮嘱孩子,对不懂不会用的物品,特别是像电动玩具、家用电器之类物品,更不要随便乱按乱拆。
总之,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家长一定要在鼓励和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行为给予认真地分析,以便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换种方式爱孩子
既然“拆东西”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正常行为,那么,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1.家长要有宽容的心态
父母应该认识到破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必然,面对孩子的“壮举”时,不必为了维持一丝不乱的环境而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也不必为此沮丧、发脾气,说出“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之类警告或是威胁的话。要知道,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浇灭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2.家长尽量鼓励并参与孩子的“创作过程”
孩子的“破坏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这对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并培养孩子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因此,当家长看到孩子拆心仪之物时,不妨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讨论一下,“这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啦”,再一步步引导、帮助孩子一起寻找结果,并跟随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物品恢复原样。如此这般,孩子才能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3.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
在鼓励孩子的“破坏行为”之余,家长还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看到皮球一拍就跳得很高,家长可以问,“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看到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不过家长提出问题后,还要主动带领孩子从“破坏”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发孩子的思考。
其实,当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了解,你就不会面对小小“破坏狂”而不知所措了。
行为6:喜欢玩锅碗瓢盆——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快乐
妞妞是个3岁的小姑娘,在她1岁半的时候,喜欢上了厨房,确切地说是喜欢上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现如今,这个3岁的小姑娘对发出叮叮当当响声的锅碗瓢盆更是情有独钟了。
每一次,妞妞都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张开粉嫩嫩的小手去抓她可以够得着的锅盖。有时候,她会一拿就拿动了,然后对着锅碗瓢盆就笑个不停;有时候,她压根就没拿住,当锅盖掉到锅上,发出清脆一声时,她会马上再捡起锅盖,一松手,再放回锅盖。就这样,妞妞不停地玩弄锅盖,听锅盖发出的声响,这种反反复复的动作总是让妞妞乐此不疲,开心地哈哈大笑。有几次,妞妞竟然会把一个瓢拿在手里玩一个小时,而她自己一点也不会厌倦。
然而,每当妈妈看到妞妞在厨房里玩弄锅碗盆瓢时,她就忍不住要把她给轰出来。妞妞妈妈觉得,一来,厨房里有很多危险物品,像煤气、菜刀等,孩子进来后很容易发生危险;二来,家里总要有一个相对神秘的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始终充满探索的兴趣。
后来有一次,妞妞一个不小心,被小锅盖伤了手,虽说问题不大,但是妈妈却火冒三丈,硬生生地朝妞妞的手臂响响地拍了一下。紧接着,就是妞妞“哇哇哇”的痛哭。
不过,自此之后,妞妞再也没有摸过锅盖,再也不敢轻易踏进厨房半步了。
读懂孩子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随手拿起一个东西就聚精会神地玩起来,而很多家长却认为让孩子自由地玩耍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弄脏了身体和衣服,弄乱了家里的摆设;孩子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或是弄得全身湿透,甚至还会出危险。事实真是这样吗?
妞妞妈妈的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她不知道有时候孩子爱玩父母买的玩具,但有的时候他们却喜欢玩生活用品。其实,在孩子眼里,只要是他们弄得动、搬得动的东西都是玩具,而且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这种不断重复一个动作的行为对他们来说也是获得成长经验的一个必要过程。
要知道,玩耍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一件特殊礼物,即便是刚出生的小宝宝,身体还没有说话、走路以及自理的本事,大脑却已具备了归纳、提炼、认知的能力。而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是需要与自由自在的玩耍相结合的,这样孩子才能按部就班地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与其劝说孩子乖乖地坐在那里,跟着大人念书认字、背诵诗词,还不如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不安分的孩子们到处去探索、攀爬、触摸……
事实上,这样玩有助于孩子认知日常用品的模样、质地和手感,观察它们的用途,体会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孩子敲敲打打的动作,也能锻炼他们的协调性,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许,对家长来说,让孩子自由玩耍的确比较麻烦,既需要我们事后认真地收拾和洗刷,又需要我们巧妙地引导和保护。但是,家长可曾想过,你的费心和耐心换来的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发育和成长。如果我们怕麻烦、没耐心,将孩子的玩耍视为调皮捣蛋,阻止孩子的玩耍,那样我们只会阻止他们思维的发展,妨碍他们智力的进展,最终,只会可怕地拖累孩子成长成熟的脚步。
换种方式爱孩子
不过,支持孩子玩生活用品,并不等于说什么东西都允许孩子玩,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爱好,给他们准备一些生活素材,让他们动、让他们玩,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以下几种生活游戏值得让孩子玩一玩,特别适宜年幼的孩子。
1.筷子敲碗的游戏
家长先给孩子准备几个大小、材质不同的碗,再备一双筷子,然后将碗一字排开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随意地敲击。因为敲不同的碗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试着总结不同的碗敲出的声音有哪些特点。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边哼儿歌,边敲击不同的碗,从而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这个亲子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和听觉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吃饭的时候最好别让孩子拿筷子敲碗,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在别人家做客就更不能这么做,让孩子明白这意味着对主人的不满,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2.和孩子打水仗
家长先准备两个盆子,并将其装满清水,然后,将两个盆子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孩子年龄、手臂力量的大小而定);随后,把盆子放在孩子能把水拍出的地方,然后和孩子打水仗。这种游戏需要两个人玩,或是父母参与进来,或是让孩子和小朋友玩,当然,这个游戏在夏天玩是最适合不过了。
不仅如此,在孩子摆弄锅碗瓢盆的过程中,家长要始终抱着一个接纳和欣赏的态度,这样才会让孩子在生活用品中寻找到快乐,才会让孩子玩得开心,越玩越聪明。
难免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爱玩危险游戏怎么办?
Q:儿子4岁多了,很喜欢在大街上追逐打闹,并喜欢模仿影视、图书中打等场景玩一些危险游戏,大人该制止吗?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呢?
A: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刺激”的欲望,天性又喜欢模仿,再加上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肤浅,自制能力差,因此胆量大、不怕危险。不过,家长也不能像看管犯人那样监护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作为家长,最好是平时就能以身作则,注意传授安全常识,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其次,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应付危险的能力。比如,教孩子划火柴、使用刀剪等。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少玩这类游戏了。另外,家长也要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别的游戏上去,像猜谜语、跳皮筋等。
爱玩电脑游戏,该如何引导?
Q:儿子5岁了,特别爱玩电脑游戏,该怎么办啊?
A: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早早地放任孩子玩电脑。但是,儿童专家研究发现,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玩电脑游戏非常影响儿童发育。因为电脑辐射会影响幼儿脑细胞的发育;孩子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会导致眼睛近视;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其注意力、控制力会减弱,而且他们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情绪比较不稳定。为此,家长可以把电脑放在家中的公共场所,以方便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同时,给孩子限定一个时间,以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活泼好动,是多动症吗?
Q:儿子快5岁了,平时身体很好,与小朋友玩耍时,也特别活跃。但是就是动作特别多,一刻也静不下来,我有点担心,这是不是多动症呢?
A:好动是孩子的正常特征,家长应该鼓励。多动也是小儿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是不能说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多动症即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还会经常出现过多无意义的小动作,比如卷书本的角、将橡皮不断地切成小块等。孩子是否是多动症应由专家诊断,家长不能随意下结论,也不能随便让孩子服药。
孩子贪玩,不愿学习怎么办?
Q:孩子要上小学了,还是一门心思只想着玩,我们都很焦急,担心他不愿学习,该如何是好?
A:很多科学家和教育专家都认为,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越会玩的孩子越聪明。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如果想要玩得有趣,他会动脑设计游戏环节,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玩耍遇到障碍时,他会主动去思考,认识、发现物质的变化和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索世界、探索未知、开发智力;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还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孩子喜欢玩,也喜欢学习,如果家长能够给他们玩的时间,然后适时地提醒他们去学习,孩子照样能愉快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