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2000年前:三大门户王朝的热闹剧场

1.2.1 中文信息匮乏年代,新媒体粉墨登场

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 培根,英国哲学家

三大门户网站正是识别和把握住了中国用户的网上中文信息饥渴这一需求和时机。正如本书前面所述的,中国互联网在1995年展现出网上中文信息的匮乏现状,成为了更多用户进入互联网世界的一大阻碍,而这一状态的好转和改善实际上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在支付高昂费用和经过蜗牛网速等待之后,好不容易“爬”上互联网的中国用户,对于眼前那满屏的英文除了在新鲜之外更多的是茫然,在“超链接”与“超链接”之间的鼠标点击,即使只言片语的中文就能立即满足我们在网上浏览新闻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互联网最早被中国人加以定义时,是被划入了媒体概念的,曾几何时,互联网作为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开始走入大众的眼帘,成为大家的话题。网络媒体是伴随当代人成长的新媒体,它的诞生、发展为当代人所共睹。在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程中,1998年底至1999年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内门户网站形成,并且全面进军互联网新闻传播领域,从而奠定了门户网站——特别是新浪、搜狐、网易——在这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新浪网新闻品牌的确立始于 1998 年法国世界杯。当时新浪还叫“利方在线”,回忆当年,新浪网当时的体育沙龙的版主,现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的陈彤曾指出,新浪是先做体育,再做新闻的。1996年利方在线推出体育论坛。1997年10月31日,中国足球队兵败大连金州,过早失去了进军世界杯的资格,凌晨网友老榕的一个“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一下子让利方在线的体育沙龙名满网坛。1998年利方在线就在平时的基础上做了世界杯网站,当时汪延(前任新浪首席执行长)在巴黎发来大量一手的前方消息,对利方在线的点击量影响有一个质的飞跃。在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时,利方在线创下了一个访问纪录——300万人次,此次事件对新浪品牌意义重大。1998年世界杯期间,利方在线的广告收入达到了18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可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世界杯之后两个月,利方在线就开通了新闻频道。

若不是利方在线(新浪网前身)在报道法国世界杯上获得成功,人们也许根本就想不到,简单的几篇中文网络新闻和报道就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注意力和流量,并逐步成为赢利的一种方式。通过利方在线基于满足用户“中文信息需求”的成功,也因为当时从美国波及中国的AOL(美国在线)和YAHOO的门户概念热潮,1998年作为中国最初定位为分类搜索引擎的搜狐,于9月15日推出了Sohoo 2.0版,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一网站;1997 年从中国第一家中文电子邮箱服务起家的网易也于 1998 年 9月22日全面改版,朝着中文网络门户迈出了第一步;1998年12月,利方在线与美国华渊资讯合并,正式成立了新浪网。正苦于对赢利进行思考的中国网站,比如搜狐、网易、新浪、广州视窗等都开始在战略上重视网站中文内容的建设,大量招聘新闻编辑和中文内容服务团队,开始了向中文门户网站的转型。

当时,中国网民对于网上中文信息的极度渴求和追逐,开启了“注意力经济”的大门,以三大商业门户网站的崛起(2000年的海外上市)为标志,也开始了改变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

1.2.2 “皇家歌剧院”与它的看客们

随着搜狐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国内的三家门户网站均完成了自己的上市目标,打通了上市融资渠道,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自身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中文互联网“内容为王(Content is the King)”的门户时代到来。

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中文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服务,随着资金实力的增加和运营能力的增强,大量的专业网络编辑开始组织化和规模化地创造中文网上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来看看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媒体新闻的报道特点:报道时效超过传统新闻媒体;连续滚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在报道上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在时效性和报道自由度方面,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商业门户网站在发布新闻方面显然已树立了“争第一”的意识,尽管还不可能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方面与传统媒体叫板,但依据自身互联网的优势,门户网站对传统新闻媒体某些方面开始构成的挑战已显现出来。

当门户网站刚开始以新媒体的姿态出现在网民面前时,传统媒体们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就是根本不放在眼里,因此,它们不是还没有自己的网站,就是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去经营。而门户网站的经营者都需要以合作的方式向传统媒体索取内容,门户网站对这些内容往往也没有付费。这是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的第一阶段关系。接下来,门户网站如日中天的声势加上股票市场高昂的股价,着实吓坏了一堆传统媒体。一方面,传统媒体开始要求门户网站将收入与之拆账,否则就必须直接购买内容。门户网站当然不愿意直接付费,因为自己也还没赚钱,所以通常是根据内容网页上的网络广告收入按照一定比例与传统媒体拆账。当然,那些收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这时两者在内容的提供上发生了小小的争议,因为如果传统媒体自己也有门户网站,那么为何还要把内容无条件地提供给其他门户网站使用?但是不管怎么说,互联网在当时仍然处于急需合作以共同开发的用户市场培育时期,所以双方似乎也并不显得怎么计较。后来的发展似乎也都在意料之中,这些拥有庞大资源的传统媒体用尽了力气也无法抢下门户网站在网民眼中已经树立的“注意力”和“眼球”,更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在互联网的内容上变成了为门户网站打工的角色,成为了在背后为门户网站丰富中文内容的一份主要力量。

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竞争,实际上演变成了网站整体实力的竞争,这种良性竞争的结果是让几大门户逐渐成为网民看客们眼中的“皇家歌剧院”。一篇又一篇图文并茂、比拼着吸引力的网上中文内容如同一出又一出的戏剧演出,在不断聚集着用户的眼球,也在提高用户对于网上中文内容的审美和要求。网上英文内容居多、只言片语的中文就能满足用户新鲜感的时代,已慢慢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