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男孩最优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请让思考伴随你成长

周密思考才能万无一失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东,一群在西。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

东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西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东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西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它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东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西边的羊群没有眼光。西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进行选择。”

西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东边的羊群悲惨得多。于是,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了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虽然凶猛异常,100只羊都不是对手,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被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这下,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因此,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了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为羊群寻找水源和草场,甚至为了保护羊群不被吃掉,去恐吓威胁东边的狼。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西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东边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更可恨的是,那匹狼为了不让西边那头狮子来寻它的晦气,竟定时向西边的狮子提供从东边羊群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肥羊,讨好从来吃不到活羊的狮子。东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就有什么样的出路。解决问题要有系统性,而不是就事论事,要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更要透过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最少的牺牲获得最大的利益。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得以疏通,变得清晰,从而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思考支撑起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也因思考拓宽了自己的人生。

美国物理学家雷恩沃特小时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够从其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深入的问题。

雷恩沃特上小学的时候,在一堂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说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呆呆地看着老师,没有回答。

老师有点疑惑,就问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雷恩沃特想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但是,您为什么要问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听了雷恩沃特的话,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雷恩沃特说得没错。从数学的角度来说,1加1等于2,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两个人互相帮助,力量就大于他们单个人力量之和。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提出,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有优秀的思维方式。不善于周密地思考问题的人,没有资格去领导他人,最终只会受他人的领导。如果善于周密地思考问题,则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亲爱的男孩,从现在开始,你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善于思考,勇于思考,坚持思考,用思考的态度来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好奇心,让男孩的思维不断成熟

好奇心是一种探索的动机,进取的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好奇心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是成就一个人的主要因素。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好奇心,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爱因斯坦说:“我没有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没有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因斯坦这样的潜能,只是没有及时发现罢了。

在孩提时代,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伴随下成长起来的。对我们来讲,有太多未知的东西,所以我们对提问不知疲倦。这样的问题开启了我们的心智,培养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所以,亲爱的男孩,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大而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

伟大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从小随父亲到海上打鱼。他对大海里发生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感兴趣。出海后回到家里,罗蒙诺索夫总是要问父亲许多问题。“为什么夏季的傍晚,海面上会出现光亮的水纹呢?”“为什么冬夜的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北极光呢?”“为什么海水每天两起两落?”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遐想,好奇地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的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以上都是因为好奇心而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事例。几乎每一个科学家的成长都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的一生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的一生,正是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一步步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科学家的好奇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因为随着每一个进展,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我们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见到了原先在视野之外的东西。”这里举一个例子,看看好奇心怎样促使亨特进行实验,进而有了一项重要发现的。

一天,亨特在伦敦郊外的公园看见一只鹿的鹿角。亨特好奇地想知道,如果切断头部一侧的血液供给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他做了一个实验,系住一侧的动脉,顿时,相应的鹿角冷了下来,不再生长。但是过了一会儿,鹿角暖了过来,亨特查明,系带并未松,而是邻近的血管扩张了,输送了充足的血液。

侧支循环的存在及其扩张的可能性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在这以前,无人敢用结扎法治疗动脉瘤,怕引起坏疽,而现在亨特看到了可能性,他用结扎处理膝腘动脉动脉瘤,确立了今天外科上称为亨特氏法的手术。强烈的好奇心似乎是亨特多产智慧的推动力,奠定了现代外科学的基础。

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探求,它是以大量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可以说,好奇心是科学家们学习、研究的最初动因,也是最基本的创造心理因素。

在剑桥大学,有一天,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着迷茫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总之,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亲爱的男孩,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不断成长进步,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的了,因为那些神奇,能占据孩童的心灵。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多点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

维护自己的观点,做有想法的男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目的。

据说,比尔·盖茨是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由此可见,这个世界首富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更注重结果。毫无意义的支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与比尔·盖茨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上飞机只坐头等舱。他对人们解释说:“我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可能给我带来乘坐一年头等舱的收益。”事实上,有记者调查,他的确在头等舱结识了很多的社会名流,其中有不少人都成了他的长期客户。因为,人们大多相信偶然的相遇是一种运气。

还有一个有关名人的故事。众所周知,丘吉尔对于英国来讲,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英国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1945年大选,工党在下院得到393席,而丘吉尔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到213席。面对这一结果,丘吉尔呆若木鸡,身边的女儿也是哭得一塌糊涂。但是,丘吉尔并没有过多地埋怨,他说:“英国人民成熟了,他们学会了选择,他们不需要一个英雄领导他们重建家园。”

世界首富从事的垄断性行业,可以说是不用求人,当然可以不注重头等舱或经济舱的问题了,或者他是刻意以此来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也未可知;信封大王尽管高高在上,但远不是垄断巨头,得时时刻刻与客户打交道,以便争取更多的客户。因此,即使在路途中,也要考虑这个问题,选择头等舱便是最好的选择了。英国人民则考虑得更实际一些,毕竟战后重建未必是一个英雄的长项。

对此,亲爱的男孩,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丢弃表面文章,方可成就大事。

有一个班级正在上课,讲的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

《麻雀》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带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猎狗匍匐着向小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小麻雀。老麻雀的样子非常威猛,与猎狗展开了周旋。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由此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给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们:“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而实际上,这个答案就是问题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老师问:“为什么?”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非常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

实际情况到底怎样我们不去追究,这个男孩的聪明之外就在于他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要有自己的想法,想法好坏无所谓,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据报道,有一年,中国中学生到国外参加一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十分喜人,获得的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都名列参赛各国的首位。

赛后,竞赛组织者请出题的专家、教授,跟这些参赛的各国的中学生们见面,希望选手们向专家、教授提问题。

除中国选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都十分踊跃,有国家的中学生指出,出题者在某题上的思路不对,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改造一下会更好;有的咨询某方面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方向;有的拿出自己的题目让教授专家来解答。

而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中国学生,提问非常不积极。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过不了关,其实他们参赛前都经过英语的强化、都有非常好的口语能力。实际是中国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答专家们的题目上了,没有胆量、没有心思去想,专家的题目还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提不出问题,就干脆不开口。

因为中国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张不开口。所以说,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只能陷入别人设计好的思维里寻找自己。

亲爱的男孩,你愿意被别人的思维掌控吗?相信你不愿意,你想做自己,做独特的自己,那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思想上坚持己见,才能不人云亦云,追随在别人身后。

解放思想,学会创新

在一本书里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小和尚去见师傅。

“师傅!我时时打坐,常常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没有任何人能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通悟?”

老和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小和尚:

“去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通悟了!”

没多久,小和尚跑了回来:

“葫芦口太小,我把盐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通悟。”

老和尚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了几下,盐就溶化了。老和尚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通悟呢?”

当普通人拘泥于一种思维方式而没有任何创新时,优秀人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惊讶,也正是这种独特的逆向思维方式,给人带来了无数的成功机遇。

有这样一幅题为《喝水比赛》的漫画:两只乌鸦各落在一个写有“改革”和“守旧”字样的瓶子上,每瓶均有一半水,“守旧”乌鸦正满头大汗地向瓶内丢石子,而“改革”乌鸦则口衔吸管,在悠然地喝水。面对此景,“守旧”乌鸦满脑疑问:“这家伙怎么不按套数来做呢?”

创新并不是件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事,它会随着时间、技术、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而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就像“改革”乌鸦一样,时代不同了,吸管出现了,运用新产品就能解决喝水问题,不仅可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何必要固守着过时的创新成果,费时费力地搬运石子呢?

地质考察队在大山里发现了一处奇险的山洞,慕名而来的探险者进洞后安全返回的少之又少。即便出得洞来,多半也是半途而废者,没有人探到过它的尽头。于是,人们便为该洞取名“死亡谷”。后来,有一位从未上过学,也没探过险的当地农民深入“死亡谷”,结果却找到了洞的尽头,并安全返回洞口。很多人向农民打探情况,农民说:“我只是找了一根长而结实的绳子,把它的一头牢牢地拴在裤带上,另一头拴在洞口的一棵树干上,然后带上些自制的食物,慢慢地探寻。返回时顺着这根绳子,很快就走了出来。”由此可见,源于生活的笨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有家生产圆珠笔笔芯的厂家遇到了一个难题:圆珠笔在其芯内的油还没用尽前,钢珠就掉了。为此,这家工厂召集了许多高级技术人员探讨怎样延长钢珠的寿命,结果实验全部失败。正当厂长束手无策时,一个老工人建议:减短笔芯的长度,那么在钢珠的寿命结束前,笔油就已用完。这样一来,厂家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神秘、太复杂了,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其实创新往往是最简单的,有了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就更容易想出简单有效的金点子。

我们的大脑经常喜欢思考“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我们通常遇到的困难都要求我们迅速回答“怎么办”。好的创新故事,就可以直接给我们“怎么办”的答案,它可以直接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一个人的智慧大门一旦打开,他就能够轻易地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他会发现,其实很多复杂的问题,往往利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够解决。

被日本誉为“最具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本田宗一郎,有一年到德国慕尼黑科学博物馆参观。他对该馆入口处的一块圆锥形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石头直径约3米,其中只有5厘米的弧度被涂上黑色,上面涂上颜色的弧度,表示20世纪的人们已经发现的东西。其余的空白,表示人们未知的部分。

如何从已知通往未知,唯有通过创新。而创新是没有止境的,亲爱的男孩,你是否想走进创新的世界,尽情遨游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我们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对你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作为十几岁的男孩,我们要努力,努力解放自己的思想,挣脱思想的缰绳,锻炼自己创新的能力。

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一次,一位教育专家旁听一堂地理公开课。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

这是专家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也是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鸡。他不由得看了几眼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

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又问那些说地图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又板着脸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这次,他的音量提高了。那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提高嗓门又问了全班一次:“中国地图像什么?”这次,全班同学都齐声回答:“像公鸡。”

老师满意地笑了。

亲爱的男孩,也许我们曾经也是说地图像山羊的同学,可是我们的想象力却被老师或家长在无形中给扼杀了。但也许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让想象力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件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答案;小学生讲出了十几种答案;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了两三种;而社会上的人们包括级别高的领导干部,竟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随着年岁日渐长大,我们越来越不敢想象,总是把自己禁锢在固定的知识里,让思维趋于萎缩。不过,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发挥自己想象的天赋,让想象力与我们共同成长,因为想象力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从事任何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可以说,人类思想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都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在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中,人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那些不能为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隐蔽联系,填补知识链条的空白,创造出不曾有过的新产品,就必须借助想象去设计新产品的形象。

想象可使人们突破个别经验认识的框框,透过有限而深入到无限,推测过去、预示未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而自由地重新组合。

对于想象力的重要,科学巨匠们有着强烈的共鸣。杨振宁是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认为,从事文艺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从事科技工作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他以他的老师,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泰勒为例,说泰勒的头脑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古怪的念头,无论碰到什么人,他都会跟人家谈,希望能一起讨论。正是这种“胡思乱想”,使他对20世纪的物理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现在对它却不怎么了解。”上级曾经对两院院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关智商因素列出了9项,院士们将“想象力”排在了诸要素之首。

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告诉我们,成功靠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勤奋刻苦、协作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其中想象力排在首位。发达国家的孩子不看家长眼色,不顾老师脸色,不管考试分数,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感情,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可以毫无顾忌地异想天开,可以毫无顾忌地创新发现。所以,亲爱的男孩,你也要善于突破思维的禁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提出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很多交通事故是这样造成的:在紧急状态下要踩刹车的时候,驾驶者由于慌张而错踩到油门上。这一踩,势必会事与愿违,造成严重的事故。

一个17岁的上海中学生就此事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排除这种事故呢?能不能把本想刹车却踩错油门的情况区别开来?于是,他建议设计一个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判断出误踩的情况。假如司机用很大的力气“砰”地一脚踩下去,错踩到了油门上,油门上的特殊传感器马上可以感应出来,判断出司机的目的是为了踩刹车,进而自动把油门断掉,把刹车启动。因为,踩油门绝不会突然用这么大儿劲儿。

这个上海中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可以实现的吗?专家们认为,一切都有可能。只要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设计出这种装置。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这个问题,如果可以解决,就会有将近60亿元的市场价值含量。

“在思考的道路上,当我们找不到方法的时候,就要找问题。问题找到了,办法自然就出来了。在思考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可以嘲笑的提问者。”

巴尔扎克曾说:“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意味着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亲爱的男孩,提出问题对你来说如此重要,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做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在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的那种从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心中不禁感叹。

回到家乡后,拉曼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因为他发现之前科学家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后来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拉曼因为男孩的提问,于是无数次地提问自己,最终解释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一问题。看来,只有提问,才会有发现,才会有创新。亲爱的男孩,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只有提出了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获得进步。

超前思维,带你走向成功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在做任何事时,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是成败的关键。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就必须具备超前思维,也可以说是超前意识。

所谓超前思维,就是运用一种高智能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从而提前作出正确的决策。有了超前意识,就能有所创新,让思想突破现有的牢笼。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在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里,只有“超前”,才能把握时机;只有超前,才能获得发展;只有超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意萧条。工厂老板杰克看到战时百业俱凋,只有军火是个热门,而自己却与它无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

儿子问他:“改成什么?”

杰克说:“改成生产残疾人用的小轮椅。”

儿子当时大惑不解,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做了。经过一番设备改造,一批批小轮椅面世了。随着战争的结束,许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和平民,纷纷购买小轮椅。杰克工厂的订货者盈门,该产品不但在本国畅销,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订单。

杰克的儿子看到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财源滚滚,在满心欢喜之余,不禁又向其父请教:“战争已经结束,小轮椅如果继续大量生产,需要量可能已经不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要呢?”

老杰克成竹在胸,反问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人们对战争已经厌恶透了,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

杰克进一步指点儿子:“那么,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会把身体健康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要为生产健身器作好准备。”

于是,生产小轮椅的机械流水线又被改造为生产健身器。最初几年,销售情况并不太好。这时老杰克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儿子坚信父亲的超前意识,仍然继续生产健身器。结果,就在战后十多年的时候,健身器开始走俏,不久便成为热门货。

当时,杰克健身器在美国只此一家,独领风骚。老杰克之子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扩大企业规模,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一个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而从这个工厂的发展史中可以知道,正是由于杰克有着超前思维,在超前思维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创新,才为他带来了利益。

这种超前思维,在科技领域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人们曾幻想能够插上翅膀飞上蓝天,根据这种超前思维体现出的幻想,让美国的莱特兄弟努力观察研究,终于创造出了虽然简单但能够飞上天的第一架飞机。法国科幻小说家德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描述出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潜水艇、导弹、霓虹灯、电视等,这些在不久以后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创作出了以人类飞向月球为题材的故事,这个人类的梦想在20世纪60年代末也被实现了——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美国工业设计师诺曼·贝尔·盖茨1940年在“建设明天的世界”博览会中,代表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未来世界”展台,为未来的美国设计出环绕交错、贯穿大陆的高速公路,并预言:“美国将会被高速公路所贯穿,驾驶员不用在交通信号发出前停车,而可以一鼓作气地飞速穿越整个国家。”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提出反对意见,但这一预言现在已变成现实。高速公路以其安全、快速、实用的功能和美观的造型遍布全世界,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以上的例子还有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是由于我们所具有的超前思维,让我们去思考当今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因为,人是一个好奇的动物,当有了超前思维之后,就会努力去把它们实现,而这也就成为了我们人类社会不断有所创新的根源。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超前思维往往能使创新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实现完美统一。

所以,亲爱的男孩,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身处何处,而是你的想法在哪里,你的生活方向在哪里。只要你有了超前思维,你才会有所创新,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面对生活,你要拥有最开阔的心胸、最长远的眼光、最超前的行动力。具有超前意识,你才可以迈向更高的人生阶梯。

请跳出思维定势的圈子

每天晚上,著名的心算学家阿伯特·卡米洛总是站在一个台子上,请台下的观众给他出题。这位天才心算学家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学家。许多人知道消息后,都前来观看。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87人下车,6人上车。”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

“在下一站49人下车,112人上车,”这位先生又做了补充。

心算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37人下车,96人上车,”心理学家越说越快,“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这时,主考人说得似乎喘不过气来。

“还有吗?”心算家胸有成竹地问。

“还有,”心理学家吸了口气,“请你接着算!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41人,上来11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8人;再下一站下去5人,上来6人。”然后,他突然说道:“说完了,尊敬的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师不屑一顾地向台下咧咧嘴角,问道:“您现在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心理学家点着头,微笑着说,“我现在并不想知道列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车站?”

心算家卡米洛顿时傻眼了,竟张口结舌说不出结果来。想不到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其实,难倒心算家的不是难题,而是连小学生也算得出的简单题。关键在于心理学家突然偏离了心算大师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了心算大师的失算。

思维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知识干扰新知识,从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

法国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围上篱笆,竖上“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道:“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家也许并不陌生: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四个小孩一人一个。这个答案,许多人可能不服气:不是说四个孩子平均分四个苹果吗?那篮子里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个小孩子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者拿在手上,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经常看到一些人为解答这类问题而绞尽脑汁。他们困于认识的“积累性错误”,而不能识破题目布下的圈套。由认识的固定倾向所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势,是禁锢人的思维的枷锁。

认识的“积累性错误”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却是一种因循式的思维形式。习惯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次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

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

拳师恨恨地说道:“她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派上用场!”

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

“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拳师遭到失败。

亲爱的男孩,十几岁正是你求知识的最佳时期,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你力量,反而会抹杀你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的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要想突破经验定势,你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不知老虎为何物,在它脑中没有“老虎会吃人”的经验定势。因此见了老虎,敢于本能地用牛角去顶,而这时,带上“牛见了我会逃跑”思维定势的老虎,反倒会不知所措,落荒而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突破思维定势,树立发散思维,我们才可以取得成功。

亲爱的男孩,你要知道,只有不断突破思维定势、超越自我,人生才会更精彩。

学会逆向思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司马光的举动就是逆向思维的最好例证。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人舍我取、人取我予的方法,逆向思考能够给人带来机会。细心观察那些成功者,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都具有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人们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的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美国的马克·欧·哈罗德森是一个商业奇才,并写过几本畅销书,介绍他赚钱致富的手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哈罗德森是从房地产行业起家的,4年中赚了100万元,实现了自己制定的目标。他在书中透露出快速致富的一个秘诀,那就是逆向思维法。即当普通人对某种经济活动蜂拥而上时,赶快撒手撤离,而当多数人认为某种经济活动毫无利益可图、避之唯恐不及之时,则应积极研究,可能正是机会的到来,需要大胆地从事。

逆向思维也是获得成功的一种方式,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在福特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小汽车。

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以下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推回到设计一种新车的步骤:

顾客买车的唯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车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60年代风行一时。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小汽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逆向思维之所以可以带给人机会,就在于它符合事物发展过程中矜持转化的规律。比如说,一种物品的供给,或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总不会是无限的。如果它看起来供给似乎源源不绝,不能穷尽之时,往往预示着它将要匮乏;如果供给充裕,价格低廉,人人急欲脱手,那么当它来源耗尽,市场短缺时,价格势必暴涨。如果需求强烈、人们急欲有而不可得到,那就意味着多数人或已得到或不再需要,价格也势必由高峰而降至低谷。所以,在人们都追求时抛出去,人们都冷落时购进来,以一倍之本而获数倍之利,是常常可以办到的。

有段时间,全国各大饭店纷纷推出“最低消费”这一经营策略,这无形中拒绝了一部分消费者。一家广州饭店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最高消费”的创意,即进这家饭店的顾客平均每人消费不得超过100元。

该饭店老板懂得,精彩的策划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另辟新径,做人无我有之事,显示出自己独特的经营个性。而且,当时由于竞争激烈,使一些饭店都错误地挤向了豪华宴和黄金宴的小道上,但有钱的暴富者毕竟有限,持续摆阔气的风险性极大。再从社会舆论上看,新闻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谴责豪华消费,大有封杀之势。所以该创意一出,技惊四座,效果非常好,饭店不仅收入大大增加,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沙克是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儿。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工夫”。

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了。”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

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的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在进行逆向思考时,你往往能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一步步迈向成功。亲爱的男孩,十几岁的你何不开始试试逆向思考的魔力呢?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自我反省

先来看个故事:在日本的历史上,产生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柳生又寿朗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朗年少时,曾由于贪玩,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

他独自跑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急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急切急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10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10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要多久?”

“嗯,那也许要30年。”武藏缓缓地说道。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70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越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越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的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成为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我们都需要镜子,就是为了看看自己。可是,除了检视我们的外表,我们的心灵也需要镜子,因为心灵也需要时时审视。

这个桀骜的画家所画的肖像画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许多成人只有一只眼睛,当别人问他是何用意时,画家的回答耐人深思:“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可以说,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双眼都用来盯别人,而难以自检。而眼睛不仅仅是用来丈量别人、观察世界的,我们也要学会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好好审视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能够自我反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责备自己多,而埋怨人家少,内心的怨恨自然就少了。

古训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也是这样,就是让我们对自己要求严点,对别人则常存宽厚之心,多作自我批评,少去怨天尤人。

有一个人整日埋怨生活不顺利,好像不如意的事情都发生在他的身上。有一天,他发牢骚说:“为什么命运之神要这样捉弄我?”

没想到,他的话被命运之神听到了,命运之神对他说:“其实这与我没有关系,只是你忘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你就会事事如意。”那人请教命运之神是什么环节,命运之神说:“把反省自己当成每天的功课。”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审查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为什么不静下心好好看看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呢?

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做,或者知道却做不到。一个人如果能多看看自己,多检查自己,就可以随时发现自己在不断变化中的长短得失。若是正确,以后可以继续;如果是错的,就立刻加以修正。

相反,如果不肯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就很难发现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很难实现积极的自我超越。当你学会了审视自己后,才能更好地审视周围,这样,你才不会盲目。多认识自己,多反省自己,才能让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始终清醒地站在风口浪尖,不被生活的暗流淹没。

不论国家还是个人,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是由反省诞生的。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工作时,好好问自己下面的这些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够如愿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因斯,也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他的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问其成功之道时,凯因斯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因斯说:“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想办法弥补回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虽然,他们的说法有异,但实质上阐述的都是自我反省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与其等到年华老去的时候感叹,何不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呢?趁着我们的人生正处在进行时状态,多汲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在自省中进步吧。

所以,亲爱的男孩,十几岁的你,应该知道审视天地岁月,可收获哲思;审视世事人生,可增添睿智;审视文化历史,可厚实底蕴。现在你还要知道,审视自身得失,可完善自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