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快速提分系列:10天,申论通关特训(2016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特训第1天 全面审题,高效阅读

今日目标

1.了解申论考情及备考方法

2.掌握审题基本法则

3.熟知材料阅读技巧

第一节 考情纵览

一、考试动态

众所周知,申论考试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通常国考申论考试的时限都是150分钟,但是近年来,考试时限和命制形式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化。

首先,考试时限延长。自2014年起,国考申论考试时限在原来150分钟的基础上增加了30分钟,变为18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予考生更加充分的阅读材料和把握细节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真实能力。

其次,材料之间的独立性更强。熟悉国考申论试卷的考生可能会发现,自2013年起,试卷所给的几则背景材料,相互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与之相适应,作答要求中各个题目对答题范围的限定也更加明确。

二、能力要求

目前,国考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要求考生具备五大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是国考申论五种能力的基础,所有申论题目的作答都要在充分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大纲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1】

1.东郭先生在打猎途中偶遇一只受伤的狼,狼因被猎人追逐而命在旦夕,便苦苦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一命。东郭先生本着“兼爱”大义答应了狼,将狼藏进布袋中。待躲过猎人的追捕后,狼却要吃了东郭先生。

2.一个农夫在途中遇见一条冻僵的小蛇,顿生怜悯之心,将小蛇救起揣入怀中,以体温为其取暖。小蛇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活力,却一口将农夫咬死。

3.吕洞宾成仙后,见一男人淹死在河里,便将死尸捞上来,并且杀了路边的一条狗,挖它的心脏救活男人。没想到男人一醒来,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吕洞宾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在狗的胸膛中,救活了狗,却被活过来的狗追咬。

这是三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相信考生都很熟悉,它们曾“组团”出现在春晚小品中,共同反映了“好人没有好报”的问题,引人捧腹的同时,也发人深省。艺术源于生活,申论也源于生活,二者有着相通之处。我们知道,申论的给定资料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的。假如这三个故事出现在申论的给定资料中,想必大家都能“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好人难当,同时也能“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不能向恶人滥施同情。而这实际上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当然,申论的给定资料无论在字数上还是在阅读难度上都高于这三个小故事,但是方法却是相同的。

【例2】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看见窗外有一棵树,树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病人的一位画家朋友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于是,“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因为这片绿叶,病人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最后一片叶子》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有两层寓意。首先,通过画家为了鼓励朋友而画了一片树叶的行为,我们看到朋友间相互支持的珍贵友情;其次,病人依靠最后一片树叶带来的希望使生命得以延续,表现了希望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如果这个故事是申论给定资料中的内容,我们总结出以上两层寓意的过程,就是“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和“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这里的重点在于“准确”和“全面”。“准确”即对不对,也就是你的总结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观点;“全面”即全不全,故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缺一不可,如果你忽略了其中一个方面,那么很可能会与主题擦肩而过。

综上所述,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只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注重细节,在读书、看报、浏览微博时下意识地进行相关练习,必能成为一个有心的“旁观者”。

(二)综合分析能力

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重点考查的内容。申论考试的大多数题目,包括文章写作题,几乎都涉及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综合”即归纳、总结;“分析”即评价、推断。下面,我们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诠释综合分析能力。

【例】

假设甲、乙、丙、丁是你的四个好朋友,下面是他们的一些情况:

甲:喜欢网购的“月光族”,生活中注意养生,饮食清淡,经常救助流浪狗。

乙:来自湖南的辣妹子,动漫爱好者,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史努比,在读研究生。

丙:公务员,最爱的电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最近刚交新房首付,对辛辣食物过敏。

丁:外企职员,有稳定的高收入,平时爱吃甜食,单身主义者,养狗为伴。

问题:

1.根据以上描述,请你概括甲、乙、丙、丁的共同特点。

2.周末你打算召集他们四人聚餐,吃四川香辣火锅是否合适?

3.如果你遇到困难急需5万块钱,四人中谁最有可能借给你?

以上三个问题想必考生都能准确地回答出来,而这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

第一个问题,考查了对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观察资料,我们发现对于甲、乙、丙、丁的描述中分别提到了“经常救助流浪狗”“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史努比”“最爱的电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养狗为伴”,其中史努比是以狗为原型的卡通人物,《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以狗为主人公的电影,也就是说,四人都有关于狗的喜好,因此喜欢狗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在所有的信息中提炼出有关联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分析发掘这些信息的共同点,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归纳即可。

第二个问题,考查了对某种观点的判断、评价能力。吃火锅是否合适,取决于受邀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观察资料,甲的习惯是“饮食清淡”,丙“对辛辣食物过敏”,丁“爱吃甜食”,也就是说受邀的四人中有三人不喜欢或不适宜吃香辣火锅,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方案不可行。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吃香辣火锅”这个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首先我们要了解香辣火锅的特点和受邀者的饮食喜好,然后通过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

第三个问题,主要考查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你借钱的诉求,甲、乙、丙、丁四个主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甲:是一个“喜欢网购的‘月光族’”,所以他应该没有存款;

乙:是“在读研究生”,尚且没有参加工作,没有收入,也就没有存款;

丙:“最近刚交新房首付”,所以不太可能有闲余的钱借给你;

丁:“有稳定的高收入”,并且是“单身主义者”,可以推断其有一定数量的存款,并且近期没有较大的支出需求。

综上,只有丁最有可能借钱给你。

这个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在申论考试中,我们经常要分析一些社会问题,那么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主体,如执政者、执法者、经营者、监督者等,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都要有所顾及。

这些主体延伸为不同的视角,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例如,对于垃圾处理的问题,从政治的角度,可以制定相关政策,督促地方政府处理垃圾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可以积极探索废物利用的途径,争取变废为宝,利用好“放错地方的财富”;从法律的角度,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加以制止;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社区可以统一管理垃圾的回收,安置分类垃圾筒,进行垃圾处理方法的宣传;从生态的角度,应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治理垃圾污染;等等。

综上所述,综合分析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精准地“归纳”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断”。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知识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从字面上看包括两个方面,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所谓“提出问题”,不只是找到问题是什么,而且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界定”,包括其性质、现状、严重性、发展趋势等;所谓“解决问题”,也不是单纯按照自己的思路见招拆招即可,而是要“借助自身的实践、知识经验或生活体验”,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或权衡”以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2014年1月腾讯网资料:

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十多岁的小学女生。事件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

以下是针对这一事件的一些观点:

网友A:这下孩子们断了财路了,过得好谁愿意出来打工?

网友B:让这群孩子怎么办,他们为什么出来,媒体人为了新闻丧失了自己的道德。

邱律师:要制定法律法规或者地方性的政策,要对这些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予以照顾。做童工可能是经济原因,要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经济上的帮助。或者疏导,做相关的工作,使这些孩子愿意去学校上学,家庭有这个能力让孩子上学。

宏观经济学者胡某:千不该万不该就是用自己无视现实的空想剥夺这些雇主提供给这些孩子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被解救儿童A:不想回家,在这儿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

被解救儿童B:出门前,爸爸妈妈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凑够500块的路费。本来说一个月有2000块工资的,但现在就这样回去,很对不起他们。

四川省社科院胡教授:这些孩子被解救回去以后,还有诸多实际的问题。我们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但这个是比较长久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学校、共青团、妇联还有社区这些基层组织可能要想一些办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让这些孩子能够留下来。

我们先来看这一材料的背景——有媒体曝光了一个非法使用童工的事件,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参与进来,将童工遣送回家。这个事件本身看似已经解决了,但是通过被遣送童工的观点我们看到,童工回到家里依然没有出路。这就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没有正确界定问题的结果。

要界定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性质、现状、严重性、发展趋势等方面着手。童工到底应不应该被解救呢?显然,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童工是必须被解救的。那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做童工是贫困地区儿童为生活所迫而选择的一条出路,这反映了我国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及生活保障的缺失,这是问题的本质。我们要解决童工问题,需从改善贫困地区的儿童的生存现状入手,如果仅仅是将其遣送回家,不解决出路,那么他们还是要外出谋生。

资料中,人们针对“解救童工”发表了很多不同的见解。那么首先,我们要挑出那些正确的、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意见,排除干扰性的错误观点。

1.正确的观点:邱律师、胡教授的观点。

PS.观点正确,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本质提出建议,可以采纳利用。

2.错误的观点:网友A、网友B、经济学者胡某。

PS.儿童外出务工是违法行为,支持这一行为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有利用价值的观点:

(1)当事人的感受:被解救儿童A、被解救儿童B。

PS.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2)律师与专家合理、合法的建议:邱律师、胡教授。

PS.律师、专家合理合法的建议,可直接采纳,概括使用。

观点分为很多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观点,而有价值的观点也不完全来源于正确的观点,这就需要考生结合自身经验去判断,哪些信息对我们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有价值的观点组织起来,提出解决贫困地区儿童生存现状的一些对策。首先,要进行政策扶持,鼓励入学,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说服家长和儿童使其愿意入学;其次,积极探索发展当地经济的方法,对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予以照顾;再次,社会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措施,控制贫困儿童外出打工的现象;等等。

(四)贯彻执行能力

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贯彻执行能力,即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领导交代你去做一件事,你把这件事“及时有效”地做好的过程。对于公务员来说,除了“完成任务”外,贯彻执行中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1.明确目标。“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是公务员执行任务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础,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当地最新政策性文件有一定的了解,注意答题时不能与之相悖。

2.坚守原则。公务员是一种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行事。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必须谨记坚守法律的底线。

3.联系实际。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我们以什么身份、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五)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文字表达能力即以文字为载体将答案表述出来。由于申论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因此文字表达能力是考生作答的基础。相对地,如果考生进入面试,那么展现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既然考查文字表达能力,那么考生就应该下意识地使用一些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使用较随意的口语、网络用语或中英文混搭等。

另外,大纲中明确指出“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这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而言的,各位考生应避免在作答中使用杂文、散文甚至诗歌等文体,以降低失分风险。

三、试卷解读

必备三大意识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在注意事项方面,要求我们具备时间掌控能力,做好应试准备工作。首先,申论考试是有材料的考试,因此绝对不能把它当作单纯的写作考试,而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书写答案。其次,以目前国考180分钟的答题时间而言,建议大家总体阅读50分钟,其中15分钟审读题目,35分钟阅读材料,剩余时间用来解答题目,解题时间比重以分值比例来分配。举例来说,180分钟的考试我们大约有130分钟的时间作答,每1分对应1.3分钟解答时间。另外,考试要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要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因为如果写在指定位置之外,将导致电脑上无法显示而没有分数。

(二)给定资料

【例】2014年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4: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向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些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给定资料的话题都是贴近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人与动物、土地拆迁、就业服务、安全出行、社会道德等。而政策理论通常暗示了申论考试的主旨和指导方向,是整个给定资料的核心。考生要牢记材料是用来分析和理解的,而不是生搬硬抄的,虽然申论考试的答案都在材料里,但仍需要去分析和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整理作答思路。

(三)作答要求

【例】2015年国考(地市级):

(一)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

(2)不超过150字。

(二)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10分)

要求:(1)准确、精练;

(2)标题和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小标题要标注序号;

(3)每条不超过20字。

(三)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

(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3)不超过500字。

(四)为了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

(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6”中画线句子写道:“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通过作答要求,我们要明确答题的方向。总的来说,申论有五种题型,即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公文写作题和文章写作题。近三年来,国考稳定为5道题,但并非每种题型都会考到,而是有所侧重,如上述例子的题型依次为综合分析题、归纳概括题、公文写作题、公文写作题、文章写作题,如此,其对公文写作题的青睐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要明确把握出题人想要考查的方向。比如,“请概括××问题出现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概括题,我们只需从材料中整理出原因即可,而不需要过度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明确答题范围。每道题都会给出相应的答题范围,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请就××问题谈谈……”。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因为粗心而参照错了材料,这样就等于答非所问了。

最后,要根据要求明确答题重点。题目中都会给出答题的重点,比如是就××问题,或者提对策,或者分析原因,或者进行概括,语言简明。虽然申论考试为主观性书写考试,但是历年的阅卷老师一定会有一份阅卷规则用以适当地评分,因此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答出更多的采分点,而不是泛泛而谈

总的来说,注意事项提示我们要有时间意识,给定资料要求我们阅读要有整体意识,而作答要求考查的则是我们的问题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都是从点滴的积累开始的。面对申论这种考查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综合测试,考生更要注重平常的积累和总结,关注时政、关注民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考题中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进而正确恰当地组织答案,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第二节 审题法则

一、审题术语

申论的题型分类关系到申论的答题方法和内容,因此要正确把握题目类型。一般来说,我们将申论的题目类型分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公文写作、文章写作五类。但它们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多种题型交叉的状况,比如归纳概括题就有简单概括和复杂概括,而复杂概括里也会考查分析与提对策的能力;而有时候一道题目可能既要求分析,也要求提对策。因此,作答时要把握题目类型,掌握答题方向,明确答题范围,同时遵循一定的答题要求。具体内容可见下表。

二、审题实战

(一)分清题目

1.区分题目类别

归纳概括类:对应大纲的阅读理解能力。题目中出现“归纳”“概括”“总结”“整理”等具有概括提炼意义的词汇,或者答案明显易得。概括题的精髓在于要全面、准确。全面即作答要点覆盖完整;准确即能够运用高度精确凝练的语言表述特定事实的表现、内涵、特性、原因等要素。简单说来,就是归纳概括题的答案集中在材料里,需要我们挖掘整理,合理地多分要点即可。

综合分析类:对应大纲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目要求考生分析、理解、思考、提出观点。分析的灵魂在于多角度思考、合理推断。多角度思考即考生要利用发散式思维,尽可能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去分析问题;合理推断是指考生要根据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得出事情的实质、性质、走向等要素。

提出对策类:对应大纲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题目要求给出建议、对策、方案、措施、启示等内容。对策题的关键是界定问题、提出措施。界定问题是指认定问题性质、涉及的主体及对象等;提出措施是指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合理、有效的对策、思路和方法。

公文写作类:对应大纲的贯彻执行能力。公文写作的关键是要理解组织意图,写出符合出题人要求的内容。

文章写作类:对应大纲的文字表达能力。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表达流畅、规范、方式多样。表达流畅规范要求考生语言丰富、内容充实、不拖泥带水;方式多样是指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富于变化,情感饱满。

【例】2012年国考(省部级):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归纳概括题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公文写作题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综合分析题

(三)“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提出对策题

(四)“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文章写作题

2.理清题目关系

题目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交叉启示、无关独立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关系灵活把握,减少作答时间。

A.交叉启示:前后题目的答题内容存在重合现象,答案之间有内在联系,有相互启示的作用,就可以在答题时借鉴使用。

【类型1】客观题之间交叉启示,可以相互借鉴答案,进行丰富充实。

【例】2010年河北:

(一)依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根据你对“一抹红带出七彩”的理解,联系给定资料,谈谈“大西柏坡”开发建设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20分)

要求:着眼于“做大”“做强”,思考有整体感和层次性,不超过250字。

这两道题目的答题内容都涉及了“大西柏坡”开发建设,属于明显的交叉,其实大西柏坡开发建设的意义就是把建设的工作内容完成后的好的效果。比如开发红色资源工作,意义就是有利于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文化提升。

【类型2】客观题与主观题的交叉启示,可以为文章写作提供素材或思路。

【例】2011年国考(省部级):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黄河精神的内涵:包容、博大、奋进、勇敢、团结。黄河精神的意义: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黄河精神的传承:认真学习、理解、践行黄河精神。

很显然,“弘扬黄河精神”的主题写作是可以借鉴这一答案的。“黄河精神万古传”可以直接拿来当标题,而内容要点拿来作为文章的提纲,多快好省。

但是,从整体上而言,一般客观题之间能够直接借鉴使用的情形较少,而文章写作借鉴使用客观题答案作为写作素材的较为常见。这里的交叉启示也不能照单全收,而要保持话题的同一性才可以直接使用。

B.无关独立:客观题目之间相互独立,基本没有联系,答题时不能借鉴使用。

【例】2011年上半年联考(A卷):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二)“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三)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800字。

前三道客观题之间毫无关联,但是第四题“家底”在材料中对应的含义为“人口家底”,那么第一、二题均直接探讨了这个话题,第三题是对策建议的部分内容。所以可以为文章写作提供框架如下:

题目——家底

开篇“是什么”——家底的内涵,即人口普查,基本信息(第一题第一问)。

分析“为什么”——人口普查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题第二问);遭遇的问题(第二题第一问)。

措施“怎么办”——人口普查如何做得更好:首先,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题第二问);其次,以普查结果为依据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包含第三题中做好老年服务工作等内容)。

无关独立是比较常见的客观题关系,但是一般情况下主观题跟客观题总有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经过联系,就能合理使用这些看似与主观题无关的客观题,组合成写作框架。

(二)确定范围

确定范围就是确定答题范围。表示题目范围的词汇有准确和模糊之分,准确词汇的标志是“依据、根据、结合、针对、参考”等;而模糊词汇一般有“从材料出发、提到、写道、提及”等。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带领大家学习如何确定答题的范围。

【例】2012年国考(地市级):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准确范围“给定资料2”)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准确范围“给定资料3”)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准确范围“给定资料”)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准确范围“给定资料4”)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模糊范围“给定资料5”,准确范围“给定资料”)

(三)审准题目

1.分解题目,找出主题

通过题目提示,判断所对应的各个材料的具体内容,从而初步判断此次考试的主题和写作的基本方向,这样就为我们后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便利。

【例】2011年国考(地市级):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注意:本题要求根据资料1和资料2,概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推出资料1和资料2的主要内容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注意:同理,资料4的主要内容就是困境与希望。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注意:资料3就是L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的现状。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注意:说明给定资料中介绍了希望小学遭废弃的问题及原因。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注意:资料7的中心内容是失根问题。

综合结论:主题——教育与失根的危机,资料1和资料2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资料3介绍L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资料4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资料7是失根的危机。因此,资料5和资料6的内容也可以推定为希望小学遭废弃。

2.结合题目,猜测答案

实际考试中,有些题目的答案非常明显,几乎和生活常识一致,所以可以在审题过程中迅速通过生活常识加以推断,从而为后面的解题提供辅助条件。

【例】2012年广西:

(一)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400字。

注意: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过广泛的讨论,最起码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是否应该继续保留”“‘活熊取胆’真的有效果吗”“有没有合法性”“是否残忍”这些现实答案。

(二)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15分)

要求:严密、完整、简明。不超过200字。

注意: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人和动物不可能真的平等,所以可知这种主张一定存在悖论。平等是有条件的,是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为基础的。

(三)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25分)

要求:态度诚恳,对象明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

注意:“虐猫事件”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曾经一度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既然M县要挽回声誉,那么正文肯定要“首先澄清事件本身,其次积极表明态度和立场,进而承诺未来的整改举措”。

(四)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

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3.语言流畅;

4.不少于800字。

注意:主题显然是考查人与动物的关系,结合前面题目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在于考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拒绝虐待、盲目屠杀,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四)明确要求

明确申论考试对考生卷面、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卷面整洁规范,不能乱涂乱画或留下其他明显痕迹;结构上工整有层次;内容上要结合材料有叙有议。具体见下表:

【错误示例】

【正确示例】

A.概括、分析、对策题

1.字数: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把问题表述清楚为基本原则。

2.段落:有几个问题就写成几段(一般不会超过三个问题),两个问题一般写两段。

3.序号: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把要点表述清楚,和参考答案保持一致;数字本身占一格。

4.标点:标点符号要占一格。

5.整洁:卷面要保持整齐和清洁。

B.公文及文章写作题

1.题目写在正中间,只有一行。

2.如果有副标题,副标题要写在第二行,最多不能超过一行。

3.段落清楚,层次分明。

4.认真规划,多想少改。

第三节 阅读技巧

一、材料类型

材料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战观察,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申论考试材料由一个大主题之下包含的几个子主题构成,一个或几个子主题对应特定题目。另外,构成申论主题的材料往往都是一年内热议的政策文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或者针对某一事件各方的观点态度。因此,考生在考试之前要做好政策理论方面的搜集整理工作,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等及时跟进最新热点新闻和政策理论信息,厚积薄发。

另外,针对不同的材料类型,阅读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理论文献、政策法规、各方观点类的材料,我们应以精读为主,抓住其核心信息,而对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和图表之类的材料,以略读为主抓住其内在实质即可。

【例】2011年下半年联考给定资料3:

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本段为事例,略读。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抓利欲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的监管部门,尚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这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景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竟与专家学者有重要的瓜葛。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界人士堕落如斯?

——本段为分析评论,把握首句。

浙大教授究竟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在几年前,就曾有报道揭露瘦肉精的危害,绵延多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本可在源头上避免。但在西方发现瘦肉精的危害,并禁止使用时,国内一些学者却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

——本段为分析评论,把握结论。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当学者将科研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则公众安全必然被科技反噬;当科研成果缺乏监管,则“科学无禁区”就必然演变成“科学道德无禁区”。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学界乃至公众反思科研道德与伦理科学的契机,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本段为结论观点,详读材料。

二、内在逻辑

申论材料虽然看上去杂乱无章,其实却有着固定的内在逻辑,即围绕某一个特定的社会事件来展开。特定事件的表现、影响、原因、对策等正是申论的四大考核要素,很多题目都可以从这些要素中得到思考启示。比如考“食品安全”这个特定问题,那么材料中一定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如“地沟油”“食品非法添加剂”“生产环境差”等,并且材料中肯定还有“生产者”“监管者”“食用者”等多种人物角色及各方看法。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与相应解决措施也会通过专家分析、问题现状描述、政府的态度等体现出来。因此,申论的写作就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几大要素

正如前文所述,材料由政策型材料、观点型材料、案例型材料构成,而材料之间的组合看似混乱,实则乱中有序,材料之间以及材料与题目之间都有内在的关系。近几年申论考试材料有向多重性、思想性、争议性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关键是要明白,任何材料都是围绕人和事这两个要素展开的,与人相关的是思想、素质和利益,相应地我们可联想到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这样的人力条件;而与事相关的牵涉到技术、规律和制度,相应地我们可联想到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总结反思、借鉴经验,健全法规、完善政策,组织协调、形成机制,依法监管、全面落实等对策常识。

表现、影响——在人与事的发展互动中把握细节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

原因——可以从思想、素质、利益、制度、技术、规律六个角度分析。

对策——可以借鉴对策常识来解决矛盾问题。

三、实战技巧

(一)阅读流程

申论材料,建议大家分三步来处理。当然,这里的阅读步骤只是一个大致的方法。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是傻傻地、一字不落地死读,如果照这样,读几遍下来正好考试结束,哭都来不及。建议大家具体阅读的操作流程为:

第一步:浏览首尾,把握大意。快速浏览首尾段两则材料,了解材料大致的主题。

第二步:圈点画线,提炼要点。结合审题结论,快速圈画材料的关键信息。

第三步:定位阅读,整合成文。定位具体题目,整合答案要点。

申论阅读是主旨阅读,而非细节阅读,关键是以解题为目标,充分挖掘材料核心信息,灵活调整。

(二)圈点画线

1.圈点画线的对象

圈点画线即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核心句,而这些关键词和核心句往往以阐释特定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的形式出现。圈点画线的方式可以是在文中标注,也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粗略的提纲,以自己觉得最适宜的方式为主。这些关键词和核心句的划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即根据材料内容和提干要求找到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对于我们把握材料主旨和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2.核心信息判断技巧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核心信息呢?这一标准即看它是否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另外,核心信息判断的技巧有首尾句、观点句、关联词、常见词原则。具体参见下面的图表。

【首尾句原则】

【观点句原则】

【关联词原则】

转折关系:

递进关系:

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

条件关系:

【常见词原则】

(三)圈画示例

圈:观点词、关联词,标明题号;画:袋鼠式画线,提炼答案要点。

【例】2011年上半年联考(A卷):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审题可得出材料中“人口信息”“重要意义”是本题的关键词,所以要高度关注材料中与此相关的信息。以下是与其相关的三则材料,我们将以此为例为大家解析如何有效圈画。

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意义答案1】(观点句原则:人口普查原则、意义)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继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待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概括答案1】(首句及观点句原则:人口普查调查表增加的就是信息)

———强调人口普查的原则、内容及意义。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首句原则)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常见词原则)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概括答案2】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时下M市年轻父母们的热议话题。走后门托关系,父母爷爷奶奶漏夜排队,为的是给宝宝在幼儿园里要一个名额。“入园难、入园贵”到底是怎样的境况?一方面,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开办,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教师属事业单位编制,而且基本上都获得“省市级幼儿园”的最高评级,在市民中享有收费低、教学质量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大型小区的民办幼儿园也出现了入园难的状况,每逢招生报名,都会出现家长通宵排队的“盛况”。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园报名也很紧张,如一些由高校、企业办的幼儿园。

T社区地处某市远郊区,很多居民住在这里,工作却在中心城区,由此引发交通拥堵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为改变该社区“睡城”的特点,政府大力扶持本地的就业创业,建设咨询产业园区,已有80多家企业进驻。短短的十年间,这里从一个乡村小镇,发展成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居住区。该地区办事处原来只管2万多人,现突增到40多万,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仍沿用原有的乡镇管理模式,政府能力有限,只好依靠发展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管理。(首尾句与关联词原则)

G市某区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快流动人员密集地区公厕建设的建议》指出:近年来,随着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城中村”改造逐渐推进,大型住宅小区相继落成,该区日渐成为宜商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但是公厕建设数量却没有同步增长,分布也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市民、流动人员的需要,“尿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尾句原则)

“常住人口接近700万,人口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社会管理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概括答案3】偏低,全市就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69.4%,从事体力劳动的占80.8%,专业技术人才仅占8.1%。”人口结构失衡正成为影响和制约D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反向意义答案2】(提示词)在《D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中,人口结构优化这一目标【反向意义答案3】被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中。该市市委书记说,产业结构调整【反向意义答案4】的最大阻力和动力都来自于人,如果不能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也必然会面临“无源之水”的窘境。

——人口规模、流动人口、结构失衡带来城市管理问题。

3.某省公安机关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户口整顿,对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妇女和失踪被拐儿童、被拐妇女,进行调查摸底和排查。有专家认为,我国这次人口普查首次明确计划外生育者可以落户,普查信息不作为处罚依据,其积极意义在于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超生者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实,但超生者的子女却是无辜的。个别地方长期以来试图通过“禁止上户口”的方式来遏制超生,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孩子既然已经出生,他(她)们就应该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样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权利【意义答案5】

该省公安厅的一名警官认为,除了超生人口造成人数实际增长,现实中“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假增长的情况也很突出:一些人在农村有户口,在城市也有户口,甚至多个城市都有不同名字的户口;还有一些城市居民存在多个地方都有户口的情况;更有甚者已经获得他国国籍或港澳台地区身份,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户口。另外(并列关联词),一些人为了各种附着在城乡户口上的利益,也有意隐瞒死亡人口情况。该警官认为,人口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而户口登记往往落后于人口的变动,所以仅靠户口管理还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人口状况【意义答案6】

据调查,西部某县计划内二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比达到253.5∶100。有7个村自2001年起连续3年间出生的计划内二胎竟没有一个女孩。全国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具体原因虽有不同,但深层原因都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相关。国外有学者指出,印度等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男性过剩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亚洲人对男孩的偏爱,加上出生前性别鉴定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使亚洲人因选择男孩而堕胎的现象愈演愈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人数远超过女性,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概括答案4】【意义答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