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历史人文科技常识
本章概述
历史人文科技常识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历史人文类题目的考查比重逐年上升,需要考生将其作为常识判断复习的重点之一。科技常识虽然考查题量较少,但仍需要考生认真对待。
本章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科技常识五节内容。前四节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演变进程、中国古代文学的名人名著、中国近代发展脉络以及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梳理,第五节则对一些基本的科技常识作出讲解。在复习时,考生需要对时间线索、对应人物、事件联系有较为宏观的把握。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
题型认知
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是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破题密钥1——“百家争鸣”
一、儒家
1.孔子。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为政以德”“中庸”。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成果:“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主张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2.孟子。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性善论。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身取义。
文化典籍:著有《孟子》一书。
3.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性恶论”。
政治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礼法并重”;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
二、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朴素辩证法思想(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墨家
墨子是在当时影响范围最大的思想家。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讲求实际功利。
评价: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四、法家
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破题密钥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来源。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2.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3)提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推崇为正统思想,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破题密钥3——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二程”。“二程”是指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平时的言行载于《二程遗书》一书。
2.朱熹。
南宋的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1)“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2)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3)“存天理,灭人欲”。
二、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1.陆九渊。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对“格物致知”。
2.王阳明。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3.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真题精粹与剖析
经典真题1 (单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强
名师解析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会受到祸害而躲开。这句话体现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故本题答案为A。
经典真题2 (单选)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的主张,下列观点属于法家政治思想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D.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名师解析 B。法家思想主张“法制”,B选项中“必轨于法”与之相对应。A选项,“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C项出自《墨子·鲁问》,体现墨家“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D项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属于儒家思想。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经典真题3 (单选)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名师解析 A。朴素辩证法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同时也认识到事物的对立统一性。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即有无、难易、长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核心提示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显学要注意各家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传统思想对于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