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深 度 解 读
一、主题解读
本套真题有6则给定资料,每则均围绕一个特定的主旨内容进行叙述,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每则给定资料的主旨内容各不相同,但几乎都涉及关键词“新技术”,结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叙述及文章写作题的题干,我们可以总结出本套真题的主题——科技创新与科技的人性化。
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党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然而目前,“科技改变社会”这一观点也在遭受着不断涌现的质疑与忧虑。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带来了被动。本次申论考试谈到“科技的人性化”,表明了国家对科技进步与发展中一些方向问题的重视与把握,更说明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之路上,个人、社会与国家都需要努力处理好“新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相比之前多年的国考申论话题,本次的话题选择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在理论上关联专家、学者的前沿探索,在现实中更关涉民众、官员的切身体会,于是,申论的备考也加入了更深的人文关怀要素,需要考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申论,体会社情民意,把握时代脉搏。
二、资料概述
给定资料1:以贝尔发明电话、“阿波罗11号”登月、互联网发展史为例,并引用富兰克林、韩非子、马克思的一些名言,强有力地说明“技术创新改变了历史,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给定资料2:用现实中的农民工事例佐证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所关心的“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当前信息技术的专家视角。
给定资料3:集中介绍S市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的制博会暨国家高新技术装备展,展示国内外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发展状况。
给定资料4:将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典型事例进行叙述,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如何发展,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给定资料5:指出了科技发展的两面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升了人类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使人类的个性被故意忽略和遮蔽,并由此指出——未来科技发展必须走人性化之路,在科技和人文、个性化与大众化、商业目标和社会使命之间追求平衡。
给定资料6:通过对凯文·凯利的采访,主要阐释了“新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包括:我们在发展科技时要考虑的问题;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技术具有生命的普遍特征;要培养科技的感情,使其具备人性;要使科技更易于理解,更加贴近大众;年轻人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创造新事物。
作 答 指 导
(一)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精练;
(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
(3)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思路导读】
根据题目中“该则资料的结论”可知,此题是一道创新型的概括题,概括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答案从“给定资料1”中提炼。需注意的是,本题不同于普通概括题的归纳总结,而是要概括出结论的推导过程,即结论推导的因果关系。因而考生在作答本题时,需要把握住材料的内部逻辑。
【答案提示】
可见,技术创新不仅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帮助人类完成生活和制度等领域建设,同时,促进精神发展,让人有时间从事创造性活动和充分发展,因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来源探讨】
(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
【思路导读】
此题是一道观点分析题,首先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其后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提出与分析都来源于“给定资料2”,考生需知分析的基础是归纳概括,故作答时需首先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概括,切忌脱离材料,天马行空。
【答案提示】
目前新技术的使用很难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新技术的使用为农民工的生活带来帮助:1.改善生活。信息技术给农民工带来了生活交往和就业求职上的便利,联系孤独个体。2.利于表达。新媒体帮助农民工拓展视野,转变意识,拓宽表达渠道,形成主体性表达。3.利于组织化的集体行动。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工调取所需、安全组织活动、维护自身权益。
但新技术并不能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反而显现出“马太效应”。线上的虚拟团结并不能改变农民工线下的关系,长远来说,优势群体将收获更多的收益,且有部分收益来自农民工等弱势群体。
【答案来源探讨】
(三)假设你是制博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就本届制博会的亮点,草拟一份备询要点,供组委会领导在制博会开幕日的记者通气会上使用。(1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概括准确,分条表述;
(3)不超过200字。
【思路导读】
本题表面上是一道公文类写作题目,但从“备询要点”“概括准确”等字眼来推断,其实质上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这就需要考生紧紧依托相关材料,从材料中发现关键词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关键词句进行准确提炼,最终整合成文。具体到本题,“给定资料3”是作答依据的材料,其中关涉“本届制博会的亮点”的词句均为关键词句,考生可按“高水平体现”“多首次汇聚”“多领域展示”来分别予以提炼,进而总结成文。
【答案提示】
高水平体现:沈阳机床最新研发的世界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系列智能机床”;日本尼康制造的全球最高精度激光扫描测量仪;国内外顶尖技术公司最新研制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展及表演赛。
多首次汇聚:首次设立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网上预约的观众可免费体验;首次设立高新技术装备展区,展示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装备的成果。
多领域展示:机械加工设备、数控系统、IC产业、电子商务、集成电路、工业设计等。
【答案来源探讨】
(四)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分)
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2)观点明确,表述有条理;
(3)不超过500字。
【思路导读】
本题可作为一道启示类的对策题来看待。题目限定了阅读范围——“给定资料4”,同时要求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三大方面谈启示,结合材料内容,考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分别所对应的材料A、材料B和材料C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进而从这些词句中分析凝练出我们得到的启示,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条理的表述。
【答案提示】
中国高铁:
1.甬温事故后,直面质疑,锲而不舍,坚持自主创新,在浴火重生中走向世界;
2.在发展中形成性价比、技术、安全性三大优势,利用这三大优势积极参与竞争;
3.在高铁网络建设中积累经验,增强硬实力,兼容国际标准,提升企业和国家影响力。
中兴通讯:
1.紧跟世界同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步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坚持产品创新、突出亮点;
2.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杜绝单纯加工制造,生产优质的“中国制造”;
3.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卖产品到创品牌,通过科技创新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中国装备制造业:
1.在发展中提升技术实力,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
2.在铁路、核电和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积累丰富的运营经验,提高竞争力;
3.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注重自主研发,创新制造挖掘设备,降低能耗,减少人力物力损失;
4.强化性价比,在与国际同行业“巨头”竞争时推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注重全方位的服务;
5.技术指标国际化,注重整体水平的国际化提升,创建国际营销中心,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6.扩大将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深度和影响,向装备制造强国迈进。
【答案来源探讨】
(五)“给定资料6”中画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思路导读】
1.解释、揭示语句含义:“‘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这句话出自被誉为“互联网精神教父”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一书,写好这篇文章的前提,是对该句话进行解释说明,否则文章将失去根基。其含义为:“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科技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科技进化正如生物进化一样,日益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它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2.自选角度:只要对题干中的语句解释合理得当,符合材料实际,并以此拟定的中心观点明确、突出,写作内容可以适当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3.见解明确、深刻: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科技的生命化”进行横向、纵向式的联想,尤其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不能仅仅就科技而科技,既要谈到对科技本身的深刻认知,也应写出科技对其他人或事物的积极作用。
4.联系社会实际;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要求分析论证过程中,涉及的论据形态既可以用材料中的实际论据,也可以使用材料外的实际论据,但是最好使用材料外的论据形式(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这样得分会较高,考生需要注意该点要求。
【参考范文】
科技想要什么?
20世纪无疑是科技大发展的世纪。电报、电话、电视、电脑的快速普及,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的飞速发展,抗生素、基因药物、化学合成制剂的大量发明,高速公路、铁路、大型客机的广泛应用,还有数不清的科技产品、科学发现,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渗透到各个角落。
毫不夸张地说,科技已经包围、席卷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人们对科技产品的感叹与恐惧,日益交织在一起,成为普遍的心理情结。长期的大众传播和宣传教育,使人们在面对这种两难困境时,往往束手无策:或简单地把批判的目光指向操作科技背后的“利益之手”,或将空泛的进步理念寄托于未来更高、更快、更强的新科技发明。然而,无论哪一种表现,都貌似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科技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科技只是人的产物,是工具;人可以并且应当驾驭它。
这种默契的共同认识难道就真的正确吗?科技想要什么?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明确指出:“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科技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科技进化正如生物进化一样,日益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它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科技要富含知识、传承知识。知道黄牛卷着尾巴拍打牛虻,知道寒武纪曾有动物种群的大爆发,知道电报、电话、电视、电脑的工作原理……这就叫知识。同人类进化一样,科技的进化总是在富含知识、传承知识的征途中貌似拥有了自我进化的能力,日益孕育出自己的倾向性、组织性和活力,与生物界和人类交织缠绕、共生演化、具有人性,使科技进化的速度和效益让人类应接不暇,既可能带给人类满足感,也可能会带来恐惧感。
科技要富有情感与智慧。望着妈妈给年幼的孩儿哺乳喂养,心里涌过一阵阵暖意,这就叫情感。想象夜幕中飘落的微尘,掩卷长思,冥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去向何方?”这就叫智慧。科技要富有情感和智慧,才能在进化中具有明确的进化导向,才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心跳和呼吸,才能冲破混乱、混沌的束缚,寻求到最大的表现力、生命力、亲和力,才能与人类“共舞一曲,荡气回肠”。
科技需要科学精神。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和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就是这种精神的内涵,科技的进化需要这些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前,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整个世界,概莫能外!
科技要进化,科技要秩序,科技要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的未来,科技要感受生命、拥抱生命,科技要与人类共舞……
在新的互联时代,要用生命特有的眼光,注视、审视科技,不把它看成是死寂的、无生命的,而是要按照如人类生命特有的脉动一样,用全新的视角体察科技的生命,与科技交友、与科技为伴,而不再是整日对科技生活与科技生命充满焦虑、哀叹与疑惑。因为,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
亲爱的读者,本试卷的二维码为对应的题目视频讲解,只要二维码软件“扫一扫”,“码”上有名师,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