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的人生自在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得也好,失也好,不争随缘(1)

人生起伏,得失难料。很多人从降生之日起就开始被灌输“争”的思想,争时间、争席位、争功劳、争对错、争拥有……总之,似乎凡事都想抢先一步,不想居于人后。“争”真得那么重要么?《道德经》指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此乃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争”并不是让人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劝人们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强取,得失随缘。这样的态度才能让人类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崇高的精神境界。

1.忍让一下,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超过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倒不如尽人事,听天命,过分争取,反倒不如随缘自得来的更有意义。

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

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地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的确如此,双方只要心平气和地忍让一下,什么事都不会发生的。

随缘心语:

古人与人为善、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唯胆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的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而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方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2.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等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到关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对着蓝天,对着那一片泥沼,对着那整片红树林望着。他不禁好奇地趋前问他们:“你们在望什么啊?”

只见那些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我们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鸟飞过来!”

又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到海边玩,看见许多人手里握着钓竿,面向大海,把线放得远远的,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笃定。

他便问其中的一人:“你们面对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们在等啊!”

“等什么?”

“等鱼儿!”

于是,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学习“等”的感觉。等着红灯变绿灯,等着太阳升起,等着夜晚变白天,等一种“沉淀”,他开始享受等待的美好感受了。

古时候人们曾用驴子推磨,但为了避免它懒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驴子的眼睛蒙起来,让它看不见,再将花生酱抹在驴子的鼻子上,驴子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会拼命往前冲。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在追逐着这个、追逐着那个,到头来往往也都是空忙一场,这跟驴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了“等”的期待,有了停一停、等一下的美好。很多人是不喜欢“等”的感受的。走在马路上,讨厌等红灯;搭公交车时,讨厌一站站的停;买东西时,讨厌排队结账;到馆子吃饭,更讨厌站着等位子。

然而,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等的感觉。“等”可以使心情变得美好起来!试想,在音乐里如果没有休止符,那音乐就会变成刺耳的噪音:在一幅画里,如果没有空白那就是杂乱无章的垃圾;而人生中如果没有“等”的期待,就没有办法享受希望与梦想的美妙感受了。

在下雨时,我们等着太阳出来;当阳光透出云际的同时,我们等到了彩虹。然而,无论是等待时的希望,还是彩虹带给我们的美妙,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感受啊!如果彩虹时刻挂在天空里,那我们还会觉得它是那样的美丽吗!

也许有时我们真的等不下去了,其实那是我们已经感到没有希望了,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再无望地等了,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向,我们就可以开始新的一切了。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开始新的等待。

随缘心语:

生活中,由于有了等待,才会让我们在获得时感到更强烈的兴奋和感激。不要再为等待的漫长而倍感焦急,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去用平和的心境感受等待和希望的美妙。

3.松开手才能拥有更多

不要耿耿于怀于你的失去,因为在你失去的同时你得到的是别样的永远。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你驾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里有三个人在等巴士,其中一个是病得快死的老妇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的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你长久以来的梦中情人。如果你只能带上其中一个乘客走,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案里面说,很多人都只选了其中唯一一个选项,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带老人去医院,然后我和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想放弃任何好处吗,就像那车钥匙?有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固执、限制甚至是利益,我们反而可以得到更多。这里有很多关于取和舍的深层问题。

什么才是最难舍弃的,是一种道义,还是一段感情?

为什么不能抛开和牺牲一些东西,而去获得另一些永恒?

就好比说,我不选择你,会后悔一辈子。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抛弃,可我就是那么想和你有一场自始至终完美的相守。我这样说,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的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以退为进的道理谁都知道,可身体力行还是困难的。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也注定会在失去的同时获得一些东西。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所在,势均力敌,哪样都舍不得放手。

其实不是那样的。没有在同一情形下势均力敌的东西,它们总会有差别和轻重。你得选择那个对长远来说更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你以为这次放弃了,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可当你真的错过了,会发现它在日后仍然不断出现;而有些东西,你以为暂时放过它,它还会一再地出现,就像当初它来到你身边时那样,可真的一旦错过,它就是美景不再的回忆,就是日后无法回头的遗憾。

如果要是我们放弃的和想得到的都是好东西,那怎么办?那是因为我们太贪心。真的是这样,我们本质里都是贪心的,贪心常常蒙蔽真心。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我们往往只能在某一时刻选择一样东西。

有一句老话“有所失必有所得”,也许这样才符合能量守恒的道理,也能显得老天比较公平。

我们无法看到未来具体将描绘成什么样子,但是应该明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可以根据它们来作人生里的任何一次取舍,对自己既不委屈,也不纵容。而且很多的世事与感情是经不起一再地错过与等待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个选择,而不是等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再来体会那种悲凉。

如同抓一把沙子,你握得愈紧,沙子流失得愈多,松开手才能拥有更多。

随缘心语: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也注定会在失去的同时获得一些东西。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所在,势均力敌,哪样都舍不得放手。

4.做人要力争上游,但也要安心随缘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安于应处的地位,心要像水那样深渊清静,与人交往要像水那样亲近自然,说话要有诚信,为政要像水那样自然有条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握行动的时机。正因为不强求结果,才不会招致怨恨,不招致怨恨,才最终能够取胜。”老子这段话对人生的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做人要力争上游,但也要安心随缘。如果所要求之事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那还是安心处于自己的位置比较好。如果非要强求,那就很可能不走正路,最终害人又害己。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便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也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会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著名的京剧演员关肃霜,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关肃霜等九名演员义务瞻养失子老人》的报道,同时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湖北省委顾问李尔重写的《赞关肃霜等九同志义行之歌》的诗稿校样。这使她深感不安。原来,京剧演员于春海去世后,母亲和继父生活无靠,剧团的团支部书记何美珍提议大家捐款义务瞻养老人,这一活动持续了23年,关肃霜开始并不知晓,是后来知道并参加的。但报道却把她说成了倡导者,这就违背了事实。关肃霜看到报道后,立即委托组织给报社写信,请求公开澄清事实。李尔重也尊重关肃霜的意见,将诗题改成“赞云南省京剧院施沛、何美珍等26位同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内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