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
〔疏〕五穀,黍稷菽痳麥也。欲取窈冥之理,天地陰陽精氣,助成五穀,以養蒼生也。
吾又欲官陰陽,以遂莘生,為之奈何?
〔疏〕遂,順也。欲象陰陽設官分職,順莘生之性,問其所以。
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
〔注〕問至道之精,可謂質也。
〔疏〕而,汝也。欲播植五穀,官府二儀,所問粗淺,不過形質,乖深玄之玫。是抵訶也。
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
〔注〕不任其自爾而歌官之,故殘也。
〔疏〕苟欲設官分職,引物從己,既乖造化,鈴致傷殘。
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疏〕族,聚也。分百官放#15陰陽,有心治萬物,爻致凶災。雨風不調,炎凍失節,雲未聚而雨降,木尚青而棄落;攙搶#16薄蝕,三光昏晦,人心遭擾,玄象荒怠。
而佞人之心薦蓊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疏〕萬萬,狹劣貌也。汝是餡佞之人,心其狹劣,何能語至道也。
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問居三月,復往邀之。
〔疏〕黃帝退,清齊一心,含九五尊位,築特室,避罐囂,藉白茅以潔諍,閑居經時,重往請道。邀,過也。
廣成子南首而外,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
〔注〕人皆自修而不治天下,則天下治矣,故善之也。
〔疏〕使人治物,物鈴褸煩,各各治身,天下清正,故善之。蹶然,疾起。
來。吾語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注〕窈冥昏默,皆了無也。夫莊老之所屢稱無者,何哉?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自生耳,非為生也,又何有為於已生乎。
〔疏〕至道精微,心靈不測,故寄窈寶深遠,昏默玄絕。
無視無聽一,抱神以靜,形將自。
〔注〕忘視而自見,忘聽而自聞,則神不擾而形不邪也。
〔疏〕耳目無外視聽,抱守精神,境不能亂,心與形合,自冥正道。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注〕任其自動,故問#17靜而不夭#18也。
〔疏〕清神靜慮,體無所勞,不綠外境,精神常寂,心閑形逸,長生久視。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注〕此皆率性而動,故長生也。
〔疏〕任視聽而無所見聞,根塵既空,心亦安靜,照無知慮,應機常寂,神淡守形,可長生久視也。
慎汝內。
〔注〕全其真也。
〔疏〕忘心,全真#19也。
閑汝外,
〔注〕守其分也。
〔疏〕絕視聽,守分也。
多知為敗。
〔注〕知無崖,故敗。
〔疏〕不慎智慮,心神既困,耳目竭於外,何不敗哉。
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
[注〕夫極陰陽之原,乃遂於大明之上,入於窈冥之門也。
〔疏〕陽,動也。陰,寂也。遂,出也。至人應動之時,智照如日月,名大明也。至陽之原,表從本降進,故言出也。無感之時,深根寂然凝湛也。至陰之原,亦攝逵歸本,故日入窈冥之門。廣成示黃帝動寂兩義,故託陰陽二門也。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
〔注〕但當任之。
慎守汝身,物將自壯。
〔疏〕天官,謂日月星辰,能照臨四方,綱維萬物,稱官也。地官,謂金木水火土,能維持動植,運載群品,亦稱官也。陰陽二氣,春夏秋冬,各有司存,如藏府也。咸得隨任,無不稱適,何違造化,更立官府也。汝但無為,慎守汝身,一切萬物,自然昌盛,何勞措心,自貽伊慼哉。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注〕取於盡性命之極,極長生之政耳。身不夭乃能及物也。
〔疏〕保恬淡一心,處中和妙道,攝衛修身,雖有壽考之年,終無衰老之日。
黃帝再拜稽首日:廣成子之謂天矣。
〔注〕天,無為也。
〔疏〕欺聖道之清高,可與玄天合德也。
廣成子曰:來。余語汝。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
〔疏〕死生變化,物理無窮,俗人愚惑-,謂有終始。
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極。
〔注〕徒見其一變也。
〔疏〕萬物不測,千變萬化,愚人迷執,謂有限極。
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
〔注〕皇王之稱,隨世之上下耳,其於得通變之道以應無窮一也。
〔疏〕得自然之道,上逢淳樸之世,則作犧農;下遇澆季之時,應為湯武。皇王述自夷險,道之#20一也。
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
〔注〕失無窮之道,則自信於一變而,不能均同上下,故俯仰異心。
〔疏〕喪無為之道,滯有欲之心,生則睹於光明,死則便為土壤。迷執生死,不能均同上下,故有兩名也。
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余將去汝,
〔注〕土,無心者也。生於無心,故當反守無心而獨往也。
〔疏〕夫百物昌盛,皆生於地,及其彫落,還歸於土。世問萬物,從無而生,死歸空寂。生死不二,不滯一方,今將去汝任適也。
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
〔注〕與化俱也。
〔疏〕反歸冥寂之本,入無窮之門:應變天地之問,游無極之野。
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
〔注〕都任之也。
〔疏〕參,同也。與三景齊明,將二儀同久,豈千二百歲哉。
當我,縉乎。遠我,昏乎。
〔注〕物之去來,皆不覺也。
〔疏〕聖人無心若鏡,機當感發,即應感冥符,若前機不感,即昏然晦逵也。
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注〕以死生為一體,則無往而非存。
〔疏〕一死生,明變化,未始非我,無去無來,我獨存也。人執生死,故憂息之。
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鴻蒙方將批髁爵#21躍而遊。
〔疏〕雲將,雲主將也。鴻蒙,元氣也。扶搖,木神#22,生束海也,亦云風。遭,遇也,扮,拍也。雀躍,跳躍也。寓言也。夫氣是生物之元也,雲為雨澤之本也,木是春陽之鄉,東為仁惠之方。舉此四事,示君王御物,以德澤為先也。
雲將見之,
〔疏〕怪其容儀殊俗,動止異凡,故問行李之由,庶為理物之道也。
倘然止,贊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為此?
〔疏〕倘,驚疑貌。贊,不動也。史,長老名也。
鴻蒙村牌爵躍不輟,對雲將曰,遊。
〔疏〕乘自然變化遨#23遊也。
雲將曰:朕願有問也。鴻蒙仰而視雲將日:吁。雲將曰:天氣不和,地氣鬱結,
〔疏〕二氣不降不升,鬱結也。
六氣不調,
〔疏〕陰陽風雨誨明,此六氣也。
四時不節。
〔疏〕春夏秋冬,節令愆滯其序。
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
〔疏〕我欲合六氣精華以養萬物,故問也。
鴻蒙村髒爵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
〔疏〕萬物咸稟自然,若措意治之,叉乖造化,故掉頭不答。
雲將不得問。又三年,束遊,過有宋之野而適遭鴻蒙。雲將大喜,行趨而進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願聞於鴻蒙。
〔疏〕故如上天,再言忘朕,幸憶往時也。
鴻蒙曰:浮遊,不知所求;
〔注〕而自得所求也。
〔疏〕浮遊處世,無食取也。
猖狂,不知所往;
〔注〕而自得所往也。
〔疏〕無心忘行,無的當也。
遊者鞅掌,以觀元妄。
〔注〕夫內足者,舉目皆自正也。
〔疏〕鴻蒙游心之處寬大,涉見之物眾多,能觀之智,知所觀之境無妄也。鞅掌,眾多也。
朕又何知。
〔注〕以斯而已矣。
[疏〕浮游猖狂,虛心任物,物各自正,我復何知。
雲將曰:朕也自以為猖狂,而民隨予#24所往;朕也不得已於民,今則民之放也。
〔注〕夫乘物非為進而逵自彰,猖狂非招民而民自往,故為民所放效#25而不得已也。
〔疏〕我同鴻蒙,無心馭世,不得已臨人,人則隨我述,便為物放效也。
願聞一言。
〔疏〕願聞要旨,庶次深疑。
鴻蒙曰: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注〕若夫順物性而不治,則情不逆而經不亂,玄默成而自然得也。
〔疏〕亂天然常道,逆物真性,即譎詐方起,自然之化不成也。
解獸之擊,而烏皆夜嗚;
〔注〕離其所以靜也。
〔疏〕放效進彰,害物炎起,獸則驚群散起,烏則駭飛夜嗚。
災及草木,禍及昆蟲。
〔注〕皆坐而受害也。
[疏〕草木未霜零落,災禍及昆蟲。昆,明也,向陽啟墊。
噫,治人之過也。
〔注〕夫有治之逃,亂之所由生也。
〔疏〕天治斯滅,治人過也。
雲將曰:然則吾奈何?
〔疏〕欲請不治之衛。
鴻蒙曰:噫,毒哉。
〔注〕言治人之過深。
〔疏〕重傷禍敗屢嘆。噫,嘆#26聲。
倦倦#27乎歸矣。
〔注〕傳傳,坐起之貌。嫌不能險然通放,故遣使歸。
〔疏〕傳傳,輕舉之貌。嫌雲將治物為禍,故示輕舉,勸令息連歸本。
雲將曰:吾遇天難,願聞一言。鴻蒙曰:噫。心養。
〔注〕夫心以用傷,則養心者,其惟不用心乎。
〔疏〕養心之衍,列在下文。
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
〔疏〕徒,但也。但處心無為而物自化。
墮爾形體,吐爾聰明,倫與物忘;
〔注〕理與物皆不以存懷,而閣付自然,則無為而自化矣。
〔疏〕倫,理也。墮形體,忘身也。吐聰明,忘心也。身心兩忘,物我雙遣,是養心也。
大同乎滓淇,
〔注〕與物無際。
〔疏〕淇津,自然之氣也。茫蕩身心大同,自然合體也。
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注〕坐忘任獨。
〔疏〕魂,好知為也。解釋,遣蕩也。莫然,無知;滌蕩心靈,同死灰枯木,無知魂也。
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
〔注〕不知而復,乃真復也。
〔疏〕云云,眾多也。眾多往來,生滅不離自然,歸根明矣,豈得用知然後復命矣哉。
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注〕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
〔疏〕渾沌無知而任獨,千變萬化,不離自然。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注〕知而復之#28,與復乖矣。
〔疏〕用知慕生本,乃離自然性也。
無問其名,無閥其情,物固自生。
〔注〕闖問則失其自生也。
〔疏〕道離名言,理絕情慮。若以名問道,以情闖理,不亦遠哉。能遣情忘名,任于獨化,物得生理也。
雲將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注〕知而不默,常自失也。
〔疏〕降道德之言,示玄點#29之行,立身以來,方今始悟。
再拜稽首,起辭而行。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
〔疏〕染習之人,迷執日久,同己喜懼,異己嫌惡也。
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
〔注〕心欲出常為眾舞也。
〔疏〕夫是我而非彼,喜同而惡異者,鈴欲顯己功名,超出韋眾。
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
〔注〕眾皆以出眾#30為心,故所以為眾人也。若我亦欲出乎眾,則與眾無異而不能相出矣。夫眾皆以相出為心,而我獨無往而不同,乃大殊於眾而為眾主也。
〔疏〕人以競先出乎眾為心,此是怛物鄙情,何能獨超莘外。同其光塵,方大殊於眾而為眾傑。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
〔注〕吾一人之所聞,不如眾技多,故因眾則寧也。若不因眾,則眾之千萬,皆我敵也。
〔疏〕用眾人技能,因眾人聞見,即無忿競。所謂明者為之視,智者為之謀也。
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