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合论简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世主妙嚴品

此第一會。在菩提道場。舉古佛果法。夫闡教弘經。須分四義。

一長科經意者。略作十段長科。一明如來始成正覺。二明舉果勸修。三明以果成信。四明入真實證。五明發行修行。六明智悲相入。七明蘊修成德。八明利生自在。九明諸賢寄位。十明令凡實證。

一明始成正覺者。即世主妙嚴品是。

二舉果勸修者。即現相品已下至毗盧遮那品。總五品經是。及世主妙嚴品。舉佛所成之果。令使人修。

三明以果成信者。即從佛名號品已下至賢首品。六品經是。亦通取前世主妙嚴品已來總是。便以十箇智佛。以為自心之果。以不動智佛為首。明自心智隨分別性無所動故。

四入真實證者。從昇須彌山頂品已下六品經是。以十住為體。住佛智慧家故。

五發行修行者。從夜摩天宮已下四品經是。以十行為體。行佛行故。

六明智悲相入者。從昇兜率天宮品已下三品經是。以十迴向為體。體圓真俗。成大悲故。

七明蘊修成德者。從他化自在天中十地一品是。蘊修前三法令慣習成就故。

八利生自在者。十定品已下。乃至普賢行品等十二品經總是。以十地中蘊德成功。十一地利生行滿。方名法行圓滿佛。

九諸賢寄位者。即已上六位諸菩薩。并佛出現世間品亦是。皆從性海大智境界中。方便出現其身。寄位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及等覺位十一地法門。令凡夫信入。

十明令凡實證者。以法界性中安立十信等六位進修方便。行不離用。不壞方便。其智彌高。其行彌下。逐根行滿。故名進修。隨力堪能安立諸位。

已上十段。長科經意竟。如法界一品。總通前後四十品經。總法界故。以此法界一品是一切諸佛及一切眾生之果也。若於根本法界門中。起延促見。皆是自情妄見。於佛正法之中。不成信種。當知是人。設修行出三界果。未有成佛之種。即權教六通菩薩聲聞緣覺是也。如法華經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此明出生死之不退。未成處生死中不退。又亦但得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入初地見道位。非是已達根本無明。得根本智見不退。如是三乘見道。總是三種意生身菩薩。皆非是法界根本大圓明智初發心住中能十方成佛等不退。三種意生身者。初二三地。名三摩跋提樂意生身。四五六地。名覺法自性意生身。七八九十地。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如是三種意生身菩薩。並是法界大圓明智海。大宅門外。草室權施。方便安立。令諸子等且免火難。如此經下文。聲聞在會如聾若盲。六通菩薩設聞此經不能生信。設能於佛法生信。但隨情生信。迷自智境故。無自契實智起真信修故。若不迴心。畢竟不成佛。設復教化眾生。還能成得三乘及人天之種。但住一方之淨剎。無廣大法界量等虗空無邊智之大見。

二明經宗趣者。其義有六。一明經宗趣。二此經何藏所攝。三分其序分。四定其正宗。五明此經付囑何人。六明此經流通所在。

一明經宗趣者。此經名毗盧遮那大智法界。本真自體寂用圓滿。果德法報。性相無礙。佛自所乘為宗。經云。有樂求佛果者。說最勝乘上乘無上乘不思議乘等是。還令初發心者為志樂廣大故。還得如是如來大智之果。與自智合一無二。此經宗趣。甚深難信。若有信者。勝過承事十佛剎微塵數諸佛。盡經於一劫。所得功德。不如信此經中如來大智境界佛果法界門而自有之。如經下文云。設有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猶名假名菩薩。設聞此經。不信不入。如法華經。亦是為迴三乘人令歸一乘。破彼几案所依法。令得如來無依住智本自在故。華嚴經即是始成正覺時。頓為上根者說。法華經即是佛出世後。四十年中。為迴三乘者說。又佛乘三乘。一時總說。但隨根自應。一音法門各有差別。總別義生。真體無時。無可作前後故。如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又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餘二者。但以十方諸佛共所乘門為實。三乘為餘二。但權施設未真者。是餘二故。以一實對諸權。皆是餘二。為法華經責聲聞緣覺不退菩薩三乘等。皆未能信一乘法故。為權教菩薩。雖有一分求菩提之心。猶有怖生死故。得離染不退。未得稱真染淨平等不退。如修空觀菩薩。樂空增勝。及樂生淨土等諸菩薩。皆能離生死出纏不退。不入法界性海一真無欣厭門故。望此佛乘。樂生死者。及厭生死者。二俱是退。設觀空增勝。修假真如門。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是離生死不退。非是生死涅槃一性中不退故。以是義故。華嚴及法華經。說得六神通菩薩。不聞不信此經典故。如法華經云。設有菩薩讀誦八萬四千法藏。為人解說。得六神通。亦未為難。暫讀此經。是則為難。唯此智境界。違情所解。故甚難信也。三乘信解順情所欣。何以故。說佛果即在三僧祇之後。說佛淨土。在於他方。此娑婆是穢土。修菩提者。厭垢欣真。樂生淨國。設有住世菩薩。所言留惑潤生。為濟眾生故。非由法爾根本智自在力合如斯故。如是菩薩。皆是順情之法。法易信故。非如此經說入佛果不逾剎那。但隔迷悟說無量劫。總不移一時故。說從凡夫地創見道時。因果一時無前後際。不見未成佛時。不見成正覺時。不見煩惱斷。不見菩提證。畢竟不移毫念。修習五十位滿。一切種智悉皆成就。總別同異成壞一時自在。皆非世情所見。是故難信也。其所信者。當信自心。無依住性。妙慧解脫。是自文殊。於心無依住中。無性妙理。有自在分別。無性可動。名不動智佛。理智無二。妙用自在。是故號曰妙德菩薩。是故一切諸佛。從此信生。故號文殊為十方諸佛之母。亦號文殊為童子菩薩。為皆以信為初生故。信心成就。十住初心便成正覺。取能行行處號曰普賢。自契相應名為正覺。自契相應名為住心。為住佛所住。是故此經宗趣。為大心眾生設如斯法。即令善財一生得佛。解云。一生者。從凡夫地。起信之後。即任法界智生。非業生也二明此經何藏所攝者。此經明毗盧遮那法界藏所攝。以徧照法界海。一切諸法門盡含藏故。是故下文法界品中。慈氏所居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善財入已。唯見無量諸佛。法藏行門。報相莊嚴。無盡福相。皆阿僧祇。是故此經。常以佛果為進修道跡。是佛根本大智古跡。修差別智故。若異佛古跡。而有進修。無成佛義。如三乘。且免一分麤生死苦。非是依佛智體古跡契修佛乘也。是故此經是毗盧遮那藏所收。非三乘菩薩藏所攝。

三明分經序分者。分為二門。一都該一部。二當品自有序分。一都該一部者。即世主妙嚴品是。二當品自有序分。如經品品之中會會之內。皆有爾時如是。以總言之。一切過現未來諸佛。皆盡一時成佛。并眾生生死。亦不移剎那。但眾生妄計有年歲長短。如佛所說。即生即死皆不移時。是故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徧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明從凡夫地一念發心。忽然見道。進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等法。成佛轉法輪入涅槃。總不移剎那。為以法界門為開示悟入故。名實教一乘法界之門。法如是故。以三昧名目明之。此品都舉此一乘根本法界。皆明時不移亦不移處。以菩提場無中邊故。所修眾行。常等如剎那三世。無增減故。無去來故。次入法界品。都舉天上人間十方世界。總不思議法界體。寂用自在故。故令眾生悟入。是故此之一品。如來但以不思議神力說。不藉口言。明世間總真總神。無出沒故。

四定其正宗者。有三種正宗。一隨位正宗。二隨品正宗。三大體正宗。若以隨位正宗。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各有正宗。十信以佛根本不動智為正宗。十住以證入法界智如來果德理體妙慧為正宗。十行以佛根本智起普賢行為正宗。十迴向以理智圓融真俗起興大願成悲智為正宗。十地蘊修悲智使令慣習功濟為正宗。十一地普賢行等眾生情流充滿法界海任用利生為正宗。此為隨位正宗。二一部教門四十品之內。當品自有正宗。三一部教大體正宗。以如來大智法界性絕古今體用圓滿一乘佛果為正宗。常以此佛果正宗。以為開示悟入進修。使令慣習成就。

五此經法門付囑何人者。此經法付囑大心凡夫。經云此經法不入餘眾生手。解云。餘眾生者。三乘及外道樂著人天及求出世樂者。何以故。三乘菩薩。具六神通。尚自未能聞經生信。何況二乘人天外道。經云唯除生如來家法王真子。即大心凡夫。能生信證入故。生於佛家。不言已生佛家諸大菩薩。諸大菩薩。常為眾生說法。無大心凡夫信證。不名付囑。不名流通。為無人信無人悟入故。

六明此經流通所在者。如來出現品中。示現法則。表始終五位因果滿故。即以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此二人體用因果互相問答。以文殊為法界體。普賢為法界用。二人互為體用。或文殊為因。普賢為果。或二人互為因果。此一部經。常以此二人表體用因果。今古諸佛。同依此跡。以明因果進修之益。口光是付囑義。流通義。眉間毫光是果義。以放果光付囑文殊。令文殊發問果法。普賢說佛出現。即是流通。

三明教體者。依涉法師釋。出經教體有六。今通玄依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約立十法。以為教體。

一一切眾生根器佛一圓音。一念三世無始無終。常轉發輪。以為教體。

二一切聖凡境界莊嚴果報。以為教體。此乃見境發心。不待說故。又一切法無非佛事故。

三一切法自性清淨。以為教體。以觀察力。心契自相應。不待說故。

四以行住坐臥四威儀為教體。見敬發心。不待語故。

五以佛菩薩出現涅槃為教體。以此法事。令諸眾生見敬及念戀發心故。

六以佛菩薩神通道力為教體。現諸自在。見者發心。不待文句故。

七以無常苦空為教體。觀者發心。不待語故。

八以無言寂然為教體。即淨名居士默答。不待名句文及以語故。

九以名句文身語及眾生根為教體。藉言方現故。十以法界一切法本真為教體。眾生法之。能淨垢故。大要言之。一切眾生諸煩惱海。一切眾生隨分善根。人天樂果。聲聞緣覺菩薩佛乘。解脫涅槃。名句文身語業等。及一切善惡果報。虗空法界。言與無言。一切法無非教體。以自觀智。或以聞法。或自思惟。內熏智現。能離諸惡。及得涅槃。說與不說。皆是教體。若無煩惱。即無教體。

四總陳眾會。於中大意。其義有三。一總舉會數。二陳會意。三說佛出世所由。一總舉會數。其會有十。二陳會意。

一初會在菩提場中。明示現初成正覺。為化眾生故。

第二會在普光明殿。重言如是我聞。顯起初會。為初蘭若菩提場體不離此體得道。此處報宅所居故。猶如世人。於淨處得道。方始歸來。示現此法。本無來去。遷其時分。

第三會昇須彌山頂帝釋宮。說十住之門。明十住之位創始應真。心與空合。自得慧用。自在如天故。如上高山身與空合。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者。明夜摩天。居在空際。不與地連。明其十行。依空行行。在行恒空。無所依故。

第五會在兜率天宮者。明此天處是樂知足。故說十迴向。為表迴向之位。均融理事。不貪涅槃。不著大悲。不著大願。使令處世。如蓮華同塵而不污。又表此天於欲界處中。下有忉利夜摩。上有化樂他化。此天處欲界之中。還說十迴向門。不令如三乘樂修出世心增。二乘趣寂。菩薩留生及捨淨土等過。表法如是。不即要生彼天。明迴真入俗。使悲智均平。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為於此天說其十地。為此天以他變化用成己樂。以明十地大悲大智。但化眾生。以為自己涅槃之樂。無自樂故。問何故超化樂。而於他化說十地之行。答曰。為明從十迴向。均融理智。大悲大願成滿增勝。不依次第而超化樂。不同下位次第而修。又明菩薩進修行相。十地之位。道力功行階降合然。以無明住地未純熟故。未明淨故。其無明住地。果極方終。設至十一地。二愚猶在。是故此經阿僧祇品。如來隨好功德品。二品之法。佛果已前十一地。普賢行滿。未能達盡。最下入法界一品。如來神力說。表法界中一切法。總神總真總不思議。以此二愚。佛果方息。是故十地之位。隨力所堪。堪至此天故。雖進修階降位位差殊。然法界體。一時一念。一得一切得。不可即作始終長短存情思想違理之見。

第七會在第三禪說。此一會說百萬億偈。明三禪之中。初禪除憂。二禪滅苦。憂苦既無。三禪唯是法悅樂故。由法樂故喜動還存。以喜動故色心還在。此色心是樂禪悅。樂無思之色。非如欲界之色故。心有無思樂禪之色。出入之息猶存。報得淨身。身如皓雪。衣如金色。過身一倍。行即遊空。足不履踐。初禪身長二里半。二禪身五里。三禪身十里。衣與身倍。明此天說十一地法門。表等覺位中。順其法身。行其萬行。教化眾生。徧周法界。常法樂故。至第四禪。寄同是佛位故。稱真法性。無出入息。隨理普周。任眾生見。習氣迷法之愚。一切總盡。世及出世法。無事不窮。號之為種種光明徧照義也。以智滿故。表法如是。此之一會。超前十地。過初禪二禪二天。明此十一地智倍倍增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