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工政十五直隸水利下(2)
一淀泊淤地不宜耕種也。畿輔地方平衍。河道縱橫。入海之處。惟海河一門。全賴大澤以容蓄眾流。傳遞歸海。計畿內大澤有六。曰大陸澤。曰甯晉泊。曰西淀。曰東淀。曰塌河淀。曰七里海。皆能收束眾流。緩其奔突之勢。實水道之關鍵。眾流之綱領也。川無澤不止。澤無川不行。二者相為表裏。講求水利者。當以此為先務矣。邇者北泊為滹沱淤塞大半。漸成平陸。東淀受渾河子牙之淤。水廣而淺。塌河淀七里海為民佔種。西淀中多淤田。甚或報墾升科。地方有司。受其所惑。殊不知阻遏水道。其咎綦重。惟是積重難反。圍圩耕種之地。未能悉行除去。是不可不詳查。如有實在阻塞水道之處。宜急為鏟挖。永行禁止。乃為有益。 直隸地方廣闊。河道縱橫。應修之處。指不勝屈。既不可枝枝節節治之。致有上通下塞顧此失彼之病。然同時並舉。工作浩繁。經理亦慮難周。自應分別緩急興修。謹將應修各工。分別於後。○急工 廓清東淀撈淤。并芟刈葦根水草。 添權家口減河。以分入海之勢。 修復紅橋以西隔淀疊道。 開挖子牙正支二河。并濬新河。 疏子牙河故道。并三支黑龍港。 開勝芳中亭二河。 開河間唐洋二河。 定州唐河疏歸故道。 塞冶河入滹沱之路以助滏。 開清苑滿城境內金線河。 疏挖趙北口迤東清河口一帶河道。 修趙北口十二連橋。 并除西淀中圩田。 修千里長隄。併隔淀隄烹耳灣橫隄廣安橫隄長城老隄賈口橫隄。 築滏陽河東隄。 文安縣龍堂灣建閘。○緩工 涿州巨馬河。 良霸牛河。 雄縣趙橋新立二村隄工。 曹河并達省支流。 瀑河并上游隄工。 新安大澱旁二溝工。 濬七里海塌河等淀淤積。 瀦龍河間段裁灣取直。 疏通景阜一帶宣洩瀝水各河。 大名境內漳河。 薊運河。 還鄉河。 海河疊道并閘七座。 天津臺七座。 按天津為畿南眾水朝宗之所。地勢既低。海潮復來蕩激。故前人起建七星以鎮之。內鎮水者五鎮火者一鎮煞者一實為水口吉星。有關通省風水。非祇天津一郡。水利既興。宜並修之。故附載于末。按所分緩急各工近日情形又復不同如濬七里海塌河淀不應入緩工此在隨時斟酌矣
籌消水患疏乾隆四年
孫嘉淦
伏查直隸地方。連年積水為災。急宜設法疏濬。臣與河臣正在酌議。仰荷聖訓指示。令臣等及時經營。速為料理。臣已約河臣顧琮。親赴保定。當面會商。謹將委員查勘已確。臣等意見相同者。臚列陳奏。竊惟田有滯澇。皆由河有壅淤。故欲疏積水。必先通其經流。直隸經流之大者。永定子牙南運北運四河。與東西兩淀是也。永定子牙之故道向皆無隄。是以泥流田間。而水不淤淀。自永定築隄束水。而勝芳三角等淀皆淤。滏與滹沱合流。是為子牙河。自子牙築隄束水。而臺頭等淀亦淤。淀口既淤。河身日高。於是乎田水入河之路阻。南運有捷地興濟兩減河。北運有筐兒港王家務兩減河。分洩水勢。運河頗受其利。但減河過水時有淤墊。而岸隄單薄逼近陡立。致有潰決。於是乎漲水漫田之患日生。此則直隸積水之大端也。永定南北兩岸。現開六閘五引河。其長安閘金門閘之引河。即係永定河之故道。又今下河於凌汛改流。由鄭家樓魚壩等口入於葉淀。葉淀乃東淀之別匯。淤之不礙。臣等議於葉淀之東漸為疏引。使入西沽之北。則永定別行入海矣。子牙有新舊兩道。新河已淤。臣等議閉焦家口。仍濬其河身。使上游黑龍港諸水。得以歸淀。舊河由王家口入淀。亦漸淤塞。臣等議於閆二莊。開舊河之東隄。使於蒲港等窪漸引而東。過楊柳青。使入西沽之南。則子牙亦別行入海矣。兩渾河各自入海。永不淤淀。則清濁有分。而水患永息矣。北運兩隄多有草土。以河多灣。故多險也。查下游有灣沖。必上游有沙嘴。臣等議將沙嘴之長者挑之。稍裁灣以取直。則險工漸平。然後去其草隄。兼築土隄。為斜坡以免沖刷。則河岸可以永固。至北運減河。原無大害。但時有淤沙。隄多卑缺。臣等議將淤者挑之。卑者高之。缺者補之。此易為之事也。南運大岸。亦多險工。幸得放淤之法。坑塹淤滿。則岸堅如鐵。今淤工漸竣。險工皆平。其興濟減河。本屬條達。但河身淺狹。臣等議於兩岸再築遙隄。挖河身以行正溜。使面寬底窄。則淤沙自刷。潰決可免。惟捷地減河。紆迴而不能暢達。歲為民患。實不可用。查捷地上游吳橋境內有安陵鎮。地勢高而與老黃河近。臣等議於安陵再建一閘。濬減河三十餘里。即入老黃河。可以暢達於海矣。安陵閘成。將捷地之閘閉而不用。如此則南運亦永無潰溢。而運道民生俱奠矣。此四河之大略也。至於兩淀。原為受水之區。查正定廣平順德三郡之水。畢匯於南北二泊。又會滹沱河以入東淀。順天保定河間三郡之水。畢匯於西淀。又由玉帶河以入東淀。京西全局之水。皆由此以達津入海。而其傳送之咽喉。宣洩之尾閭。猶有未暢。查西淀至趙北口。橫築土隄。為南北往來之路。建橋十座。以通淀水。今九橋之下。皆無河流。惟廣惠一橋。可通舟楫。但水出橋東。不十餘里。即與白溝河會。白溝水漲之時。往往倒灌。是以橋西之水。壅塞不流。再橋東一片汪洋。為眾水所會。而止由張青一口入玉帶河。洩水不多。查自雄縣之龍灣。至霸州之魚津橋。有白溝河故道。臣等議令開挑。使白溝由故道以入中亭。則倒灌淤淀之患可免。至於九橋之下。皆通水路。橋南另疏一河。使由藥王行宮之南。出張青口。再將清河門疏濬。由茅兒灣開口。從十望河故道。別派分疏。則西淀下游三河暢達。消水自速。再白溝河既入中亭。恐其不能容納。臣等議將中亭挑濬寬深。所挑之土。堆築成隄。再將金門閘之西引河。改由東道。使不入中亭。以免壅決。至苑家口疊道。界於玉帶中亭兩河之間。其地為分洩暴漲要道。臣等議建木橋五座。使瀝水通行無阻。如此則西淀之咽喉暢矣。至東淀之廣。倍於西淀。周圍約數百里。容納全省之水。而出口之處。止有淀河一道。宣洩不及。臣等議將三汊河淤淺之處皆行挑濬寬深。再於下流楊家河卞家河窪等處多疏淀河數道。使並行而東同會於西沽。并將淀池四邊多立界牌。無令百姓築埂偷淤。則東淀之尾閭亦暢矣。此兩淀大也。四河順軌。兩淀暢洩。然後各州縣之積水可得而消也。
查直屬地方。田中積水。以及河渠隄。應行疏濬修理者。九十三州縣。共計工程五百二十三處。另摺恭呈御覽。約計工程之內。已經完竣者十之三。現在興修者十之三。現在估計者十之四。其工段丈尺。陸續造具清冊。咨部查核。至修理之法。勸民用力者十之四。平常工程。照以工代賑之例者十之三。緊要工程。照修築河隄之例者十之三。除勸民用力者無庸開銷錢糧外。其照代賑工程者。現於州縣庫項動支。統入以工代賑案內報銷。其照修築河堤之例者。俟估有確數。另請動撥。再工程煩多。經理督催。必須專員。容臣遴選有人。另行具奏。務使積水入河。河水入淀。淀水入海。以庶幾決川距海濬畎澮距川之遺意焉。然此其大也。至於田間溝洫。盈千累萬。而河道交錯。兼多疑難之處。眾說紛岐。臣等不能親身閱視。即委員分勘。以一人之身。查勘數十州縣。勢不能遍歷村莊。則詳細委折。仍須責之州縣。但州縣賢否不同。或怠於相度。無心遺漏者有之。或憚於興作。有意隱匿者亦有之。臣前於八月間。將委員勘冊。及各州縣歷年被水村莊。逐一聲明。此水始從何來。終從何去。來處可堵則堵之。去處可疏則疏之。若果四高中低不能疏銷。則當汲引泉流。令作水田以收粳稻。若不能種稻之處。則查明頃畝。豁除錢糧。使植蘆葦。務期水旱兼收。不致連年災歉。比歲賑饑。有傷政體。限各州縣於八月底報府。該府親勘。於九月底報司。俟各屬報齊。臣等再加商酌。將此次所未議及者。續行陳奏。或此次已奏。而尚須斟酌者。續行聲明。一面即行動工興修。期於明年四五月間。俱各完竣。統俟伏秋兩汛經過之後。驗其有無成效。如尚有遺漏。及疏濬未盡合宜之處。續行相度。奏明修濬。如此節次辦理。庶幾水患可以永除。水利可以漸興矣。
受病之源治病之方切中肯綮其所規畫至今不能易也
大陸澤圖說
王原祁
任邑之大陸澤。廣袤數十里。九河之水皆匯焉。汪洋浩蕩。望之居然一湖。而不知實皆兩稅之民田。淹久而成巨浸者也。九河為洺沙蔡馬灃河達活百泉聖水滏陽。而灃河滏陽為之長。九河之外。尚有泜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北。而歸于大陸。灃獨深且長。元郭守敬所以獨議開灃河也。而滏陽則自穆家口統洩大陸之水。經隆平甯晉。直達天津河以入於海。自萬歷二十六年。漳河決曲周縣鄭家口。溢入滏陽。而隆平以下。地淺易淤。其人又因之以為利。占為沃土。于是滏陽又決而東徙。其故道猶存。乃所謂古滏河也。古滏塞而大陸之水。因從雞爪小河以東瀉於新之滏陽。亦其勢使然也。然則昔之大陸。始從古滏而遠達天津。繼從雞爪而近瀉滏陽。澤中之水有所來。亦有所去。可耕可稼。財不匱而賦亦足。今古滏之故道阻塞。在隆平甯晉。難議疏通。新滏陽亦淤高丈餘。雞爪河水反內溢。故澤中之水有來無去。積而為泊。向日輸租納稅之田。盡渰水底。是以賦稅無出。人民離散。若不請蠲水中糧額。則束手待斃。民困無再甦之日矣。余放棹澤中。周行細訪。乃知舊圖多舛。因詳加較正。并繫之以說。禹貢之大陸既作。杜佑謂今邢趙深三州。則任本屬邢。知大陸不止於任。而任實其地也。至所謂滏陽河者。發源河南磁州。與漳水不相混也。禹貢至於衡漳之漳水有二。出山西樂平少山者為清漳。出長子縣發鳩山者為濁漳。至潞之涉縣。濁漳合入清漳。經臨漳而東北入。自萬歷中。漳水決曲周入滏陽。因名小漳河。及經大陸而北。塞于隆平。又名古滏河。今又以滏為負。益訛之訛矣。至隆平甯晉。為古滏河洩水之故道。皆因邇年塞而不通。以致任獨受害。故亦不可以不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