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鸠尾【注】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膈【注】腹者,膈之下曰腹,俗名曰肚;脐之下曰少腹,亦名小腹。
脐【注】脐者,人之初生胞蒂之处也。
毛际【注】毛际者,小腹下横骨间丛毛之际也,下横骨俗名盖骨。
篡【注】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及男女阴气之所也。
睾丸【注】睾丸者,男子前阴两丸也。
上横骨【注】 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小湾横骨旁,接拄骨之骨也。
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肩解【注】肩解者,肩端之骨节解处也。
囗骨按:【注】囗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棱骨也。其臼接臑骨上端,俗曰肩头。其外曲卷翅骨,肩后之棱骨也。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肩胛【注】肩胛者,即囗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髆,俗名囗板子骨。
臂【注】 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胳膊;胳膊中节上、下骨交接处,名曰肘;肘上之骨曰臑骨;肘下之骨曰臂骨。臂骨有正、辅二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正骨居下,长大偏内,俱下接腕骨也。
腕【注】腕者,臂掌骨接交处,以其宛屈故名也。
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掌骨【注】掌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雍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鱼【注】鱼者,在掌外侧之上陇起,其形如鱼,故谓之鱼也。
手【注】手者,上体所以持物也。
手心【注】手心者,即掌之中也。
手背【注】手背者,手之表也。
指骨【注】指者,手指之骨也。第一大指名巨指,在外二节,本节在掌;第二名食指,又名大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三中指名将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四指名无名指,又名小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五指为小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
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
爪甲【注】爪甲者,指之甲也,足趾同。
岐骨【注】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名岐骨,手足同。
臑【注】臑者,肩髆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腋【注】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胳肢窝。
胁肋【注】胁者,腋下至肋骨尽处之统名也。曰肋者,胁之单条骨之谓也,统胁肋之总,又名曰胠。
季胁【注】季胁者,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
囗【注】囗者,胁下无肋骨空软处也。
脑后骨【注】脑后骨者,俗呼脑杓。
枕骨【注】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
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
完骨【注】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
颈项【注】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俗名脖项。
颈骨【注】颈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
项骨【注】项骨者,头后甚骨之上三节圆骨也。
背【注】背者,后身大椎以下,腰以一之通称也。
膂【注】 膂者,夹脊骨两旁肉也。
周身名位骨度
脊骨【注】脊骨者,脊膂骨也,俗名脊梁骨。
腰骨【注】腰骨者,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上之骨也。
其形中凹、上宽、下窄,方圆,二三寸许,两旁四孔,下接尻骨上际也。
周身名位骨度
胂【注】胂者,腰下两旁,髁骨上之肉也。
臀【注】臀者,胂下尻旁大肉也。
尻骨【注】尻骨者,腰骨下十七椎、十八椎、十九椎、二十椎、二十一椎五节之骨也。上四节纹之旁,左右各四孔,骨形内凹如瓦,长四五寸许,上宽不窄,末节更小,如人参芦形,名尾闾,一名囗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在肛门后,其骨上外两旁形如马蹄,附着两髁骨上端,俗名骻骨。
肛【注】肛者,大肠下口也。
大横骨、髁骨、楗骨【注】下横骨在少腹下,其形如盖,故名盖骨也。其骨左右二大孔,上两分出向后之骨,首如张扇,下寸许弣着于尻骨之上,形如马蹄之处,名曰髁骨;下两分出向前之骨,末如楗柱,在于臀内,名曰楗骨;与尻骨成鼎足之势,为坐之主骨也,妇人俗名交骨;其骨面名曰髋,侠髋之臼名曰机,又名髀枢,外接股之脾骨也,即环跳穴处,此一骨五名也。
周身名位骨度
股【注】股者,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小腿。
中节上、下交接处,名曰膝。膝上之骨曰髀骨,股之大骨也;膝下之骨曰胻骨,胫之大骨也。
髀骨【注】髀骨者,膝上之大骨也。上端如杵,接于髀枢,下端如锤,接于胻骨也。
胻骨【注】胻骨者,俗名囗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伏免【注】伏兔者,髀骨前膝之上,起肉似俯兔,故曰伏兔。
膝解【注】膝解者,膝之节解也。
膑骨【注】膑骨者,膝上盖骨也。
连骸【注】连骸者,膝外侧二高骨也。
周身名位骨度腘【注】腘者,膝后屈处,俗名腿凹也。
囗【注】囗者,下腿肚也,一名腓肠,俗名小腿肚。
踝骨【注】 踝者,胻骨之下,足附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在外为外踝,在内为外踝也。
足【注】足者,下体所以趋走也,俗名脚。
刺灸心法要诀
跗骨【注】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跗骨者,足趾本节之众骨也。
足心【注】足心者,即踵之中也。
跟骨【注】跟,足后根之骨也。
趾【注】趾者,足之指也,其数五,名为趾者,别于手也。
居内之大者名大趾,第二趾名大趾之次趾,第三趾名中趾,第四名小趾之次趾,第五居外之小者名小趾。
足之指节与手指节同,其趾之本节后内侧,圆骨形突者,名核骨。
三毛【注】足大趾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踵【注】踵者,足下面着于地之谓也,俗名脚底板(见图二十二、二十三)
骨度尺寸
头部:
条文:头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按: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
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
横寸法,以眼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督脉神庭至太阳曲差穴,曲差至少阳本神穴,本神至阳明头维穴,各开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各开四寸半。
胸腹部:
条文: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缺盆以下囗骭之中,长九寸。
胸围四尺五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囗骭中下至天枢,长八寸。
(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按:此古数也,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胸腹部:
条文: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按: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囗骭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
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背部:
条文:膂骨以下至尾囗,二十一节,长三尺。
(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
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
尾囗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腰围四尺二寸。
按: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囗,通折三尺。
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
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
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侧部
条文: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
(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四肢部:
条文: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
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腘,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
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按: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文所论之长短,皆数也。
然骨之大者太过,小不及,此亦但言其则耳。
至于周身手足折量之法,掌用前中指同身寸去为是(见图二十四、二十五)。
头部顶中
条文:中行凡一穴:百会属督脉
头部前
条文:中行凡四穴:神庭上星会前顶(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八穴:曲差五处承光通天(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临泣目窗正营(俱足少阳穴)
正面部
条文:中行凡五穴:素囗水沟兑端龈交(俱督脉穴)承浆(任脉穴)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穴:攒竹睛明(俱足太阳穴)迎香禾囗(俱手阳明穴)巨囗(足阳明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十穴:阳白(足少阳穴)承泣四白地仓大迎(俱足阳明穴)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八穴:本神 童子囗(俱足少阳穴)丝竹空(手少阳穴)颧囗(手太阳穴)
颈部
条文:中行凡二次:廉泉天突俱属任脉(见图二十八)
胸部
条文:中行凡七穴: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俱任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去中行任脉二寸: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俱足少阴)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自气户夹俞府旁二寸,去中行四寸):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俱足阳明)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十二十穴(自云门夹气户旁二寸,去中行六寸):云门中府(俱手太阴)周荣胸乡天溪食窦(俱足太阴)
腹部
条文:中行凡十五穴:鸠尾巨阙上腕建里下腕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俱任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俱足少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六穴(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二寸):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俱足阳明)急脉(足厥阴穴,挟气冲旁各半寸,去中行二寸半)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十四穴(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三寸半):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俱足太阴)(见图二十九)
头部后
条文:中行凡五穴: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囗门(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六穴:络却玉枕天柱(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承灵脑空风池(俱足少阳穴)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四穴:完骨(足少阳穴)天牖(手少阳穴)(见图三○)
背部
条文:中行凡十四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阳关腰俞长强(俱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四穴: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俱挟脊,去中行二寸),上囗次囗中囗下囗(上俱挟脊骨两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会阳(挟尻骨两旁上。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囗嘻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俱足太阳)(见图三十一)
侧头部
条文:左右凡二十八穴:头维足阳明穴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窍阴(俱足少阳穴)角孙颅息瘈脉翳风丝竹(俱手少阳穴)
侧面部
条文:左右凡十四穴:客主人听会(俱足少阳)和囗耳门(俱手少阳)听宫(手太阳)下关颊车(俱足阳明穴)
侧项部
条文:左右凡十四穴:人迎(婴筋之前)水突气舍(俱足阳明穴)扶突(婴筋之后)天鼎(俱手阳明)天窗(扶突后)天容(俱手太阳穴)
肩膊部
条文:左右十二穴:巨骨肩囗臂臑(俱手阳明)肩井(足少阳穴)肩囗臑会(俱手少阳穴)(见图三十二)
侧腋胁肋部
条文:左右凡二十穴:渊液囗筋(俱足少阳)天池(手厥阴)大包(足太阴)章门(足厥阴)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囗(俱足少阳)
附:两手奇俞穴
左右凡六穴:拳尖在中指本节前骨尖上,握拳取之,五虎一在手食指背间,一在无名指背间,皆在次节三节相接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见图三十三)
手三阴经总穴名
条文:手太阴肺经,行臂内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大指端行三阴之上: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列缺孔最尺泽侠白天府手厥阴心包络经,行臂内凡八穴,左右同起手中指端行三阴之中:中冲劳宫大陵内关间使囗门曲泽天泉手少阴心经,行臂内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内侧端三阴之下:少冲少府神门阴囗通里灵道少海青灵极泉(见图三四)
手三阳经总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