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商海巨子共潮生,变革英雄凌绝顶(3)
此外,何老总还派人去深圳宝安,收购二手汽车回来。此前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已经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按照他的设想,是要用前店后厂的方式做汽车生意,这就跟现在的二手车交易那样,前面是展厅,后面是维修车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经营方式,何老总在30多年前就已经想到了,遗憾的是当时这种想法没有获得地方政府直属领导的支持,因为太大胆、太超前了。
当时工厂青黄不接,窘迫的局面逼着何老总和同事们寻找新的出路,不然企业只能面临倒闭的局面。凭借超前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何老总就这样不断尝试,为工厂寻找机会。他跑到广州,找当时的远东风扇厂,也就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广州第二电器厂,提出让对方提供配件,北滘生产组给他们做加工的要求。随后双方达成一致,远东风扇厂给了何老总一次挽救危局的机会。
聪明的顺德人非常善于琢磨,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罗鉴明(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原美的风扇厂厂长)发现其实生产风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他就给何老总提建议,不如自己在外面买些其他配件,加上自己现有的零件,也可以生产整台风扇产品。这一提议获得了何老总的肯定。于是在1980年,工厂买了100套零件回来,开始自己组装生产金属风扇。1980年11月,美的第一台40厘米台扇问世,当时叫“明珠”牌。吹着亲手生产出来的电扇送来的凉风,虽然已近冬天,工人们却热血沸腾,激动得眼含泪花。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生产的电风扇会一直稳坐全球风扇领域头把交椅。
从1980年开始,美的生产金属风扇。此后,美的风扇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81年,“美的”商标注册成功,美的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品牌之一,美的风扇也成为世界品牌产品。1981年11月28日,原“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已经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何老总担任厂长。当时工厂的风扇年产量达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员工251人。
1982年,工厂再次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由于产品质量好,在市场上迅速得到良好的反应,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1984年,风扇厂开始生产塑料转页扇。这件事情让美的颇为自豪,转页扇通常称为“鸿运扇”,其风力柔和,摆放灵活,并设有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同年6月1日,在美的风扇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主营业务仍以风扇为主,何老总担任总经理一职。到1986年,美的转页扇已经开始销往香港。
1985年,为了研制生产塑料风扇,时任风扇厂副厂长的罗鉴明带领二十余人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专门研究塑料风扇的技术工艺。最初,由于工艺条件相对落后,加上技术方面的限制,一些模型开发、装配、打磨全都靠工人手工操作。
有一次,为了给美国客户提供样板扇,美的从质量、外观、包装等方面严格把关,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工人们就用牙膏、汽车蜡油这些土办法擦洗样扇外观,全方位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高要求。整个车间几十名工人经常是从早上8点工作到深夜12点,直到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为止。由于当时风扇订货周期比较短,所以加班加点对于工人们而言是家常便饭,甚至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加班的情况都有。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能干出成绩来,能看着企业一天天发展壮大,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1986年,美的风扇出口大幅增长,达到62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美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开始转向出口外向型发展轨道。这种战略调整引导了美的接下来几年的大发展。1987年,美的风扇厂获广东省外经委颁布的年创汇百万美元荣誉证书;1988年,广东省政府授予美的自营进出口权,当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首次超过1千万美元,成为中国出口电风扇最多、创汇最多的两个企业之一,获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和广东省最佳出口创汇企业称号。年终总结大会的时候,工厂还专门为此开设庆功宴。
随着美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美的风扇厂区也由最初的厂址(现北滘美的新村)转移到美的工业城东区,再到后来搬到中山,成立了美的环境电器事业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日益成熟进步,美的风扇产品也由原来的吊扇、转页扇、落地扇、排气扇这4个种类扩展到现有的十多个系列的200多个型号。
如今,美的品牌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当年生产电风扇的峥嵘岁月,已经沉淀为老美的人最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经历。美的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扶摇直上。当然,这种团结合作、奋斗拼搏、不断变革的精神,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空调出世续神奇
敲敲打打,空调扬名
20世纪80年代,当大多数城市居民还依靠美的电风扇消暑度夏的时候,有一种名叫“空调”的新型设备让人在酷热的家中就体会到在黄山、庐山等蓬莱仙境避暑的感觉,并且逐渐风靡起来。
当时,中国的空调市场基本是日本空调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松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立、三洋、东芝等,中国空调企业也对其成就羡慕不已,却苦于技术上的差距,只能小打小闹地捡些市场的残羹冷炙充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段幽默的文字:“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空调企业唯有弄清楚空调的制造流程、核心技术,才能在模仿中超越,在跟随中取胜。
因此,1985年5月,不甘在新一轮产品竞争中落后的何老总带着美的考察团前往日本,参观学习日本家电企业的成功之处。这次日本之行显然受益匪浅,在此后的日子里,美的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开始与日本企业展开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其实早在1984年10月,也就是何老总带队前往日本考察的半年之前,美的就已经成立空调筹备组,派遣十来个技术人员去广州一家国营厂学习空调技术,当时由美的元老之一的陈序强带队。在这群人当中,最突出的一位名叫罗乐宜。说他突出,是他跟同龄人比很有文化,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这是相当了不得的。加上他的头脑灵活,很快在一群青年中脱颖而出,他成了公司里重点培养的苗子之一。
当时造空调,没有机器设备,完全靠手工打造,美的第一批空调生产出来放入仓库,到出货时,又坏掉了,只好重新再敲打一遍。
罗乐宜动手能力强,又自学机械、热工知识,在工装夹具、工艺模具上颇有心得。其实在那个年代的民营企业中,有几家不是靠这样的手工敲打作业,靠这样一群能工巧匠来迈过创业的第一道门槛呢?
因此,美的起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像罗乐宜这样一批心灵手巧的人,他们的手工技艺在效率与精致上做到了最佳的平衡,讲究速度,做工精致,从设计到产品出货的速度异常迅速。这或许也是广东顺德能在同时代领先其他地方的原因。随着业绩的提升,罗乐宜后来走上车间主任的岗位,经常也会亲自操刀,抡斧舞锤,在生产线上将他炉火纯青的技艺传递给徒弟们。这种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早已深入老美的人的内心。
经过半年的摸索,美的终于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1985年4月8日成立空调设备厂。到1987年,美的努力争取华凌冰箱的蒸发器自制项目,罗乐宜也成为该项目的主要骨干。1988年蒸发器流水线运行成功,他被提拔为蒸发器车间主任。1992年开始,罗乐宜转任空调的热交换器车间主任,由于我所负责的进口设备业务需要,常和他工作上有联系,接触也多,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美的对人才、品质、效率的要求都更高了,向着高学历、零缺陷、智能化的目标进发,手工打造也成为企业发展史上的过去,只能回味。但是,罗乐宜这样的第一批能工巧匠敲敲打打锤炼出来的美的骨架,至今依然稳固、坚实,因为这里面早就融入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品质。他们不是昙花一现,不是流星飞逝,而是永恒的北斗星,为今天的美的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八颗螺丝,双手红肿
在美的这颗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如果说像罗乐宜这样的能工巧匠是红花的话,那么像梁锦钗这样默默无闻的女工便是名副其实的绿叶了。在硕果累累的时节,她们是美的笑得最灿烂的一道风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就成为中国打工者首选的地区和中国外来工最密集的地区。人们带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梦想,争先恐后地挤上南下的列车。1982年,中国第一代打工仔、打工妹首先出现在广东。由于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领先一步,经济非常活跃,也由此引领了中国第一波外来工浪潮。如今,这股浪潮早已席卷全国。
梁锦钗不用去挤这趟最早的列车,因为她就出生在顺德北滘。从懂事起,她就一直见证着美的从做小瓶盖开始的成长历程。因此,尽管她在1992年才加入美的,却丝毫不影响她对美的深入了解,至少她对美的空调的快速发展过程了如指掌。
“美的空调是在1994年发力的。”顺德工厂总装二分厂的梁锦钗坚定地说道:“作为北滘本地人,在进美的之前,我就只知道美的风扇不错。”她说的是大实话,美的风扇不仅在她眼里非常有名,在全国都是家喻户晓。只是她当时没想到,自己进入美的后会在空调部门工作,而且一待就是15年。
据梁锦钗介绍说,1992年的时候,空调生产规模不大,她所在的生产线只有30多人,她们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就是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每天只生产100多台空调。后来美的投资1个亿扩建空调厂二期工程,到1994年底,美的空调开始发力,年产量达到了50万台左右。从此,美的空调的发展呈现了火箭升空般的速度,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当然,此时的美的空调厂早已没有了罗乐宜那时候敲打的噪音,也不需要壮汉淌着汗珠抡着锤子往钢板上砸,美的需要一批有耐心、心灵手巧的女工来完成装配工作。当时,一台空调的外机要打17个螺钉,由于机器震动幅度很大,很难对准部位操作,所以很多人都打不好。就在大家为打孔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来工厂时间较长、技能熟练的梁锦钗进入了领导的视野,她被安排负责打其中难度最大的8颗螺钉。
讲到这8颗螺丝,梁锦钗有太多的感慨。其实有些工作,并非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就能完全克服,更多的时候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精神气概、工作态度。打螺钉对于女工来说非常困难,剧烈的震动常常让梁锦钗紧握工具的双手筋疲力尽,一天下来手总是红肿的,自己都不忍心看。但是,她没有叫苦喊累,一直咬牙坚持。好强是顺德人的天性,不服输的禀赋在女性身上同样具备。
对于这样优秀的员工,美的自然会给予提拔和鼓励。由于工作出色,1996年,梁锦钗被任命为班组长,并在1997年被评为“优秀班组长”。梁锦钗回忆说:“90年代初的空调价格均价一台是6000~7000元。当时生产好,公司一次给我的奖励就超过了1000元。”
员工的付出是美的前进的根源,美的的鼓励是员工进步的动力。梁锦钗非常自豪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美的现在家用空调超过了1000万台的产能。”和其他在美的一线奋战的老员工一样,她也表示“希望在美的干一辈子”。如果你非要问原因,她会告诉你:美的管理比较规范,有人情味,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每次车间的调整我都能参与。”梁锦钗表示,她认为这是公司将她视为自己人。“我明显感觉到现在的员工流失率下降了很多。”她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工资的按时发放,以及出台了一线员工最低保障制度和淡季员工不分流等措施。据了解,梁锦钗每年都被评为先进。
繁重的工作、艰苦的条件已经成为过去,因打螺丝而红肿双手的故事不会再上演。今天,美的优美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成千上万像梁锦钗这样优秀的员工。人们会继续在茶余饭后叙述8颗螺丝的故事,传承梁锦钗的精神,在美的空调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新的传奇,演绎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