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五行五脏相生克的饮食智慧(2)
自愈力就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切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个小口,运行到此处的血液就会溢出。由于血液运行出现局部中断,就有更多的血液运行于此,由此促使伤口附近细胞迅速增生,直至伤口愈合。增生的细胞会在伤口愈合处留下一个疤痕。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药物,这就是人体自愈能力的一个最直观的表现。
这也体现了中医的一个治病理念:“三分病、七分养”。中医不主张过分依赖药物,因为药物不过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的元气,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是,人体的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没有了。而我们要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体内的元气,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张,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地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体有了自愈力,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生病了不找医生、不吃药、不打针,而且该吃冷饮吃冷饮,该熬夜熬夜,如果这样的话,病怕是永远都好不了。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配合人体自愈力开展工作,每天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地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使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的元气充足,只有元气充足了,病才能痊愈。
在决定元气的这几个方面里,协调五脏六腑的平衡尤为重要。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使得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比如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它们间的协调运用使人体气机有升有降,达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人体气机的升降就会失去平衡,导致阴阳不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人体就会生病。因此,可以说五脏六腑的协调能力决定了人体自我修复潜能的大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协调五脏六腑使它们达到平衡状态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扶正”,二是“纠偏”。“扶正”就是扶正固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使邪气不内侵,维护脏腑的本性不受破坏。“纠偏”就是当脏腑间偶有失和,要及时予以调整,以纠其偏差,五脏六腑在运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毛病,如果不及时调节,最终可能酿成大的疾病。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内在脏腑的问题都会表现在身体表面,我们要时常关照自己的身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饮食调节或经络按摩等手段,把“开小差”的脏腑重新纳入正常的运作轨道上来。“邪去正自安”,只要在疾病的早期及时控制,祛除致病因素,就算脏腑稍受损伤,也可以依靠自愈能力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自愈力就好比这个国家的国防国。国家要强大,必须使自己的国防军先强大,如果单纯依靠外来军队(吃药、打针)来帮助你打败敌人(疾病),很可能会导致亡国的悲剧出现。要强大人体的自愈力,也要从人体内部着手,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只有脏腑达到了平衡,人体才能释放真正意义的自愈潜能,从而达到祛病、治病的目的。
五行相生克,五脏有神明——养生要身心互动
我们都知道五行五脏的相对应关系,也说到了这种对应关系在中医养生上的运用价值。其实除了在各脏器间存在这种五行相生克的关系,在身心互动方面,这种五行关系同样具有运用价值。比如,木是肝,肝的神明是“魂”,火是心,心的神明是“神”。木生火,木如果强大的话,也就是肝气很旺的话,那么这个人头脑就很清楚,人就很有理智,所以一个人有没有理智跟他的肝好不好有关系。一个人有没有志向和智慧要看他的肾好不好,有些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实际上说明他的肾精不足。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神就是精气足的外在表现。而魄力就关系到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都非常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出大手笔。
腑脏顺安工程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学说,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专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且在五脏与形体外窍之间,五脏与情志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五脏之健康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又能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不同的情志异常,会导致相应的脏器气血运行异常,最终引起病理反应。现代医学也证实了生气、暴怒这些情绪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的相应反应,进而给机体带来影响。
五行土居中,五脏以脾胃为本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环境恶化等,导致消化道疾病逐年上升。这都是不注意保护脾胃的结果。这里讲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上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范畴。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命的存亡。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成因,且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则阳气不能固护体表,故易感受外邪,不任风寒,说明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脾胃元气的充盛与否有关,“脾胃乃伤,百病由生”由此而来。原因何在?这还要从五脏五行的对应关系说起。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没有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所供给。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那就会多病减寿。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脾主运化,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胃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居中土,是脏腑的中心,与其他脏腑关系很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而且根据五行关系,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正如《慎斋遗书》所说:“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例如:脾生血心主血,脾气足则生化气血功能旺盛,心血充盈;脾气虚则化源不足,心血亏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肾阳可以温煦脾气,以发挥其运化功能;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又可资助肾的藏精。故在治疗上,应该考虑到疾病的传变规律。
“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明了在一年四季中,如果脾胃的功能旺盛,则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强调了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和养生的重要性。另外,在一些西医、中医治疗都十分棘手的疑难危重病人,调理脾胃虽不能挽救生命,但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如恶性肿瘤晚期的恶病质,中医认为是严重的气血不足。此时注意调理脾胃,使脾胃健运,气血化生有源,则可补其不足。正所谓:“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亡”,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能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早预防,这样“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离我们不远了。
第二节 金生水,相应肺——肺主皮毛
肺为相傅之官,脏腑情况它全知道
肺在五脏六腑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会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应,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渊二穴就处在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搏动处,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在观察肺经。
肺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即肺主气,主肃降,主皮毛。
肺的第一大功能是主气,主全身之气
肺不仅是呼吸器官,还可以把呼吸之气转化为全身的一种正气、清气而输布到全身。《黄帝内经》提到“肺朝百脉,主治节”。百脉都朝向于肺,因为肺是皇帝之下,万人之上,它是通过气来调节治理全身的。
举一个例子,“驼背”。人为什么驼背呢?大家可以试试,咱们靠墙站着,要求昂首挺胸,我们叫“拔军姿”。站一会儿是不是觉得气就上不来了?呼吸声是不是就越来越大了?这就证明,肺出现问题了!如果肺出现问题了,再挺胸昂头,这个气就不够用了!怎么办?把身体蜷一点儿,这时候气就觉得够用了。如果久而久之老这样,这个人就慢慢形成了驼背,也就是咱们老说的“罗锅儿”。
肺的第二大功能是主肃降
肺居在西边,就像秋天。秋风扫落叶,落叶簌簌而下。因此肺在人身当中,起到肃降的作用,即可以肃降人的气机。肺是肺循环的重要场所,它可以把人的气机肃降到全身,也可以把人体内的体液肃降和宣发到全身各处,肺气的肃降是跟它的宣发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又能通调水道,起到肺循环的作用。我们来个简单的想象,就是把肺看做是通水道,调水的,咱们喝的水,吃的水该去哪儿都是肺调出来的,就像是个“水管”。
肺的第三大功能是主皮毛
人全身表皮都有毛孔,毛孔又叫气门,是气出入的地方,都由肺直接来主管。呼吸主要是通过鼻子,所以肺又开窍于鼻。肺不好的人,皮肤也不会好的。咱们形容小姑娘皮肤好怎么说?都会说水灵灵的,水在身体里头是哪儿吸收上来的,大肠。大家知道,大肠是吸水的,肺跟大肠又相互表里,如果肺热大肠就热,大肠热,是不是水分就少?那么大肠水分要少,肺这个水官的工作是不是不好干?反应在皮肤上,就会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肺,除了上面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作用外,它还有一个能影响我们性格的功能。很多中医书中都提到肺是主魄的,那肺是怎样主魄的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想成点事,有很多因素,比如机遇、能力、知识等,更重要的是能在关键时刻有破釜沉舟的魄力!那这魄力从何而来,是性格还是什么?从中医的角度看,这魄力主要是来自我们的肺!这魄力怎么跟肺联系在一起呢?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神是一个人精气足了以后外在的表现。这就是我们常说,一个人“看上去很精神”,而有的人看起来跟睡不醒的一样。在中医看来,一个人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如果说一个人的魄力不够,只能说明您的肺气先天不足。
咱们再分析分析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有魄力,有的人没魄力?从位置上来讲,肺和心是不是在一块儿啊?那么心主什么?心在情智里是“神”。如果心火大,这个人的神情就不定,心烦意乱。
一个心烦意乱的人,凡事都烦恼的人,他能有魄力工作好吗?要想心神安定每天晚上我们一定要记住不吃那些肥甘的东西,包括辣椒。肥甘是什么,就是肉和过甜的东西,晚上一定要吃各式各样的清淡的食物。最好的食物就是生拌菜,晚上一定要多吃这个,把内热降下来,把心肝热降下来。
如果心肝热降下来,肺气就上来了;肺气上来了,人的精神就足了;人的精神足了,再遇到困难,他就有能力去对抗了,完全有可能做出成功的事情。所以只要把肺养好人就容易成功。换个角度,人在烦乱的时候和清醒的时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他身体好了,他分析问题就比较客观,就能找到成功的路径。一个事情成功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又促进他去对比分析和改变错误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离他真正的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因此,肺的功能决定了它在身体中的地位是宰相。那么日常该如何养护我们的肺呢?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并增加食欲。清晨锻炼,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要养护肺,应注重饮食,多吃蒜。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可健胃、杀菌、散寒,适合于肺病患者食用。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得了第三期肺病,很严重。医生跟他讲,他的寿命只有三个月,叫家里人和他隔离。他想吃什么东西,尽量给他吃。家人就把他送到菜园,菜园里有个菜寮,叫他住在那边,三餐给他送饭。他在菜园里很无聊,菜园种了很多大蒜,他每天吃大蒜,就像吃水果一样。他吃得很舒服,过了半年没死,身体愈来愈健康。家里人认为医生诊断不可靠,再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看到这个人,非常惊讶,马上成立一个专家小组研究,查饮食、生活起居,都查不到。最后问他还吃了什么,他说,吃大蒜!后来经化验发现,大蒜里含有治肺病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