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头到脚谈养生,一次对生命的新的解读(3)
1.天人合一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而只有体内阳气充足,人体才有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所以,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否则,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一年四季阳气“生”、“长”、“收”、“藏”的养生方法,以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来抗御外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2.协调阴阳
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精与阳气是处在不停地相互消长而又相互制约的状态中。阴精与阳气如果因某种原因出现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即成为病理状态。《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内经》还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的生死,人的生长壮老,都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阴精是生命的基础,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灵枢·经脉篇》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3.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内经·灵枢·本藏》说:“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摄养意志是为了增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
4.饮食有节
《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强调饮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5.起居有常
这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主要包括睡眠、劳伤、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因此人的生活作息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春夏秋冬的起床时间都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生气不竭”。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几种劳伤都是由于做某件事情过度导致的,比如现在有些孩子一天到晚看电视,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出问题,这就属于劳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就是说,人如果不注意节欲,就会耗散人体真精,早早地就衰老了。所以,养生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念。
6.运动形体
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运动形体能防止精气郁滞,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几千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已经有了对抗亚健康的全套方法,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在遭受亚健康的困扰,而西医对此束手无策。因此,要走出亚健康还要我们回过头去,带着一种虔敬的心情重新研读中医典籍,体会中医养生的智慧,唯有如此,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第二节 从头到脚,系统探究人体自身的奥秘
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灵体
在认识自身的道路上,人类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滞过。为什么人类要认识自己会这么艰难?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灵体,它有感觉、会倾诉,有意志、懂调节,它的精密程度是最先进的科学仪器都无法比拟的。
这样说,很多人似乎不太理解,为什么说人体充满智慧呢?拿时下“最流行”的亚健康来说吧,现代人生活压力比较大,身体经常处于透支状态,很多人经常会感觉疲劳、乏力、全身酸痛,有时还会失眠、郁闷,去医院检查,得出的数据却一切正常,可是不舒服的感觉还是真实地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就是身体的智慧之处。亚健康就是身体在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告诉你该休息了,不要再继续透支下去。有的时候,身体会根据你的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使整个内部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体检的时候,医生可能会告诉你,你血压高,正常的高压应该是120,你这都140了。但是你自己却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如果听了医生的话,把血压降下去了,反而开始不舒服。这就是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血压高的环境,各个部位的运转都很协调,血压降下来以后,打乱了这种协调状态,身体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自然就会不舒服。所以说,很多时候,你应该听从自己的身体,是不是生病了,你的身体自己就会有一个判断,然后会将它的判断以某种形式传达给你。
在电视里,我们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受到了某种刺激,昏迷不醒,医生就会对他的家人或者朋友说:“是他自己不想醒来,他对这个世界有所抗拒,你们要帮他恢复信心。”这种生病也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因为这种昏迷的状态可能会让身体感觉放松,没有以前的压力,而且还会得到很多的关爱,因此,身体就选择一直不想醒来。
所以说,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灵体,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它的感受,不要总以为生病就是身体出错了,其实这是它在进行内部调节;不要总是用冰冷的器械和苦涩的药物来粗暴地干涉它的工作,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
人的身体结构决定命运
拿破仑有句名言是“人的性格即命运”,他是从精神的层面来理解,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怎样为人处世,而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会影响到他的前途命运。比如一个人很懦弱,天性就喜欢一个人待着,这样的人肯定做不了大领导,因为你让他上台讲话他都会紧张得不行。
但是,按照中医的观点,这句话应该变成: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因为,人的性格其实是由他的身体结构决定的。一个人如果肩膀很宽大、胸膛很宽厚,那他十有八九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一般的小事不会放在心上,这样的人通常目光会放得比较长远,成事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身体结构决定命运。
以前,中国有很多看相的人,这些人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体貌特征来预测他的生活、事业等。在这里谈这些,并非在宣扬封建迷信,而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相面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因为人的头发、面色、眼睛、嘴唇等的状况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体潜藏的疾病,这都是看相可以看出来的。只要看相的人稍微懂一点中医,就能知道这个人的身体存在着什么问题,会影响他哪一部分的功能,将来会得什么病,并由此推断出对他的生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看电视时,我们经常看到算命先生说:“你印堂发黑,近日必有祸端。”其实,印堂发黑并不是什么凶兆,而是肾气大伤的表现。肾气大伤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现代医学认为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的,实际就是经常过度透支造成身体极度衰弱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做什么事都会感觉力不从心,工作、家庭上很容易出现不顺心的事,正好就应了相面先生的“祸端”一说。其实,是身体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说,决定人命运的其实是他的身体结构。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先把身体养好了,才有能力去谈学习、事业、家庭,如果你连自己的身体都经营不好,总是病恹恹的,站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哪还有什么精力去做别的事呢?还是那句话,有个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人体的“警卫员”——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细菌、病毒的侵袭,而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帮助我们抵抗着外来物的侵袭,使机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状态,保障身体的自愈力得以发挥,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之苦。
分布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与周边淋巴组织两部分,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主要负责制造免疫细胞,制造出来的免疫细胞会被送到胸腺接受训练,经过训练后,免疫细胞就会被运送到淋巴腺、扁桃腺、脾脏、淋巴结以及盲肠,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训练好的新兵送到各地军营一样。
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系统,人体才有自愈的潜能,而人体自愈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细胞的功能。打个比方,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能被免疫细胞视为异物并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机体自愈力的表现。
人体的免疫系统时刻处于警戒状态,它对人体的保护功能可以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以及疾病的攻击;它的免疫细胞可以清除机体新陈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以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战斗遗留下来的病毒尸体和残骸;它的修补功能能够修补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在防病、抗病上,任何外在疗法都无法和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相媲美。但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会随人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等加强或减弱。比如营养适当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营养失衡就会使免疫功能削弱,饮食不洁则会使免疫细胞失调,从而引发慢性疾病。因此,为了增加防病、抗病毒资本,我们要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效睡眠等,以此来保证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突发事件的“灵敏器”——应激系统
我们在看《动物世界》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一动物个体受到威胁的时候,如果威胁它的是过来争夺异性的同类,它很可能会与对方较量一番,但是如果逼近的是它的天敌,它就会逃之夭夭,这就是动物的应激反应。同样的道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其身体内也存在着一套总是试图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应激系统,它的存在也是人体自愈力的一种有力证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应激性有关的问题,比如人在进入温度稍高的浴池时,可能都会有一种想“逃”出来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咬着牙挺下来,很快就会发现其实水并没有刚进入浴池时身体所感知的那样烫。这当然不是水温骤然降低的结果,而是人的应激系统在面对热水的时候做出的保护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