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抱怨——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5)
这位小伙子的回答让人很感动,他说正好我离的也很近,客人要货也要得急。最后他说了一句口头禅,“It’s good for company!”(只要对公司有好处!)
“It’s good for company!”(只要对公司有好处!)这句话很简单,听上去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代表了一种很可贵的职业精神,即从公司角度而非个人角度来看问题。
“It’s good for company!”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准则。公司是大家集体的事业,而非个人的事业,因此,“只要对公司有好处”,不仅仅是老板的立场,也应该是每个员工的立场。在公司中,每个人应当以公司为坐标给自己定位,主动去做公司需要的事。只要对公司好,我们就要努力去做。
我们经常听到公司员工有这样的说法:
我这么辛苦,但收入却和我的付出不成比例,我努力工作还有必要吗?
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公司推行各式各样管理我们的政策,这表明公司根本就不信任我们。
公司与员工经常会有冲突,员工常常感到公司没有给予自己公正的待遇,其实,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和公司所处的角度不同。公司的老板希望你比现在更努力地工作,更加为公司着想,甚至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奉献。而你站在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工作占用了你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但公司只给了你不相称的待遇。
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但是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在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在这里,我们提出的理念是希望员工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个角度,你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现在,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还会抱怨吗?还会产生刚才的想法吗?
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却必须学会从别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例如,公司之所以不得不推行各式各样的政策,纯粹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站在公司的角度,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业务拓展。经常有员工抱怨公司推行的政策不合理、机制缺乏弹性,然而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员工都只能做到“提出问题”,而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如果看问题只懂得从个人利益和职务的立场去看问题,不能从领导者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流行,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那些在工作中比较崇尚个人主义,过于看重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认清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难免就会错位,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站在老板的立场思考的员工,具有极强的任务意识,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并站在公司的角度,发现公司需要怎样的员工,进而使自己变得对于公司、上司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这样的你不仅自身对于公司更有价值,而且使公司和个人双赢,这才是优秀员工应有的表现。因此,站在公司的立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下列问题:
1.如果我是老板,我对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满意吗?
2.回顾一天的工作,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3.我是否完成了企业给自己、自己给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4.我的言行举止是否代表了企业的利益,是否符合老板的立场?
第五节 让团队氛围因你而不同
相斥原理——没有人喜欢抱怨者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不仅让别人感到难过,自己的心情也往往会更糟,心头的怨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不受别人欢迎。抱怨的人认为自己经历了世上最大的不平。
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所谓的“牢骚族”。他们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从老板到同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出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汤岩是公司的业务精英。在年终业绩评比时,他的业绩名列整个集团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惯例,业绩在公司前六名的员工可获得2万元年终奖金。对此,汤岩兴奋极了,甚至已经允诺为儿子买个笔记本。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公司公布的获奖名单上竟然没有他的名字!第七名都入围了,唯独裁掉了他,凭什么?汤岩怒气冲冲地去找上司讨个说法。上司看到汤岩来找他,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上司安慰地拍拍汤岩的肩膀,说:“这次绩效考核,不仅看业绩,而且看平时的表现。很多同事反映你的牢骚太多了,影响了公司的团队士气,甚至让同事间彼此产生很多误会,甚至导致一些客户丢失。你自己的业绩完成比较好,但你的抱怨却又从整体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因此,公司决定取消你的奖金资格。”
上司的一番话,像一记炸雷撞击着汤岩的心。他先是诧异,继而愤怒,接着感到羞愧。其实汤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刚来这家公司时他就有些不情愿,一进公司就怨天尤人,让上司和同事都觉得不愉快。再加上他觉得一身才气没有受到重用,便不免牢骚满腹。从上司到同事,他从来都是不合作、不屑与不满的态度,走到哪里都在发牢骚。虽然他的业绩完成得很好,但同事把他的一些行为反映到公司上层那里,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结果。
汤岩的抱怨,毁了自己的心情,也毁了自己的前程。实际上,总是抱怨工作的人习惯怪罪别人,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问题负责。然而,他们忘了,光是发牢骚并不能改变现实,只会让他们更可怜自己——悲伤、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为是。不停地抱怨,你的想法和话语智慧妨碍和干扰你自己的阵脚,因为没有人喜欢抱怨者,抱怨的受害者终究还是你自己。
天下有很多东西是毫无价值的。抱怨就是其中一种,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抱怨。当我们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我们将会收获另外一种心情。
莫里斯是美国奥美广告公司的一名设计师,有一次被公司总部安排前往日本工作。与美国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相比,日本的工作环境显得更紧张、严肃和紧迫感,这让莫里斯很不适应。
“这边简直糟透了,我就像一条放在死海里的鱼,连呼吸都困难!”莫里斯向上司抱怨。上司是一位在日本工作多年的美国人,他完全能理解莫里斯的感受。
“我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天至少说40遍‘我很感激’或者‘谢谢你’,记住,要面带微笑,发自内心。”
莫里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开始还觉得很别扭,要知道“刻意地发自内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几天下来,莫里斯觉得周围的同事似乎友善了许多,而且在说“谢谢你”的时候也越来越自然了,因为感激的心情已经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悄悄发芽。逐渐地,莫里斯发现周围的事情并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糟糕。
最后,莫里斯发现在日本工作简直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他甚至舍不得离开日本了。
抱怨只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无论是老板还是同事都不喜欢抱怨的人。喜欢抱怨的人不会为自己争得发展的空间,只会把自己引入受孤立的境地。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许多事物往往都是双刃剑,若只看到剑刃的一面,受伤的永远是你自己。当我们对生活心存感激时,和谐的音符将会围绕在你左右,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无论是老板还是同事眼中的香饽饽。
踢猫理论——不要把怨气传染给别人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金字塔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末端,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有一次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至极,回到办公室时,心头的怨气仍然是无处发泄,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的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满肚子的怨气无处可发,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良好的情绪会让人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也就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感染办公室的每一个人。而抱怨的消极情绪则会造成紧张、烦恼甚至是充满敌意的气氛。而这样的坏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和波及你的同事,也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小石子,涟漪一波一波地扩散。
释放不良情绪的做法才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过度的情绪化就会给办公室带来不和谐因素。情绪化会让你的老板和同事认为你喜怒无常,不敢委以重任或信赖你,因为你显得不够成熟。情绪化还会让你丧失判断力,冲动之下说出错话,做出错误的决定。总之,如果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那么你就要避免情绪化。
当你切开一个橘子并榨干它时,你会得到美味香甜的橘子汁。那么,当拟抱怨他人的时候,你得到的除了生气,还是生气。你或许会为自己的生气找种种借口,唯独忽略了控制自己的怒火。
低落的情绪是一个连锁反应,生气犹如毒药一样可以传染到四面八方。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容易迁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结果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性情暴躁之人,遇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学会自制,否则,不利于自己日后的事业的发展。这里有三种制怒的小方法,不妨一试:
1.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
工作中,谁都难免会遇上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被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唯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
2.对他人要求不要太高
对人对事,不必苛求,常存宽容之心,保持平常之心,少一分戾气和怨气,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轻松、和谐与美丽。
3.与其想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随便控制别人的情绪。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
雁阵效应——做个出色的“分享者”
雁阵效应,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
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
“雁阵效应”带给人们这样的启示: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雁阵如此,工作亦如此。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分享与协同是团结和信任的纽带,只有与他人共享资源和机会,才能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下获得“共赢”。与金钱不一样,智慧和机会是越分享越多的。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所谓“分享”就是能“分”才能“享”。
俗话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今天你帮助了他人,明天他人也会帮助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我们谁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孤立干成一件事。例如,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你如果不让别人赢,可能你也会输掉自己。
一汽集团的王洪军在汽车钣金整修这个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行当上成就不凡,凭借勤奋和用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行内人称他为“千手观音”。他创新不止,王洪军在发明制作工具的同时,还着手总结快捷有效的钣金整修方法,创造出了47项123种非常实用而又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整修方法——“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他由此成为全国一线工人中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第一人。
面对个人的成就,王洪军冷静地说:“我只有一双手,应该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手掌握这手功夫,形成一个人人能打硬仗的团队。那才是我们汽车工业战线上能真正大展宏图的‘千手观音’。”
有一天晚上,王洪军接到公司的紧急抢修电话,正赶上爱人上夜班,他只好带着3岁的女儿赶赴车间,一直加了3个多小时班才把工作做完。这件事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培养过硬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