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型人格入门(1)
九型人格认为,尽管人们行为上的表现千差万别,但是行为背后的出发点即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却是有限的。按照人们的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所有的人可以划分为九种类型,每一个人都属于其中一个型号。这种型号是天生的,而且至死不会改变。
认识一种古老智能
“九型人格”理论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发展体系,像所有真正的关于个人意识的学说一样,它在每个新的时代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扩充新的概念。为了掌握这门认识自我的智能,我们首先要探索它的心理基础及使用技巧,才能真正利用九型人格来帮助我们寻找到本我。
追问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随着当前人们对内在心灵的日益关注,心理学也成为一大热门,这点单从心理学书籍热销的现象就可以得到论证。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需要我们从心理学的源起开始了解。
要了解心理学,先要了解我们人人都有的心理。从来到这个世界时开始,我们就开始利用自身的各种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人类对自身这些心理现象的探究,就是心理学。
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探究。两千多年前,我国思想家孔子、孟子的著作、《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一书,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在这本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做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原理。这些都论证了一点: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从字面上来看,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和logos两字演变而成,psyche指“灵魂”,logos指“讲述”,两者联合在一起就很好地阐述了心理学的核心:心理学是阐述灵魂的学问。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但它还没能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到了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这最终使得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也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它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也成了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但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的人并非冯特,而是德国哲学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其于1825年出版的《作为科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出的,同时,他还主张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区别开来。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到了20世纪20~60年代,心理学又被界定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行为是指可以观察到的外显活动。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心理学的定义得到修改: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这一新的界定修正了以前的研究对行为的偏重,加上了“心理历程”,意指“内外兼顾”,由此开启了现代心理学的开端。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心理学的作用理解得更简单一些:心理学教人们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通过研究人们心理来获得更多的规律,人们创造了许多种心理研究方法,其中一种来自东方苏菲教的远古智慧——九型人格,凭借其超强的实用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了下来,成了当下人们认知自我、了解他人的最佳心理分析工具。
心理解惑:我们为什么想了解自己
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了解的东西是什么?”在答案只能限定一个事物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沉思许久后,常常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我自己”。认知自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让自己获得良好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这个世界上不想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太少。
那么,我们为什么想了解自己呢?原因可归为两大类。
第一类原因:好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好奇就是不满足心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通过好奇来促使自己去了解更多事物,以缓解自己的不满足心态。因此,人们总是渴望知道自己的大脑、心灵和感觉运作的方式。
比如,人们常常会反思:
我为什么感到快乐呢?
我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
在我们内心感到孤单寂寞时,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也积极地和其他人讨论这些问题,这使得人生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正如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人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生充满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前人已给出答案,有的等待我们去解答。总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
第二类原因:实用。
人们之所以想了解自己,除了满足人本能的好奇心之外,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是追求实用的典型表现。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是在感到疑惑、痛苦的情况下提出疑问,滋生想了解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自己激发潜力、规避性格缺陷的目的。
比如,当人们在生活中遭遇不快乐的事情时,常常抱怨: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
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
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
当我们不快乐时,我们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但归根结底,这些不快乐因素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多是因为你思维习惯偏窄,看问题不全面,做事情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你能在做事前多听多看多了解,懂得灵活变通,就能避免这类抱怨的产生。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当出现这种情况,你首先需要明白:你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此你需要继续努力,直到感化他们为止。
“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我们不能光看到别人耀眼的成绩,更要看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艰辛,要想考得和她一样好,或者超越她,就需要付出和她一样或超过她的努力。
“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堵车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早出门十分钟,往往就能规避“堵车”的问题。
哲学家常说:“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太广泛以至于难以掌控,因此人们只有从最容易的入手:了解自己,掌控自己,才易获得人生的幸福。
然而,尽管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却难以做到了解自己,更难以掌控自己,因此免不了活在烦恼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些烦恼和痛苦,许多人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救。要知道,这些向心理医生求救的人大多是众人眼中的“成功者”,这些被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T.塔特称为“成功的不满者”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聪慧,但他们却不快乐,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自己。
这些“成功不满者”的出现,促进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发展,这些心理学派认为,一旦人们在普通生活层面获得了成功,他们如果想要继续获得健康和快乐,就会进入存在和精神的领域。在此之外,有关普通生活层面的性格分析理论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我们就会对它们感到失望,而且很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得简单一点,这就是成长障碍的问题。
在众多心理学家的实践后发现,九型人格是目前解决人生中成长障碍问题的最佳方法。九型人格将世界上的人分为九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感知类型上,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各有优缺点,如果人们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人格类型,并做到扬长避短,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们的个性,减少我们生活的烦恼苦痛,增添我们生活的快乐。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九型人格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此告诫那些初学九型人格的人们,不要痴迷于九型人格的识人能力,而忘却了它仅仅是一件帮助我们通向深层自我的工具,因为这容易犯了佛学常说的“我执”,你将得到的就不是愉悦的本真,而是无尽的烦恼了。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九型人格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它致力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已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如心理测量与咨询、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管理(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等。九型人格作为一个定位人的本性、定位人的内心如何运作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洞察自身及他人那些强烈的情绪,并且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且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改善夫妻关系、更好地教育子女、更好地与上司沟通,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九型人格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又称性格形态学、九种性格,它是近年来备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如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几十年来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九型人格与其他人格分类法相似,是研究人格的一种方法。它的起源时间和形成经过已不可考,但研究者一致认为它的起源非常久远,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或者更早。
大多数人认为,九型人格来自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其教义认为:在人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将成为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导引者。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图”仅仅是这个完整模式的一部分。
那么,九型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传,苏菲教有个长者,因为他善于开导人们,为别人排忧解难,所以被称为灵性教师。灵性教师经常和他的弟子在一起探讨学问。随着频繁的接触,灵性教师发现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人十分邋遢,有的人却很在意穿着打扮;有的人喜欢静静地思考一个问题,有的人却喜欢和别人交谈、辩论;有的人急于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有的人却很享受灵性教师分析问题的过程……
为什么弟子会有不同的表现?灵性教师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着手对人的各种表现加以分析、总结,并将有同一性格特征的人归为一类,共有九类。后来经过更多的调查研究,灵性教师发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九种类型,于是,最初的“九型人格”诞生了。
这项“发明”只有苏菲教派的灵性教师知道,用以开启教众的灵性,而且数千年来一直都是以秘密的方式流传。它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每个前去请求灵性教师解决困扰的人,都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还在于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每个人的解答却不同。
公元1920年,俄国人古尔捷耶夫(G.I.Guardjieff)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用它来阐释人类的九种特质,而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奥斯卡·伊察索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19世纪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由苏菲教派里学得。他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作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其中知名的精神病学家克劳狄亚纳朗荷,在智利学习后,便将这门知识传入美国加州,开设起一系列的工作室,探索人的性格形态。九型人格由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发扬光大,其传播到中国,还是近几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