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脾虚者。甘草、大枣之类补之。虚则补其母。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之。实则泻其子。

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主之。又云。实则黄连、枳实泻之。如无他症。益黄散主之。

肺虚者。五味子补之。实则桑白皮泻之。如无他症。阿胶散。虚则补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大枣补脾。实则泻其子。肾乃肺之子。以泽泻泻肾。

肾虚者。熟地、黄柏补之。肾无实不可泻。钱仲阳止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药。虚则补其母。肺乃肾之母。以五味子补肺。

十二经络

(径而直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鬲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次注手阳明。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鬲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次注足阳明。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循唇。

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

入大指间。出其端。次注足太阴。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鬲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次注手少阴。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鬲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次注手太阳。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鬲。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囗。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囗。

抵鼻。至目内囗。斜络于颧。次注足太阳。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囗。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颠入络脑。

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次注足少阴。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循喉咙。

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阴。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鬲。历络三焦。其支者。从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循臂内。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主手少阳。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鬲。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抵囗。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囗。次注足少阳。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囗。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囗。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鬲络肝属胆。循胁里。

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阴。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鬲。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鬲。上注肺。次注手太阴。

奇经八脉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囗。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络舌。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

诊脉

皇极经云。人之四肢。各有脉也。一脉三部。一部三候。以应天数也。一脉三部。寸关尺也一部三候。浮中沉也。所以应之九数也。愚谓脉之理亦微矣。人有四时之正脉。有平生之常脉。有内伤之变脉。有外感之邪脉。有重阴之脉。有重阳之脉。有阳虚而阴乘之脉。有阴虚而阳乘之脉。有阳极而阴生之脉。有阴极而阳生之脉。有独见之脉。有兼见之脉。有初病之脉。有久病之脉。有可治之脉。有不治之脉。其左右上下表里之间。有余不足。惟在乎分别阴阳。能分别阴阳。斯可以识脉之体。刘复真曰。昔王叔和以七表八里脉。决人之生死。

然又文理浩繁。今撮其枢要。以浮沉迟数四脉为宗。知风气冷热主病。且浮而有力者为风。

浮而无力为虚。沉而有力为积。沉而无力为气。迟而有力为痛。迟而无力为冷。数而有力为热。数而无力为疮。更分三部。在何部得之。若在寸部。主上焦头面胸膈之疾。关部。主中焦肚腹脾胃之疾。尺部。主下焦小腹腰足之疾。诊其五脏。何脏得之。六腑亦然。学人又当以意会而加精别。庶不致按寸握尺之诮云。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浮脉属阳主表。举指轻按而得之曰浮。浮而有力曰洪。浮而无力为芤。浮而长大为实。

沉脉属阴主里。举指重按而得之曰沉。沉而有力曰滑。沉而无力为弱。沉而似有似无为微。沉而至骨为伏。

迟脉属阴在脏。举指半重按之在内。再按乃见。一息三至曰迟。迟而有力为涩。迟而无力为濡。迟而似有似无为缓。

数脉属阳在腑。举指轻按而极急。一息六至曰数。数而有力为弦。数而无力为紧。

寸部主上焦头面之疾。(凡诊脉按至骨而见者谓之有力。按至骨而无者谓之无力。余皆仿此。)浮而有力主风。无力主虚。主头面眼目。虚浮体重。风寒齿痛。口眼 斜。

沉而有力主积。无力主气。主胸膈痞满。咳嗽气急。膈气翻胃。胸满不食。

迟而有力主痛。无力主冷。主呕吐痞满。不入水谷。虚汗拘急。疼痛不已。

数而有力主热。无力主疮。主吐食烦躁。口苦咽干。客热烦渴。头痛口疮。

关部主中焦胸腹之疾。

浮而有力主风。无力主虚。主两臂拘挛。不能举运。背脊筋疼。身体麻木。

沉而有力主积。无力主气。主膨胀虚鸣。心腹疼痛。上下关格。不思饮食。

迟而有力主痛。无力主冷。主 癖腹痛。游走不定。上下攻刺。反胃吐食。

数而有力主热。无力主疮。主口热作渴。呕吐霍乱。怔忡烦躁。寒热交争。

尺部主下焦腰足之疾。

浮而有力主风。无力主虚。主寒邪腰痛。腿膝麻木。阴茎肿痛。大小便不利。

沉而有力主积。无力主气。主脐下肿痛。脚膝酸痛。下虚盗汗。小便频数。

迟而有力主痛。无力主冷。主小腹急痛。外肾偏坠。小便频数。大便泄泻。

数而有力主热。无力主疮。主小便不通。大便闭塞。或作肾痈。烦渴不止。

五脏见浮脉。主风虚之病。

心脉浮。主心虚。触事易惊。神不守舍。舌强不语。语言错乱。

肝脉浮。主瘫痪。筋脉挛搐。面肿牙疼。肠风下血。

脾脉浮。主脾虚作膨。饮食不进。上气喘急。呕逆泄泻。

肺脉浮。主咳嗽气急。大便风秘。面浮面疮。吐血吐脓。

肾脉浮。主腰疼牙痛。小腹气痛。腿足生疮。足膝无力。

五脏见沉脉。主积气之病。

心脉沉。主小便淋沥。咯血尿血。小便不通。寤而不寐。心惊。

肝脉沉。主怒气伤肝。胁痛肥气。眼目昏痛。肚腹胀满。

脾脉沉。主中满不食。痞气色黄。手足不仁。呕吐泄泻。贪睡。

肺脉沉。主咳嗽多痰。上气喘急。呕血失声。息贲肺痈。

肾脉沉。主风滞腰疼。小便不利。阴癞作胀。奔豚腹满。

五脏见迟脉。主冷痛之病。

心脉迟。主小便频数。心疼呕水。怔忡多悸。伏梁脐痛。

肝脉迟。主筋挛骨痛。目昏多泪。触事易惊。转筋麻木。

脾脉迟。主咳嗽泄泻。腹中有虫。痰涎多壅。饮食不化。

肺脉迟。主寒嗽喘满。大便溏泻。皮肤燥涩。梦涉大水。

肾脉迟。主小便频数。滑精不禁。膝胫酸痛。阴湿盗汗。

五脏见数脉。主疮热之病。

心脉数。主烦躁狂言。舌上生疮。小便赤涩。眼目昏花。

肝脉数。主眼痛翳膜。目昏多泪。头风眩晕。妇人血热骨蒸及。

脾脉数。主口臭胃翻。齿痛牙宣。多食不饱。四肢不举。

肺脉数。主咳嗽吐血。喉腥目赤。大便闭结。面生痤痱。

肾脉数。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疳生疮。阴囊湿痒。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左寸心部。

浮数头疼热梦惊。浮迟腹冷胃虚真。沉数狂言并舌强。沉迟气短力难成。(主气不相接续)左关肝部。

浮数患风筋即抽。浮迟冷眼泪难收。沉数背疮常怒气。沉迟不睡损双眸。

左尺肾部。

浮数劳热小便赤。浮迟阴肿浊来侵。沉数腰疼生赤浊。沉迟白浊耳虚鸣。

右寸肺部。

浮数喉热闭。浮迟冷气泻难禁。沉数风痰并气喘。沉迟气弱冷涎停。

右关脾部。

浮数龈宣并益汗。浮迟胃冷气虚膨。沉数热多并口臭。沉迟腹满胀坚生。

右尺命门部。

浮数泄精三焦热。浮迟冷气浊时临。沉数渴来小便数。沉迟虚冷小便频。

内因脉

(喜怒忧思悲恐惊内应气口)喜怒伤心脉必虚。思伤脾脉结中居。因忧伤肺脉必涩。怒气伤肝脉便濡。恐伤于肾脉沉是。缘惊伤胆动相须。脉紧因悲伤胞络。七情气口内因之。

外因脉

(风寒暑湿燥火外应人迎)紧则肾不移。虚因伤暑向胞推。涩缘伤燥须观肺。细缓伤湿要观脾。浮则伤风肝部应。弱为伤火察心知。六邪合脉须当审。免使将寒作热医。

不内不外因脉

劳神役虑定伤心。虚涩之中仔细寻。劳役阴阳伤肾部。忽然紧脉必相侵。房帷任意伤心络。

微涩之中宜忖度。疲极筋力便伤肝。指下寻之脉弦弱。饮食饥饱定伤脾。未可轻将一例推。

饥则缓弦当别议。若然滑实饱无疑。叫呼损气因伤气。燥弱脉中宜熟记。能通不内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定死脉形候歌

指上如汤沸涌时。旦占夕死定无疑。尾掉摇摇头不动。鱼翔肾绝亦如期。去疾来迟势劈劈。

命绝脉来如弹石。三阳谷气久虚空。胃气分明屋漏滴。散乱还同解索形。髓竭骨枯见两尺。

虾游状如虾蟆游。魂去行尸定生忧。雀啄连连来数急。脾无谷气定难留。欲知心绝并荣绝。

如刀压力细推求。更有肺枯并胃乏。如麻蹙促至无休。指下浑然如转豆。三光正气已漂流。

脉辨生死

洞虚子曰。虾游雀啄代止之脉。故名死症。须知痰气关格者。时复有之。若非谙练数历未免根据经断病。而贻笑于大方也。盖病势消铄殆尽者。其气不能相续。如虾游水动。屋漏滴点而无至者。死脉也。其或痰凝气滞。关格不通。则其脉固有不动者。有三两路乱动。时有时无者。或尺寸亦有亦无者。有关脉绝骨不见者。或时动而大小不常者。有平居之人。忽然而然者。有素禀痰病。而不时而然者。有僵仆卒中而然者。皆非死脉也。

诊杂病生死脉歌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止犹代脉也。脉来五十动而不见一止者。无病也。五十配天地造化之数。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五十乃备。一乃数之始。十乃数之极。人之脉息。昼夜循环。五脏脉一动循一脏。

五动循环五脏。遍五十动。是十次五数。循环遍则数皆极处。而不见止者。五脏皆平。故无病也。

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五一止一年殂。

以下有止看暴病。

四十动而见一止者。是一脏欠动脉之极数。故知一脏绝也。先绝肾经。何以言之。夫天一生水。肾属水。生成之一数也。人之五脏所生。先生乎肾。肾水主肝脉。肝木生心火。命门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所以先绝肾。期应四年而死。三十动而见止者。两脏欠动脉之极数。

是知肾与肝二经无气。期应三年而死。二十动而止者。三脏欠动脉之极数。是肾肝心三脏无气。期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脾肝心四脏皆无气。期应一年而绝也。

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

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夫寸口者。右手气口也。内经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