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农业·新探索:宁夏农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通过对宁夏农产品的环境安全性、生产安全性和消费安全性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发展、提高、培植宁夏无公害农产品及消费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探讨

雍军 杨俊 王金保宁夏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据统计,2005年宁夏粮食总产量299.8万t,比2004年增长3.2%,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份。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以上,位居全国前列。蔬菜瓜果类总产量221.7万t,比2004年增长4.5%,蔬菜(含菜用瓜)总产量比2004年增长10.3%。宁夏牧畜总量达到15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6.2%,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44kg、13.3kg和98.5kg。水产养殖面积1.76万hm2,水产品产量6万t,同比增长分别为12.3%、7.1%,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首次突破10kg。畜牧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5.8%,优质粮、瓜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性、生产安全性等因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受到威胁,丰产未必增收。因此,如何在保持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既维护公众健康,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实现宁夏农业产业化调整、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当前影响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因素

影响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存在很多因素,但就宁夏而言,集中地体现在环境安全性、生产安全性和消费安全性等方面。

(一)环境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是指生产农产品的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农业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而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废”污染。“三废”污染并不仅指工业所排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而是泛指工业、农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有的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它们被广泛地在农业生产上利用,这些废弃物中往往含有较高的毒性物质和重金属,对此尚未有限制标准,加上管理手段不足,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质量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据统计,2005年宁夏废水排放总量为22798.9万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441.9万t,占总量的45.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5305919.2万m3。“十五”期间,宁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加4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总量控制目标分析。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只有30%左右符合Ⅲ类标准。

2.污水灌溉。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减少,国家分配给宁夏的引水量也一减再减。为解决灌溉之需,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据宁夏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调查,2005年宁夏污水灌溉面积已达2万hm2。污水灌溉虽然为农业开辟了水、肥资源,但由于宁夏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的原污水或经一级处理后的污水,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中发现多年污水灌溉的部分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有超标现象。

3.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导致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自身污染程度增大。加之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任何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随意堆置,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或漫流,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一定危害,从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①农药自身的毒性和残留对人畜危害、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对水体和土壤以及农产品的污染是绝对性的和不易觉察的,因农药残留致使食用农产品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②使用不当引起的问题。包括选用药剂不当、器械不当、施用时间不适、剂量过大等造成的问题。我国许多农产品不能出口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③由于激素类药品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农产品出现畸形,其对人体的危害正逐步显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05年宁夏农药使用量1599t,虽比上年减少162t,但平均每公顷耕地的农药用量为1.43kg,仍大大高于全国0.043~0.063kg的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蔬菜主产区严格禁止有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减少了主要农作物施药次数等,但是部分设施蔬菜生产者在生产时只考虑经济效益,违规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不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使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的一大隐患。据调查,个别设施蔬菜生产者使用农药量达30kg/hm2,今天喷药明天出售的现象较普遍。不少鲜果、鲜菜因农药残留量超标不能进入市场销售。

化肥的使用对农业增产的效果是明显的。宁夏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2005年,宁夏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29.9万t,比2004年增加2.2万t,其中氮肥、复合肥比例分别占46.2%和38.1%。按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折纯量)为272.1kg/hm2。由于施肥方法不当,致使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宁夏氮肥利用率只有30%~40%,磷肥只有15%~20%,造成大量的氮、磷营养元素流失,部分化肥随排水沟流入黄河,造成面源污染。不仅破坏土壤结构及其生物环境,造成水质污染,而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不易消除的。据宁夏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银川地区蔬菜中,硝酸盐平均含量在156mg/kg~4094mg/kg,最大样品含量达7604mg/kg;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在0.03mg/kg~43.1mg/kg,单样最大值476.6mg/kg,按WHO和FAO的标准评价,蔬菜中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氮肥施用量过大,通过生物富集造成蔬菜污染。

其他农业投入品 除了上述农药和化肥已造成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外,其他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给农业和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一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无害化处理不到位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致使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和污染农产品。二是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加剧了农田土壤结构的日益恶化,导致农作物减产。2005年宁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061t,其中地膜使用量3682t,地膜覆盖面积73000hm2。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整体的无序化给区域环境的压力剧增,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在农村不能完全到位,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四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超量使用以及畜产品和水产品中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激素通过食物链不断蓄积,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生产安全性

生产安全性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注意生产工具以及包装和运输工具的环境安全性,致使农产品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业主,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以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为目的,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和包装的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品色素、激素、防腐剂等,只求感官上、价格上迎合消费,而不考虑质量上的安全,给市场埋下了隐患,对消费者造成了实质危害,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如面粉增白剂的超标和掺假,注水鸡、激素肉等。

(三)消费安全性

农产品的消费,因其存在以下几个特殊性而备受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一是农产品是人类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食物来源;二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三是除了急性中毒等比较明显的危害容易被认识和重视外,更多的潜在危害是难以消除和预防的。现在,绿色消费已成时尚和趋势,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倡导,部分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响应。但是,由于宁夏人们收入水平低,信息来源的匮乏,消费层次相对较低,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还是较为原始的,仅仅关注消费品的实用性和价格,而不考虑其会不会给自己乃至他人、社会以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消费者的安全质量意识有待增强,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优势需求有待激活。

上述种种原因构成了宁夏农产品安全性的隐患。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工作,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对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新要求(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这四大要素已构成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趋势),更是宁夏应对加入WTO的挑战,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为无公害农产品谋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需要。因此,抓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对策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当前必须以宁夏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从标准化建设抓起,立足宁夏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

(一)宣传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为促进绿色消费、开辟“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的主要监管部门,要联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违法的查处力度,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量化管理制度,坚决打击和制止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活动,治理农产品生产源头。

(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宁夏农业标准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把此项工作搞好,首先,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引导、管理职能。要根据宁夏的实际情况,选择名特优新农产品等支柱产业,把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纳入农业发展规划,确保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引导农业生产者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积极营造强势品牌。其次,政府应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要制定发展安全农产品的政策,健全农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标准化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的问题。因此,要着重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提高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认识,加强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技术辅导,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管理

农产品产地环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适应性问题,即农产品是否适应当地的土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史;二是区域环境质量,主要是农业环境的污染防治问题。相对而言,后者的管理是重点和难点,需要生产者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解决。为此,一要实施环境改善优惠政策,向环境要效益。重点是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的治理,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在加大生态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的同时,建设生态村(镇),切实控制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根据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蔬菜、大米、水果等生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以先进科技带动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促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切实解决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三要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高效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完善产品追溯制和产品招回制,加大监管力度,谨防农产品在保鲜、贮运、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

(四)进行以“绿色消费”为主的市场培植策略

绿色消费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食品消费模式,通过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重点要对无公害农产品实行认证制度和认证管理,为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效益,提供“信用”资质。其次,要大力实施市场准入制。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就必需按照绿色消费市场的标准,加强市场的硬件设施,逐步实现设施现代化,要制定各项严格的准入标准,实施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强制性质量标准,突出安全卫生指标,加强准入监测管理。再次,改善和规范销售方式,使之成为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并加大对各类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坚决制止制假售劣现象,实行无公害农产品优质优价,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导产品。

参考文献

1.濮小英.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4)

2.徐良平.浙江省农产品安全性问题与对策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4)

3.徐玉宏.氮肥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3)

4.殷允相,杨俊.银川地区蔬菜硝酸盐含量、污染评价及防治途径的研究.宁夏农林科技,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