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说变革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其本质就是变革哲学,并认为宇宙之间没有一成而不变的事物。所以,《易》经立卦取象,效天道于日、月、星辰运行,由此而致四时之变,风、雷、雨、雪之生,以陈天地感应所产生的变化规律;法地道之于山、川、水、泽,以叙沧海桑田之变,动植物生长的自然选择之宜,以揭示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拟人道于父母、兄弟、夫妇、君臣、上下、长幼之序,以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情况,以此说明人类社会也是不断产生变化与革新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易》经还举以伏牺、神农、五帝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制度变革为例:叙述伏牺氏历史时期,人们发明网、罟以捕禽兽,从而改变了过去靠单纯围猎那种费时、费力、收获较少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免于因生产方式落后而受饥饿之苦;到了神农氏历史时期,人们便转向了农耕经济生产,并有了市场交易活动:这就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进入到了五帝历史时期,则衣、食、住、行全面进步,发明了文字,有了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制度,发展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时期。
中国古典哲学还认为:天道、地道、人道是一个互为影响和制约着的有机整体,这种变化以及相互间制约的有机性联系,是由时间过程而显现出来的。由此而提出了哲学理论上的“时变”观念,用之以统摄天道、地道、人道这三个方面的变化的辩证思考与分析,而成“四维一絷”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因此,提出了“与时偕行”的著名哲学观点。
一部《易》经,从始至终就是讲事物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不断革新,才取得社会进步的道理。这也就是《易》经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哲学宗旨。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就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通变之谓事,变通配四时。以及说明《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并且以此教人尊道、贵德、修身、正心,以做成事业。这是因为,只有通事物之变,循事物变化之规律,不断推动社会变革,才能够使民不倦,奋发有为,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懂事物变化,不通事物变化之理,不遵变革之道,因循守旧,不积极进行社会变革,那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因为,世无不变之事,事无不变之理,不变就违背自然法则,不变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古人作《易》之旨,就是告诉人们,要行天地变化之道,变而通之,化而裁之,举而措之,推而行之,以做成事业,以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所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本质,就是讲“变革”的哲学。
产生于上古历史上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着永无止境的变化,而宇宙天体、地球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与社会形态,都是不断变化着的。这三者之间的变化是互为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变化是以时间过程为指标而显现出来的,是有规律可寻的。因而,中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中国之所以文明发达极早,早在4000多年以前,天文、历法、地理、医药、语言、文字、音乐、绘画、文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礼仪、道德等各个方面,就已经取得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这也正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如在天文学研究方面,二十八宿天文观察体系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614年7月发现并详细记载的“哈雷彗星”,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于1682年发现它和命名要早2295年;历法研究与制定方面,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公元前2600年以来,所制定的《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都是“四分历”,岁实精确到了365.25日;在地理学研究上,不仅有《禹贡》《山海经》那样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综合性记载的著作,而且按照《尚书·洛诰》及《周礼》之载,至少从周朝初年起,就已有户籍图、区域图、城址图等类地理图的绘制,虽然古代地图由于各种原因极难保存,但是从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以及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墓葬中,我们还是看到了战国至西汉早期的地图实物;在医学理论上,《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理论,医学界至今应用;在音乐方面,我们不仅从出土文物中,能够见到新石器时代的古乐器陶埙、陶哨、陶钟、石磬以65及骨哨、骨笛,而且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16支骨笛距今7920年±150年而尚能吹奏乐曲。从出土的骨笛、编钟等乐器音响效果中,我们还知道,不论是黄帝时期的五音阶六律吕,还是周代的七音阶十二律吕,都同现代“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音高,如钢琴的七个白键是一致的”。
在诗歌创作上,4000年前的虞舜不仅提出了“诗言志”的著名文艺理论,而且有《南风》《思亲操》等诗作传世。至于3000年至2500年前的古诗选集《诗经》,则一直传至现代⋯⋯然而,自夏禹颠覆了五帝时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起为一家私利服务的独载政治制度后,先是搞“神道设教”,后来又有周文王推行以《易》卜筮,人们不仅不知《易》经本为中国古典哲学著作的事实,使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体系事实上基本失传。更兼汉代以来又有董仲舒封建神学理论的盛行,宋代以来的政治腐败等历史原因所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逐渐落后,中华民族至清代终于跌落到被强者欺凌的地步。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人们便疑古,对于中国古代文明进步、科技发达的历史记载,便称之以“谜”,甚至面对考古发现的科技进步事实,还有人编造在中国上古时候,有“外星人”光顾过中华大地,说古籍中所记载的轩辕黄帝就是“宇宙某星球的统治者——派其进行过宇宙移民,以后又派其到地球上来考察地球、视察地球的总领队”,中国古代的文明,是来自“地外文明”⋯⋯这种情况说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理论体系完整的、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理论为武装,而塑造出自己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民族盛衰的一件大事。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哲学理论就要谈变革,就要谈“与时偕行”的问题。谈变革而不论“与时偕行”的哲学,不是科学哲学。因为,只有“与时偕行”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切中时弊,才能正确地进行变法与革新。故,《易》道哲学,事实上就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自然辩证法!只有自然辩证的法则,才是唯物辩证哲学之精髓,才是谈变化、论革新,鼓励人们“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哲学,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世界哲学流派五花八门,举凡不能够解释天体物理变化、地质物理变化、生物进化、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并且说明社会道德形成之因、法律理论所依、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变革的所谓“哲学”,就都是靠不住的哲学。
总之,人类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以及怎样正确地进行这种社会变革,永远是哲学理论需要进行解释、论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