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爱泽何岗(2)
何美仪将手向围过来的人一摊:“谁吃请自便了。”于是众人哄地一人一粒抢光了。翠儿虽近美仪身边,但要帮美仪拿锄头,没能腾出手来争,结果和争不着糖吃的人一样败兴。美仪心里有点不好意思,她和翠儿感情不错,见翠儿没得吃,便说:“我俩各人一半。”说着剥开糖纸将糖搁在门牙,“咯”地咬断,另一半给了翠儿。
鸦老太问美仪:“今天怎么开工了?”美仪平时是极少开工的,她答:“今天没事做,又听说生产队的活多了点。”
“美姑,志超姑爷昨天回来了吗,那么多靓糖?”翠儿问。
“不是,是芦苞街上一个香港客回来探亲,顺便帮忙带回来的。”
“好了,现在分派工作。”伟根刚要点名安排工作却又止住了,“知青祥呢?”
知青可不同一般社员,需要特别关照。社员们互相眴巡,才发现插队知青中知青祥没来。知青亚富答:“他病了,头疼。是昨天开工出汗多着凉了。”
“哦。”伟根应了声,接着安排工作,然后就带领大家往村外走去。
鸦老太等众人离开后,就左手牵牛儿般牵着其中一个年纪较小的玄孙,右手拄竹杖一笃一笃,蹀躞地往村北头自家的屋院走去,光着上身的小四小五三个人手拖手随后,像群跩脚的鸭子。
路过生产队晚上拴牛的树下,牛刚牵去干活,遗下堆新鲜的牛粪,鸦老太便吩咐大的玄孙捡一根稻草,前去插在牛粪上做标记,下午放工时告诉妈妈来装走它。牛粪积攒起来可做肥料,用来施在自家的自留地上,或可以交生产队折成工分。何岗村有个传统的规矩:野外的东西但凡有了标记,表明此物已经有主了,别人是不会动的。假如你在野外的林子发现一窝蜜蜂,那你用青藤打个大圈挂在蜂窝上,即使几天后再去取回家,也不用担心别人会拿走。
回到屋前,院子的矮竹门下已靠坐着四个约三四岁的小孩儿,在等她回来了。鸦老太显得有点拙手拙脚地推开院子门,让孩子全进院里。她径往里屋,掖了一个雕了袁大头的小白银和手帕,然后拿头巾包了头,取了个鸡蛋又出来厨房,鸦老太的厨房在屋门口左侧,倚靠着正屋。她来到灶边,将鸡蛋放在茶煲里,加些水生火煲起来。她惦记着知青祥的病,要煲一个熟鸡蛋去给他治治头风,旧时土医说,治了头风,头就不痛,病就好了。
鸦老太天性心慈,对别人的不幸很在心的,只要能帮上别人,她会不惜解衣推食。
治头风的熟鸡蛋必须是热的,就这样光光地拿着去,到知青屋时肯定凉了。鸦老太解下包头巾,折叠成几层,把热乎乎的熟鸡蛋放在其中包起来,缠实成一个布卷子,然后放入竹篮,左手提着,右手绰起竹杖往外走。
到院中,她招呼玩耍的孩子聚拢过来:“我要去看望知青祥哥哥,知青祥哥哥病了。你们在这里玩耍,不要争执打架,不要走到院外,等一会我回来分糖给大家吃。”说着放下手中竹篮,从衣衫袋掏出糖果。
缺衣少食的年头,零食是令人咽口水的引媒。八双羡慕的小眼珠儿紧紧跟着鸦老太的手辘动,当看见果然有鲜艳精美的糖果时,都欣喜得又叫又跳。鸦老太心里甜蜜蜜哩,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见别人开心!
“等会我回来看谁最乖就给最大的。”鸦老太将糖果放回衫袋,提起竹篮出院门,倏地,她想起只顾煮鸡蛋,忘记喂鸡了。她的屋后不远建有一间小茅屋,除了堆放柴草,还腾出小块地方,养着十来只鸡。去年年底前,公社下禁令,私人不准多养禽畜,只准两只鸡,鸦老太当时不相信,是不是弄错了,没道理不让人养鸡吃的呀?于是她只管多养,村里又没人告发她没人管她,她就一直养着。
不能先喂鸡,不然熟鸡蛋会热过气的,她踅转头对小四说:“火明,你拿个大瓦钵去门后的谷瓮那里,装一钵谷去柴屋喂鸡。哦,院子很多落叶,也扫一扫吧。”
小四答应了,就入屋照办。小四在孩子中是最大的,虽然只有六岁多,诸如喂鸡、牵牛的活儿都懂了。
限养鸡,无鸡鸣,青壮年人和牛儿都下地,年老的人都忙自留地或家务,整个何岗村的大巷空荡荡,一片阒静。村前水塘边一排五棵大水蒲桃树,没精打采地垂着绿叶。鸦老太沿着村中央的单条石板路,顶着稍灼热的日头,牵着自己的影子,踽踽走向村南头那排低矮的砖瓦房,竹拐杖点在石板上,响声格外清脆。
村口那排低矮的砖瓦房又叫知青屋,是当年生产队为安顿从广州市下乡来的知识青年而专门建的。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知青祥躺在床上,仰望着亮晃晃的明瓦发愣。他觉得头疼痛,全身发烧,两耳惶惶作响。
若是在广州的家里,自己这般光景,妈妈定会端汤面或粥到床前嘘寒问暖。真背运,家姐也当过知青,她是遵照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愿去的,现在已经回城。
想到身处异乡举目无亲,两行孤独的凄泪潸然溢向知青祥两边耳鬓。
门外隐隐约约有动静,接着“嘀……”轻慢地响——那扇单薄的门仿佛怕惊动他似的,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被推开,一张苍老的脸孔颤巍巍地探进来。
“鸦老太。”知青祥招呼道。
见知青祥没有睡着,鸦老太加力推开门,略显吃力地迈过门槛。
知青祥坐起来。
“别下床,我带了个熟鸡蛋来给你烫烫额头,病就会好的,会好的。”鸦老太将包着热鸡蛋的头布卷交给知青祥,说:“你先剥壳,吃了蛋黄将蛋白给我,我人老了眼不灵,拙手拙脚。”
鸦老太乘知青祥剥鸡蛋时,取出薄手帕白银。知青祥交给她蛋白,她就快快将白银揿在中间,用手帕包了,往知青祥的额头眉宇太阳穴揉按,边揉边喃喃说:“揉揉就好,揉揉马上就好。”
好一阵子,蛋白包凉了,鸦老太问知青祥:“舒服了吗?”
“舒服了点。”知青祥感觉不出有多大区别,但心里的确舒畅很多。
鸦老太掰开蛋白包,取出白银给知青祥看:“风很重呀,你瞧,白银变黑了。来,帮你祛风,祛了风就不头疼了。”鸦老太伸手就近知青祥的茶杯蘸了水,凑近知青祥,不停地捏拉他鼻梁上的皮,直到捏出一道红血痕。
鸦老太看知青祥仍是精神不振,说:“我还是去大队部,叫赤脚医生来替你看看,就会快点好。”
知青祥先前有去看赤脚医生的念头,赤脚医生本是乡村郎中,曾经到县人民医院学习过西医,看病时可以中西医结合。但知青祥惧怕打针,又畏忌苦到全身打战的中药,便拖赖着没去。一听到鸦老太要步行出村去找赤脚医生,赶忙说:“不用了不用了,好多了好多了。”
“肚子饿吗?我回去煮田鸡粥给你吃,前天阿松给我的两只田鸡还没吃。”鸦老太关切地问。
“不用了,鸦老太,不劳烦您趟来趟去。”
“我煮好就叫火明送来。我要回去看住那班马骝仔方言,猴子。了。”鸦老太边转身边唠唠叨叨,“真不该让你们来农村受罪呀,一年到头赚的工分不够填肚子。唉,我们乡下的活怎能让城里人来干呢。”
鸦老太还没完全消失在门口,知青祥的眼泪就似北江决堤夺眶而下。
鸦老太是一等一的好人,知青祥插队到何岗村第一天就很明显感受到了。那天他正在收拾房间,一个慈眉善目、脸皱如蛹的耄耋老妪拄着竹杖走入来,看见他收拾得不顺的地方就帮忙,末了还带领他们几位队友去她家吃饭,客气不啻招待来访亲戚。后来,当他得知鸦老太的热情不是生产队的安排,而是她想到知青初来乍到,忙于收拾行李顾不上做饭才那样做的,不禁惊叹连连:想不到在这偏远落后的乡下,竟有如此古道热肠的人,他们长在广州十八年还没碰见过如此主动善良仁爱的大好人。
的确,鸦老太的仁厚善良远近出了名,她能健康活到百岁,是她平时一丝一缕地积阴德的结果。她的嘴从没有说过一句令人有半点难堪的话,别人的是非入了她的耳朵后,从不再越出唇边半步,嫉妒这词对她永远不适用。村里人都这样认同:谁若与鸦老太有过节,谁就绝对理亏;谁说鸦老太的不是,等于自打嘴巴认自己是衰人。有人打趣,鸦老太心地好,是因为她出生时爷爷给她取了个好名字:岑大爱。兵哥勇却认为,鸦老太是在河西老鸦岗脚下的村子出生的,她心肠给鸦仙点化过!
无论你相信哪种玄妙的说法,令何岗村人彻底敬服的还是,鸦老太在与人为善的道德美誉上锦上添了花——丈夫身故后她重名节,一直恪守妇道。
鸦老太生于1874年,不幸的是她十七岁嫁给何岗村的何二后不足一月,何二遽然病逝。公婆父母亲人都劝她改嫁,她发誓今生守节不再嫁人,甚至后来婆婆劝她就改嫁小叔子算了,她都不答应。再后来,叔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她就从其中抱了一个做养子。
鸦老太守节的故事一直在村中传颂下来,不,连芦苞街都传颂呢,街上有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见证了这个传说。对于这个传说,何岗村人是不需要人来证明的,鸦老太的言行足以百分之一百推理出其真实无疑。
鸦老太经过一条巷口,停住脚朝巷里望,巷里的一间屋勾动她的心思。那间屋是一个七十多岁叫鬼婆莲的女人住的。鸦老太觉得应该为知青祥取一道驱邪符,并且,过些时候是溺死的孙子的忌日,顺便取几张符纸到那天祭悼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禁止这种迷信活动。
鸦老太回到院门口,孩子们立即停止玩乐,围过来欢呼雀跃:“有糖吃喽,有糖吃喽。”
鸦老太第一眼看见扫把倒向着靠在院墙,赶忙把它倒过来,教导火明:“扫把不能冲天放,犯天呢,上天会责罚我们的。”话犹未了,又见一小孩在院子角撒尿,便和蔼地说:“尿是肥料,别浪费,往菜地、树头撒。”然后掏出糖,摊开手掌数数,总共才四粒糖,再一点人头却是八个,就对四个大点的孩子说:“糖不够分,你们四个大哥哥谦让小的,不吃糖,我入屋里取饼干,每人两块,好吗?”瞧瞧火明他们紧抿嘴唇不作声,一副不太情愿的神色,就安慰他们:“下次有糖先给你们吃,好吗?”四个大孩子才愉快地点头答应了。
鸦老太的饼干大多是知青们回广州探家时,顺便买回来送她的,知青们都惦挂着鸦老太,每次从广州回来,必定带糖果甚至乡下没有的新鲜面包和蛋糕给她。鸦老太自己舍不得多吃,留着来哄小孩。
大玄孙吃饼干掉下一小屑在地上,鸦老太走过去认真捡起,用口吹吹粘上的沙尘,见还不干净就用衣袖揩几揩,然后塞入瘪腮无牙的口腔里,并教导大玄孙:“掉地上了就要捡回吃,浪费会折寿的。唉,我小时候什么都没得吃,多凄苦!”接着像是说给小孩听又像是自言自语:“一丝一缕想想造出艰难,一谷一米念念种收不易呀!”
说完,她想起什么似的凑近日历端详。“哎呀,今天是二月十七呀。”她惊诧地说,然后从院中抱几根晒干的木柴入厨房,洗瓦煲,淘米,生火,给知青祥熬粥,一边引火一边惋惜地唠叨:“真可惜啊,二月十七就这样静悄悄的!”
农历二月十七这个日子,鸦老太是牢牢记在心里的,不,何岗村的人都会牢牢记在心里的。
一年之中何岗村最隆重热闹的喜庆日子不是春节,而是农历二月十七。那天是好几百年前何岗村的始祖,在何岗辟地开村的奠基日,何岗村一直延续纪念的惯例。穷人庆祝好日子的形式都是以吃为主题,比如春节端午中秋冬至这四季的庆日皆是酒肉欢度,何岗村的开村日当然如此。那天呀,何岗村各条巷子一早就砧板交错地剁响,厨香混逸,各家各户停了农活,忙着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村中但见主客进进出出,巷头的欣呼巷尾,村南的欢叫村北,热闹非凡,不啻芦苞街上圩日,即使是村中那个曾经有名芦苞一霸的何奇芳,当年的隆重嫁娶之喜也只能望其项背。
客人进村碰上的都是吃的,每家都是这样,中午时白糖糕、黄糖糕、萝卜糕、芋头糕、肉丝萝卜丝软饼、炸芋丝全摆在饭桌上,任君随好择食。晚上正餐酒筵菜肴丰盛,客人随便走入哪家,必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告别时,主人还客气地送份糕点给你带回家。何岗村人称这一天叫村节。
搞村节是芦苞人的习俗,不知从何年开始,各个村子每年都有一天作为自己的村诞。但今年公社为了反对铺张浪费禁止了搞村庆活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年就算上头允许搞村庆,估计何岗村的景象也大不如昔了。因为去年年底生产队的分配稀微,各家各户都觉得比起往年特别显得穷,穷到没了热闹的本钱,春节是在零零落落的鞭炮声中灰溜溜地过去的。
炉子的火燃起来了,鸦老太便去宰田鸡。她先伸手在鱼篓里摸索一把,叹口气:“只剩下两只田鸡了,不够知青祥补身子的。中午放工去问问阿松还有没有,顺便告诉他,今晚捉到了就留些给知青祥焗饭才行。”
鸦老太嘴里提的阿松,就是她的干孙子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