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言

深植于民间的文化生活与道德传承——写在《奇遇记》出版日

《奇遇记》要出版了,非常高兴。她是葱俊的,也是朴实的。她是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诞生的,深植于民间的土壤。她是在广泛的民间故事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创作而成的。

《奇遇记》是一部民间故事荟萃、古今传奇精华之作。读着这部作品集,使人想起了文学的本源。文学源于生活,源于民间。从远古“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诗经》的“习习谷风,以风以雨”都散发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奇遇记》就是从民间吹来的奇特之风,清新而自然。这里的“风”,就是民俗民风。《诗经》有“风”“雅”“颂”之分,其中的“风”是民歌,是《诗经》最精华的部分。因为“风”来自民间,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后世无论汉魏六朝文学,还是唐诗宋词元杂剧,抑或明清小说,无一不从“风”中汲取营养。《奇遇记》作为原创文学,无疑具有“风”的意义。

《奇遇记》之所以值得一读,不仅因为她有丰富的民间生活内容,而且讲故事本身就是人民大众最原汁原味、最朴实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是极其落后的,我生活的乡村那时没有电,不要说像现代人一样看电视,连广播都听不到。能看的书当然很少。一则没钱买,也没处买;二则许多孩子没有上学,即使有书也看不懂。我们通常的文化生活,就是听大人讲那些民间传奇故事。”听这些故事绝不亚于现代人看电视剧。从这里我们不仅体味了一种别样的生活,也了解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讲故事,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学活动。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说:民间故事是人类的第一导师,无论何时它总能给人们提供最好的忠告;无论何种情况它都是最有助益的。这就是说,民间故事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文学活动,它的第一要务便是对人的教育功能。北大教授万建中说:“民众运用民间文学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这对于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起了良好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相当一部分存在于民间文学之中,并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播。在民间,传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奇遇记》中的每一篇作品,在给人们带来文学愉悦的同时,无一不传承着德育元素。《火烧黑云洞》中,冬娃的母亲为了救冬娃被黑风打了,最后不治而亡,冬娃便在母亲的坟上守孝三年。母爱和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黑鹰、黑蛇害死了母亲,它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故事结尾,外公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害人的东西是绝没有好下场的!”这既是哲言又是警语。这一思想在《狼精覆灭记》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害人的狼精,无论是老狼精,还是狼老婆,或是狼女子,它们都死得很惨。《南天一朵梅》高度赞扬了人们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和忠贞不渝。民间文学的道德力量在于:它用生动的故事,鲜明的形象,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该做的如果有人做了,就绝没有好下场。从而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到道德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传统道德的规范。

《奇遇记》是一部奇书,之所以“奇”,因为她以特有的视觉与审美情趣,讲述了一个个曲折生动而富感染力的故事。相信,她的出版一定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元窑

201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