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祸福相依谁人知(2)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300~6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折合人民币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清朝中期,经过康乾盛世,白银价格略微降了一些。但由于乾隆皇帝的败家、和珅的贪污,道光年间的银两购买价值已经稍高于明朝中期。一两银子也在800元左右,500两银子应该是在40万元左右。
说到这里,王有龄的手早就松开了。稍微冷静一下后,王有龄觉得自己太过失态,尴尬地笑了一下,看了一下胡雪岩那真诚而坦然的态度,索性把心一横,说道:“大恩不言谢,既然如此我就不矜持了,这钱我收下,来日捐得一官半职,再来报答兄台大恩。”此时,王有龄才想起,刚才只顾倒苦水,现在又激动过度,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兄台尊姓大名?”“在下姓胡名光墉,字雪岩。”“雪岩,在下字雪轩!”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这一笑里面,一辈子的友谊也在里面了。这就是胡雪岩人生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现在场景来对比着看,如果我们在一个面馆里看到一个人,他窘迫地吃着小碗刀削面,只是因为他很有气度很帅并且通过了北京公务员的初试,只是没有钱打点上下,不富裕的你会毫不犹豫地把40万元公款给他,然后让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吗?现在谁这么做肯定是疯了!
但是胡雪岩就是这么做的,我们不禁要向往地问,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呀,他有着什么样的魄力与勇气呀!当然,现在很多人考证说,胡雪岩根本没有赞助过500两银子给王有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倒是希望确有此事,不管有没有,后来胡王两人合手在官商两道通吃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关系如此之深,恐怕只有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巴结还远远不够吧。因为巴结的友情长不了,相互利用的友情也长不了。
和王有龄别过之后,胡雪岩满腔的豪情也渐渐冷却了下来,开始考虑他目前的处境,虽然500两银子对于阜康钱庄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胡雪岩确确实实是违反了钱庄的规矩,私自挪用了钱庄的款项,而且还款的日子遥遥无期,面对待自己如同亲父亲般的于老板,胡雪岩将何去何从呢?
俺错了,俺承担,俺辞职
其实胡雪岩在决定帮助王有龄的那一刻,他已经知道,阜康钱庄是不能再待了。即使于老板顾念情分把他留下,胡雪岩也决定走掉,因为法外施恩,此例一开,威仪不存,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于老板就很难服人了。而且即使留下,自己在钱庄的地位也会很尴尬,如今之计,只有自行求去。俗话讲“退一步海阔天空”,给别人留下余地,自己以后才会有余地。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胡雪岩是走对了,后来于老板不计前嫌又将他招回,并最终将整个钱庄托付给他,都是这个余地下发生的,否则,一切难说。
当时胡雪岩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自己非走不可这一层。不过有了这一个念头,胡雪岩倒没有顾虑了,就急匆匆地赶回了阜康钱庄。
回到钱庄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胡雪岩直接就奔于老板的卧房而去,因为他知道现在于老板肯定没有睡觉。为什么呢?因为每次胡雪岩收款回来,只要不是太晚,就会找于老板汇报一下情况,于老板也会等着他,这么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于老板自己只有一个远嫁的女儿,年纪一大,身边倒有些冷清,而胡雪岩聪明伶俐、老成稳重,深得于老板的赏识,于老板早就有意把钱庄交给他打理,胡雪岩当然体会到于老板对他的好,所以也是诚心实意地为于老板工作。
所以每次胡雪岩外出收款,于老板都像慈父一般等他回来。但是这次慈父等来的是忐忑不安外加内疚的胡雪岩,而且还是一个要主动辞职的胡雪岩。
坐下之后,于老板还是跟往常一样寒暄:“今天怎么样,还顺利吗?”“还算顺利。”胡雪岩的口气有点踌躇。于老板就有些诧异了,因为按照往常,无论款子再怎么难收,无论费多少口舌,只要收到了,胡雪岩总会一句轻描淡写的“还好”就应付过去了。胡雪岩不会在别人面前说起自己工作的困难和艰辛,因为自己说自己的工作难,这本身就是一种抱怨,经常抱怨的人,谁都不喜欢;如果你自己说工作困难,你又做好了,又显得你这个人很显摆,能炫耀。所以,胡雪岩基本不会对工作的难易下结论,做成了,默默做下一件,做不成,便跟老板商量着一起做。成与不成,老板都看在眼里,而老板也知道哪件事情容易,哪件事情困难,不用你去说。
所以胡雪岩的“还算顺利”就让于老板摸不着头脑,他既没有说款子收上来了,又没有说没收上来,很是奇怪。所以于老板不说话,静静等待胡雪岩的解释。
“款子最后是收回来了,但是又被我给送出去了。”胡雪岩不知道从何解释,索性就来了个快刀斩乱麻。
“哦?这倒要听你说说。”于老板来了兴趣。于是胡雪岩就将如何收款、听书、偶遇王有龄、赠送银票的事情都一一说了出来,于老板听着听着,脸上就露出为难的表情来。
这种表情,胡雪岩早就料到了,所以不等于老板发话,胡雪岩抢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说:“您不必为难,我知道我的作为不能为任何一家钱庄所容,所以我今天来是向您辞行的。只是那500两银子,我现在是没法还上的,但来日我一定还给钱庄。我知道这次捅的娄子不小,也对不起您的悉心栽培,等我出息了再来给您赔罪,所有的责任我自己承担!”
于老板沉吟不语,因为于老板不知道胡雪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这是不是胡雪岩故意求去的一个借口呢?因为这件事情跟谁说了,谁都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于老板又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胡雪岩在阜康五六年了,他的品格于老板是了解的,胡雪岩虽然聪明伶俐心眼活,但是他绝对不可能骗自己。
所以,于老板又转回到胡雪岩闯的这个麻烦上来。按理说,胡雪岩这种置钱庄利益于不顾的大胆行为,确实应该开除的。但是,胡雪岩确实是个人才,他离开绝对是阜康钱庄的损失。尽管500两银子不少,但对阜康、对他自己来说都不是不能承受的巨款,更何况那本来就是一笔不报太多希望的烂账。
所以,于老板很为难。
于老板的为难,胡雪岩看得出来,于是,他说:“您对我的照顾,我一辈子都难忘记。但是这件事我真是难辞其咎,还是让我走吧,否则不但您难以服众,而且钱庄很多事情以后就不好再做了!”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于老板也就不再说什么,胡雪岩为了王有龄,丢掉了自己的饭碗。
胡雪岩就这样离开了阜康钱庄,他一时无处可去,只好再次回到了绩溪,这一年是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胡雪岩25岁。
妻子陈氏自然万分高兴,毕竟新婚才半个月胡雪岩就离开了家,相思之苦,月亮都要皱眉。她连忙到厨房烧水,而胡雪岩则坐下,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境况告诉了母亲,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做人凭良心,只要没有伤天害理,娘不会怪你!”胡雪岩这才放了心。
晚上,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饭,温暖的家庭让胡雪岩疲惫的心情有了暂时的放松。他离开绩溪外出闯荡10多年,现在又回到了原点,脑子中的人事、知识细细过一遍,胡雪岩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十几年前一事无知的孩子了,本事学到身上是永远不会丢的,他完全可以再出去闯荡,他有这个信心!
但是晚饭时候,母亲“我还等着抱孙子呢”的话,是对胡雪岩的提醒。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娶妻之后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女方过门几年还没有动静,不但男方着急,岳父岳母那边更会觉得没有面子。更严重的是,古代男子休妻或者纳妾的首要理由就是女子“无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婚后不育自然而然是女方的事情。没有人会去说农夫不会下种,只会抱怨土地不长苗。
所以,胡雪岩决定趁着无事一身轻,好好照顾关心一下自己的媳妇,顺便实现母亲抱孙子的愿望。
所以胡雪岩在绩溪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但是这几个月他的脑子一直在转,他日夜都在思考以后的谋生之计。一个大男人,不可能整天窝在家里的,那个时候的艰苦条件没法出现“宅男”这么幸福的名词。
胡雪岩决定,一旦自己的媳妇怀上孩子,他就再没有后顾之忧,就再大胆地出去闯荡一番,有了上次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胡雪岩对远方对未来都不再害怕,不但不害怕,反而有一种激动,一种跃跃欲试!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好马要吃回头草
正当胡雪岩打算再外出大干一场的时候,上次经他介绍到阜康钱庄的李长发来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到来让胡雪岩很是意外,因为按照常理,李长发学徒期未过,是不允许离开钱庄的,看来,他这个儿时玩伴也是个能干的家伙,这么快就领到了假期。
这次是胡雪岩猜错了,李长发回绩溪是于老板安排的,目的是请胡雪岩再回阜康钱庄。
原来自从胡雪岩走了之后,钱庄的一些老客户还不时地提到他,有一些业务由别人接手,办得却总不如胡雪岩漂亮,这个没有办法,人跟人的能力是没法比的。而且,由于胡雪岩的人缘好,钱庄上上下下的人都挺想念他,于老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请他回钱庄继续效力。
可是,胡雪岩还在犹豫,因为时间不能抹去他过去所破坏的规矩,胡雪岩即使回去了,在众人面前还是抬不起头来,如果这样,自己做事就很难,这是胡雪岩最顾虑的。
李长发这时候说话了:“雪岩,你回去吧,老板真的很器重你。老板让我告诉你,上次的事情老板再也不想提起,而且除了我和老板,其他的人根本都不知道,老板只是说你家里有急事,等着你处理。”听到这里,胡雪岩才算是真正地放下心来,他知道,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他展开了一个舒心的笑容。
胡雪岩这次吃的是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在他眼里一文不值,这完全是毛头小子意气用事的话,胡雪岩觉得只要对自己发展有利,只要草是好草,就不分什么先前草还是回头草!好草就能养好马,而胡雪岩就是那匹急切想狂奔的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