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命不如拼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要拼命,绝对不能认命(1)

每个人都有欲望和梦想,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是上天安排的,这便是成功总是钟情于少数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的胜者占总数的1%,抑或更少,但是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是由老天安排的。说得具体点,就是成功者相信:“我把握我的命运,我创造我的人生!”失败者相信:“我的命,天注定!”其实,认命不如拼命,只有去拼、去争,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并彻底地改变自己的人生际遇。

认命不如拼命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遇挫折、困难就放弃,说:“我认命了,老天爷对我不公平,我抗争不过,一辈子就这样过吧。”于是,这种人一生就会在失志、失意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认命不如拼命,既然命运不公平,为什么不去全力抗争呢?于是,他们鼓起勇气,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世界游泳冠军摩拉里就是这样做的。

早在少不更事时,摩拉里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即将到来的鏖战时刻。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前夕,摩拉里已经有幸跻身于最优秀的参赛运动员之列。令人遗憾的是,在赛场上,他发挥欠佳,只获得一枚银牌,与冠军擦肩而过。但他没有灰心丧气,从光荣的梦想中淡出之后,他把目标瞄准了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

这一次,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上就告破灭了,他被淘汰了,跟大多数受挫情况下人们的反应一样,他变得沮丧,把体育的梦想深埋心中。当时,他和他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一次次与冠军失之交臂。就这样,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那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但是,有一天,摩拉里忽然意识到,自己就这样认命是一种错误,他想:认命还不如拼命呢?不拼,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全力去拼了,则有可能获得成功。在这种积极思想的主导下,摩拉里重新燃烧起希望:一定要赢!他以此激励自己。

这时离1992年夏季奥运会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决定全力以赴。在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事中,三十多岁的摩拉里算是高龄了,而且他久已脱离体育运动,再去百米蝶泳的比赛中与那些优秀的选手们拼搏,因此,有人认为他的行为简直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唐·吉诃德一样的不自量力。但是这一次,摩拉里决定不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要全力以赴。

在预赛中,他的成绩比世界纪录慢一秒多,因此,在决赛中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努力地为自己增压打气。在游泳池中,他的速度果然是不可思议的快,超过其他的竞赛者而一路遥遥领先,他不仅夺得了冠军,也破了世界纪录。

摩拉里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要有认命不如拼命的精神,不认命,才会全力抗争!同时还要有爱拼的心性,爱打拼,困难才会在你面前低头,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生活中,成功者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由命运来摆布自己。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也没有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童子军5公里行走,他就做得不比任何人差。

后来他学踢橄榄球,他发现,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别的男孩子都远。他请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但是教练却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备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劝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疑虑,但是看到这个孩子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加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并且为本队得分。这使他获得了专门为圣徒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赛季中为他的球队挣得了99分。

邓普西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了66000名球迷。当球是在28码线上时,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很快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

当球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时,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66000名球迷屏住呼吸观看,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双手,表示得了3分,邓普西的球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们几乎疯狂了,他们被邓普西创造的奇迹震撼了,很多人泪如雨下。因为这个“极限球”是一个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谈到成功,邓普西说:“我从来不认为我有什么不能做的,虽然上帝只给了我半之脚和一只畸形的手,但我要用它改变我的命运!”

的确,邓普西就用这半之脚和一只畸形的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见,在遭受不如意或是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向逆境低头,不应该由命运来摆布自己,而是要做命运的主人,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知道,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终究比把命运交给别人好。

成功者不相信好运气,也不在乎坏运气

在很多人眼里,某人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被称为“运气好”。其实不然,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者都是经过各种各样的逆境和磨难,最后才有所成就的。

17世纪初叶,因建立天体运动三大定律而闻名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终生被病魔纠缠,他是早产儿,母亲只怀了他7个月便生下了他;4岁时出天花,险些死去;接着又患猩红热,高烧持续不退,结果眼睛被烧坏,成了高度近视眼。中年以后,一生命运多舛的开普勒更是贫病交加,常常身无分文,在死亡线上挣扎。然而,开普勒从不自甘沉沦。他顽强地完成了大学学业。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后来又迷上了天文学。除了有两年时间同他的老师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在一起外,开普勒一直在病魔的阴影下,单枪匹马地研究和探索行星运行的规律。

开普勒是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典型。几十年的抗争终于有了结果,他成功地探索到了一个个宇宙和星辰的秘密,建立了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不仅实现了他青年时代的宏愿,而且也为人类的天文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贫困、病残、灾难、失败、挫折、失恋、丧偶都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甚至带来精神上的创伤。如果你为厄运所困,自甘沉沦,终将一事无成。而古往今来的成功者,却总能冷静地面对现实,将磨难化作自强不息的动力。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样一个强者。

华罗庚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升学,而是在家乡江苏金坛的一家小店里找了一份工作,替父亲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后来,他的老师王维克当上了金坛中学校长,介绍他回母校当了一名事务员,让他边工作边学习。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病,在病床上整整躺了半年。他虽然逃脱了死神的魔掌,挣扎着站起来了,然而,左腿却终生残废,再也伸不直了。

华罗庚没有被厄运所压倒,他冷静地面对现实,为自己的生活之路苦苦思索。最后选择了自学的道路,希望从数学中寻找出路。他从学识渊博、家里有许多藏书的王维克老师那里借来了代数、几何和微积分,每天晚上坐在油灯下苦苦研读。眼前没有黑板,没有老师,也没有与同学们一起商讨的机会,只能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开数学的奥秘。

有一次,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数学文章,是谈代数的五次方程的解法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苏家驹的教授。华罗庚经过仔细地运算,结果完全相反,原来是这位教授错了。于是,他立即写了一篇文章《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寄给上海的《科学》杂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向大名鼎鼎的数学教授挑战了。他那缜密、明快而别具一格的数学论文,第一次公之于世便受到了好评。

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熊庆来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去同他见面。从此,华罗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才开始有了转机。

后来,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获得了去剑桥大学进修的机会。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终于一步步地登上了数学大师的宝座。

华罗庚获得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相信运气,而相信自身力量的人,相信凭自身努力就能获取成功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谁能记住这句话并照着去做,谁就是下一个成功者。

要想赢,就一定不能怕输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结果有失败,也有成功。不过,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谁也无法说我们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所以我们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泄气,都要充满希望。

用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的话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换言之,一个人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贺希哈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开创事业。他第一次赚大钱的时候,也是他第一次得到教训的时候。那时候,他一共只有255美元,在股票的场外市场做一名掮客。不到一年,他就发了第一笔财,赚取了168000美元。他为自己买了第一套像样的衣服,在长岛买了一幢房子。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休战期来到了,贺希哈聪明得过了头,他以随着和平而来的大减价的价格,顽固地买下了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结果却受到了欺骗,只剩下了4000美元。

这一次,贺希哈在事业上算是彻底地输了。但是,他并不怕输,相反,他把输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必然经历,他相信输得起的人,最后一定能够赢!

后来,贺希哈放弃证券的场外交易,去做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开始,他和别人合资经营,一年以后,他开设了自己的贺希哈证券公司。到后来,贺希哈做了股票经纪人,每个月可以赚到20万美元的利润。

1936年,贺希哈决定冒一次险。安大略北方早在人们淘金发财的那个年代,就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这家公司在一次火灾中焚毁了全部设备,造成了资金短缺,股票跌到不值5分钱。有一个叫道格拉斯·雷德的地质学家,知道贺希哈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贺希哈听了以后,拿出2.5万美元做试采计划。当时,很多人对这件事情并不看好,认为投资会打了水漂。但是,贺希哈仍然不怕输,他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了投资。结果不久,黄金就挖到了——仅离原来的矿坑25英尺。这座金矿,每年给贺希哈带来250万美元的净利润。

这一次,贺希哈冒着输的巨大风险,最终却痛快地赢了一把。可见,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不怕输的精神,只要理性地去做,就一定有赢的机会。

把失败当成老师,而不是终结者

“失败”是一个消极的字眼。没有人喜欢这两个字,但它偏偏如恶魔一般,紧紧依附在每一个人身上。因此,很多人都害怕失败,结果他们什么也不敢去做。这样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他们一生平庸,没有做出过令自己和别人骄傲的事情。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败后没有再站起来奋斗的勇气。

亨利·福特说:“失败不过是一个令你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福特本人当然也有过失败的直接体验。头两次涉足汽车工业时,他的公司破产了。但是,第三次他终于成功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仍然充满活力,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

另一个有名的“失败”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青年人。他的梦想是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为国家服务。他前两次报考均未被录取,第三次报考时终于如愿以偿。这个年轻人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后来他成为美国最高级将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就像亨利·福特一样,他在追求梦想之初,不是一次而是两次遭受失败;但他也像福特一样,没有放弃。

没有人一生从不遭受失败,这话听起来实在太简单,却是至理名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说:“通向成功的路就是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面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情绪。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

1、做到坚忍不拨,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

2、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

3、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

4、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自己的路,自己走

1992年的春天,有个满脑子发财梦的年轻小伙子,只身来到大城市里寻找工作,期望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都市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以为可以很快地找到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但事实不然,他一再地受挫,不仅连面谈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连带来的盘缠都用完了,只能露宿街头的他,在某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蜷缩在人行道上打盹,落魄而邋遢的模样一如街角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