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尾巴:心理学极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心理学史前史(2)

柏拉图还认为,人从出生那一刻起,能力、天资、性格就已经注定了,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了辨别哪些人才是天生的优秀者,柏拉图发明了一套办法——通过“相面”来判断,理性在头部、勇气在胸部、情欲在腹部。假如要看一个人有没有理性,只需要看一看他的外貌就够了……

柏拉图的观点显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却因此预先闯入了现代心理测量学的领域,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柏拉图之后,古希腊哲学界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与前辈们相比,亚里士多德更具备现代科学素养。此人不仅善于推理,而且更加重视实证。因此,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先驱。

亚里士多德对于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记忆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的记忆都来源于经验,甚至包括那些先天的记忆。例如,人类对蛇有天然的恐惧心理,也是来源于经验——祖先们经常被蛇所伤,所以对于蛇的恐惧留在了人类的基因里,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对后世一些伟大的心理学家也造成了影响,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华生。

当然,作为一位古代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其局限性,也发表过在现代人看来是常识性错误的言论。比如,他认为人类负责思维的器官是心脏。他之所以有如此认识,是因为他发现人在情绪波动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并因此认为心脏才是离思想最近的器官。至于大脑,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就是个冷却装置,就如同是电脑的散热器一样,是个不太重要的东西……

柏拉图: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作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苏格拉底:秉赋优良、精力旺盛、性格偏执,“没事儿找抽的哲学家。”

亚历山大

——国家局势对心理的影响

在知识领域之外,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的最大贡献是他教出了一个好学生——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年)。在希腊西北部,有一个王国名曰马其顿。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邀请亚里士多德来到王宫,给自己13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当老师。

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知识倾囊传授给了亚历山大,后者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头脑聪慧,富有远见卓识的人物。

公元前336年夏,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当时仅有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

亚历山大志向远大,他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经过数年征战,他制服了希腊其他城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帝国。城邦制就此消亡。

之后,亚历山大又开始主动出兵攻打波斯帝国,史称“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历时10年,行程过万里。期间,亚历山大消灭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这场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希腊文化在亚洲得到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随着亚历山大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逐渐疏远。亚里士多德认为,东方人是野蛮人,应该赶尽杀绝。而亚历山大则主张善待东方人。政治上的分歧,让两人原本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到后来两人甚至中止了往来。不过外界对此并不知情。

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高烧身亡。当亚历山大的死讯从巴比伦传来时,雅典人把对亚历山大的怒气发泄到亚里士多德的头上(因为亚历山大破坏了城邦制,所以雅典人对他一直怀恨在心),控告他犯了“渎神罪”。亚里士多德含冤受辱,第二年也离开了人世。

亚历山大死后,原本被统一的希腊瞬间土崩瓦解,但是却没有回归到旧的城邦制,而是分裂成了几个小型的王国。

对于希腊人而言,美好的城邦时代结束,转而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这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动荡之中。当时最为著名的的剧作家米南德写道:“人类的理智停止进步,宿命掌握了整个世界。人类的未来一片黑暗,想到这里,连河流也开始潺潺哭泣。”

在充满悲观情绪的社会中,人们会将逃避作为获得安宁的手段,所以,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伊壁鸠鲁主义”“犬儒主义”等学派。

亚力山大:东、西方明交融的始作俑者。

犬儒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

——服从你内心的声音

伊壁鸠鲁主义的创始人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就是在逃避主义盛行的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哲学家。他试图抚平社会上的悲观情绪,让人们获得安宁。在他看来,哲学如果不能祛除人内心的苦闷,那么就毫无意义。

如何才能让内心获得安宁呢?伊壁鸠鲁认为,应该从现实生活中退隐,不要在物质的世界中流连,应转而投身于哲学玄思和友情当中。

在心理上,伊壁鸠鲁建议人们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连情欲也要克制,他认为幸福就是不依赖别人、不依赖世界,独立地生活。伊壁鸠鲁认为人没有灵魂,死了就死了,不要在活着的时候天天担心下地狱之类的恐怖事情。

伊壁鸠鲁的观点在当时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同,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类似于宗教的学派。

与伊壁鸠鲁主义一样,犬儒主义也是在社会悲观期出现的一种思想。伊壁鸠鲁主义是一半哲学一般实际生活,而犬儒主义则完全是一种生活态度。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人要想快乐,就得远离俗世。而犬儒主义则认为没必要远离俗世——只要不遵守俗世的规则就可以了。犬儒主义是反传统的,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什么规矩啊,约束啊,都不需理会。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在社会上,此人有个外号叫“狗”,对于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外号,第欧根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他认为确实应该像狗那样生活——在公众场合大小便。

有一次,第欧根尼在公众场合手淫,人们质问他为何如此没羞没臊,此公很淡定地说:“这是发泄性欲最简单的方法。”

伊壁鸠鲁主义和犬儒主义都是非常世俗化的学术流派,而怀疑论者则显得更加有学术气质。怀疑论者不相信感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真理,一个人若想获得安宁的生活,就要怀疑一切,包括自己——如此一来,便不会有发现自己缺点之后的失落了。这个逻辑类似于,如何才能吃到不难吃的食物呢?答案:认定全世界的食物都一样难吃,如此一来,吃到难吃的食物时便不会认为它有多难吃了。有些因噎废食的嫌疑。

事实上,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并不是上述三个流派的思潮,而是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是一种纯粹的哲学。创立者是出生于塞普路斯的哲学家芝诺(公元前333—261年),核心思想是禁欲主义和平等主义。

斯多葛主义认为,无论是奴隶或公民,希腊人或异族人,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为西方社会注入了“平等”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作为一种拯救心灵的哲学,斯多葛主义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人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我们因为命运而感到悲伤,是自己的过错,因为我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入了一个错误的情境当中。

斯多葛主义否定了过去希腊人的主流价值观念,认为一个人富有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更加优秀,一个人能言善辩也不能证明他有多优秀。斯多葛主义认为人唯一要服从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善恶存乎心,而不是权威的说辞。即便是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斯多葛主义也并不过时。它重视个人的内心体验,重视平等的价值观念,这一切都为千年之后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只有重视每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心理学才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将“人心”视如草芥,研究个体心理还有什么意义?

伊壁鸠鲁:人没有灵魂,死了就死了。

新柏拉图主义的诞生

——浪漫的理性

在动荡和充满悲观的社会里,宗教成为一种心灵的庇护所。所以,在罗马时代,宗教哲学也迎来了迅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有一批人希望可以从远古宗教经典中,找寻使人心安理得的快乐智慧,这种思想被称为释经主义。希腊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智慧,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理性去探索世界的奥妙就已经足够。但是经历动荡之后,这种对于理性的智慧消失了,所以才给释经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释经主义者对于现实失望,所以希望从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崇高的智慧,这种厚古薄今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倒退。

一些人从宗教典籍中寻求智慧,而另一些人则试图从先贤们的智慧中寻找应对当前局势的办法。于是,新柏拉图主义也孕育而生。

所谓的新柏拉图主义,就是柏拉图思想的宗教化。柏拉图是个散漫的、特立独行的人物,说得好听些就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质。柏拉图不相信这个世界有永恒的东西,而宗教的核心就是树立起一个不可破灭的偶像,所以柏拉图思想从本质上讲和宗教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柏拉图思想中也有神秘主义的部分。其实大部分古代哲学家都有神秘主义的倾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自己有多聪明,但是限于科学的不足,他们无法完美地解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现象。

解释不了的,就是神秘的。

新柏拉图主义发扬了柏拉图思想中这些神秘主义的部分,他们认为,宇宙间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曰“太一”。

和其他神仙不一样,这位太一大神管理着一个比较虚幻的境界——“理性”。被愚蠢肉体束缚着的人类,如果想得到神的眷顾,就必须要追求真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派的人把追求科学当成了一种信仰。而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有一位叫作海帕提娅的女性。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女性哲学家和科学家,她曾写出过非常著名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均失传)。

对于新柏拉图主义而言,海帕提娅就像是一个圣女,她终生未嫁,保持贞洁。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出类拔萃的贵族,才有资格与她交流。

由于海帕提娅的光芒太过耀眼,得罪了当时的一些权贵人物,遭到了谋杀。她成了一个殉道者,因而在死后享有了更高的声誉。

随着宗教的复苏,一些本来几乎绝迹的宗教形式再度出现。所以在这一时期,神秘的膜拜仪式也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也可算作是理智社会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