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面预算管理体现的是一种“战略—计划—财务”框架下的三角式企业资源配置理念。在这一三角中,“战略”居于上位,“计划”与“财务”并行且相互匹配,处于下位。即在战略的引导下,合理、有效地安排企业的各项业务计划,同时结合企业战略,使财务活动在业务计划的协调下进行资金等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资源配置观,其功能方面也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多功能的一种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经营机制或管理体系,处于企业管理控制活动中的核心位置,并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理论界针对预算管理的边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或认识,其来源主要是财务学与管理会计学的学科之争与理论博弈。从这两门学科涉及的预算管理内容看,财务学中的预算管理侧重于三张基本财务报表的预测与分析,并且强调财务预算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而管理会计学除了财务预算外,还需要关注经营预算和专项预算,同时结合责任会计等内容对责任预算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与约束。可以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尤其重视预算管理在企业整体活动中的功能作用。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如“预算涉及管理会计的方方面面”,“是管理会计中研究最为深广的课题之一”(CoValeski,2003)等,其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用“三个工程”来加以概括,即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和基础工程,在观念上可以用系统观、协作观和资源观加以体现。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预算管理似乎呈现出一种独立发展或独立成科的势头,从各种类型的全面预算管理书籍或论著的出版与发行可见一斑。围绕预算管理的学科之争不仅丰富了财务学与管理会计学各自的内涵,也充实了预算管理的外延,即预算不仅在范围上不断扩大,而且内容在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2014年是中国管理会计开启新篇章的一年,这一年财政部颁布并正式实施《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帮助企业作出明智的决策,进而创造价值,并保证企业持续成功。这种持续性的内在动因在于,预算管理深受企业或单位领导的重视,它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能够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体,并且起着制度规范的导向作用,为企业谋求合法性和社会支持提供有力的证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势头强劲,同时各种风险也在逐步集聚。这种新常态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譬如,面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必须强化预算管理,突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柔性特征,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上求新、求变以获得生存。新常态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始终以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 Value Added Management,CVAM)为核心;积极发挥预算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努力提高预算配置资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核心竞争力等。
本书围绕“预算”这一主题,从公司治理、经营模式、管理导向、组织规划、目标优化,以及编制流程、编制方法,再深入到预算的执行控制、考核评价与创新发展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与讲解。在全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既考虑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的需要,也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进行了适度的整合与恰当的梳理,同时突出前馈机制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本书不仅注重预算的编制,更将预算考评等嵌入到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及部门绩效等的评价之中,使预算管理更加全面与完整,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本书不仅适用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工商管理硕士(MBA)、普通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等的学习,也适合企业管理者阅读,同时还可供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研究人士进行研究时参考及资料选择;此外,高年级的本科生也可以用来作为教学参考。本书共11章,由冯巧根总撰定稿。其中的第一、四章由马秀君执笔,第二、三章由方娜执笔,第五、六章由何艳君执笔,第七、八章由李璇执笔,第九、十章由袁悦执笔,第十一章由冯圆执笔。我们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业内优秀文章及著作的精华部分,并且力尽所能地与作者进行了联系,一些未能取得联系的作者,请见书后速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支付相应的报酬。对这些优秀的作者,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进一步改正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