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咨询 服务: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成果:2004-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宁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本文系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师教育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NXJKJPZ12-6)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田继忠、贺晓锦。课题组核心成员:窦艳。本文曾发表在《宁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田继忠 窦 艳 贺晓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日益受到党、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但与发达省区相比,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内容分析和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结合当前教师教育国内外发展动向,提出对策与建议。其目的在于加快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宁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教育顺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教师专业化得到了较好地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素养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对学校内涵发展办学效益及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及专业素质水平发展状况分析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认识,并处于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1.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教师队伍总量逐年增加,配置状况总体改善。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9650人,其中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为6145人、34385人、19383人和9742人,较“十一五”初的2006年的3004人、33108人、15802人和7541人,分别增长了3141人、1277人、3581人和2201人,增长率分别为104.5%、3.8%、22.7%和29.2%,有效地缓解了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教师负担过重等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逐渐向年轻化的态势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小学和普通中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年龄30岁以下50以上的教师分别为14732人和3993人,分别占全区教师总数的23.2%和6.9%,与2006年的12853人和6558人,分别占该年度总数的22.8%和11.6%,呈现出年轻教师比例趋于上升,老年教师比例趋于下降的走势。高学历教师比例不断提高,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专科以上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初中教师、教育硕士以上学位的高中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

2.教师队伍的整体责任心、使命感不断增强,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教师专业化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宁夏教育工作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宣传各种师德标兵和树立楷模等,进一步彰显了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地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进取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采取国家、自治区及以校为本的各类培训等,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广大教师逐渐认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整体处于乐观向上和不断进取的积极状态。广大教师能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理论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时代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并能面对现实,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新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整体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努力工作的专业发展态势。

(二)各级政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的政策举措与行

各级政府能认识到,随着学校硬件建设的改善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1.创新机制政策,严把教师“入口关”,为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实施宁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2006年始共招聘特岗教师13493人,为广大农村尤其是南部山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缓解了南部山区长期教师紧缺、队伍老化,缺乏教育教学活力的状况。二是制定特殊政策积极接纳免费师范生到基层。自2011年始共招录免费师范生762人,直接补充到基层学校任教,将学得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及理念,结合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受到广大学校的好评。三是出台《关于加强宁夏中小学教师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将长期因病或不能教学人员提前退养,积极为广大农村学校补充新生力量。四是采取持续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计划,积极招收在职和应届师范毕业生,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更好地优化了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激活因长期缺乏新生力量补充而失去活力的农村学校用人机制。

2.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推进,宁夏教师培训力度持续增大。一是持续地坚持每年一次的全区全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通过考试等评价形式,不断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通过先后组织和评选自治区各市县骨干教师,并对其进行各层级培训,激励并调动了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积极实施“国培计划”,通过置换、短期集中和网络远程等学习形式,极大地为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四是重点加强对农村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和薄弱学科的教师发展。

3.创新激励机制,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极大地调动和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打破中小学教师长期在宁夏高层次人才评优上的不利处境,自治区将中小学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自治区313人才”评选等,通过专设计划等特殊优惠政策,先后评选出国务院特殊津贴22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1人和“313”人才32人。2003年自治区又出台了《关于加强自治区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意见》,先后培养自治区级骨干教师2129人,市级骨干教师4882人,县级骨干教师上万人,形成了全区三级骨干教师培养网络,部分市县还专设了骨干教师特殊津贴。以上举措都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了进行高层次教师队伍培养,2012年自治区设立的“塞上名师”培养工程,确定10名校长,38名教师为培养对象,标志着向“自治区教育家”培养方向迈进,使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前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三)各级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途径及成效分析

学校是执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层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直接引领、指导和帮助作用。该层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关注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1.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积极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大多数学校具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能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基本将财政划拨到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部分学校能争取和利用一些机会,积极将教师送到区内外培训与考察;或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诊断教育教学问题,引领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或提供网络学习条件,部分学校还建立名教师工作室等,积极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2.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采用以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为主,开展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并举的形式。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学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形式是:一是大多数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市和县级各类培训,这对教师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拓宽专业发展空间,起到了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二是部分学校通过组织一些教研意识强,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主动围绕当前学校教学问题,积极进行相关教研活动,或申报各级教育科研组织的科研课题,或针对本校实际问题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或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和评课等教研活动,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学校不断加强校本培训意识与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专家引领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均为广大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高涨,努力探索学校和自身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和提升专业化水平。在“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下,全区群体性教育科研意识不断高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努力探索学校和自身教育教学问题,既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内在发展。“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区先后立项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6、199和284项,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过程,部分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行的借鉴与参考,同时也为全区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的是,石嘴山市群体性教育科研,不论行政领导与管理,还是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均极大地促进了该市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一批科研型的教师脱颖而出,为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教师个体专业化自主发展现状与水平分析

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关心和重视,直接影响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质量与水平。

1.教师个体普遍能够认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在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理念下,广大教师普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学历进修与非学历培训学习。坚持自主学习为主、各级行政组织的集中培训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学习本体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理论,并积极投身于全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主要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各种教研活动及专题讲座等途径获取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据调查发现,教师个体在学校专业化过程中,一是通过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和教研活动进行的,部分学校能经常组织广大教师开展集体学习,传授一些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及理念,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素养。二是积极为教师配备计算机,并培训教师获取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三是部分学校主要是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通过教研活动的讨论与交流,获得部分实践性知识。四是部分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不断积极主动进行个体学习,通过采取课后小结,写反思日记、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不断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五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提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了教育教学知识,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促进了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宁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近年来,宁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社会和发达省区相比,还面临诸多的挑战与不足。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的科学发展。

(一)自治区缺乏教师培训与研发机构,教师专业化水平存在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各级行政与培训机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组织与政策保障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与质量。

1.自治区没有专门的教师工作机构及培训基地,缺乏对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发引领与指导。根据研究显示:当前国家层面和部分省(市、区)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论从各级行政层面,还是培养与培训院校,都相继设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工作机构。还有大部分省(市、区)都有专门独立的教育、教师培训(内设研究机构)基地,长期承担着对本省区教育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或承担非师范类毕业生每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认证前的集中短期培训考试,对本省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贵州省教育学院专门设立了教师工作处,承担全省教师发展研发与培训工作。天津市就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门设立了研究发展中心,负责工程总体设计、课程教学研发和组织实施等。相对而言,宁夏不论从工作机构、培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教学研发等,都显得相对薄弱与不足。

2.教师专业化水平存在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转变。通过研究发现:部分政府部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与发展结果也不同。一些市县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高度重视,能给予政策、制度及经费支持,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热情,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良性发展。尤其是石嘴山市和盐池县等一批市县区培训经费增长较快,为本地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同时也为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部分市县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整体规划,不论在制度建设,还是经费保障等方面都还显得不够。尤其是对教师考核与评价,仍停留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下,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对教师评价的唯一依据,不能强有力的激励、调动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不能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自身学习、工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3.各级教育培训组织机构缺乏有效沟通与联系,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有待加强。自治区层面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不论从培训规模还是经费投入,都是当前最好时期。各市县也都在积极为本市县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多种举措。但是从全区教师整体培训情况分析,大多各自为阵,缺乏对每次培训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又不能形成各培训组织间纵横向的联系,培训层次与分工不明确。尤其是部分培训单位不能很好关注对培训对象需求的研究,将每次培训只认为是一次任务完成而已。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忽视学校课程、教育和教学实际问题;培训组织呈现强制性,派出单位存在盲目性,不能激发教师自愿主动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的自觉性;培训形式单一,仍以传统的大讲座,满堂灌,缺乏灵活性;培训者专业水平有限,出现部门、经费、层次、对象和内容均不能有效整合;同时还缺乏监测与评估考核,后续跟进与作用的发挥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思与研究。

(二)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人才培养不能与现代教师素质结构要求很好对接,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应对现代课程改革和教学需求

职前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质量和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1.肩负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足,在培养模式与发展定位上还不够科学准确。教师教育是近年来我国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发展而来的一个新概念,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学科知识加“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有其丰富的内涵,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制度、模式、方法、标准、课程设置、权利责任等,是一项复杂而重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全国一些师范院校都积极投入于教师教育改革之中,并取得了许多创新之举与成功经验,但是相比之下,本区高校对此认识与行为还显得不足,滞后于全国发达省区及西部部分学校。一是教师职前培养体制还不够科学。从纵向来看,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之间缺乏整合,将职前培养成为一次性和终结性的学习,从而使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严重脱节,不具有教师教育的连续性。这种只重视职业准备的一次性教育,忽视职业发展的终身教育,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规律。二是对教师培养发展定位上仍向综合性大学看起,沿袭以往只重学术性人才培养,培养的只是有学问的教师,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在培养模式上,存在封闭、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四是在培养层次与规格上,各院校间紧密联系还显得不够,缺乏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单一性。

2.学科知识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比重偏大,教育教学与技能实践类课时数偏少,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综合型大学相同的是,目前全区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还囿于传统的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重学科知识的课程设置,不能认识到教师专业是一个双重专业,即学科专业知识加教育专业知识,学术性学科知识偏多,教师专业教育类知识比重少,尤其是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还显得不够。在一些院系即便是开设了相关教育学课程,由于教育类师资力量不足与知识老化等问题,仍沿袭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上,有关理论部分不能更新,已经与今天的教育现实距离较远,课程内容单调,针对性、使用性不强,再加基本都采用大课堂滔滔不绝的讲授式,师生缺少互动,使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失去了教师“双重”专业发展过程。学校的评价机制只重视“科研”,忽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改革,仍表现为在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专业性,使师范生同非师范生相比,在教师专业性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3.培养的“未来教师”学科理论知识强,教育教学及实践知识弱。在教师培养与人才定位方面,全区高校还不能很好的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有脱节现象。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以人为本”,改满堂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文科与综合理科。但是相对承担本区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不论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结构的优化,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均不能很好地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再加之高校没有教育教学专门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少,见习实习少,这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培养要求,以及全区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所需。

(三)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还不够,在理解上存在“泛化”与“窄化”,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

学校层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场域,其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也影响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1.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制度建设还不到位。根据研究发现:当前在部分学校存在着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认识上的不清和理解上的“泛化”,总体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上级部门的事,就是上级部门组织的对教师的培训,也不能认识到学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力,需要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只重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课堂教学,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考核成绩上,没有持续发展的愿景与目标,缺乏引导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思想、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教科研)等,致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果不佳。

2.教师专业化发展形式单一,多样化和实效性还显得不够。根据调查:当前在学校层面教师专业化发展形式,大部分主要是以常规性的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或听课等相关活动进行。该活动虽对诊断教学问题,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分析,系统性、全局性和科学性还显得不是很高,与当前新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还显得不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内涵认识还不清,在理解上“窄化”“技术化”、功利化明显,同时还缺乏专家引领,许多学校不知校本培训如何开展,但上级要求做只好在浅面认识的层面上试着做,是故学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样化和实效性显得不够。

3.学校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师专业化发展条件欠缺。一是大部分学校由于人才所限,缺乏较高水平的专业发展引领,使教师专业化发展长期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的运行。二是经费所限,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也不能很好地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使教师长期封闭于学校,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由于认识及资源等问题,学校还不能很好营造和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四是随着当前群体性教科研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问题,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但也存在由于没有科研资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结构不均衡,整体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分析。

1.教师对专业化发展内涵理解有偏差,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是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发现其对自身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感到很有必要。但不能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只认识到外在的培训群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认识到教师自主学习个体的专业化发展,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内在的力量,不重视自我学习与提高,被动的接受培训,致使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和水平显得不高。虽然部分教师也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但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行动显得滞后。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教师认为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够用,无需学习;二是工作压力大,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小,内在专业发展的动机还不强;三是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家人也不理解和支持等。

2.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缺乏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广大教师经过本专科院校的学习,再经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大部分对学科本体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基本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受制于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灌输教育思想,不能认识到教师专业是一个复合性专业,应既有扎实的专业本体知识,还需相关的教育教学等相关知识作为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科学行为的理论支撑,仍停留在以大量讲授,单向的灌输为主要教学行为,其所必备的教育学、通识、教育科研等知识匮乏。

3.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教育科研和反思综合能力较弱。根据研究分析发现:全区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但与教育教学表现出相关的能力: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等相关能力显得相对缺乏与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全区教育现代化需求。主要归因:一是广大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下,能加强自身教学的不断学习与能力提高;二是近年来随着全区“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等,广大教师将专业发展的能力都聚集到课堂教学方面,相关知识学习与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此相关性的认识还显得不足,有所忽视。三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缺失,使得广大教师在就职后面临大班额、大工作量的环境,与之相关知识学习的不够与储备不足,造成教学能力强,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

4.农村教师总体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教学思想与行为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从整体分析,全区农村教师不论从学校专业化进程,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相对城市、县镇均有较大差距。最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缺乏知识、信息及先进的理念,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教育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不能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虽经一些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但仍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不论从思想认识层面,还是具体的知识与操作,与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不能变为积极自觉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总体不强,职后培训效果欠佳,校本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学校与教师教科研意识薄弱等,使得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显得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宁夏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宁夏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要求。在认真总结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归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加大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积极政策,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促进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继续加快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国家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政策与特征,针对宁夏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重视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要从宁夏教师教育的全局性、未来性和科学性的视角和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做好宁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机制。积极进行现代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机制模式研究,探索入职后的教师在职培训与学习“学分银行”(即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行学分储蓄)、教师在职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建设,可将激励机制与评定职称、教师进修培训休假、“塞上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津贴制度等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2.严格教师准入和教师资格证书定期审核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建设,确保教师专业化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入职条件,确实把有热爱教育事业,品学兼优,具有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经历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拔到中小学教师队伍。对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需经在自治区层面指定的培训学校或机构,接受规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方可参加每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从而确保新入职教师的条件、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二是积极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每5年注册1次的制度,考核达标后才能予以注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基于全区地域面积小,县(区)缺乏教师资格认定的专家,可将教师资格认定权向上转移由自治区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三是加强各级培训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制定《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档案库(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库),对教师教育培训实行定期跟踪评估并提供适时反馈服务。树立正确的培训选拔用人机制,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形成以自主专业发展为主线,集中培训学习为辅助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

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当前全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对薄弱的状况,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倾斜与制度建设,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师学科结构和专业化发展失衡、不合理和总体水平相对不高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管理制度,可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吸引和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教师向农村地区流动,保证一定数量的年轻和优质教师向农村地区流动;二是要形成富有价值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意识、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三是加强宁夏高校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开放式教育体系,以整合信息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等,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或提供更广的空间和机会。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认识,提高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勇气和意识,积极投身于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反思的研究者,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确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新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型教师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新型教师队伍。

1.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学院中组建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推进高素质、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师培养的模式。以宁夏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为首的综合性大学,要积极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探索建立新型教师教育机制与模式。一是要开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通道,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3+1”本科培养模式、“4+1”双学位培养模式、“4+2”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二是可按“综合型与专业型相结合高素质教师”培养要求,参照发达省区成功经验,组建主要面向本科后的教师教育学院,实现强化“教师专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2.积极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提高的良性发展机制。可积极借鉴西北师范大学的成功经验,加强自治区教育政策指导,倡导“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组建教育共同体”,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机制。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共同体中的中小学可为从事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准教师在大学就读期间就能真切地了解中小学教育所需,并结合实际学好自己的本体知识及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为广大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送培到校”,促成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结对,中小学教师向高校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念及新理念,参与科研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水平与终身学习能力,达到相互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不断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根据目前全区各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建议在单科性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要优化学科结构,减少学术类课程比重,提高教师教育相关课程比重,可将现代教育思想、课程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案例等列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另外还需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实践课时数。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职后研修、专业成长和履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还对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突出实用性,拓宽教师学科专业领域视野,具有宽广的知识底蕴等,为更好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都具有十分的深远意义。

(三)建立自治区教师培训与研发基地,优化各级教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实效性

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重视培训基地建设,优化整合培训资源,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1.重视宁夏教师教育培训与研发基地的建设,加强培训者的培训,为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与东部及相对较为发达的外省区相比,目前宁夏没有自治区级专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研发基地,自治区级教师培训主要依托宁夏相关高校、教科研部门承担,主要表现为具有短期效益和局部性,没有未来性、全局性和持续性,各培训主体各自为阵,不能很好地针对培训对象研发较为适合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和方法,不能形成有效合力。这既不能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起到引领与指导的作用,也使培训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较为单一,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培训质量和效益。鉴于此,要重视自治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基地与研发建设,这样不仅能对全区教育干部、校长及教师培训起到研发与引领作用,也能承担对全区教育干部、校长及教师的自治区级实际培训,还能承担非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入职教师资格的研修与学习场所。

2.优化与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四位一体”立体化、综合型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有效平台。整合全区现有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自治区、市、县依次分层、各有侧重的培训机制,合理统筹安排,明确各自培训职责,避免各级培训相互间交叉、重叠或错位,相互间的不衔接而各自为阵的现状,造成培训的不高效,建立“四位一体”立体化、综合型培训模式,力求培训形成拳头效应。

3.各级培训组织要积极开发与优化培训课程,不断进行培训形式及方法改革,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建设,形成“外省专家+本区专家+一线教师”参与的专家团队,实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加强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设计与论证,克服各级组织在培训时间、内容、形式和对象确定上的主观随意性,力争避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以大讲座、满堂灌的形式进行等造成培训效果低效的问题。三是要重视对培训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培训,要走出“经院式”的培训藩篱,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的需求调查,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进教学,去亲历、感受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培训者的培训与研发能力。四是培训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加强过程的监测与评估,重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与评价。五是加强培训对象遴选工作。学校及各级组织要严格把关,确实把年富力强,有积极上进愿意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遴选出来,对年龄较大即将退休、长期不能上课、有病休养或后勤人员,原则上不予以安排培训。

(四)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认识水平,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提高校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的责任意识与紧迫性,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并提供帮助与服务。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校长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领导者。学校组织管理层面要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重视,要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特定的内涵,既要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要认识到学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阵地,每位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由个体和社会帮助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不是仅靠几次培训学习即可完成。还要认识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校长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校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和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与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化规划,制定学校培训学习考核制度,建立积极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能以学生的考分论教师工作优劣,积极提供支持与服务,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和谐良好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与人文环境,多方位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3.进一步普及各类教师在职研修与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与提高,不断加大校本培训与研修力度。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校本培训中要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或培训方法,要改革以往只以讲座为单一形式,提倡参与式教师培训方式。加强专家引领,开拓培训视野,以研促训,将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增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树立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倡导终身学习与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水平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与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提高自主能力。

1.教师需要端正专业发展态度,建立高尚师德。教师的专业态度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待自身专业发展态度,包括崇高的专业发展理想、正确的专业发展动机和可行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要引领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热爱教师专业,有敬业乐教的教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确立崇高的专业发展理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形成端正的专业发展态度。

2.树立自主发展理念,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是发展的主体,要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尽管当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存在相对不强的现象,但教师必定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能够通过强化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与教育的变革需求。这就要求各级行政、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部门,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的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激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提高自主专业化发展水平。基于大多数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功底,学科知识较为丰富的特点,教育实践性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要特别重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3.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走“学”“研”“教”“训”一体化的自主专业发展之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可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引导教师向书本学习,向同伴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本着“以校为本”“为了学校”的发展原则,提倡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自主寻找研究课题,先研究教学中发现的具体微观问题,再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去研究一些共同的问题,其价值不在于通过研究得出多少研究结果,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自主学习,对于教育教学引发了更多的思考。“教”可将学得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训”坚持校本培训,可强调通过平时自主学习,集体探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校内外培训来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