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1章 准备

书房的中间放了一盆炭火,红红的火光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徐平靠着火盆,手中拿了一本《孟子》在看着,已经入神。

火盆的另一边,秀秀正在做针线,给徐平缝制新衣。

今天已是十一月十一,而到十三就是冬至了。此时的冬至是大节,与上一个大节寒食相隔了半年多,朝野上下都重视无比,规模与新年相差不大。就是再穷的人家,到了这个节日都要做一身新衣,反而新年由于离冬至太近,经常就不做了,所谓肥冬瘦年。

徐平的新衣本是张三娘做好了送到庄里来,用的上好的丝绵做的冬袍。但徐平庄子周围生的有棉花,只是数量不多,种子被徐平收起来,留待以后扩大种植规模,收的棉花便分给了庄子里的人,做身冬衣穿。秀秀小心眼,把最好的棉花自己收起来,收拾好了给徐平做身棉衣。

本来徐平也以为棉花是个好东西,巴巴地送给张三娘,让她给一家三口都做件棉袄。谁知张三娘根本看不上,都分给酒楼的两个主管了。徐平想了想才明白,就是棉花盛行的年代,上层社会又什么时候流行穿棉袄了?又厚又重,行动一点都不方便。他们都是蚕丝、鸭绒、毛皮穿在身上,又暖又轻。只有穷苦人家才会当宝,棉花可比他们以前用的破布烂麻、苇紊碎草好得太多,能够轻松抗过冬天的严寒。徐平还特意分给了秀秀家里一些,让她们家里也能过个暖和的冬天,为了这事,秀秀的父母还专门来庄里谢过徐平呢。

这个时代棉花的最大价值是织布,福建路种棉花多年,织出的棉布还是很有名的,又轻又薄,贴身柔软,算是珍品。不过徐平还没有着手织棉布的事,一是庄子周围棉花本就不多,再一个此时的开封地理也不适合种植。

长时间一个动作不变,徐平觉得靠向火一边的手被烤得痛,便换了个姿势。恰好秀秀停了手中的针线看见,便问徐平:“官人,明天我们是一早就出发吗?我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忘了带似的。”

徐平笑道:“你没出过远门,是这样的,瞻前顾后,疑神疑鬼。等以后去的地方多了,也就好了。”

秀秀有些不好意思:“可不是,我长这么大,还是好些年前爹爹带我去过一趟中牟县,就再没出过远门了。明天我们可是要去京城啊,都说京城繁华得跟神仙住的地方一样,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完,神色里有些向往。

徐平看着她的神色,觉得好笑,对她道:“等明天去了,你自己去看就是。反正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我带着你转遍东京城。”

秀秀听了,便坐在那里托着脑袋,幻想着京师的繁华。

李端懿终于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把白糖铺子开了起来。店里请了三个主管负责日常的经营,但徐家和李家还要各派一人监管。徐正日思夜想要回到东京汴梁去,有了这个由头,立刻就决定自己亲自去看铺子,白沙镇上的一间酒楼一间酒铺全部委托给了谭本年和陆攀两人。徐平因为要在庄子里精制白糖,便不常驻京城,顺便看着白沙镇上的产业。

至于烧炼药银引起的风波,张源和吴久侠早已远遁,不知所踪。马家的小舍人马直方倒是命大,没被张源一铁笛打死,被家里人救了。不过虽然生命无忧,却被张源一笛子打成痴呆,不能再害人,算是罪有应得。因为马直方前几个月与张源两人牵扯太深,又在群牧司的地方私设田庄,浑身都不干净,马家并没有声张,只是暗地里托人打听张源和吴久侠的下落。他家里的至亲好友也有人在关中为官,不会让张源两人安生了。

张源两人逃走之后,秦怀亮自知事发,不知逃到了哪里。洪婆婆又惊又吓,一根绳子了结了自己性命。秦怀亮逃后,白沙的周监镇也受了牵连,被罢去了职务,充到了厢军中去。他娶的那个小妾被附近一个员外买去,因为曾经服侍过官宦,据说那个员外还很宠爱。

这件事情了结之后,徐平庄子周围可以说是一片太平,生意也是兴旺,徐家可以说是正处于好时候。

李端懿帮着别人订的五辆三轮车已经交货,徐平因为好奇,跟着去看了一次。见了李端懿车子的模样,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肯花大钱。那辆车子李端懿送给了母亲大长公主,进行了彻底改装,上面描龙画凤,各处精雕细刻,既大气又不显得张扬。京城的路好,这车子行驶得刚刚好,由人力驾驶,而且操控系统也到位,不像马车牛车一样既颠簸又难以驾驭,刚好适合妇人和老年人乘座。大长公主的座驾一出去,就引来了几家地位差不多的贵人眼馋。因为都是买来孝敬老人的,也没人在乎多花几个钱。不过他们的车子只有底盘还是徐平原来的设计,结构和装饰早已按照这时人们的审美改装过了。

家里诸事顺遂,徐平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准备下届的科举。国为科举的时间不定,按说是应该年年举行的,所以每到年初朝廷都会发一道诏书,今岁权停贡举,大家就知道推到下年去了。徐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科,只好预先做着各种准备。

秀秀坐在那里幻想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对徐平道:“官人,这夜还早,枯坐着却是熬人,我去点杯茶来给你吃罢。”

徐平却喝不过这个时候的茶,对秀秀道:“茶就算了,你去拿点瓜子花生来我们嗑着打发时间。”

花生还是秀秀刚来的时候带给徐平的,听了这个建议,立刻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今年庄里种了接近有二十亩花生,收来的花生米也有五六千斤,除了留种子,徐平大多都让榨了油,作为庄里下年的食用油。还有几百斤,都是挑的好的,留着平时炒了零吃。

自从那晚听了田四海的话,徐平便就开始留意起一年多季的事来。此时的中原荒地虽然多,但架不住两季中有一季官府不收赋税啊,这个利益可就大了。在适宜种植的两季作物中,徐平首选花生。原因很简单,这时比不得他前世,没有化肥工业,两季作物必须要注意不能争地力,高产的玉米红薯土豆之类首先排除。花生属于豆科作物,有根瘤菌能够固氮,增加地的肥力,刚好与粮食作物小麦互补,而且这里的气候也合适。次选的是大豆,原因与花生差不多,两者优点相似,除了做食用油,花生可制零食,大豆可做豆腐。但大豆有一样比不过花生,就是收获太麻烦,不像花生可以直接用犁子翻出来,容易耽误农时。再一个备选的是庄里已经种了好多的苜蓿,俗语云,一季苜蓿,三年好肥料,但苜蓿不能与过冬作物形成轮作,就有些差了。

正在徐平为下年的农事盘算的时候,秀秀用个盘子端了一盘炒花生进来,放在桌子上,还有一个空盘放在旁边。

徐平随手抓起两粒,扒了扔在嘴里,手中的花生壳随手放在桌上。

却没注意那边秀秀一直盯着他看,见他又把花生壳往桌子上放,不高兴地道:“官人,你怎么又把壳到处乱放?我明明在旁边放了空盘子的!”

徐平不好意思地笑笑,把花生壳拾起放进了空盘子里。这倒不是徐平不讲究,而是因为一直有秀秀在家里收拾着,徐平也养不成那些小习惯。虽然秀秀说了好几次,她一个小丫头的话徐平也不当真。

两人吃了一会花生,秀秀问道:“官人,我们家的铺子在京城里的什么地方?那里人多吗?”

徐平傲然道:“州桥旁边,汴河岸上!”

徐平心里也佩服李端懿,竟然能在那个地段拿下一间铺子来。州桥南北是天街,那可是开封城里第一繁华的地方,也是大宋甚至是全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在那里有一间铺子,别说是卖白糖这种稀缺物品,就是随便卖个麻辣烫都能成京城里数得着的员外。

秀秀却只听说过汴河,不知道州桥是个什么所在,问道:“在河边上,是不是跟我们在镇上的酒楼位置差不多?不过有座桥,要好一点。”

徐平听了笑道:“什么好一点!天上地下!你知道州桥在什么路上?”

秀秀摇摇头。

徐平道:“州桥在御街上!站在桥上,一眼就能看到皇宫的大门!你如果有心,在那里可以天天看见朝廷里的大官,不时地还可以看见皇上呢!你想想,这样的一个地方,天天有多少人围在那里!”

秀秀却有些茫然:“一座桥,还可以见到皇上?”

此时人的心里,皇上是差不多类似于神明的人物,很多时候甚至比神明更让人又敬又怕。徐平虽然没这种心理,却也能理解此时人的想法。

突然想起过几天就冬至了,徐平对秀秀道:“你觉得皇帝有多神秘?明天随我去京城里,就在店附近住下。等到了冬至那一天,皇上要去进行郊祀大典,正要从州桥那里过,你也看上一看!”

冬至祭天,群臣都有赏赐,而且还加官进爵,恩荫子孙,比过年的时候都实惠,实在是开封城里最热闹的节日。

秀秀听着徐平的讲述,也神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