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是大仲马叙述达达尼安生平事迹的三部曲。既然《二十年后》是第二部,在这里不妨首先回顾一下第一部《三个火枪手》的故事梗概,以利读者的阅读。
1624年,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出任首相,实行铁腕统治,与以王后奥地利安娜为代表的大贵族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结束了亨利四世遇刺后的贵族骚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权。1625年,对抗王权的新贵族势力胡格诺教派,勾结英国在拉罗舍尔举兵造反。黎塞留率兵围攻,于1627年平定反叛。《三个火枪手》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
加斯科尼贵族子弟达达尼安来到巴黎,投靠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队长特雷维尔,与阿多斯、阿拉密斯和波尔托斯三个火枪手结成生死之交。王后奥地利安娜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有私,把国王赠送给她的钻石别针转赠给他,以示留念。与王后有隙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派女间谍米莱狄潜入英国,盗出钻石别针上的两颗钻石,然后建议国王举行舞会,请他要求王后届时佩戴他所赠的钻石别针出席,以图制造丑闻,使王后名誉扫地,同时打击路易十三。舞会日期临近,王后惶然无计,幸得心腹侍女博纳希厄夫人献策,请达达尼安相助。达达尼安钟情于博纳希厄夫人,爽快答应。于是,他约阿多斯、阿拉密斯和波尔托斯三位朋友同赴英国。途中,他们遭到黎塞留手下人的追杀围堵,阿多斯等三人受重伤。只有达达尼安成功抵达英国,取回白金汉公爵不惜重金修复完好的钻石别针,在舞会开始前不到一小时交到奥地利安娜手里,化解了她的危机。
达达尼安经不住米莱狄美貌的诱惑,企图获得她的爱情,却发现她是一个毒如蛇蝎的逃犯。黎塞留第二次派米莱狄去英国,设法阻止白金汉公爵增援拉罗舍尔。由于达达尼安和他的三个朋友的周密策划,米莱狄一到英国便被捕入狱。但她卖弄风情,花言巧语,诱惑温特勋爵的心腹看守费尔顿放了她,并借费尔顿之手刺杀了白金汉公爵,自己逃回法国,毒死博纳希厄夫人。最后,四个火枪手和温特勋爵联手将其抓获并处死。黎塞留得知心腹米莱狄被杀,下令捉拿了达达尼安。但达达尼安大义凛然,陈明原委,感动了黎塞留,未获罪诛,反而被提升为火枪队副队长。其他三个火枪手亦各得其所。
顾名思义,《二十年后》的故事发生在上述故事的二十年之后。这时,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路易十三和黎塞留均已去世。继任的国王路易十四年仅十岁,尚未当政,由母后奥地利安娜摄政。这位专横任性的王太后,却钟情于红衣主教、首相马萨林。因此,王权实际上落在意大利人马萨林手里。这位红衣主教有已故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权力欲和野心,却没有黎塞留的雄才大略和铁的手腕。在他的治理下,“法国衰弱了,王权遭到蔑视,贵族们恢复了实力而蠢蠢欲动,敌人越过了边界卷土重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民怨沸腾。1648年初,王太后和马萨林强令最高法院通过新征税敕令,引起民众不满。最高法院借机煽动民众闹事,触发投石党运动。
就是在这种危急形势下,马萨林想起了当年拯救过王后的四位火枪手,于是召见达达尼安,请他去找到其他三个朋友,共同为自己效劳。达达尼安与三个朋友完全失去了联系,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们。但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已加入投石党,只有波尔托斯愿意跟达达尼安一块听从马萨林调遣,条件是以后封他为男爵。
刚巧碰上博福尔亲王越狱逃跑,马萨林派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追捕。可是,他们与保护博福尔亲王的阿多斯和阿拉密斯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四位朋友相约倾谈,达成一致:尽管他们政治上分成两派,但发誓永远忠于他们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决不互相伤害。
这时,英国革命进入了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克伦威尔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国王查理一世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克伦威尔致函马萨林,要求法国不要干预英国政局。查理一世通过已流亡在法国的妻子向马萨林提出,如果国王战败,请允许他流亡法国。马萨林拒绝了这一请求。昂莉埃特王后请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赴英国,救助她的丈夫查理一世。
在法国国内,孔代亲王朗斯一役对西班牙人的胜利,加强了王室在与投石党的斗争中的地位。王太后下令逮捕了最高法院参事布鲁塞尔等人。助理主教贡迪发动巴黎市民起义,包围王宫,王太后不得不同意释放被捕的人。
王太后为躲避造反市民的锋芒,同时为了建立对巴黎的反制和包围,决定携国王、首相和王室主要成员逃离巴黎,退避圣日耳曼。这时她想起了达达尼安。在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保护下,王室成功出逃。
逃到圣日耳曼尚未安顿下来,马萨林即派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赴英国,把他的复信呈交克伦威尔,并要他们一切听命于克伦威尔。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随克伦威尔的军队,参加歼灭王室军队、俘获查理一世的战斗,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保护性地俘虏了阿多斯和阿拉密斯。四位朋友逃离克伦威尔的部队,两次设法营救查理一世,但都功亏一篑。查理一世被斩首。
四位朋友返回法国。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在回巴黎途中,被马萨林派人逮捕。阿多斯晋见奥地利安娜,请求释放他的两个朋友,亦被逮捕。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冲破牢狱,救出阿多斯,同时绑架了马萨林。他们与前来救援的阿拉密斯会合,将马萨林带到波尔托斯的城堡软禁,强迫他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并答应了亲王们的要求,与投石党签订和平协定。达达尼安只身赴圣日耳曼面见王太后,迫使她批准马萨林答应的全部条件。
大仲马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他的历史小说,而达达尼安三部曲是大仲马的历史小说里最重要、最优秀的三部作品。《二十年后》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框架,是1648年至1649年的投石党运动。这是投石党运动的第一阶段,史称“最高法院投石党运动”。作品一开始就描写了处于骚乱前夕的巴黎的紧张气氛和投石党人在市民中煽起的激昂情绪。接着是王室强迫最高法院通过新的征税敕令,在民众中引起更大的不满和动荡。博福尔亲王的越狱逃跑使马萨林惶恐不安。王太后奥地利安娜趁朗斯大捷之势进行反扑,逮捕布鲁塞尔等人,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迫于形势,王太后携国王和王室逃离巴黎,退避圣日耳曼,反过来对巴黎形成包围之势,同时暗中拉拢分化几位亲王,并在夏朗东一战中打败了巴黎军队。但是最终王太后和马萨林不得不与投石党签订和平协定,对叛乱分子实行大赦,向最高法院作出让步。投石党事件一步步的演变,在大仲马笔下成为有声有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对照史实,人们不能不承认,《二十年后》的确忠实而成功地再现了第一阶段的投石党运动,再现了一个时代。
一部成功的历史小说,在忠实地记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在具体情节上,一定充分地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仲马是一位编织故事的高手。这一点,《三个火枪手》就是绝妙的证明。《二十年后》同样扣人心弦,荡气回肠。尤其达达尼安保护马萨林和王太后逃出巴黎,四个火枪手在英国营救查理一世,他们与莫尔东特的斗争,以及达达尼安绑架马萨林等情节,更在整部作品峰回路转的故事演进中,给人以高潮迭起之感。
准确地塑造历史人物,是《二十年后》的第二大特点。首先是奥地利安娜。她是一位心高气傲、专横跋扈、颐指气使、爱听奉承、忘恩负义又色厉内荏的王太后。早年是王后时,她曾恋上英国首相白金汉。成了王太后之后,她又爱上了当朝首相兼红衣主教马萨林。不过,她不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情人的心目中,保留着情妇和女王的双重地位。她在马萨林的心目中只是情妇,所以马萨林经常不留情面地侮辱她,而她只有忍受的份儿。在与助理主教贡迪的谈判中,起初她气焰嚣张,蔑视侮辱对方,甚至像家庭妇女一样大喊大叫;一旦助理主教让她看到王宫已被包围得水泄不通时,她立刻软了下来,同意释放她两天前下令逮捕的布鲁塞尔等人。二十年前,达达尼安等四个火枪手拯救过她的荣誉,她不仅没有对他们表示过感谢,而且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二十年后,当她想逃出被民众包围的王宫和被民众占领的巴黎时,她才想起了达达尼安,似乎对过去的忘恩负义有所悔悟。可是,事成之后不久,她竟然把达达尼安及他的朋友逮捕入狱,决计永不释放,让他们死在狱中。只有当达达尼安绑架了红衣主教马萨林,对她施加了强大压力时,她才让步,批准擢升达达尼安为火枪队队长,赐封波尔托斯为男爵,并嘱咐她儿子路易十四善待达达尼安,以后好使用他。
马萨林是有着黎塞留那种权力欲的野心家,同时是一个两面三刀、玩弄权术、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他利用私情控制王太后奥地利安娜,在她面前露骨地声称他几乎就是国王,他掌握着王权,他每天夜里扔在她床前的主教袍就相当于国王的斗篷。他一再向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许诺将给他们加官晋爵,引诱他们为他效劳卖命,最后却将他们抓起来投入监狱,欲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他设立秘窟,私藏无数金银财宝,却常常向王太后告急,说国库里没有钱了,让英国王后、亨利四世之女昂莉埃特处于贫困之中,甚至连小国王路易十四的床单破得尽是窟窿也不准换。奥地利安娜把过去赐给达达尼安的一枚钻戒托他交给达达尼安,他居然据为己有,还恬不知耻地戴在手指上。一个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跃然纸上。
作品里还精彩地刻画了博福尔、布荣、埃尔贝夫、隆格维尔、贡迪等亲王的形象。他们都是投石党的头面人物,都声称自己是民众的代言人,要为民众谋利益,为他们请命,为他们进行斗争,以此鼓动民众起来造反,与王宫进行斗争,甚至上战场充当炮灰。而暗地里,他们与王室和马萨林进行交易,只要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得到满足,他们就愿意与朝廷讲和。什么民众的利益,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作品里《老好人布鲁塞尔》和《三位副统帅》两章,对这些亲王集中地做了暴露性的描述,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对于上述这些人物,阿多斯有一段精彩中肯的评价。他说:“目前在法国,一切都令人窝囊、自馁。我们有一个十岁的国王,他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还不知道;我们有一位太后,迟来的情欲使她闭目塞听;我们有一位首相,他像管理一个大庄园一样治理着法国,就是说,一心一意以意大利式的阴谋诡计进行耕作,让地里长出黄金来;我们有一些亲王,他们出于个人和自私的目的结成反对派,除了从马萨林手里得到一些金条和零星的权力,其他什么也得不到。”
不过,以上人物并不是作品里的主角,主角是达达尼安、阿多斯、阿拉密斯和波尔托斯这四位火枪手。侠义、勇敢、忠诚、正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是他们的基本品质。但每个人又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达达尼安的勇敢机智,多谋善断;阿多斯的高贵豪侠,宽容大度;阿拉密斯的风流倜傥,沉静精明;波尔托斯的憨厚忠诚,大胆鲁莽,都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四个火枪手之中,作者最推崇的是阿多斯的贵族气质,但是最喜欢的却是达达尼安热情务实的品质。正因为如此,每到关键时刻,达达尼安总是处于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位置,四位朋友都会自动地服从他。与《三个火枪手》不同,在《二十年后》里,四位朋友从一开始就分成对立的两派: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听命于马萨林,为王室效力;阿多斯和阿拉密斯支持投石党,反对王室,特别反对马萨林。他们甚至在第一次行动中,彼此就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决裂。双方经过坦诚的倾谈,一致决定永远忠于他们的友谊,虽然是为敌对的事业效力,但绝不相互伤害,保证永远做亲如手足的好朋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确十分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他们虽然各为其主,但都有着独立的意志和人格。达达尼安和波尔托斯为马萨林服务,但他们对马萨林的看法并不比阿多斯和阿拉密斯好多少。他们为马萨林和王太后效劳,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功名,这个目标始终非常明确。可是对他们来讲,功名也并不是一切。当他们在英国与阿多斯和阿拉密斯精诚合作营救查理一世国王时,达达尼安心里非常清楚,他这样做是对抗马萨林的命令的,是与他和波尔托斯追求的功名背道而驰的。但是他义无反顾,因为这是他们四个人一致决定的事情。同样,阿拉密斯和阿多斯接受昂莉埃特王后的请求赴英国,也不是为了他们所支持的投石党的事业。相反,阿多斯非常清楚,领导投石党运动的亲王们,都各打自私的小算盘,不可能成就大业。他们与其在国内等待进监狱,不如赴英国为拯救查理一世拼搏一场。因为国王代表着所有贵族的利益,贵族们保卫国王也就是保卫自己的利益。他们如果能救出查理一世国王,那是何等的英雄;他们如果失败了而牺牲了生命,那又是何等崇高!从上述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二十年后》里四个火枪手的性格,不仅鲜明生动,而且是呈多面的、多层次的。
《二十年后》里描写的人物众多,但几乎找不到绝对的好人或绝对的坏人。这说明作者不是简单地从善与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作品里唯一算得上邪恶象征的人物,是莫尔东特。他是第一部《三个火枪手》里那个十恶不赦的女间谍米莱狄的儿子。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理由,就是复仇,为他那个恶魔般的母亲复仇。他的形象,甚至令拉乌尔和吉什这样两个根本不认识他的纯洁少年感到厌恶,觉得他像条毒蛇。达达尼安等四个勇敢无畏的火枪手一看到他出现,甚至一听到他的声音,都情不自禁会产生毛骨悚然之感。他在战场上杀死了他的亲叔叔温特勋爵,乔装成蒙面刽子手斩杀了查理一世国王。这种为所有贵族所不齿的行为,连他的主子克伦威尔都非常反感而心生警惕。他不择手段,务必彻底除掉四个火枪手而后快。他要亲手把四个火枪手所乘坐的帆船炸掉,让他们葬身鱼腹。不料阴谋败露,四个火枪手及时逃脱,而他自己只有跳海求生。他苦苦哀求火枪手们救他,但当阿多斯宽容地要搭救他时,他却把阿多斯拉下水,决计在自己死的时候也要给他母亲献上一份牺牲,最终被阿多斯杀死。这样一个邪恶的生命,最后断送于宽容大度的阿多斯之手,作品将之归咎于天数。这倒也符合逻辑:上天惩罚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