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成功叫忍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忍受煎熬,耐心把冷板凳坐热(2)

这时吉姆气得暴跳如雷,大声骂队长是一个大骗子。就连麦克唐纳教授也觉得队长神经有问题。此时,只有巴里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过了几分钟,他终于开口讲话了。他非但没有怪罪队长,反而感谢队长。他觉得队长临终前嘱托他们带走的箱子其实是他们的救命支柱。如果没有这只箱子,他们四人或许早已纷纷倒下,亡命于丛林。正是这个箱子点燃了他们对生命的希望,爆发了惊人的耐力。他们通过这个箱子,实际上所获得的就是用任何事物包括金子难以获得的生命。

巴里一语点醒梦中人,其他三人这时才体会到队长马克格夫的良苦用心。原来队长表面上所给予他们的只是一堆慌言和一箱木头,实际上他要激发的是他们强烈的忍耐力,正是这惊人的忍耐力使得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让他们得以走出苍茫的丛林。

忍耐的力量是惊人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想象的。

在非洲茫茫的戈壁滩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小花,它们的名字叫“依米”。“依米”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那里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不过这些小花却并不畏惧这残酷的环境,它们的生命力异常旺盛。“依米”仅仅有一条根,这条根蜿蜒盘曲,要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才能够伸向地底,到了第六年才能够开花。

在这漫长的六年的时间里,依米小花为了盼望早日开花,它必须在煎熬中苦苦地等待着。它受过炎炎烈日的烘烤,漫天风沙的侵蚀,就连一个小小的虫子也想咬断它的根部。但是不管如何饱受折磨,小花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它默默地忍耐着,等待着。终于有一日,它的根伸到了一定的深度,终于吐出新绿,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然而仅仅过了两天,这花便连根一起枯萎,如同昙花一现。在地下忍耐了六年漫长的煎熬,仅仅为了两天瞬间的美丽,这就是“依米”小花的一生。“依米”用它生命的轨迹告诉世人:要想得到瞬间的美丽,就必须长时间的忍耐。

有一次,田径中心的一位著名的长跑教练专程赶到某地物色苗子。令他兴奋的是他一眼就看中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他觉得那个小男孩的先天体质特别适合长跑,于是他特意叫来那个小男孩,让男孩第二天上午给他电话。

到了第二天,教练房里的电话铃声不停地响,可是每次总是响了六下就停止了,根本等不着接电话的人过来对方就已经将电话挂了。等到电话铃声再一次响的时候,教练只响了一下就接了。他一听,果然是那个小男孩打来的。教练问前面的几个电话是不是他打来的,小男孩说是他打的。

最终,教练决定不录用这个小男孩。有人觉得很奇怪,这个男孩的先天体质不是很适合长跑吗?教练究竟最后为什么放弃他呢?那个小男孩在测试的时候不是表现得很出色吗?

原来教练让小男孩给他打电话本身就是一项测试的内容,那一关小男孩因缺乏耐心没有通过。教练认为电话如果没人接听,铃声要响10下后才会自动断掉。可小男孩每次打过来的电话全部都是半途就挂了,由此可见这个孩子很没有耐性。而作为一个长跑运动员,耐性是最重要的素质,哪怕他有再好的天赋,缺乏了耐性也注定没有发展前途。

其实不仅仅长跑需要人的耐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耐性。大千世界是由阴晴冷暖组成的,它既有万物复苏的春季,也有烈日炎炎的夏日,既有硕果累累的秋天,也有冰天雪地的冬日。不管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刺骨,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人生只有接受阴影,才会有明媚灿烂的阳光。否则,人的一生只会生长在阴霾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成功也绝非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忍耐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学会忍耐,人生才会精彩;只有懂得忍耐,人生才能升华。

4.缺乏耐性难成事

耐性是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成大器的人必备的品格。因此缺乏耐性的人往往只能是一事无成。

从前有兄弟两人,他们的家乡气候干燥,连年干旱。于是哥俩决定挖一口水井,这样的话,既能解决自己的饮水问题,又能够灌溉粮食,缓减灾情。

一开始哥哥先挖,他费尽浑身力气,好不容易挖了一大截,但是仍然不见水的流出。他不禁抱怨:“我实在倒霉,估计是这地底下没有水源,看来我还是到别的地方挖吧!”于是他又到另外一地挖,结果仍是没有找到水源。

一晃一周过去了,他去了四五个地方,挖了四五个井,结果都是空井。回到家后,他告诉弟弟说:“我一连几天挖了好几个井,都没发现有水源的迹象。看来我们只能听天由命,等待上天给下雨啦!”

弟弟半信半疑,因为他自己平日里喜欢观察地形,根据他的了解,自己家乡附近还是应该有水源的。于是弟弟决定自己亲自试一下。果不其然,他仅仅挖了一回就顺利地挖到了水井,终于解决了兄弟俩的燃眉之急。

这时,哥哥十分纳闷,自己挖了四五回都无功而返,结果弟弟一回就完成了。他开心地握着弟弟的手,说道:“弟弟,你真行!我没有你运气好,一下子就找到了水源。”

弟弟摇了摇头,回答道:“哥,你误解啦!其实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耐力的问题。你知道吗?你没能挖到井水的原因就是你缺乏耐性,没能坚持。虽说你一共挖了五回,但每一次都失败了。其实每一回只要你稍微用劲,就可以挖到井水。但你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候放弃。‘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时刻仍然需要的是耐性,否则一切都将功亏一篑。”

这时哥哥恍然大悟,懊悔自己当时的失误。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哥哥自己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放松了自己,没能坚持下来,最终只能是前功尽弃,无功而返。由此可见,任何一件事情,不管以前如何努力,怎样付出,但只要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缺乏耐性,一切都将会成为空谈。

有时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经常听信他人,自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判断。到头来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个路人在森林中不幸迷了路。天色渐渐变暗,黑幕即将笼罩整个森林,黑暗的恐惧和危险在向路人步步逼近。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还是十分小心地向前走。他的心里十分明白,只要错走一步,自己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危险。另外附近那些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虎视眈眈注意着他的动静。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胁着他,侵袭着他。此时此刻,万籁俱静对他来说不是往日的凡人享受,而是一片死前的寂静和孤单。

这时,凄黯的夜空中几颗微弱的星光一闪一闪,似乎给黑暗的苍穹带来了一线光明。过了不久,它们又消失在黑暗中,留给人一片迷茫。对于黑暗中迷路的人来讲,眼前一位流浪汉的出现让他惊喜万分,似乎自己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于是他不禁喜出望外,上前叫住流浪汉,向他探询出去的路。这位陌生的流浪汉十分友善,马上答应帮助他走出困境。但不久路人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都不知前方的路该怎样走。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陌生伙伴,重新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

随后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自称自己有逃出森林精确的地图。尽管将信将疑,路人还是决定跟随这个新的导引。后来他们走了一段路,路人才发现这个眼前的陌生人原本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情绪的结果而已。

于是路人再次陷入深沉的绝望之中,这时他毫无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他无意中将自己的手插入口袋,猛然间他发现了一张地图,借助微弱的火柴光他才发现这地图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他走出森林的法宝。于是他按照图上所指的标志,走出了迷茫的森林。

面对困难,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只会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却经常因此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别人的建议并不是不可取,但是任何事情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遇到难处时,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过于急躁,缺乏耐性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5.只要稍微容忍一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稍微容忍一下,大事便会变小,小事便会化无。

人生在世,不论个人还是集体,只要相互打交道,发生争执与摩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事情发生后,当事人之间如何处理争执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彼此双方冤冤相报,心中总是装着仇恨,那么他们只能整日生活在相互埋怨之中。长期这样,人们之间满脑子想的只有没完没了的仇恨,人们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之中。

相传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突然他发现自己脚下有个东西很碍脚,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类似袋子的东西。出于愤怒,海格力斯使劲踢了这个袋子一脚,没想到这个袋子竟然膨胀起来,而且它越来越大。海格力斯恼羞成怒,从地上捡来一根木棒砸它,希望将它捅破。事与愿违,只见那东西变本加厉,竟然大到把路给堵死了。

这时,一位圣人路过此地,他告诉海格力斯说:“朋友,请你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就像那个仇恨袋,如果人们之间没有了宽容与谅解,那么世界上便只有漫天的指责和埋怨。所以当矛盾产生时,只要稍微容忍一下,我们的世界便会充满和谐,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宁。

历史上“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这源于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的人和邻居的一场争执。清代中期,宰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省桐城县,他十分孝敬父母,将老母亲安顿在老家,经常回家探望。他的邻居是一位姓叶的侍郎。

张英在一次探家时发现家里的房子略显破旧,于是他想给母亲整修一番。恰巧这时,他的邻居也计划扩建房屋,想占用两家中间的一块地方。两家人毗邻而居,彼此都要建房,都想占用中间的地皮,因此双方发生了争执。

张家最先开始挖地基,随后叶家便派人在后面用土填上。张家人十分气愤,他们在叶家拿尺子量地时,一轰而上夺走了工具。为此两家多次争吵,均不让步,最后无果而终。

张老夫人一气之下,写信给儿子,希望张英亲自回来摆平此事。张英知道情况后,给老家人写了一首短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写完后他立即派人送回了家。

张老夫人原本以为儿子会亲自回来处理此事,没想到自己等来的只是一封信。她看见书信后,顿时恍然大悟,马上理解了儿子的意思。于是她命令手下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

他的邻居见状,深受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也决定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登门道歉。从此两家的院墙之间便多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后来这件事情被纷纷传颂,成为美谈。当地人还特意给这条巷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六尺巷”。甚至还有人作了一首打油诗来纪念它:“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古人云:“两敌相对,唯当忍之;彼不能人,我能忍,是以胜耳。”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发生争执时,只要稍微容忍一下,双方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忍让有时是做人的策略,它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而且,表面的忍让不仅调解了矛盾,融洽了双方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自己的品性。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梦窗禅师。有一次,梦窗禅师准备搭船渡河,当船刚要离岸时,远处传来了叫声:“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船上的人朝河岸上一看,原来是一位骑马的将军。他把马栓在岸边,拿着鞭子朝小船走来。

船上的人都因怕耽误时间不肯停船,就连船夫也不愿意。于是船夫向河岸上的人大声喊道:“对不起,请等下一回吧。”只见那位将军十分无奈,在河岸上徘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船家,我们刚走了不远,船离岸还很近,麻烦你就行个方便赶紧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傅在为将军开口求情。出于敬重,船家便将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那位将军上船后,四处寻找座位。但是这时座位已满,没有空闲的座位。当他看到船头的梦窗禅师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准备拿起手中的鞭子朝着梦窗禅师的头上打。他一边打嘴里一边骂道:“老和尚,快走开。没看见你大爷上船了吗?快把座位让给我。”他的话刚说完,鞭子正好落在了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顿时顺着梦窗的脸流了下来,而禅师一言不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船上的其他人亲眼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大家对将军的蛮横无理十分气恼。但由于看到他那股威风劲,心中又十分害怕,没有人敢直面和他讲理。于是大家窃窃私语,纷纷批评他忘恩负义。

“要不是禅师的帮忙,他一定不会登上船。”

“现如今这人实在恩将仇报,不但抢走了禅师的座位,还动手打了自己的恩人。”

通过别人的私下议论,将军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十分懊悔。当船靠岸大家陆续走下船后,将军按捺不住心中的内疚,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你。”只见梦窗禅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梦窗禅师的容忍度实在广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是佛家的经典语言。或许正是这使得佛家弟子容忍别人的过失,宽厚对待他人。

只要稍微容忍一下,矛盾便会轻松消除,争执便会迎刃而解。因此人们在今后的交往中要宽容待人,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