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1)

人一定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才会对未来充满期待。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热爱生活的阳光女孩,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

1.帮女儿改掉任性的习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拥有良好的性格,但令父母无奈的是,很多孩子却成了刁蛮的公主。什么原因呢?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将爱化为“蜜汁”,让自己心爱的宝贝沉浸其中,但如果这种爱成了溺爱,就可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变质”。

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女孩子任性妄为,一个个都像刁蛮的小公主。任性也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不良习惯之一。孩子们放任自己的性情,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凭着自己的喜好行事,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分是非且固执己见,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

女孩子们常常用哭闹和眼泪来威胁自己的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爸爸妈妈们通常会心软,一切听从了孩子的安排。可是,当孩子独立涉足社会的时候,谁又会对她心软呢?如此四处碰壁,总有一天,她们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

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过分溺爱”这一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现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一种通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溺爱孩子。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许多父母溺爱孩子,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反而会害了孩子,让一个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粗暴且不尊重人。

正是父母的“极度溺爱”、“过分宠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这是极不正确的观点。

孩子的生活道路被铺得如此平坦,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一生无阻。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幸福观才是孩子最终的“灾难”。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的潜在的隐患。

所以,父母要注意区分正确的爱与溺爱,两者之间离得并不是太远。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情,爱多爱少,爸爸妈妈们很难界定。溺爱只能换到孩子的自私与无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溺爱在父母眼里是为孩子好,但这却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把握好疼爱孩子的尺度,一味地无原则地给予,放任年幼的孩子随意行事,超过限度的关爱让孩子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最终成了冷酷、无情,甚至伤害别人的“坏孩子”。

事实上,父母爱孩子,可以用慈爱来取代溺爱,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与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安慰的话语,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的爱仍然存在。

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任性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有的孩子任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孩子任性是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不要“硬碰硬”,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任性时,家长们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谁也不让着谁。当然,父母的忍让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让又会变化成溺爱。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尺度。

(2)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

家长和孩子都要时刻保持冷静。如果说孩子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暴力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父母们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合理的应予承认,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千万不能迁就姑息。

其实,许多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不休。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哭累了,孩子自然会停止。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后,我们再告诉他为什么不去满足他的愿望,是因为他的要求不够合理。

(3)正确的对比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错误所在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让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

(4)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警惕和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不冷静、爱发脾气、不讲道理。因为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

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与“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解决。

聪明乖巧的女孩,谁见了都喜欢,而刁蛮任性的女孩长大以后,这种性格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生活和事业的发展。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溺爱的危害,让孩子远离不良的习惯。

2.教会女儿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有些女孩子不懂得自己需要付出,不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很多责任。家长在与她们沟通时,对“付出”这个话题说得不够,甚至很少提及,以至于让她们缺少了对付出的理解,对社会及他人少了一种付出的责任,以至于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不能忽视对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下面就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警醒。

2004年,北京某知名大学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半夜从宿舍楼的十二层跳下,了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同学眼中的优秀者,当年还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可她为何会走上不归之路呢?

据同学猜测,她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快毕业了,找工作的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反对她交了个外地的男友……不管原因如何,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人世都是不应该的。她在冷漠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也残忍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她不知道她还要对父母和社会负责。

据相关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80%~90%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足以令家长们不寒而栗。我们都要在心中敲响一记警钟: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

在我们看来,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智力开发都和过去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可是耳闻目睹的许多事情常常令我们很惊讶,记得一位母亲哭诉道:

我买了十八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十七个,剩下一个我想尝尝味道,吃掉了,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我:“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

现在的家庭,子女都是宝贝,一个人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身上也有义务和责任,自己也应该付出。不过,这都是父母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现在,在青少年中,行为卑鄙和为人刻薄的有很多,孩子的残忍行为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残忍与刻薄会留下无法磨灭的人格缺陷,撕碎孩子的道德底线。一个人,没有了责任心,就只能想到自己,只要不如自己的愿,就要报复和发泄。

可是家长们却毫不在意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是拼命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忘了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培养,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似乎孩子们只需要考高分,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

只有责任心的教育才可以让女孩子生出对别人的感恩,并唤醒她们的良知与感情。孩子们才会变得宽容而富有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才会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女孩子是可怕的,她的感情生活也将一片空白。

有些老师也深深感到孩子们缺乏爱心的危机。老师们从早到晚全身心辅导学生,辛苦与劳累是可想而知的,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牺牲了午休时间,甚至天黑了还在办公室辅导学生,但孩子们却不知感恩,甚至连句谢谢都很难听到。

一位老师曾经颇为无奈地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从教三年来,一直随学生包车来来往往,都是我给学生让座,偶尔遇到一两个学生给我让座,就让我激动不已。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人家对他们献爱心,他们哪里知道关爱别人。”

因此,培养孩子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让孩子做到爱自己的亲人、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这种教育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将生活在没有爱心的世界里,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现在有许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家人、社会的过度关爱,使得孩子们受不了半点儿委屈和打击,遇到一丁点儿不开心就非要闹个天翻地覆。

一些孩子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打出手,几句话理论不过家人,就离家出走。现在,父母们正面对着大批不懂得付出、缺少挫折教育、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一代人。这些孩子不会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更谈不上他们对“付出”的理解到底有多少了。

对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付出,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因为言教不如身教,对待自己的长辈及家里的老人都要真诚、有爱心,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家长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爱心才能得到等量的爱。没有爱的付出,就不可能收获别人对自己的爱。就像农夫一样,春天不去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收获。

女孩终究要长大成人,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从小心中没有付出的意识和概念,不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婚姻生活,给一生带来不必要的坎坷。

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疼爱,但不能溺爱,没有原则的溺爱只能让孩子遭遇社会的淘汰,命运的打击。如果父母能及时地引导女儿,让其时刻谨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那么,相信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人人称赞的优秀女孩。

3.别被有脾气的女孩吓住

温柔是女孩子应该有的品德,可是现代社会却涌现出很多“野蛮的小公主”,让人望而生畏,这让人不禁思考,女孩子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做事只随自己的性子来,从不考虑后果。作为家长一定要纠正孩子的这一坏习惯。

李芳夫妇最近对女儿静静的坏脾气很是头疼。静静刚刚五岁,脾气却很是了不得,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好几天都不消气。即使是跟她讲道理,她也听不进去,如果父母不按照她说的去做,她就一直吵闹、哭喊,拒绝吃饭,手里有什么东西就会顺手扔出去。

为了治女儿的毛病,李芳夫妇想尽了办法:用物质奖励、严厉地呵斥,甚至是恐吓……这些都不管用,静静的脾气反而更大了。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静静突然想起来要吃雪糕。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夫妇俩试图跟女儿解释,劝说她明天再吃。

然而,小静静可怕的脾气又上来了,她躺在地上大声叫喊,不停地哭闹,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闹得很厉害。

静静自己无趣地闹了半小时,她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她。于是,她又重新按她刚才的“表演”闹了一番。这次李芳夫妇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女儿,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静静不罢休,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静静似乎闹腾累了,直接气呼呼地回房间睡觉去了,这件事总算就此平息。

从那天起,静静知道哭闹无济于事,渐渐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因为她发现,暴躁与发泄并不能解决眼前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孩子的坏脾气都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如果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家长没有满足她的意愿,孩子就会有所收敛,因为她会觉得这一招不灵。

女孩子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就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聪明乖巧,有的急躁易怒,有的能忍耐,有的没耐心。而在现代社会,乱发脾气的孩子又占了主流趋势,稍不如意就马上开始大哭大闹,向家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女孩子脾气不好,溺爱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一味溺爱孩子,有求必应,就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家长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要耐心地说服。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