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寒武纪动物群

虽然寒武纪的动物群都生活在海洋中,但却没有几只动物真正生活在开阔水域中。相反,动物们都紧紧贴着海底:蠕虫在沉淀物中钻来钻去;蜗牛状的软体动物在海底慢慢蠕动着,以腐败的生物遗骸为食。三叶虫也是在海底爬行,有时候留下的一些痕迹会形成遗迹化石。而海水本来则是寒武纪高速动物的领地,如奇虾——科学家最近刚发现的——和一些最早期的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生物学家将动物分成了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柱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如今,脊椎动物囊括了所有最大的和最快的动物,但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却更加广泛,也更加普遍,占地球上所有动物种类的97%。

最先得到进化的动物无疑是无脊椎动物。例如,埃迪卡拉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开始前的5000多万年。在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硬体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及其亲缘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看起来与其很像的腕足动物。但是脊椎动物所属的族群——脊索动物,要比我们想象得古老得多。

最早的脊索动物应该是软体动物,所以没能够留下什么遗骸;但是当脊索动物开始长出坚硬的躯体部位(由软骨和骨骼组成)时,它们的化石记录就变得更加清晰了。1999年,中国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岩层中找到了两种脊索动物的化石,有5.3亿年的历史——接近寒武纪开始的时候。这两种动物,分别被命名为“昆明鱼”和“海口鱼”,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鱼化石。它们不到3厘米长,是动物进化路上重要的一步,并最终产生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包括恐龙时代的巨怪们。

这块富含化石的岩石来自于澳大利亚,里面所含的海绵状古杯动物的遗骸,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的寒武纪。

昆明鱼用它没有下颚的微型嘴来吸取食物。这种原始的鱼类拥有灵活的软骨骨架。

寒武纪的一些软体动物,如翁戎螺,拥有螺旋形的外壳—— 一种一直持续到现在还存在的结构。

□ 礁体上的海绵

在寒武纪,浅滩海底就像现在一样,通常都被各种生命覆盖着,而这些生命大部分都永久地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在这些海底生物中,最古老的物种是蓝细菌——最早出现于30多亿年前的微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远古祖先一样,很多寒武纪的蓝细菌都会从水中集聚碳酸钙,然后将这些硬质矿物沉积在自己周围,形成坚硬的垫子,最后就逐渐变成了礁体。

在蓝细菌刚进化出来时,动物还不存在。但到了寒武纪,动物们需要一个安全停靠的港湾,以更方便地收集食物,礁体因此吸引了不少动物。古杯动物即是那些动物中最早的一类,这种类似海绵的动物,虽然很少能长到10厘米高,但形状却是多种多样的。

和蓝细菌一样,古杯动物也会从水中收集碳酸钙,用来构建它们的网状骨架。在古杯动物中,有很多看起来像是中空的小花瓶,而其他的则像蘑菇或者嫩枝束。这些动物的大部分都生活在礁体表面,但也有一些藏在礁体的裂缝和洞穴中,滤选着从上面漂下来的食物。当它们在光明和温暖中不断向上生长的时候,它们的遗骸也会胶结在一起,慢慢沉积到礁体上去。跟海绵一样,古杯动物也是动物界中一个不同寻常的分支。它们不像大多数动物那样,用嘴来吞咽食物,而是通过身体上的孔洞,从水中吸取食物。当水流向这些孔洞的时候,任何能够被食用的东西都会被滤选出来,然后消化掉。

腕足动物或者酸浆贝在寒武纪变得非常普遍起来。这些动物拥有类似海贝和其他蚌类的外壳,但却通常生在茎梗上。

古杯动物生长在温带或者热带的水域中,但与真正的海绵不同,它们的盛行期相对比较短。只有一少部分的物种生存到了寒武纪末期,而在寒武纪结束的时候,整个族群都灭绝了。

这是一幅早寒武世的礁体剖面图,显示了5.35亿年前的生命景象。各种不同的古杯海绵生长在礁体的表面上,而在下面的裂缝中则有遗迹显示出,一些小动物曾在此躲避危险。1. 蓝细菌的生存层2. 古杯动物分枝3. 放射杯动物4. 张腔海绵5. 古荔枝杯动物6. 节肢动物遗迹7. 胶结而成的礁基

一个海底墓地图中的奇虾—— 一种寒武纪巨型类虾肉食性动物,正直立着前身,蓄势扑向猎物。而它的目标—— 一种叫作马雷拉虫的动物——则正拍打着细长的腿加速逃跑。这两种动物跟图上的其他动物一样,它们的化石都是在传奇的伯吉斯页岩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