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化石的形成

一具动物尸体要成为化石,就必须要有恰好合适的周边环境。虽然有很多动物都开始了化石化的进程,但到最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化石”的英文单词fossil原意是指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岩石或者矿物,在今天,它代指的东西更加精确——生物的遗骸。这些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它们的遗骸由于被埋藏在土壤中而得以保留。与原始的遗骸不同,化石比较坚硬,而且化学性质也更稳定。也就是说,能保存特别久的时间。大部分化石都至少有1万年的历史,有一些甚至能够追溯到地球上早期生命开始的时候。

以“石”为证

化石不仅能够保存动物的身体,还能够将它们的生活痕迹也保存下来。这些痕迹不仅包括脚印,如图中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恐龙脚印,还包括洞穴、食物残渣、“胃石”,甚至还有粪化石。遗迹化石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们保留下了动物们的行为细节,但是如何将其与其制造者进行匹配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 死亡与埋葬

生物死亡后,如果能马上被某些物质(如沉淀物或大量的海底泥浆)覆盖住,化石化的过程就开始了。沉淀物中包含着一些很细的颗粒,能在动物遗骸的表面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毯,使其免受食腐动物的袭击;同时也将氧气隔离在了外面,使得微生物很难以常规的途径将遗骸分解掉。

大多数情况下,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因为在海里,遗骸常常会被海浪和潮流破坏掉;而在陆地上,风吹雨淋也同样会毁了它们。但是,如果动物的尸体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受到破坏,它上面覆盖的沉淀物就会越来越多。这种埋葬的速度可能每年只有几毫米,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化石化的第一阶段就开始了。

□ 石化

尸体被掩埋起来后,其中的无机物——如骨头和外壳——经常会溶解再结晶,从而变得比以前更加坚硬了。若是地下水渗进组织器官中,将无机物溶解掉并冲走,新的无机物便会沉积在里面,这个过程常被描述为“石化”。由于这些改变发生得都非常缓慢,遗骸也就保留住了原始的形状。

随着表面沉淀物越来越多,遗骸也就被埋得越来越深。时间和增大的压力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遗骸变成了化石,而沉淀物则变成了结实的岩层。

从左到右这5幅图列出了化石形成的5个典型步骤。1.一只鹦鹉螺陷进了海床里,并最终死在了那里。2. 这只鹦鹉螺的外壳搁浅在了海床上,而海水中漂浮过来一些含有细小颗粒的沉积物,很快就把它给掩埋了。3. 在“岩化作用”的过程中,壳中的无机物慢慢地发生变化,并最终被替换掉。4.化石上面进一步形成岩层。5.岩层被风雨渐渐侵蚀掉,化石也就显现在表面上了。

这是一块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属于最早的鸟类之一。不同寻常的是,这块化石里竟然保留着羽毛的轮廓。通常来说,像这种柔软的身体部位在化石化的过程中都会消失掉。

鹦鹉螺及其亲缘动物常常会形成化石,因为它们拥有坚硬的外壳,而且生活在浅滩海域—— 一个在死后可以被埋藏的理想环境。与三叶虫一样,它们精细的身体构造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改变,这让它们可以被用作化石年鉴表,来确定具体岩层的年代。

□ 重见天日

即便都到了这个阶段,事情还是可能会出现差错。在形成化石的千百万年中,周围的岩层可能会发生变化。岩层可能会褶皱弯曲,而极大的压强则能够将化石压扁。热量也是因素之一,如果有太多的热量从下面的壳层传到岩石上,部分岩石就会熔化,里面所包含的化石也就遭到了破坏。如果一块化石有幸躲过这些灾难,那么它重返地表时才能被发现。当沉积岩被风雨侵蚀掉以后,化石就露出地表了。接下来就是,在化石从周围的岩石上掉下来,碎裂并最终消失之前,必须要有人能找到它们才行。

□ 记录缺口

因为化石化的过程太过随机,所以地球上的化石并不能完整地记录史前的生命迹象。一些动物(像三叶虫和鹦鹉螺)能够大量地形成化石,是因为它们拥有坚硬的外壳,并且生活在海床上。拿三叶虫来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而这每一层退掉的皮都是一个绝佳的三叶虫复制品,同样也能够形成化石。

但是对有的族群来说——即便是那些长有骨头的——化石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早期的灵长目动物和其他一些生活在树上的哺乳动物。在它们死后,尸体一旦掉到地面上,就会被食腐动物给分解掉。搜寻化石的人偶尔会发现一些单独的动物骨头或者牙齿,但是却很难找到完整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