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百科(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绝对零度的神奇世界

开尔文勋爵

随着热能的本质问题得到解释,并被带入与电能和化学能交叉重合的学科之中,关于物质状态在什么时候才能被称为寒冷的问题不断地被提了出来。开尔文勋爵提出了绝对零度的概念(大约-470°F或者-273°C),即任何事物都无法继续变冷的温度临界点。此外,他还作出如下的预测:在接近这个如此之低的临界点温度时,所有物质的电阻性将会提高,最终几乎丧失所有的能量。

日渐兴起的热能和热力学的研究,把开尔文的这个猜想置于备受质疑的境地。运动似乎不仅仅只会产生热量,而且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对液体和气体物质产生影响。荷兰物理学家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1837~1923年)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不仅依赖于温度,而且也依赖于气压和体积。随着温度的下降,能够产生热量的分子运动会逐渐减慢下来。

1877年,物理学家成功地把氧气冷却到90K。在这个温度点,气体可以被液化。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氢气也被成功地液化,其温度点大约为20K;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尼斯成功地对氦气进行液化,温度点为4.2K。与此同时,卡末林·昂尼斯发现了一个与开尔文的猜想完全相反的事实,即在这些温度点的物质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电阻,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超导体。其他物质则失去了黏滞性,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超流体。比如,在2.19K的温度点,氦液体可以流向玻璃杯的一边,从而越过杯顶,也可以顺利地通过极为细小的裂缝。

为什么这种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呢?20世纪50年代晚期,美国的3位物理学家约翰·巴丁、约翰·施里弗和利昂·库珀认为,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原子会按照与众不同的几何序列进行排列,而电子(原子的主要组成元素)则形成了能够平等地发射和吸收能量的成对模式,从而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破坏它们的运动。比如,在2.19K的状态下,原子都具有同样的动量。这有点像把参加赛跑的人都放到一起,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个人跑动起来,那么其他人也会跟着动起来。热的传导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其在通过物质时会形成一个波形。如果任何磁场接近一个超导体,超导体会在物质的最外层产生漩涡状的电流,并对这个磁场进行排斥。超导物质实际上能够使磁场漂浮在空中,这个物理属性被用来支撑飘浮于轨道之上的列车,从而使它们能够在没有轮子和轨道摩擦力的情况下向前移动。超导电性也激发了另外一个技术竞赛,那就是制造出能够在高温下获得超导电性的物质材料。如果这些物质材料被开发出来,那么超导现象就可以应用于各种日常设备和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