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hán]
【姓氏来源】
韩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西周初期,周公灭唐后,将唐国分封给虞,史称晋国,因都城在唐,所以虞又称为唐叔虞。到春秋初期,晋昭侯将曲沃分封给叔父成师,造成了晋国分裂的局面,后又由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后,继而灭掉了韩国,并封其小叔姬万于韩,称韩武子。韩武子的子孙以封邑为氏,称韩氏。至战国初期,韩武子后裔韩虔与赵氏、魏氏“三家分晋”,建立韩国,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后为秦国所灭,于是韩国的宗室子孙遂以国为姓,称韩氏。
其二: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记载,后魏有复姓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韩姓。
【郡望堂号】
韩姓的郡望主要有颍川郡、南阳郡两处。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此支韩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末年韩骞。
韩姓的堂号主要也是“颍川”、“南阳”,还有“泣杖”和“昌黎”等。
【繁衍变迁】
韩姓发源于山西和陕西,战国时韩国建立,因三次迁都,使得韩姓在山西河南各地得到广泛的发展。等到秦国灭韩国后,河南颍川变成了河南韩姓氏族聚集的中心。秦汉时期,韩姓族人向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等地移居。唐朝时,河南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最早进入广东地区的韩姓人。唐朝末年,韩姓氏族大量进入福建地区。到了清康熙年间,韩姓人已经有渡海到台湾定居,或移居到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各国家的。
韩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二十六。
【历史名人】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之为“韩子”或“韩非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信:字重言,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智勇双全,治军严明,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流传于世。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愈:字退之,唐朝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有“百代文宗”之美誉。
韩世忠:字良臣,两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抗金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新安)人,隋朝大将,助隋文帝灭陈,有胆有识,闻名当世。
韩非像。
【姓氏名人故事】
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是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朝的苏轼评价他为“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简明,新颖生动。内容方面他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韩愈的诗歌讲求“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政治方面韩愈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韩愈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有表现反对藩镇割据的内容,还有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抨击佛道二教危害,以及斥责当权者压制人才的作品。
韩愈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劝谏。唐宪宗时,凤翔法门寺里藏有一节佛骨,据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唐宪宗为祈求长寿,派人去凤翔迎佛骨进皇宫,京城顿时刮起一股信佛风潮,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迎拜佛骨,向寺庙捐献财物,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韩愈见此情此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教的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到水火之中,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唐宪宗看了之后勃然大怒,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宰相裴度连忙替他求情,说韩愈出言不逊应当责罚,但他是出自一片忠心,如果这样处以极刑,以后就没有人敢进谏了。朝中大臣也都纷纷向皇上求情,韩愈才免得一死,被贬往潮州。韩愈到潮州后,做了很多有利于潮州发展的措施,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名城。
百代文宗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