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zhū]
【姓氏来源】
朱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曹姓,为颛顼之后裔。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共有六子,第五子名安,封于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因封弟弟振铎在曹,所以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称邾子挟。到了战国时期,邾国为楚国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即为邾氏。邾国君主的支庶子孙又去邑旁为朱姓。
其二:出自朱虎之后裔。朱虎是舜时的大臣,其后裔便有以朱为氏。
其三:出自宋微子启之后裔。后汉有朱晖,是宋国开国君主宋微子启(纣王的庶兄)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期,诸侯灭宋,后裔子孙逃至砀地,改宋氏为朱氏。
其四: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政策,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邾子挟像。
【郡望堂号】
朱氏的郡望主要有吴郡、沛郡、河南郡、凤阳郡等。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吴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此支朱氏,为沛郡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裔。
朱氏的堂号主要有“白鹿”、“居敬”、“凤阳”等。
【繁衍变迁】
朱姓发源于河南、山东、江苏境内。先秦时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的中原地区为朱姓人的主要生活地区。秦汉时期,朱姓发展较为迅速,两汉时已经发展形成了很多名门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朱姓人向南部徙居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更进一步扩大朱姓家族的势力。经隋唐、五代时期,朱姓人已经散布在安徽、广东、湖南各地。明朝时期,朱姓作为国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繁衍,各地都出现了大家王族。在清朝时期,朱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朱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十三。
【历史名人】
朱亥:战国勇士,传闻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与“信陵君”魏无忌一同窃符救国,挽救了处在危急情境下的赵国。
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最为杰出的儒学大师。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影响深远。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元末农民起义,统领红巾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耷:字良月,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世称“八大山人”。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文笔清丽,语言洗炼。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姓氏名人故事】
布衣和尚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击破农民起义军和元朝的残余势力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朱元璋年幼时家庭环境非常贫苦,十六岁时,瘟疫、蝗灾和旱灾夺去了朱元璋父母和兄长的生命。孤苦无依的朱元璋入皇觉寺做起了小沙弥,每日兼做杂役。没过过久,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朱元璋在外流浪云游了三年,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积累了社会经验后又回到了皇觉寺,勤学发奋,广泛交友。红巾起义后,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元璋,意为诛灭蒙元的璋。
朱元璋入伍后,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马皇后。朱元璋因其作战勇敢,屡获战功而升迁,被诸将奉为吴王。后来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等著名将领挥军席卷而下,先取山东,再攻下汴粱,夺取潼关,进军大都,将元军驱逐出中原,于南京称帝,建立明王朝。
布衣和尚朱元璋投红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