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版“梁祝”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年),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从小就对戏剧表演深感兴趣。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剧院的演员和剧作家。1608年前后,回到故乡定居。1616年4月23日逝世。

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创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590~1612年,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年)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年)以及其他诗歌。在诗歌创作上,莎士比亚的主要成就是14行诗。但他一生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还是体现在戏剧创作上。根据他的作品和作者思想变化的情况,他的戏剧创作一般可分为3期:早期是历史剧与喜剧创作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9部以及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00)等10部,此外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3部悲剧;中期是悲剧创作时期,代表作有悲剧《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等7部作品,此外还有《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4部具有悲剧色彩的喜剧;后期为传奇剧创作时期,代表作有传奇剧《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等3部以及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像

⊙背景提示

由于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工作在当时还属于不入流的低级职业,因此现存有关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极少,这使得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是否真有莎士比亚这一人物的存在。有人推测出这些剧作可能是培根所写,支持这种说法的有马克·吐温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等人。还有人认为这些作品都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一位才子马洛所作,可惜一直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因此,有关这些作品著者的真相,恐怕还有待于研究的继续深入。

然而无论如何,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英国还有句谚语:“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由此可见一斑。如今,“莎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其作品已被译成70种文字,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内容提要

凯普莱特家与蒙太古家是意大利维洛纳城的两个大族。两家自古以来便不和睦,彼此纷争不断。有一天,蒙太古家的儿子罗密欧与朋友一块儿化装混入凯普莱特家举办的舞会中,不料却与主人家的小女儿——朱丽叶一见倾心。当夜,他就潜入她的后花园中,经过一连串缠绵的互表爱慕后,私订终身。第二天下午,经劳伦斯神父帮助,两人秘密在修道院中举行了婚礼。但家族之间的仇杀使他们之间的恋爱受到阻力。正当他们还沉浸于新婚快乐时,两家的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罗密欧在街头遇见朱丽叶的表哥提拔特,提拔特有心挑衅,罗密欧的好友墨枯修忍不下去,愤而与他交手,不幸死在提拔特的剑下。罗密欧为了给好友报仇,当即拔出剑来刺死了提拔特。于是,亲王下令放逐罗密欧。罗密欧万念俱灰,幸有劳伦斯神父的指点,心情才略为开朗。深夜,他偷偷爬进朱丽叶的闺房,与她共度了一个真挚而快乐的夜晚,次日往曼多亚出发,离开了维洛纳城——他心爱的地方。

与此同时,朱丽叶也面临着被逼婚的窘境,老凯普莱特大人逼着朱丽叶要嫁给巴里斯伯爵。朱丽叶在进退两难之际,想到了劳伦斯神父。在劳伦斯神父的安排下,朱丽叶喝下了假死之药。不明真相的巴里斯伯爵以为她真的死了,只得将婚礼改为葬礼。同时,劳伦斯神父又派人通知罗密欧赶在朱丽叶苏醒之前立即返回,但这位送信人却误了期。不明真相的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立刻买下毒药悄悄赶回家乡,准备在朱丽叶身边自杀殉情。在墓地,罗密欧看到了巴里斯伯爵。巴里斯伯爵误以为他是来败坏朱丽叶的尸身,拔剑与之决斗,最终也倒在罗密欧的剑下。罗密欧随后饮药而亡。朱丽叶苏醒之后,见爱人已死,悲痛之余,也用匕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闻讯而来的两家族人,看到这一对相拥而卧的灵柩,不胜感慨。劳伦斯神父把所有情形说出来后,两家才后悔由于自己的自私而害死了这两个无辜的小儿女。鉴于世仇造成的恶果,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柩前,多少世纪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后终于和解。

⊙作品评价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充满诗意的悲剧。这部悲剧叙述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自由,不顾家庭的重重阻力,最终以死来反抗阻碍他们结合的封建势力。剧本从两家的械斗开始,又以主人公之死换来两家的和好结束。作者显然是想借此来谴责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婚姻包办制度。这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无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剧本从整体上看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于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理想等方面的看法,成为莎剧中最为人所熟悉的爱情经典名著。

这部作品虽然在情节上属于悲剧,但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他早期的喜剧风格相似。剧本中充满了喜剧作品中常有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全剧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气氛,实际是一首青春与爱情的赞歌。尽管主人公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隔阂却消除了,爱情、理想最终得胜,至少可以说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与读者的阅读期望值达成了一致。因此阅读这部悲剧作品往往并不像阅读莎士比亚中后期创作的几部悲剧那样经常给人以一种慨叹或抑郁感,反而能够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张扬个性,向往美好的未来。这一点是需要读者予以注意的。

从艺术上看,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塑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其作品的诗化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具有诗的特征,不仅形式整齐,格律谨严,而且情思强烈,修辞得体。剧本中的很多台词,如朱丽叶等待罗密欧前来赴约的优美独白、第二幕第二场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对白,都具有典型的诗意美。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语言的诗化形式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那么赏读这部话剧就能达到一种体验人生、享受艺术的美妙境界。

罗密欧的好友墨枯修与朱丽叶的表哥提拔特在街头决斗,不幸死在提拔特剑下,罗密欧为给好友复仇,一剑刺死了提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