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学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因

(一)急性感染

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痢疾等。

(二)慢性疾患

慢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直肠癌或结肠癌等。

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1)有无腹痛:肚脐周围绞痛,应考虑是食物中毒;左下腹疼痛,应考虑是细菌性痢疾;右下腹疼痛,应考虑是阿米巴痢疾和肠结核;中上腹部疼痛,应考虑是胃肠炎;腹泻后腹痛不缓解者,应考虑是痢疾;腹泻后腹痛能缓解者,应考虑肠结核、肠炎等。

(2)病程和大便次数:急性腹泻,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腹泻次数较多;慢性腹泻,一般病程长,腹泻次数较少。

(3)大便的性状:脓血样大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豆瓣酱样大便常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大便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米泔水样大便常见于霍乱;白色黏冻样大便常见于食物中毒或慢性结肠炎。

(4)有无里急后重:一般肠炎没有里急后重的症状;细菌性痢疾多见里急后重。

(5)年龄:肠系膜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肠结核,多见于中年人;结肠癌和直肠癌,多见于老年。

(6)流行区:要了解当地地方病的情况。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要考虑血吸虫病。

(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1)检查病人的全身状况:注意有无皮肤干皱发冷、眼窝凹陷、口渴饮水、脱水等现象。

(2)检查腹部的状况:有无压痛、肿块、肝脾有无肿大等。腹部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腹泻。腹部若有肿块,应考虑肿瘤;肝脾出现肿大,应考虑是血吸虫病。

(3)检查大便:大便中有红细胞、脓细胞和巨噬细胞,则是细菌性痢疾;大便中有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则是阿米巴痢疾。

(4)肛门指诊:对可能是直肠癌变的病人,必要时可做肛门指诊。

治疗

(一)饮食

一般可给予粥、米汤、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宜多饮盐开水。如有脱水者,应及时补充水分。

(二)止泻药

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急性腹泻时,不宜单独用止泻药物,而应根据其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次碳酸铋:用于治疗一般性腹泻。每次0.3~1.5克,每日3次。

(2)矽炭银: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或者因受冷而引起的腹泻。每次1~3片,每日3次。

(3)复方樟脑酊:用于治疗剧烈的腹泻,效果较好,但不宜长期连续服用。每次2~5毫升。

(三)新针疗法

主穴: 足三里、气海、止泻。

备穴: 上巨虚、天枢、阴陵泉。

治法: 先针刺足三里,得气后再刺气海。如果继续腹泻,可针刺止泻穴,或用艾条在肚脐周围熏灸10分钟。

腹泻鉴别诊断

(四)推拿疗法

1. 病人正坐,横擦脾俞、胃俞、肾俞、八窌,以热为度。

2. 病人仰卧,先摩中脘10分钟,接着摩腹10分钟。

3. 病人俯卧,按脾俞、胃俞及大肠俞,以酸胀为度。

(五)草药单方

可选用马齿苋、铁苋菜、凤尾草、辣蓼、鸡眼草、地锦草等,各用50克,水煎服。

以上草药对于急性腹泻的效果较好,对细菌性痢疾也有很好的疗效。

(六)中医辨证施治

(1)湿热:如果出现舌苔黄腻、发热、腹泻、大便脓血的症状,宜清化湿热。白头翁15克,秦皮15克,黄芩9克,黄柏12克,白芍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肛门下坠者,可加木香9克。

(2)寒湿:如果出现怕冷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喜热、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缓的症状,宜散寒温中。藿香9克,苏梗叶各9克,姜半夏9克,吴茱萸3克,干姜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因饮食生冷而引起的腹泻,可加肉桂3克;因食物不洁而引起的腹泻,可加玉枢丹1.5克,用开水吞服。

(3)脾虚:可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大便稀薄、苔薄、脉弱的症状,宜健脾化湿。党参9克,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扁豆12克,薏苡仁12克,炒莲肉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如出现四肢发冷的症状,可加附子9克(先煎),肉桂3克(后下);若五更腹泻,可加补骨脂9克,肉豆蔻9克。

(4)伤食:如果出现腹泻、腹胀痛、舌苔腻的症状,宜消导化滞。枳实9克,白术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大黄3克,六麯12克,山楂9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七)中成药

1. 木香槟榔丸,主治伤食腹泻,每日2次,每次9克。

2. 香连丸,主治湿热腹泻,每日3次,每次3克。

按摩穴位治疗儿童腹泻

任选以上穴位的一穴或者多穴进行按摩治疗均可缓解儿童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