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勾阑[1][套数]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2]。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3]。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4],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5]。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6],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7]”。高声叫:“赶散易得[8],难得的妆哈[9]!”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10]。见层层叠叠团坐[11]。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12],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13],不住的擂鼓筛锣。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14]。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15]。
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16]。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17],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18]。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19]。行行行说向城中过[20]。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21],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22]。我则道脑袋天灵破[23],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24]。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25]。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26]。
⊙作者简介⊙
杜仁杰(约1201—1282),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他由金入元,金哀宗正大年间,与麻革、张澄一起隐居于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拒不出仕。他性格诙谐,学识渊博,善以俚语入曲。其与元好问交好,互赠诗文。杜仁杰之子杜元素,曾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因子贵的缘故,杜仁杰去世后被赠封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追赠谥号文穆。
【注释】
[1]庄家:农户。勾阑:宋元时演出戏剧杂耍的场所。[2]官司:官府。差科:差役。[3]纸火:还愿用的香烛纸钱。[4]花碌碌:花花绿绿。纸榜:指演出海报。[5]那答儿:那边。闹穰穰(rǎng):人声嘈杂,乱哄哄的样子。[6]院本:金元时流行的一种戏剧演出形式,以调笑、歌舞为主。[7]么末:即杂剧。刘耍和:金时著名艺人,其故事后被编为杂剧上演。[8]赶散:指没有固定演出场所的民间戏班子。[9]妆哈:正规的全场演出。[10]木坡:观众坐的梯形看台。[11]团(luán):环绕。[12]觑(qū):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看。钟楼模样:指戏台。[13]迎神赛社:古时逢神诞或社日,按习俗要鼓乐迎神,祭祀祷告。[14]央人货:即殃人货,指害人精。[15]满脸句:形容黑白相间的脸谱。[16]直裰(duō):长袍。[17]临绝末:临结束的时候。[18]爨(cuàn):为宋杂剧、金院本的开场戏。拨:开始表演。[19]小二哥:指张太公的仆人。此角色应是前面所说的“央人货”改扮的。[20]行行行说:边走边说。[21]那:通“挪”。[22]皮棒槌:演出时所用的道具,又叫“磕瓜”,用以增加声音效果。[23]则道:只道。此人不知那皮棒槌打作两半是演出需要,只道是演员用力过猛所致。[24]刬(chǎn)地:平白无故地。[25]爆:胀。[26]驴颓:骂人话。指张太公。
【译文】
风调雨顺,百业安泰,都比不上咱农夫欢快。粮食、蚕桑收成都好,衙门里也没什么税差摊派。在村里向神前许下还愿,所以来到城里将祭物购买。正从街头走过,见垂挂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告示,那里特别热闹,人群挤挤挨挨。门扇由木条钉就,一个人手撑着把守,“请!”“请!”一声声喊不绝口。“来迟的话,客满了,可就坐不进喽!”又说:“一场两段杂剧,《调风月》先演,《刘耍和》排后。”高声叫:“野鸡班子哪里不见?包场子的正班可是绝无仅有!”收了我二百钱放进了门,入门就见木制的看台,成个坡形,环状的座位一层又一层。抬头望戏台像个钟楼模样,朝下看只见黑鸦鸦的人群。戏台上坐着几位娘们,又不是求雨或社日要迎神娱神,为何她们敲锣打鼓忙个不停?一个女孩儿转了几圈,不多久引出一伙演员。中间那副净真是丢人现眼:扎巾,顶头上插枝笔管;满脸涂着白粉,更抹上几道黑炭。不知他怎么混过一天?浑身上下,只穿件花布的直统袍衫。他念了些诗词,说了些韵语,口齿伶俐没错句。耍嘴皮有天没日,说不完的插科打趣。临末时低住了头,双脚并立,念了下场语。小品结束,开始了正剧。一个演员扮演张财主,他改扮小伙计。两人边走边谈行向城里。见一个小妇人帘儿下站立,老财主百计千方想娶她为妻。请伙计去把亲提,豆谷米麦,布绢纱罗,索要了一批批。他让财主往前挪就不敢往后挪,叫抬左脚便不敢右脚跨,翻来覆去花样大。张财主着恼将副净打,打折了手中的皮磕瓜。我只以为他脑袋开了花,只以为要打官司告到县衙,禁不住放声笑哈哈。只被一泡尿涨的没办法,原想再看下去却憋得忍不下。这老王八差点儿把我笑死。
【赏析】
元曲的写作强调“本色”和“当行”。本色是指浑然天成,率真自然。当行则指娴熟自如地表现散曲的特点。此曲绝好地体现了二者。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运用大量民间俗语,让一个憨厚粗朴的庄稼汉跃然纸上。同时,又结合庄稼汉的身份和其第一次进城看戏的特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不识”,设置冲突、误会,制造笑料。
整首曲子妙趣横生,极富生活气息。不仅如此,作者还借庄稼汉之口,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勾栏之景,从招呼客人的伙计到演员的化妆,从看台的布置到角色的活动,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为后人研究中国戏曲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