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老很灵的老偏方:老祖宗传下来的灵丹妙药(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中药老偏方

偏方是指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方,这些结合古代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秘方,汇聚了古今诸多名方、妙方、秘术,其用药独特,组方巧妙,对某些病症每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偏方在构成上,除了采用各类食材之外,运用最多的还是各种中草药。这些中药的方剂,包含了中医药的智慧,很多偏方、验方都能起到去除病根,不仅治标还治本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些能治病固本的中药小偏方。

内科

高血压 >>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情志失调,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等。中医上常用天麻、钩藤、罗布麻、夏枯草、决明子等几味药材来调理该病症。

偏方01 平肝降压汤

【用料】 天麻、杜仲、寄生、黄芩、益母草、山栀、朱茯神、夜交藤各10克,钩藤、川牛膝各12克,生石决明18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功效】 此方平肝潜阳。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胀头痛,眩晕,急中易怒,面红目赤,尿黄便结,舌红苔少、黄。

◎杜仲

方介绍

杜仲性温,味甘、微辛,归肝、肾经。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的降压作用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的。此外,近年的研究认为杜仲对血压具有化学降压药无法比拟的“双向调节”功能,即高血压患者服后可降压,低血压患者服后可升压。

偏方02 健脾化痰汤

【用料】 天麻、制半夏、白蒺藜、枳壳、陈皮各10克,炒白术、竹茹各12克,钩藤、茯苓各15克,炒薏米2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功效】 健脾化痰。治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如蒙、恶心呕吐、胸闷脘痞、纳食不佳、舌苔薄白。

◎陈皮

方介绍

陈皮性温,味辛、微苦,归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但阴津亏损。近代研究认为,陈皮的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

偏方03 西瓜皮决明子汤

【用料】 风干西瓜皮30克,决明子15克。

【做法】 加水煎汤,代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主治高血压。

偏方04 白芍杜仲汤

【用料】 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各15克,生黄芩6克。

【做法】 将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加水先煎半小时,再入生黄芩,继续煎5分钟。早、晚各服1次。

【功效】 对单纯性高血压头晕有治疗作用。

偏方05 荠菜车前草汤

【用料】 荠菜、车前草各15克。

【做法】 切碎,水煎服。

【功效】 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

偏方06 毛冬青钩藤方

【用料】 毛冬青90克,钩藤60克,牛膝20克,葛根30克。

【做法】 上3味,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 活血化瘀,祛风,主治高血压。

偏方07 滋肝补肾汤

【用料】 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茯苓、丹皮、泽泻各9克,枸杞、龟板各10克,炙草6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功效】 滋补肝肾。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盗汗等症。

◎熟地黄

方介绍

熟地黄即熟地黄,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

偏方08 夏枯草降压方

【用料】 夏枯草15克,生白芍10克,生杜仲12克,生黄芩6克。

【做法】 先将夏枯草、生白芍、生杜仲,以开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再加入生黄芩煎煮10分钟即可。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 本方降压作用慢而久,适合老年人。

◎夏枯草

方介绍

夏枯草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穗之作用较弱。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能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叶可代茶。

低血压 >>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本病病机主要为脾肾两亏,清阳不升,髓海空虚所致,治疗上应注重温脾肾,升阳气。中医常运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等几味药材来调理该病症。

偏方01 黄芪官桂汤

【用料】 生黄芪、党参各15克,官桂10克,黄精20克,大枣10枚,生甘草6克。

【做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功效】 补气养血。治低血压,伴有头晕、自汗、心悸、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

◎黄精

方介绍

黄精性平,味甘,归肺,脾,肾经。能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羸瘦、风癞癣疾。同时,黄精也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

偏方02 人参黄芪熟地黄枸杞汤

【用料】 人参6克(或党参15克),黄芪、熟地黄、淮山药各25克,山茱萸、枸杞 各20克,牡丹皮、泽泻、麦门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做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 补气滋阴,用治低血压。

◎人参

方介绍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人参对低血压者有一定的补益效果。

偏方03 党参黄精甘草汤

【用料】 党参、黄精各30克,甘草10克。

【做法】 将上药水煎顿服,每日1剂。

【功效】 补气升压。治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短气、自汗、倦怠等症状。

偏方04 补肾益气方

【用料】 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黄、山茱萸各10克,枸杞9克,黄精12克。

【做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对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有治疗效果。症见头晕耳鸣、健忘、嗜睡等。

偏方05 补心益脾方

【用料】 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黄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

【做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对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有治疗功效。症见神疲气短、食少等。

偏方06 西洋参茯苓汤

【用料】 西洋参片6克,茯苓片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精瘦肉100克,盐适量。

【做法】 将药物放入砂锅,加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煮沸入精瘦肉,文火炖煮3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日1剂,分2次喝汤食肉。

【功效】 对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有疗效。

偏方07 高丽参炙甘草汤

【用料】 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做法】 小火水煎2小时,顿服。

【功效】 补气。适用于久立久卧突然起身时出现眼前发黑的体位性低血压症。

◎高丽参

方介绍

高丽参性温,味甘、微苦,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等作用。高丽参可治疗失眠、低血压等病症。

偏方08 山药天花粉煎剂

【用料】 山药、天花粉各30克。

【做法】 水煎2次,混合药液,每日分2次服。

【功效】 气阴双补。治疗因低血压而乏力、口渴者。

◎天花粉

方介绍

天花粉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燥的功效。

肝炎 >>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它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肝炎可以引起身体内一系列不适症状,使肝功能指标异常。

偏方01 茵栀大黄汤

【用料】 茵陈30克,栀子10克,大黄30克,车前子5克。

【做法】 以上几味水煎服,1日2次。

【功效】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治疗作用。用于黄疸鲜明、目黄身黄、口苦喉干者。

◎栀子

方介绍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肺、胃、三焦经。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

偏方02 龙胆草鸡苦胆

【用料】 龙胆草30克,鲜雄鸡苦胆1个。

【做法】 龙胆草水煎汁,和鲜雄鸡苦胆汁同服,1日2次。

【功效】 清热利湿,治肝胆湿热型肝炎,常见症状有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等。

◎龙胆草

方介绍

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龙胆、尾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前3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龙胆草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可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等。

肝硬化 >>

肝硬化在中医中属于“肋痛”“积聚”“膨胀”等范畴,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水肿、腹水、肠胃道出血、溃疡、肌肉软弱、大便失常等。治疗上应注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肾扶阳。中药常运用柴胡、当归、苍术、丹参、黄芪等几味药材来调理该病。

偏方01 疏肝活血汤

【用料】 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克,茯苓、太子参、黄芪各15克,炙甘草6克。

【做法】 以上几味共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疏肝健脾,佐以活血。治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早期患者服用效果佳。对因肝硬化引起的大多数症状有一定疗效。

◎柴胡

方介绍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肋胀痛、月经不调等症。柴胡注射液还具有抗肝损伤,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功效,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与川芎、香附等配伍使用,疏肝解郁作用更好。

偏方02 健脾利湿汤

【用料】 苍术、白术、厚朴、泽泻、陈皮各10克,茯苓、车前子各20克,陈葫芦瓢60克。

【做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 健脾利湿,理气行水。治水湿内阻型肝硬化,对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经症如腹胀如鼓、恶心、舌质红等有一定疗效。

◎苍术

方介绍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湿困脾胃、脘痞腹胀、呕恶泄泻、风湿外感、寒湿着痹、脚气、夜盲症。苍术主要有效成分是以β-桉叶醇及茅术醇为代表的挥发油,燥湿健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等。

偏方03 泡桐树皮汤

【用料】 泡桐树皮10克,厚朴10克,川芎8克,胡椒6克。

【做法】 水煎服,1日2次。

【功效】 对水湿内阻型肝硬化腹水有治疗作用。对因肝硬化引起的腹膨如鼓、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少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偏方04 甘遂大戟酒

【用料】 甘遂12克,大戟12克,肉豆蔻12克,白酒500克,猪膀胱1只。

【做法】 将4味药捣烂,与酒拌匀,共入猪膀胱内。将猪膀胱固定于患者脐部2~3日。

【功效】 对因肝硬化而产生的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少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偏方05 香橼消胀汤

【用料】 大腹皮30克,香橼、莱菔子、神曲各20克,川朴、鸡内金各15克,砂仁、干蝼蛄各10克,益母草100克,鳖甲30克。

【做法】 上药共水煎至300毫升,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对肝硬化腹水有治疗作用。

偏方06 半枝莲汤

【用料】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各30克,党参、丹参、白术、当归、赤芍、白芍、鸡内金、熟地黄、枳实、枳壳、车前子、香附各10克,三棱、桃仁、红花、甘草各5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对肝硬化有治疗作用。

偏方07 祛瘀通络汤

【用料】 丹参、牡蛎各30克,当归、炮甲各15克,郁金、桃仁、红花、青皮、赤芍各1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治气滞血瘀型肝硬化。

◎丹参

方介绍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的肝硬化患者。此外,如果目黄、尿黄者可在此方基础上加菌陈、金钱草各15克。

偏方08 益气化积汤

【用料】 黄芪、丹参、泽兰叶、黑豆皮各20克,芍药、败酱草各15克,白术、茯苓、泽泻、郁金、当归、莱菔子各12克。

【做法】 水煎服,并送紫河车粉、水牛角粉各3克,三七粉6克,二丑粉9克。每日3剂。

【功效】 对肝硬化腹水有治疗作用。

◎泽兰

方介绍

泽兰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等,对肝硬化、肝腹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脂肪肝 >>

脂肪肝以患者右肋疼痛、不适、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因脂肪在肝内堆积所致。本病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而起,如酗酒、糖尿病、肝炎病人吃糖过多等原因都会引起脂肪肝。

偏方01 丹红黄豆汁

【用料】 丹参100克,红花50克,黄豆1000克,黄酒、冰糖适量。

【做法】 丹参、红花冷水泡1小时,水煎2次,滤汁备用。黄豆泡1小时,加水和少许黄酒煮,滤汁。两汁混合加冰糖蒸2小时,冷却装瓶。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饭后服用。

【功效】 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红花

方介绍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此方孕妇慎用。

偏方02 疏肝化瘀汤

【用料】 枳实、茯苓、三棱、赤芍、丹参、虎杖各10克,白术、党参、黄芪各15克,柴胡12克,三七粉30克,山楂3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此方健脾益气,疏肝化瘀。治气虚血瘀型脂肪肝,改善因脂肪肝病而引起的胁下刺痛、气短乏力、红缕血痣等症状。

◎茯苓

方介绍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茯苓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独特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偏方03 理气和中汤

【用料】 苍术、陈皮、皂角刺、胆南星、香附、决明子各10克,半夏、茯苓、柴胡、白芍、枳实各12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化痰祛湿,理气和中。治痰湿内阻型脂肪肝。

偏方04 柴胡理气汤

【用料】 柴胡、白芍、山楂各12克,枳壳、香附、虎杖、陈皮、川楝子、郁金、莱菔子各10克,甘草6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治肝郁气滞型脂肪肝病。

偏方05 茵陈玉米须

【用料】 玉米须100克,茵陈50克,山栀子25克,广郁金25克。

【做法】 水煎,去渣。每日2或3次分服。

【功效】 清利湿热。用治黄疸型肝炎、脂肪肝,有降低血脂之作用。

偏方06 枸杞桂圆膏

【用料】 枸杞、桂圆肉、何首乌各等量。

【做法】 加水,小火多次煎煮,去渣取汁,继续煎熬浓缩成膏。每次10~20毫升,沸水冲服。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安神。对肝肾阴虚型脂肪肝,有一定疗效。

偏方07 佛手香橼汤

【用料】 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少量。

【做法】 前两味共水煎,取汁,加少量白糖。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对肝郁气滞型脂肪肝,有一定食疗功效。

◎香橼

方介绍

香橼性温,味辛、苦,归肝、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消胀降痰的功效。香橼味中的“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入肝经而能疏理肝气而止痛。常配柴胡、郁金、佛手等同用。

偏方08 丹参陈皮膏

【用料】 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做法】 将丹参、陈皮加水煎煮,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 可活血化瘀、行气祛痰,对脂肪肝病有一定疗效。

◎陈皮

方介绍

陈皮性温,味辛、微苦,归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呕吐。

感冒 >>

中医认为,寒邪引发的感冒为风寒感冒;火热邪气过强引起的感冒为风热感冒;还有夏季常见的由湿邪造成的暑湿感冒。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上应各有注意。风寒型感冒应讲究辛温解表;风热型感冒应讲究辛凉解表,而暑湿型感冒绝非单纯的阳证、热证、实证,而常伴有气虚、阴伤的症候。

偏方01 宣肺散寒汤

【用料】 柴胡5克,茯苓10克,陈皮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荆芥3克,防风10克,黄芩15克,杏仁10克,麻黄4克,苏子10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治风寒感冒,能改善鼻塞、流涕、咳嗽、恶寒重、头痛、肢体酸楚、脉浮等症状。

◎桔梗

方介绍

桔梗性微温,味苦、辛,归肺经。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能宣肺、祛痰、镇咳、利咽、抗炎、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主治外感咳嗽,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症。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偏方02 解表清热汤

【用料】 竹叶15克,石膏20克,甘草5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薄荷4克(后下),什胆2丸(送服)。

【做法】 每日1剂,连服3剂。

【功效】 辛凉解表,祛风清热。改善感冒引起的发热、汗出不畅、头痛、鼻塞、咳嗽、咳黄黏痰、脉浮数等症状。

◎竹叶

方介绍

竹叶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归心、肺、胃经。竹叶能清心利尿,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常配生地黄、甘草梢;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常配生石膏、麦冬等。

偏方03 清暑利湿汤

【用料】 青蒿20克,杏仁10克,薏米30克,佩兰10克,石膏20克,滑石粉20克,陈皮8克,甘草5克,黄芩10克,茯苓20克,车前子10克,羚羊角粉2克(冲服)。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解表,清暑,祛湿。

偏方04 香薷饮

【用料】 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白糖适量。

【做法】 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

【功效】 解表清暑。适用于夏季感冒。

偏方05 苍术贯众方

【用料】 苍术、贯众各15克。

【做法】 以上两味共水煎3次,代茶饮用。

【功效】 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偏方06 五神汤

【用料】 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6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

【做法】 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鲜姜,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功效】 发散风寒,祛风止痛。

偏方07 感冒茶

【用料】 贯众、板蓝根各30克,甘草3克。

【做法】 以上3味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 清热利咽。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及咽喉肿痛。

◎贯众

方介绍

贯众性寒,味辛、苦,归肺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时邪外感偏热者(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红、咽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偏方08 清热感冒茶

【用料】 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

【做法】 以上几味同放入大茶缸中用沸水冲泡,片刻后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咽痛。

◎板蓝根

方介绍

板蓝根性寒,味苦,无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主治高热头痛、烂喉丹痧、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咽肿。

咳嗽 >>

咳嗽较典型的证型有风寒型、风热型、燥热伤肺型、痰湿蕴肺型、痰热壅肺型等,治疗时需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调理。风寒型咳嗽治疗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型咳嗽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燥热伤肺型咳嗽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痰湿蕴肺型咳嗽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痰热壅肺型咳嗽治疗宜清热化痰。

偏方01 温肾散寒汤

【用料】 熟地黄、淮山药各30克,党参15克,当归、鹿角霜、杏仁、川贝母、桑白皮、陈皮、黄芩、白茯苓、僵蚕、甘草各10克,鸡内金、炙麻黄、蝉蜕、炒葶苈子各6克。

【做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散寒化痰,治咳嗽短气、吐痰清稀、面白微浮、汗出肢冷。

◎党参

方介绍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和脾胃,除烦渴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该品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常与黄芪、白术、山药等配伍应用。

偏方02 益肺化痰汤

【用料】 茜草9克(鲜品加倍),橙皮18克。

【做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补益肺气,燥湿化痰。对肺气不足,对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自汗、易于感冒、脉弱等有疗效。

◎茜草

方介绍

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对严重咳嗽致咳血也有疗效。橙皮即黄果皮,性温,味辛、微苦,归脾、肺经。也能治咳嗽,化痰。两者结合,能化痰止咳。

偏方03 润肺止咳汤

【用料】 桑叶、杏仁、黄芩、象贝母、炒栀子、沙参各10克,白茅根、芦根各15克,甘草3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功效】 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用于干咳少痰、形寒身热等症。

偏方04 葱白甘草汤

【用料】 葱白3根,甘草10克。

【做法】 先煎煮甘草10分钟,加葱白,稍煮片刻即可。一日2次服用。

【功效】 对痉挛性咳嗽(尤以百日咳多见)有治疗作用。

偏方05 化痰止咳汤

【用料】 葛根30克,红花6克,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做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化痰止咳,解痉活血。治肺阴亏耗,对咳嗽、气短、痰多、精神疲软、动则气急、头昏腰酸、胎薄腻等症有疗效。

偏方06 冰糖黄精

【用料】 黄精30克,冰糖50克。

【做法】 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功效】 清肺,理脾,益精。

偏方07 浙贝母丸

【用料】 浙贝母45克,杏仁45克、甘草9克。

【做法】 捣碎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含2~3九。

【功效】 含化咽津,可清肺热,化痰。治肺热咳嗽痰多、咽干。

◎浙贝母

方介绍

浙贝母性寒,味苦,归心、肺经。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

偏方08 百部汤

【用料】 百部25克,白及20克,瓜蒌25克,蜂蜜20克。

【做法】 先将上3味共水煎,去渣取汁,再调入蜂蜜搅匀,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润肺止咳,清热止血。用治痰中带血及肺结核久咳。

◎百部

方介绍

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可配合紫菀、款冬花、黄芩、白及等同用。百部还可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瘙痒。

咳嗽 >>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为内、儿科常见病之一。其症状为发热、呼吸急促,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痰见血丝。本病患者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者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一旦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已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偏方01 麻黄汤

【用料】 甘草、麻黄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

【做法】 水煎服。分多次服,每日1剂,连服2~3日。

【功效】 对因肺炎而引起的烦渴、发绀、气促、鼻翼翕动等症有疗效,适用于小儿高热无汗或微汗、肺炎症状明显者。

◎麻黄

方介绍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对肺炎有疗效。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

偏方02 桔梗甘草方

【用料】 桔梗50克,甘草50克,重楼50克,红曲50克。

【做法】 以上4味药,分别挑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每日3~4次,每次2~4克。用水50~100毫升,煎30分钟,等凉服。

【功效】 止咳,祛痰。

◎甘草

方介绍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还能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偏方03 白茅根鱼腥草

【用料】 白茅根30克,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3天。

【功效】 清热解毒,消炎。治肺炎。

偏方04 文蛤粉汤

【用料】 文蛤粉、麒麟菜、芦根、薏苡仁各30克,桃仁10克,冬瓜仁15克。

【做法】 上6味药放入砂锅,加水煎煮,连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清肺解毒,化痰止咳。治肺炎。

偏方05 昆布海带根汤

【用料】 昆布、海带根各30克,知母15克,桔梗、浙贝各10克。

【做法】 上药连煎2次,2次煎液混合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治疗肺炎、支气管炎。

偏方06 马勃白矾丸

【用料】 马勃粉200克,白矾粉20克,蜂蜜适量。

【做法】 将前两味混合,加蜂蜜调制为丸服用。

【功效】 对支气管肺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07 石膏朱砂散

【用料】 生石膏、川贝母各9克,天竺黄、朱砂各6克,麝香、牛黄各0.6克。

【做法】 研末服。

【功效】 对细菌性肺炎有治疗作用。

◎生石膏

方介绍

生石膏性微寒,味辛、甘,归肺、胃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有解热,镇痉,消炎等作用。

偏方08 大青叶芦根汤

【用料】 大青叶60克,芦根30克,猪胆汁20克。

【做法】 将前2味药水煎,取汁。用煎汁冲服猪胆汁5克,每日2次。

【功效】 对大叶性肺炎有治疗作用。

◎大青叶

方介绍

大青叶性寒,味苦,无毒,归肝、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能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胃肠炎、丹毒、吐血、黄疸、喉痹、口疮等。

肺气肿 >>

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实由于支气管长期发炎,管腔狭窄、阻碍呼吸,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膨胀、破裂,损害和减退肺功能而形成。其主要症状有咳嗽、多痰、气急、发绀,持续发展可导致肺心病。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咳嗽、喘息、痰饮的范畴。

偏方01 补骨脂熟地黄方

【用料】 补骨脂、莱菔子各16克,熟地黄24克,炒山药18克,山茱萸、茯苓、枸杞、党参、炒白术,陈皮、炙冬花、炙紫菀各12克,冬虫夏草6克。

【做法】 以上几味共水煎服。

【功效】 治肺气肿晚期,对因肺气肿而导致的痰多、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有疗效。

◎补骨脂

方介绍

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归肾、脾、胃、肺经。能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斑秃、银屑病等。

偏方02 党参茯苓汤

【用料】 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法半夏各9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

【做法】 水煎服。上、下午各服1次,每日1剂。

【功效】 益气补肺。治肺气肿、肺气虚弱型慢性气管炎、病后虚弱、气短喘促、乏力自汗、咳嗽无力、痰稀白、易感冒等。

◎法半夏

方介绍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块茎入药,有毒。法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结合党参、茯苓等使用,能益气补肺,治肺气肿有一定的疗效。

偏方03 麻黄乌梅膏

【用料】 麻黄30克,乌梅60克,冬花40克,地龙20克。

【做法】 水煎成浓汁后,加适量冰糖浓缩成膏状,每次服6~9克,每日3次。

【功效】 治肺气肿。

偏方04 苏子白芥子方

【用料】 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偏方05 桑白皮汤

【用料】 桑白皮6克,麻黄、桂枝各4.5克,杏仁14粒(去皮),细辛、干姜各4.5克。

【做法】 上药加水共煎服。

【功效】 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对肺气肿有一定治疗功效。

偏方06 沙参补气方

【用料】 沙参12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9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偏方07 麦冬人参方

【用料】 人参、沉香各6克,麦冬、五味子、补骨脂、枳实各9克,山茱萸、陈皮各10克,胡桃肉15克。

【做法】 以上几味共水煎服。

【功效】 治肺气肿、肺心病引起的虚喘、自汗、精神疲乏、无力等。

◎麦冬

方介绍

麦冬性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还能润肺止咳,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对肺气肿也有一定的疗效。

偏方08 黄芩瓜蒌仁煎剂

【用料】 黄芩、瓜蒌仁、半夏、胆南星、陈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9克。

【做法】 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功效】 清肺化痰。适用于痰热所致的肺气肿者。

◎瓜蒌仁

方介绍

瓜蒌仁性寒,味甘,归肺、胃、大肠经。瓜蒌仁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肺痈吐脓、胸痹胁痛、肺气肿、乳痈、肠燥便秘等症。

黄疸 >>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中医辨证可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阳黄又可看情况,热重于湿者需清利湿热退黄;湿重于热者需利湿化浊,佐以清热。阴黄也有寒湿困脾和脾虚湿滞之分,寒湿困脾者需温阳健脾,化湿退黄;脾虚湿滞者需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偏方01 利湿活血汤

【用料】 茵陈、郁金、溪黄草各20克,栀子、黄柏、车前草各10克,黄连4克,生地黄、金钱草各15克,甘草、大黄各3克,什胆丸4粒。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清热利湿。治身目俱黄、口干而苦、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溪黄草

方介绍

溪黄草性寒,味苦,归肝、胆、大肠经。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型肝炎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

偏方02 清热解毒汤

【用料】 知母、青蒿、郁金各15克,玄参、金银花、车前草各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板蓝根、生地黄、白花蛇舌草各20克,牡丹皮5克,水牛角2克,什胆丸4粒。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对黄疸色如浮金、高热烦渴等有治疗作用。

◎知母

方介绍

知母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属清热下火药,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能治疗因黄疸引发的高热烦渴、胁痛腹满、躁动不安等症。

慢性胆囊炎 >>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一般患者有轻重不同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不适感、持续性疼痛或右肩胛区放射性疼痛、胃中有灼热感、嗳气、反酸,特别是在饱餐后或食油煎及高脂肪食物后加剧。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进食油腻食品、寒温不调、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通降失常而成。

偏方01 乌梅茵陈蜜露

【用料】 乌梅肉60克,绵茵陈30克,蜂蜜250克。

【做法】 乌梅、绵茵陈洗净水煎,复渣再煎,去渣,把2次煎出液和匀。在药汁中加蜂蜜,搅匀,放入瓷盆内,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冷却备用。饭后开水送服,1次1~2匙,1日2次。

【功效】 利胆祛湿。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乌梅

方介绍

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尿血、蛔厥腹痛、呕吐。同时,也可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

偏方02 柴胡白芍方

【用料】 柴胡12克,白芍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黄芪19克,黄连6克,半夏10克,陈皮、茯苓、泽泻各12克,防风10克,羌活、独活各8克,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

【做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利胆和胃。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白芍

方介绍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SGPT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SGPT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

偏方03 黑豆牛胆散

【用料】 鲜牛胆2枚,黑豆100克,郁金、半夏、枳壳、白术各30克。

【做法】 将药物装入鲜牛胆,待胆汁渗完,焙干,研为末。每次冲服5克,日3~4次。

偏方04 野荞麦核桃方

【用料】 野荞麦块根10克,核桃3个。

【做法】 将野荞麦块根洗净,与3个核桃仁一起嚼服,每日2次,饭后服。

【功效】 对急、慢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功效】 对慢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05 茵陈栀子剂

【用料】 茵陈30克,山栀子15克,广郁金15克。

【做法】 水煎去渣。1日2~3次分服。

【功效】 清热解郁、利胆。治慢性胆囊炎及胃脘不适或隐痛、痛连肩背、呃逆嗳气、四肢怠倦等症状。

偏方06 连翘白蔻仁方

【用料】 连翘、白蔻仁各10克,板蓝根20克。

【做法】 水煎服。

【功效】 对慢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07 蒲公英汤

【用料】 蒲公英100克。

【做法】 采鲜蒲公英全草100克,水煎服,连续服用多日。

【功效】 对慢性胆囊炎恢复期,急性、亚急性胆囊炎之辅助治疗作用。

◎蒲公英

方介绍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对胆囊炎有疗效。

偏方08 柴胡青蒿煎剂

【用料】 柴胡、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法半夏各10克,白芍6~10克,威灵仙15~30克,生甘草3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疏肝利胆,和胃。治慢性胆囊炎。

◎威灵仙

方介绍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之功效。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还发现能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威灵仙。

急性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常因胆囊内结石阻塞胆道使胆汁滞留形成对胆囊的慢性刺激所引起,也可因肝脏的长期炎症,使肝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病变所引起。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患者患病以后可有上腹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腹痛可为针刺样或刀割样,并有规律性发作。

偏方01 柴胡枳壳汤

【用料】 柴胡12克,枳壳12克,延胡索12克,黄芩12克,川楝子12克,生大黄10克。

【做法】 共水煎,生大黄后下。1日2次。

【功效】 利胆行气。治急性胆囊炎,对因胆囊炎引起的右上腹间歇性绞痛或闷痛、食欲减退、轻度恶心呕吐有一定疗效。

◎枳壳

方介绍

枳壳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的功效,用于胸膈痰滞、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枳壳对急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偏方02 茵陈金钱草汤

【用料】 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郁金6克,山栀6克,生大黄10克,枳壳12克,蒲公英20克,归尾15克,赤芍12克。

【做法】 共水煎,生大黄后下。1日2次。

【功效】 清热祛温。治急性胆囊炎,对因胆囊炎引起的持续性胀痛、高热等症有疗效。

◎金钱草

方介绍

金钱草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石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现代研究,该品还具有排石,抑菌,抗炎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偏方03 黄白汤

【用料】 大黄45克,白芍60克。

【做法】 加水煎,去渣。频服,以缓泻为度,日2次。

【功效】 对急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04 茵陈板蓝根汤

【用料】 茵陈30克,栀子6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黄连3克,生大黄12克,芒硝9克,生石膏20克,板蓝根20克,鲜生地黄15克,厚朴9克,金钱草60克。

【做法】 水煎服。1日2次。

【功效】 解毒排脓。治脓毒型急性胆囊炎。

偏方05 蒲公英茵陈汤

【用料】 蒲公英30克,茵陈30克,红枣6粒。

【做法】 水煎服,或水煎去渣,加白糖服。

【功效】 利胆解毒,治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右胁疼痛、痛连肩背、发热口渴、时有呕吐、轻度黄疸。

偏方06 大黄郁金汤

【用料】 生大黄、郁金各10克,山楂、金铃子各120克,积雪草2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对急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07 苍术陈皮煎剂

【用料】 苍术10克,陈皮6克,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甘草10克,大黄6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效】 对急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苍术

方介绍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散寒的功效。苍术主要有效成分是以β-桉叶醇及茅术醇为代表的挥发油,能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等。

偏方08 大黄黄柏煎剂

【用料】 大黄、黄柏、柴胡各12克,白芍、枳实、半夏、郁金各9克,龙胆草6克,干姜10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效】 对急性胆囊炎有治疗作用。

◎龙胆草

方介绍

龙胆草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痹、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腹泻 >>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症,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常伴有腹痛等。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控制感染、补液等措施,中医在治疗上则注意清热化湿、止泻治痢、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散寒回阳。

偏方01 清热止泻汤

【用料】 葛根20克,黄芩15克,黄连3克,枳壳15克,厚朴5克,陈皮10克,甘草3克,延胡索10克,升麻3克,白头翁20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对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有治疗作用。

◎葛根

方介绍

葛根性平,味甘、辛,归脾、胃经。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偏方02 化湿治痢汤

【用料】 大黄、枳实、厚朴、地榆、甘草、升麻各5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白头翁20克,延胡索10克,陈皮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连6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清热解毒,化湿止泻。治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黄芩

方介绍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泻火解毒,止血,降血压,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黄芩在临床应用中抗菌效果比黄连还好,且人体使用后不产生抗药性。

偏方03 散寒化湿汤

【用料】 苍术、法半夏各10克,厚朴、陈皮、白术各5克,枳壳、白芍、黄芩各15克,葛根、白头翁各20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对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闷食

少、恶寒、头痛、肢体酸楚有治疗作用。

偏方04 朱蕉赪桐方

【用料】 朱蕉赪 、桐根、朱槿根各适量。

【做法】 以上3味药各取10~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腹胀、腹痛、痢疾便下红白、里急后重等有治疗作用。

偏方05 回阳救急汤

【用料】 党参15克,边尾参10克,白术5克,陈皮10克,炙甘草3克,茯苓15克,肉桂3克(焗),焙附子10克,干姜5克,五味子4克,白芍15克,什胆丸2粒(送服)。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

【功效】 对吐泻过甚、厥冷有治疗作用。

偏方06 红糖无花果叶

【用料】 无花果鲜叶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无花果鲜叶切碎,加入红糖同炒研末。以开水送服,1次喝下。

【功效】 对经年腹泻不愈有明显疗效。

偏方07 赤石脂方

【用料】 赤石脂18克,炒白术9克,干姜3克,麦芽15克。

【做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服。

【功效】 对虚塞型久泻有治疗作用。

◎赤石脂

方介绍

赤石脂性温,味甘、涩、酸,无毒,归脾、胃、心、大肠经。具有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外伤出血等。

偏方08 生姜黄连

【用料】 生姜160克,黄连40克。

【做法】 上两味切成黄豆粒大小的小块。用文火烤,待生姜烤透时,去生姜,只将黄连研末,1次4克,空腹频服。

【功效】 治慢性腹泻。

◎黄连

方介绍

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黄疸、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耳道流脓等。

中风 >>

中风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也称卒中。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中医上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偏方01 活血祛瘀汤

【用料】 白芍、牡蛎、龙骨、牛膝、龟板、石决明、钩藤各15克,麦冬10克,代赭石20克,羚羊角1克,生地黄20克,什胆丸2粒。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服药见效后,每隔3天服1剂。

【功效】 滋肾养肝,平熄内风。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等。

◎牛膝

方介绍

牛膝性平,味苦、酸,归肝、肾经。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偏方02 益气活络汤

【用料】 丹参10克,当归10克,没药6克,乳香6克,黄芪20克,桃仁15克,红花8克,炮穿山甲4克,地龙10克,边尾参10克,生地黄20克,制附子10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2周。

【功效】 益气活血通络。治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全身麻木、感觉丧失等。

◎没药

方介绍

没药性温,味苦、辛,无毒,归肝、脾、心、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心腹诸痛、癥瘕、痈疽肿痛等。

头痛 >>

头痛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许多疾病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大多无特异性,且痛过如常,但有些头痛症状却是严重疾病的信号。疼痛的性质有昏痛、隐痛、胀痛、刺痛等。中医认为,本病也称“头风”,多因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所致。

偏方01 清热止痛汤

【用料】 苍耳子10克,升麻5克,细辛3克,生地黄20克,牛膝15克,代赭石20克,菊花15克,黄芪15克,延胡索10克。

【做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连服3剂。

【功效】 有宣化湿浊,清热止痛的功效。治头痛昏沉、首重如裹、肢体重着。

◎苍耳子

方介绍

苍耳子性温,味苦、甘、辛,有小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苍耳草或全草亦可作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

偏方02 芎芷麻汤

【用料】 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黄9克,天麻10克,荆芥穗1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蜈蚣2条。

【做法】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量酌减。

【功效】 祛风解表,除湿化痰,疏通经络。治外感所致痰湿内停引起的头痛。

◎川芎

方介绍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经。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适宜治疗瘀血阻滞的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月经过多者、孕妇亦忌用川芎。

风湿性关节炎 >>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其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其还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偏方01 青风藤菝葜汁

【用料】 青风藤15克,菝葜50克。

【做法】 将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置保温瓶中。再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与之前煎的药汁混匀,代茶饮。1日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

【功效】 对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痛势较剧者饮其可缓解症状。

◎青风藤

方介绍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等的藤茎,6~7月割取藤茎,除去细茎、枝叶,晒干;或用水润透,切段,晒干。青风藤性辛,味苦,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等。菝葜能治“腰背寒痛,风痹”。

偏方02 枸骨叶茶

【用料】 枸骨叶500克,茶叶500克。

【做法】 上2味晒干共研粗末,和匀,加入适量面粉糊作黏合剂,用模具制压成方块状,每块重约4克烘干即可,瓷罐密贮备用。每日2次,每次1块,以沸水冲泡10分钟,温服。

【功效】 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舌苔黄燥有治疗作用。

◎枸骨叶

方介绍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枸骨叶性凉,味苦,归肝、肾经。化学成分含三萜烯、咖啡因、皂苷、鞣质、苦味质,具有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的功效。能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膝痿弱等。脾胃虚弱者使用枸骨叶时需配伍键胃药使用。

偏方03 臭梧桐方

【用料】 豨莶草200克,臭梧桐500克。

【做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早、晚各服6克,开水送下。也可用豨莶草、臭梧桐各等份,共研细末后水泛为丸如梧子大,用黄酒送服4.5克。

【功效】 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豨莶草

方介绍

豨莶草性寒,味苦、辛,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症。

偏方04 仙灵脾饮

【用料】 仙灵脾15克,川木瓜12克,甘草9克。

【做法】 上3味加水适量煎汁,或将上3味制粗末,装入热水瓶内,开水泡透,饮之。每日1剂,不拘时服。

【功效】 对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有治疗作用。

◎仙灵脾

方介绍

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可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等。

偏方05 僵蚕良姜茶

【用料】 白僵蚕、高良姜各等份,茶叶适量。

【做法】 将白僵蚕、高良姜共研细末,和匀,瓷罐密贮备用。每日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绿茶3~5克煎汤或沸水冲泡茶叶,调服。

【功效】 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适用于平时患有四肢关节冷痛,或每遇阴雨寒湿气候而作痹痛者。

◎白僵蚕

方介绍

白僵蚕性平,味咸、辛,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跌打损伤、风湿痛等。

偏方06 独活茶

【用料】 独活20克。

【做法】 将上药以水煎煮代茶饮。

【功效】 对风湿性关节炎,伴有腰膝酸痛、手脚挛痛等有治疗作用。

偏方07 温经除湿汤

【用料】 鸡血藤150克,川芎60克,当归、亦芍、白芍各50克

【做法】 水煎取药汁,加入适量冰糖,熬成浓膏,每次8~15克,每日3次。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08 龟板杜仲酒

【用料】 龟板(乌龟的腹甲)、杜仲、白酒各适量。

【做法】 将前两味浸入白酒内,40天后可服用。

【功效】 祛湿宣痹。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偏方09 巨胜薏苡仁酒

【用料】 巨胜子(即芝麻,炒香)300克,薏苡仁300克,大生地黄480克

【做法】 上3味袋盛,加白酒1500毫升浸10~15日,取上清液。每服30毫升,每日2次。

【功效】 对肝肾亏损型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偏方10 祛湿通络丸

【用料】 鹿衔草120克,海桐皮10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60克。

【做法】 共研细末,加入姜汁做成小丸,每日8~15克,每日3次。

【功效】 祛湿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

◎鹿衔草

方介绍

鹿衔草性温,味甘、苦,归肺、胃、肝、肾经。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血,主治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偏方11 松子四味汤

【用料】 松子10~15克,当归、桂枝、羌活各6克,黄酒适量。

【做法】 松子及3味中药加水和与水等量黄酒共煎。每日2次分服。

【功效】 活血,通络,祛风。治风湿性关节痛。

◎羌活

方介绍

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膀胱、肾经。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羌活祛风湿的作用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

癫痫 >>

癫痫,此病民间俗称“羊癫疯”,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偏方01 橄榄郁金煎剂

【用料】 橄榄500克,郁金250克,明矾250克。

【做法】 橄榄捣烂,同郁金加水适量煮成浓汁,去渣后再微火浓煎2次,过滤后加明矾,收成膏。每次1匙,温水送服,每日2或3次。

【功效】 行气解郁。用治小儿癫痫。

◎郁金

方介绍

郁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大,黄色,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即成中药。郁金性寒,味辛、苦,归肝、心、肺经。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

偏方02 红茶明矾丸

【用料】 红茶500克,明矾500克,糯米100克。

【做法】 先将糯米加水少许煎煮,待米开花后取汁,备用。红茶及明矾捣碎,研为细末,用糯米汁调匀捏成丸如小豆般大。发病前服49粒,浓茶水送下。

【功效】 凉肝胆,除烦躁。用治癫痫。

◎明矾

方介绍

明矾又名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明矾性寒,味酸、涩,有毒,故具有较强的抗菌、收敛作用,可用作中药。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疮痔疼痛、带下阴痒、脱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