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和四库全书
旧时图书分为经、史、字、集四类,将这四类书,藏在四库,所以也称它们为“四库”。
在唐代,唐玄宗时期的集贤院把这四类书分为四部,是这样分的:
我们先来说典籍。
(1)经,称为甲部;
(2)史,称为乙部;
(3)子,称为丙部;
(4)集,称为丁部。
几千年来,我国历代著述太多了,图书的数量多得人们常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书多,它们遭的灾害也多,天下统一时如秦代,为了推行愚民政策就焚书,天下大乱时,毁于兵火的书就更多。但是,我们毕竟是喜欢图书的民族,每当天下太平时就又收集书籍。就这样屡毁屡修,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所收的图书达到了3470部,79018卷,估计达到了八亿多字。从乾隆到现在,新发现的文献加上那时禁毁的、存目的图书就更多了。
唐玄宗开元年间收集图书,分藏长安、洛阳两地,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1772年开始编修,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中毁书则更多。
这么多的书,谁也不可能全部读完,也没有必要读完。正像哲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现在任何一门学问的图书都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但是人们不可不读的重要典籍就是那么几十部甚至十几部。
那么,我们要达到国学入门的水平,需要读哪些书呢?哪些书是必须读的呢?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梁启超先生、胡适先生等大学者都应约拟定过“国学必读书”和“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些书目对于今天想要达到国学入门水平的人来说,还是太多太繁了。倒是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古籍导读》中所载的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所拟的《初学必读古籍简目》比较符合现今人们国学入门的需要(书后附三家书目)。
再往简里说,朱自清先生写的《经典常谈》中的经典,是国学入门的必读书。朱自清先生的朴实而高明的见解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指导作用。他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的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史书、集部;还包括要读懂这些书必须懂的“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朱自清先生认为,经典训练不但不应废止,而且应该扩大范围,不以经为限。他告诉我们现代学习经典的入门书应该是:
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完成的。这种书应该让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比很多“国学概论”和文学史之类的书都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