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就问吧:有关中国文化的600个趣味问题(彩图精装)](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19/813419/b_813419.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是谁“对牛弹琴”?
人们常把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说话之人白费口舌称为“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当初真的有人对牛弹琴吗?
“对牛弹琴”出自南朝梁代僧佑的《弘明集》:“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相传,战国时代有一个名为公明仪的音乐家。他痴迷音乐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为了提高他的音乐技能,公明仪经常外出练琴。在高山流水间,在乡间草场上都曾留下过公明仪练琴的足迹。
有一天,微风习习,艳阳高照。公明仪便带着他的琴来到一处旷野,准备一展琴技。摆好琴后,公明仪刚好看到不远处一头老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公明仪心想:大家都说我琴技高超,不如我弹首曲子给这头老黄牛听,看它是否能听懂我的琴。
于是,公明仪挑了自己最得意的一首曲子《清角之操》弹了起来。但是他弹了很久,老黄牛依然盯眼前的青草,对公明仪所弹之曲没有任何反映。公明仪感到很不解,自己琴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老黄牛怎能不为所动呢?有些固执的公明仪,又弹奏了很多首曲子,黄牛依然我行我素。公明仪懊恼不已。经牧人指点,公明仪终于明白,他所弹奏的曲子是人们所能理解的节奏,而非黄牛能够听懂的韵律。若想让黄牛也对他的琴艺感兴趣,要以黄牛的兴趣为出发点。
听罢,公明仪调了下琴,以简单明快的音符,试着模仿出蚊子、牛犊的声音,很快,黄牛开始摇晃尾巴,四处张望。后来,黄牛竟然来到公明仪的琴前,侧耳倾听起来。公明仪领悟到:琴虽可以弹奏出各种曲调,但是要想让人听得懂,必须因人而异。
根据这一典故,后人便得出和糊涂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说话不看对象,也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