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才健康
世界万物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黄帝内经》中说:世界万物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之道,乃天地之常理,知道术数的人才能做到养生长寿,那么阴阳之间的术数是怎样的呢?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阴阳是对立制约的
对立,就是说两家性质相反,是死对头,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等。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制约,就是说由于两方对立,就可以牵制、约束对方。就像草原上的兔子,如果没有狼来制约,那么兔子无限繁殖下去,迟早要把草原给吃光的,没有兔子,狼也就不能活下来。
2 阴阳存在消长和平衡
阴阳双方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可能是双方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完全对等,会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
平衡,是说以上的这种你消我长,在全过程来看,总体上是力量平衡的。比如白天,是光明(阳)的成分多而黑暗(阴)的成分少的时候,到晚上,则是黑暗的成分多而光明的成分的时候,光明和黑暗就是在这样一种你消我长的过程中,但总体来看,二者的力量是基本相当的,也就是说是平衡的。
3 阴阳是“互根”和可以转化的
中医认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这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再黑的夜也有星光,太阳当空也会有阴影一样,阴阳是互根的,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由于阴阳互根,在条件转变时,事物总体的阴阳属性就可以互相转化。《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正如夏天炎热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凉爽,向秋天过渡;冬天三九严寒之后,春天就将来到。可见,阴阳互根与转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阴阳的消长平衡。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阴阳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正是由于阴阳的的这种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才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并维持着事物发展的动态平衡。只有如此,生物才有生长化收藏和生长壮老已的发展过程。
神秘的阴阳
1 阴阳是对立制约的
阴阳的对立制约,又称“阴阳相反”,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一切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属性相反的阴阳两个方面,且阴阳之间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2 阴阳相互转化性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是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3 阴阳存在消长和平衡
中医认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事物总体的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阳中复有阴阳。例:白昼光明为阳,夜晚黑暗为阴。而白天的上午,阳的特征不断增加,为阳中之阳;下午太阳西斜,阳的特征渐减,为阳中之阴;晚上的前半夜,阴的特征渐增,为阴中之阴,后半夜阴的特征渐减,为阴中之阳。
疾病分阴阳,防治各有方
天地有阴阳之分,人体有阴阳之分,疾病同样有阴阳之分,阴性疾病和阳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防治也应该有所不同。
1 阴性疾病的预防
阴性疾病一般发病慢,治疗也比较慢,需要经过长期的调理才能痊愈。这种病主要由寒气引起,而寒气主要是从腰腿以下侵入人体,人在受到寒气侵袭时,就会肢体蜷缩、手脚僵硬、伸屈不畅。
根据阴性疾病的起因,其预防应着眼于保暖人体的下半部,尤其是脚部做起,所以说“人老从脚而始”。从现在医学来看,天冷时,人的胃肠消化功能就会比较脆弱,同样食物在低温环境下也会比较容易变凉,因此一些原来就患有肠胃疾病的人,症状会变得多发而更加严重。即使是以前没有肠胃疾病的人,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免疫力低下,胃痛发作,或者腰部受凉,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所以,预防阴性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然后用手指搓揉脚跟、脚掌、脚趾和脚背,非常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或者关节炎患者,还可以在睡觉时将脚垫高,以改善血液循环。
2 阳性疾病的预防
阳性疾病与阴性疾病恰恰相反,阳性疾病往往属于急性病,发病快,治愈也比较快。这种病主要由热气引起,而热气多是通过人体上半部侵入人体的,表现为肢体肿胀、活动迟缓、筋骨不适等症状。所以,夏天的时候,应该注意给头部降温,保持头部的清醒。特别是高温天气运动劳作后,头部血管扩张,一定不要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会引发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颅内大出血。所以,应该“以热治热”,及时用热毛巾擦汗促进皮肤透气。
中医认为,人体就像自然界,无论体内阴气过盛还是阳气过盛,都会导致疾病,所以要想健康,阴阳调和就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把人体的阴阳调和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百病。
◎如果我们的身体内部阴阳调和,各个部位正常运转,我们就是健康的、美丽的;而如果阴阳失调,任何一个方面缺乏或者太过,我们就会出现亚健康、疾病、早衰等各种症状。所以,要想身体健康,保持阴阳平衡是最基础的条件。
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
“亚健康”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那么,什么样的身体状态是亚健康呢?按照医学界的说法,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其表现复杂多样,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
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亚健康状态下,人体虽然没有发病,但身体或器官中已经有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的存在,这些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就像是埋伏在人体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或是潜伏在身体中的毒瘤,缓慢地侵害着肌体,如不及时清除,就可导致发病。
其实,亚健康和疾病都属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态,只不过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而疾病是重度的阴阳失衡。但是,如果身体内的“阴阳”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也就是说身体就会从亚健康状态转化成生病状态,这时候再加以调治,就有一定难度了。
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如果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也不会得病。但如果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人体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这些伺机而动的致病因子就可能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能侵害人体健康了,而此时人体正处于亚健康状况,防御水平很低没办法抵抗,自然就生病了。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亚健康了,就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阴阳平衡,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
◎如果身体常处于失眠、乏力、易疲劳等状态,应及时调整远离亚健康。
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动养生和静养生是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各有利弊。按照《周易》的阴阳原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比较而言,练动功的,动则生阳,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练静功的,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的消耗,人的寿命也相对较长。只静不动是错误的,只运动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对。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
这是因为,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于动而耗散,难于清静内守,务须养之以静;形属阴,易静而难动,故养形以运动为贵。所以,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兼修,形神共养,才能使体内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动养,就是现代人普遍意义上的运动。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骑车等。这些运动的特点是以锻炼肌肉和体力为主,在锻炼肌肉和体力的同时,人体内环境也得到了适当的锻炼。动养相对提升精力的效果比较大,经常做这些运动的人能让人感觉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感觉。
静养,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打太极拳等。静养的目的在于通过精神、身体的休息,达到调节情绪、减低消耗、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排除有害因子、增强自我控制的目的。
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总的来说,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反之,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
对老年人而言,静比动更重要,让自己真正安静下来,比让自己真正动起来要难。很多老年人晨练时以为只要拼命跑跳,运动剧烈就是最好的锻炼。这样显然错了。老年人运动,不可骤起,不可骤停。以浑身微汗为锻炼适度的标准,过汗易伤阳气。不过,静养并不意味着终日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更不是吃完饭就急着上床睡觉,或是窝在沙发里不动,而是要适当出去走走,多活动,以免器官组织都会衰退,抗病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要适当进行一些运动。比如在家弄弄花草、打扫打扫房间、搬花盆、换鱼缸水等活动,均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
◎对老年人而言静比动更重要,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以散步、太极拳等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