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准时机说话 恭维给人力量(1)
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
俗话说“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在与对方谈话的时候,一定要看准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跟他说什么样的话。该赞扬时就不要吝啬。此外还要考虑到你说话的时机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还是不说为好。说话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你是否看准了对象,是否找好了时机。
说恭维话,好处多多
在交际当中,说话的礼节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恭维的话会成为你办事的阶梯。但是,赞扬和奉承不能划等号,欣赏不同于谄媚。赞扬与欣赏别人的某个特点,意味着你肯定这个特点值得学习。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别人没有害处,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
人是感情动物,也是禁不住夸奖的感情动物。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面对别人的赞美会反唇相讥,他们有时候虽然不把高兴写在脸上,但是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那么,恭维的话语又该怎样去说,这就需要你把“学会说恭维话”这一课学好了。会说话同会办事是分不开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别人愿意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那么你就算是成功了,否则即使是芝麻粒般的小事也不会为你办得圆满。
爱慕虚荣是人的本性,爱慕虚荣的人往往是想在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上大显身手,以示自己非同寻常,从而能够获得别人的称赞。吉斯菲尔伯爵就曾经说过:“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当然喜爱得到颂扬。”是的,假如不对他们优越的地方加以颂扬的话,那么他们优越的地方也就显不出优势了。所以适当的恭维话会成为你办好事情的阶梯。
当然说恭维的话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恭维对方并不等于溜须拍马,恭维的话是你对领导由衷的佩服和称赞,是你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假如把恭维看成是阿谀奉承,那么最终不但领导不高兴,自己也落得个“马屁精”的称号。称赞一个人,当然是因为他有出色的表现,但每个人在哪一方面出色却是不相同的。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较高。因此,在称赞别人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称赞。
但在称赞别人时,如果抓不住技巧就会骑虎难下了,所以说恭维的话千万不要用错了地方。某公司总经理在抓好公司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撰写了一本名为《经商之道》的书稿,销售部经理这样称赞道:“你在企业工作确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你专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商务管理的专家,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果问世。”
总经理看了销售部经理的这段文字,脸色有点反常,不满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做公司的总经理,只能另谋他职了。”见总经理产生了误解,本来想恭维总经理的他却吓得六神无主,连忙为自己辩护,可是谁知他却越抹越黑,最后还是秘书过来替他打了个圆场,让他下了这个台阶。秘书说道:“销售部经理的意思是说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面也干得非常出色。”可见,同是称赞一个人,称赞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其效果也是相差悬殊的。
把话说到点子上
俗话说“花钱用在刀刃上”,就是说,把钱花在实际有用的地方,不要乱花,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钱的价值。其实,在为人处世中说话也是如此,不要什么话都说,要抓住关键的语句,针对对方的心理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你才能使你的表达更明确。
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他会以此来作为他为人处世的资本。对于自己比较得意的地方,人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假如你能够在跟对方谈话之前事先了解一下他比较得意的事情,那么当你面对他的时候,在有意无意间你就会很自然地谈到他的得意之处。这个时候,假如对方心情比较舒畅,那么他就会更乐于跟你交流;假如对方心情不愉快,那么他也会因为你的话使自己的心情豁然开朗。
抓住对方得意的事情是你能够把话说到点子上的前提,那么对方得意的事情又该怎样去探听呢?这就需要你开动脑筋,另辟蹊径了。探听对方得意的事情时,如果自己不方便,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此外,还要求你要做一个有心人,关于对方的兴趣爱好你要注意留心观察、积累,在平日里牢记一些对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在关键时刻你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在谈到他得意的事情的时候他会表现得极为开心,在对方听得眉飞色舞的时候你再趁机表明你的看法,这样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此外在你提出请求时,说话要不卑不亢,否则会让对方产生轻视的心理,你要表现的从容大方,就不会出现胡言乱语、东拉西扯的现象,往往可以达到目的。
看准对象和时机再说话
同样一句话,你对张三说,他可能会全神贯注地听,你对李四说,也许他会顾左右而言他。再换一种情况,这时候对张三说,张三很容易接受,那个时候对他说,也许就显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张三和李四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外,也表示张三前后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你说话的一个技巧问题,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在秦朝时代,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说秦二世的是非,劝告李斯向秦王进谏,并约定秦二世闲暇时间与李斯见面。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可是,机不逢时,碰巧看到二世正与姬妾取欢,秦二世看见李斯进来,心中极为反感,脸色煞是难看,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丝毫没有察觉出来,依旧毫无顾忌地直言进谏,二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秦二世便龙颜大怒,不断地发牢骚,怪罪李斯目中无人,瞧不起他,没有眼光,不会找进谏的时机……李斯虽然当时没有察觉出什么意外,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件不经意的事情会给他招来杀身之祸。
由此看来,说话应该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选择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焦急、气愤、放浪形骸、痛苦忧伤的时机去说话都是不可取的,这时你一定会碰到钉子上,不但自己的目的达不到,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这与人与己又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想要找一个心情比较愉快的人来谈话;痛苦心情烦闷时,想要找一个失意的人谈话,俗话说“同病相怜”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样你才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假如你跟失意的人谈得意的事情,那么只能说你是一个很不知趣的人,在对方看来这是你对对方的挖苦和讽刺;相反,跟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情,他也不会对你表示同情,只不过表面假装可怜你一下罢了,闹不好你还会把一个本来心情愉快的人带入悲伤的境地。
正所谓“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你要说话,先要看准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话该对他说,什么样的话不适合跟他说。你要想好对方是否乐意跟你讲话,是否乐意听你说话。说话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说话的技术是不是到家,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则与你说话的成败是分不开的。
逆鳞捋伤人又伤己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听说某个人是“顺毛驴”,意思是说,在和他说话时假如你顺着他的意思去说,他就会很顺从你,这样事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假如你逆着他的意思去干,那你最终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古籍《韩非子·说难》中说:“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就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撄人主之逆鳞则庶几矣。”意思是说君王一般都是十分厌恶大臣直言进谏的,假如要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恼怒,所以说在跟他们讲话时要顺着他们去说,如要违背他们的意愿,自己也就会因此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首先要向大家说明的是何谓“顺毛摸、逆鳞捋”。这个问题是从现实经验中得来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野兽身上都长有毛发,而其毛发又不是根根都直立着,它们永远都向一方倾倒,而且其毛孔都朝后边倒长着,它的毛片也都朝后边长着。所以“顺毛摸”就是顺着兽毛的长势,从前朝后地抚摸,这样的抚摸,不但自己摸起来感觉舒服,而且它们也会陶醉在你的爱抚之中。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家中养的猫狗,你在抚摸它们的时候是不是也要顺着它们毛发的长势去摸呢?假如你要胡乱在它们身上摸,那么,不但它们感觉不舒服,你也要受到它们的攻击。
家庭所养的宠物猫、狗尚且如此,其他大型动物马、牛、猪等就更是如此了。因此说喜欢“顺毛摸”是任何一种动物所共有的特性。那么,动物的这些特性跟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人身上虽然也有毛发,但是摸起来是无关痛痒的。但是,和动物身上的毛片相类似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顺毛摸”在下属对上级的谈话中应用得是最多的。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以千百计的大大小小的皇帝、主公、诸侯王爷,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听不进谏言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知道寻欢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对敢于直谏的大臣采取行刑的惩罚。然而,历史上开明的君主也不是不存在。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奇迹。而他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与他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位能听得进谏言的君主,是一位从谏如流的皇帝,尤其是能够采纳一些“逆耳”的建议,能够容忍对自己不利的叛臣。
可惜,真正能够从谏如流的君王实在是凤毛麟角,其他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只听好话不听谏言的人,即只能顺着他们去说,而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
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外,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也可算是功勋卓著的君王。但是跟李世民截然不同的是他是一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撰写《史记》的太史令司马迁是在接受了宫刑之后完成《史记》的,“宫刑”在当时是一种既残酷又屈辱的刑罚,它会使受刑之人从此再抬不起头来做人。然而司马迁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经受住了这个沉重的打击,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如此有作为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屈辱的刑罚呢?其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因他进谏时说了汉武帝不爱听的话而犯上。当时他对汉武帝谏言:“陛下不可视匈奴为外族,因为匈奴也是中国人,只不过他们是少数民族而已,并不是什么异族。还有就是您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假如你能够宽容匈奴和李陵投匈奴一事,那么您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虽然李陵将军不是司马迁的好朋友,但是他却为李陵向汉武帝求情,司马迁对朝廷的忠心可想而知。
司马迁说了一肚子的肺腑之言,然而汉武帝刘彻会是什么反应,也许司马迁根本就没有想过,甚至他因此而遭受宫刑更是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汉武帝听后大发雷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类似把匈奴也划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样的话,他的大汉族主义早已侵蚀了他浑身的每一个细胞,因此听司马迁如此一说他龙颜大怒,司马迁因此遭受到“宫刑”。
后来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提到《离骚》,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屈原。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权位至高无上,而其才学也是盖世超群的。但他所侍奉的楚怀王却是一个昏君,屈原为了拯救楚国,想尽办法开导他,经常忠谏上奏,但屈原的言词犀利,指斥楚怀王施政当中的许多不尽人意的行为。面对言辞犀利的屈原楚怀王开始是冷落他,最后忍无可忍流放了屈原。屈原满怀忧愤,撰写了《离骚》。他同司马迁可谓同病相怜,他在无奈之余投汨罗江身亡实际上也是因忠谏不成而招致死难的。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所处的现代生活,在为人处世方面,无论你是政坛中的人物还是精明的商人,抑或是平民老百姓,你永远都不要忘记,无论是对上司、对朋友、对商业伙伴,还是对偶然邂逅的陌生人,说话时,你都要拣好听的来说,事情拣顺耳的提,绝对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交中如鱼得水。
好言一句三冬暖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而且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更应该肯定及称赞别人的闪光之处。这样,不但自己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且对双方的成长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说,赞美的语言是我们人生成长中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