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你了解创意思考吗:了解创意的10个基本认知(1)

你真的了解创意思考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是个思维敏捷、创意层出不穷的创意达人。创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创意其实无处不在。那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例如,“世界发明大师”爱迪生的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印刷机等一千多项发明,每一项背后都有一个神奇的创意。

思考创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也绝非不可实现的难事。只要内心怀着一颗渴求创意的心,用心去想,创意早晚都会光顾你的大脑的。当然,要想获得创意,除了用心,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创意常识,比如创意和模仿的关系、专业创意和业余创意的概念、创意的价值、创意的选择性……

现在你还认为自己真的了解创意吗?如果你犹豫了,没关系,本章将会为你揭开创意的真相。

你真的了解创意吗

21世纪不是技术革命的时代,也不是产品革命的时代,而是一个思维革命的时代,是一个创意的时代。谁先改变思维方式,谁就站在了时代的最前端;谁先思考创意,谁就把握了时代的先机。你想成为别人羡慕的焦点吗?你想赢得这个时代的掌声吗?你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胜利者吗?如果你想,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创意。

创意,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想法或观念。创意是一种“离经叛道”、打破常规的生活哲学;创意是一种跳出固有思维定式、突破自我的思维方式;创意是一种抛弃一切旧事物、旧思想,进行全新创造的动态过程;创意是一种将情感和理性完美融合的智慧对接。

创意必须是新鲜的、奇特的、令人震惊的、大多数人想不到的。面对皇帝战车上的死结,绝大多数人思考的都是如何用手来解开这个结,而亚历山大想到的却是劈开“高尔丁死结”,这就是创意。

先有创意,后有发明和发现

提到创意,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发明和发现。然而正如发明和发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一样,它们和创意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理解发明、发现与创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而获得理想的创意。

发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内容,主要包含人类对自身内在世界和大自然规律的整体认知以及再创造。发现是人类所有自我能力的中心部分,是人性摆脱束缚、自我解放的最主要的核心之一。发现是人类的自觉行为状态,是制造创意的基本前提。没有发现,就不会有创意;没有发现,就不会有创新行为。

发现主要是寻找并揭开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发现的对象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存在的事物。比如,2009年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教授们在火星上发现了闪电,之所以说发现是因为在人们发现之前火星上就存在着闪电。

与发现不同,发明主要是创造过去不存在的事物。发明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已经存在的事物或理论,如果一项技术成果能够在现有的技术领域中找到与之相同的东西,这项技术成果就不能称之为发明。

一项技术成果要想成为发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个事物过去从来没有过;二是这个事物的原理、结构,尤其是功能要比现有的技术水平高。通常情况下,发明是继承和创造的结合。一个好的发明需要一个优秀的创意,从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展现自身的创新特征。因此,如何寻找和制造创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很多时候,发现和发明都会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而促使发明和发现产生的创意完全依靠人的思维转动。可以这样讲,创意经常会变成一种投入与产生收益性价比最优的商业行为。比如,英国著名作家J.K.罗琳仅凭借自己个人的无限想象力,就写出了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成为英国数一数二的亿万富翁。再看那些传统制造业,它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获利却远远比不上J.K.罗琳转动一下思维、动一下笔头。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首富有很多原因,重视创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年,比尔·盖茨都会到华盛顿的Hood Canal住上一阵,考虑微软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这个时期,所有的微软员工都有资格向盖茨提交一份有关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创意项目书,盖茨会在Hood Canal认真看完所有的报告。倘若他看中了某个创意,他会立刻飞回位于雷德曼的微软总部,然后和同事们一起执行这个创意。正是这个重视创意的习惯,使得微软公司总是能跑在全球软件行业的创新最前沿。

盖茨花在寻找创意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许多大公司的总裁都要多,因为他知道只有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只有不断地制造创意、挖掘创意,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出新的产品。

由此可见,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走创意发展之路要比追随前人脚步的成功率高得多。实际上,很多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是创意天才,因为一个畅销品的产生需要多个创意的紧密结合,比如研发创意、销售创意、推广创意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

当然,创意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舞台。比如,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创意集市,许多普通市民都去这个集市上展示、出售自己的创意产品,诸如原创手工作品等。许多创意天才都是从这个集市中被发掘出来的,他们创建属于自己的创意品牌,成为知名的设计师、艺术家。

创意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创意,人们才会发现那些一直被忽视的事物,发明那些让生活更加舒适、快乐的新产品。

总体来说,创意是发明和发现的原动力,先有创意,后有发明和发现。

实现你的创意

为什么你的好创意会被上司拒之门外?为什么身边的人会认为你的想法很荒谬?为什么你要墨守成规地做那些无限重复的机械工作?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没有实现自己的创意。当想法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时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却没有付诸行动,没过多久你发现别人正在做这件事,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你一定非常后悔吧?为什么付诸行动的那个人不是你自己呢?我们总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创意想法上,而不是执行创意的行动上。不断地思考、研究确实能够让你的创意更完善,但是你必须要去实践,这样一切才有意义。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一个没有创意的人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成为天才,同样,一个只有创意却不努力实践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试想一下,如果扎克伯格没有将自己的创意付诸行动,他现在不可能拥有世界知名的Facebook网站,也不可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亿万富翁。

其实,我们的思维每时每刻都在运转,不管创意出现的频率是高是低,但它总是会出现的。一旦创意降临,你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它,想方设法地实现这个创意。新想法、新学说以及艺术突破等思维创意十分常见,而真正被执行的创意却非常罕见。看起来人们对执行创意并不那么热衷。尽管那些执著于发现新创意的人们是可敬的,但是发现新创意的目的是什么呢?与其不断去寻找新的创意,不如将当下的创意认真地执行下去。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意。美国知名创意门户网站Behance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Behance公司为无数有创意的人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并促使他们将自己的创意真正执行下去,数以万计的创意达人成功了。这些创意达人将创意这个行业真正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他们发现实现自己的创意要比空想主义有意义得多,而且还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楚天是一家IT公司的JAVA工程师,他热爱编程这份工作,一想到很多人会从使用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中获得乐趣,他就觉得非常自豪。

他一直想开发一个像“连连看”一样火爆的手机游戏,只要有时间他就绞尽脑汁地想这件事。一个周末,公司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在河边喂鱼的时候他突然有了灵感,他心想,“或许可以搞一个跟钓鱼有关的应用程序”。周一上班后,他跟自己的主管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希望得到公司的协助;很快,主管派了两个同事协助他开发这个游戏,在他的率领下,仅用了10天将这个游戏制作完成了。这个游戏上线后非常受欢迎,公司大赚了一笔,楚天也获得了丰厚的资金,并升职做了JAVA业务部的主管。

楚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确实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除了有执行的想法之外,他还具有实现创意的能力。通常来说,要想实现自己的创意需要三个要素,即组织力、领导力、他人的协助。

首先,大多数具有创意思维的人都拥有很强的组织力,他们做事很有条理,且能够总揽全局。其次,在实现创意的时候,身边人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没有旁人的协助,再好的创意也很难实现。最后,要想实现自己的创意还必须拥有领导力,能够肩负起创新的责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够负责到底。

哈佛大学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苏顿曾经说过:“事实上,创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要大于创意和天赋之间的关系。经历绝境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才能找到好的出路。”换言之,执行创意的次数越多,你对实现创意这件事就会越熟悉。实际上,让你的思维更富有创意的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那些实际行动。

倘若你现在正为你的创意一筹莫展,你一定不是因为没有想法,而是因为惧怕失败。创意有时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也确实让人害怕,但与此同时,创意又是一件最刺激、最具挑战性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的背后往往是更大的成功;不要害怕改变,因为你很可能会为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惊喜。

如果你想写一本小说,并且脑袋里有了很好的创意,那么赶紧去写吧!如果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件独一无二的裙子,那么赶紧动手去做吧!你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即使你的创意非常好,如果不去实现也只是空谈。此时不动更待何时呢?当你开始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之后,你就会感受到执行力的美妙。

我们的创意为什么不见了

小时候,我们没有电脑、没有iPhone、没有PSP、没有MP4、没有变形金刚,几个小伙伴猜拳、捉迷藏、扮家家酒、拿根竹竿当马骑,也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可是创意却无限丰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甚至没有网络就无法工作,不管做什么都想找个标准答案做参照,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创意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了,但是创意却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创意到哪里去了?它们为什么不见了?

1.不重视创意

我们一直标榜重视创意,但是事实上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如,很多家长从孩子一两岁起就开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进行投资了:购买各种益智玩具,上各种智力开发培训班等。而且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目的不是激发他们的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是应付当前的应试教育,得高分、考大学,这种对智力开发的热情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大多就戛然而止了。

上了大学之后,很少有人持续之前对智力开发的热情,也很少有人思考有关创意的问题,高考成了人们创意活动的终结点。上了大学之后我们的创意开始慢慢被丢弃,等到工作的时候创意几乎都丢得一点不剩了。

事实上,即使在上大学之前,多数人重视的也不是创意本身,许多学生要的不过是通过开发创意思维,来为自己和家长的面子工程创造业绩。他们没有创意,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制造创意,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重视过创意。

2.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

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中庸文化使人们对“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等充满个性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人们害怕被别人称为“异类”,害怕不能融入群体,害怕被社会主流边缘化,因此,人们绞尽脑汁地让自己过的和别人一样、想的和别人一样,即使产生一些闪光的想法,也会因为害怕被关注和排斥而将这些想法压制下去。

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整个社会大环境需要的不是以创意为主的人。为了生存,人们必须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人们又不得不适应这个社会。适应,也就意味着要融入群体,要和别人一样,要随大流,以至过于个性的人往往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不断妥协,不断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不断压制自己的创意想法,最后变成毫无个性的“社会人”。单一的中庸文化或许是导致人们缺少创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生活,人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压制个性。

相比较而言,那些艺术工作者的创意思维保留和发展得都较好。因为艺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突破自我、推陈出新的行业,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是评价他们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准。对于明星来说,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外表打扮、行为方式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创意。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想在社会上混得好,并不需要太多创意。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庸思想的话,你也只能尽量贴近这种中庸状态,否则就会被大众排斥。即使人们的脑袋里有奇怪的念头,也只能将这股创意的小火苗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