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的舞者
要想在众多艺伎中脱颖而出,艺伎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除了要苦练多种技能之外,还要有过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谈吐不俗是艺伎吸引和留住客人的一种手段。有思想、有见识的艺伎通常会受到客人的欢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艺伎们恨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还要对国际新闻、花边消息了如指掌,以便随时变换话题,维持聚会的热烈氛围。她们擅于察言观色、随 机 应 变,对男人们应付自如。在经受了种种磨难和艰辛的付出后,她们成了日本男人心中的模范女性,日本男人对她们十分迷恋。
为客人服务的艺伎
从成为学徒到进入茶屋,艺伎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些,虽然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级,只能作为年轻艺伎的陪衬。艺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的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也有一些艺伎利用一技之长,办艺校或艺术培训班,也还不错。如果有机会进入公司做个礼仪小姐,虽只是个“花瓶”,但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成为女佣,甚至沦落风尘,那就很不幸了。
在过去,日本的家庭主妇一般都不准在公共场合露面。因此,艺伎就扮演着商务聚会上的女性角色。在每一次的宴席上,艺伎并不轻松,这种场合对客人来说是放松和休闲的场合,对艺伎来说则是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艺伎不能与客人同桌进餐,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确保每位宾客尽兴愉悦。在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整晚的宴会中,难免出现冷场,此时,艺伎就要快速找出合适的话题使场面重新活跃起来,还要随时留意每位客人的酒杯,不能让某位客人出现空杯的情况。
在待客过程中,艺伎可能会应邀表演歌舞,或是为其他艺伎伴奏。酒酣耳热之际,如果客人之间起了争执,艺伎要懂得化解,且不能做得太过明显,否则会伤了男人的尊严。一场宴会下来,对于艺伎来说是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了自己的前途。
宴会上,艺伎需要时刻注意客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客人的需求。客人刚刚拿起烟,艺伎就要适时递上火柴;客人的酒杯稍有点空,艺伎就要马上斟满;客人因为闷热稍有出汗,艺伎就要立刻送上毛巾。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其作品《伊豆的舞女》中的一段描写,或许可以让你对艺伎察言观色的本领了解得更为清楚:
爬到山巅,舞女把鼓放到枯草丛中的凳子上,用毛巾擦了一把汗。她似乎要掸掸自己脚上的灰尘,却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裙裤下摆。我连忙后退。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索性弯着身子给我掸去身上的尘土,然后将撩起的衣服下摆放下,对站着直喘粗气的我说:“请坐!”
小说中的舞女跪在地上给男主人公掸尘,这其实是艺伎的基本职业要求,她们从小就被训练要随时关注客人的一举一动,发现客人有什么需求,就要提前做到,以求得客人的关注和怜爱。
这些经过长期刻苦训练而达成的服务标准,将日本的服务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并渗透到了日本文化的每个角落。
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艺伎将日本人崇尚的“瞬间美”表现得极其到位。自平安时代起,日本文化界就十分推崇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川端康成曾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演讲,谈及日本文学的魅力时,他用了“雪月花”三个字来概括,这不仅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也是艺伎艺术亦喜亦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