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 肆
采访时间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一日
口述者 刘传武
照相馆
工农兵照相馆(旧)
人民照相馆(新)
那反正我们这个行业比起一般的服务行业略显高雅一些,比起理发的或者旅馆那是不一样的,它毕竟不是服务行业。
我只是觉得有事干,有个精神寄托,只要不闲着,每天挣多少钱没有指标,过得踏实、充实就可以!但是有的客户来了呢,交给我什么活,我就认真地处理,干好干不好就看我的水平问题了。
王勇(以下省略):孙师傅,听说您以前在大理石厂做雕刻,怎么又从事照相工作的呢?
刘传武(以下省略):我以前在灵璧县艺术学校上学,学的是美工,为剧团储备人才。灵璧县成立了大理石厂,调用所有单位的能工巧匠,当时我和我师傅被调到这个厂来了,这个厂原来就叫工艺美术大理石厂。
那现在还有这个大理石厂吗?
有有!
现在还有石料资源吗?
有!二魔山,还有。
您当时在里面做什么工?
雕刻!后来这个单位又成立了照相馆。
当时咱灵璧县可有照相馆呢?
有,有个照相馆,但是规模比较小,我们成立了以后呢,就作为国营单位了,私人那时没有呢!
您说的这是六几年的呢?
我说的是六〇年的时候。六三年的时候商业照相馆就并给我们国营照相馆了。
就是合并一家了,公私合营了?
对对对。
那再往以前呢,是哪个照相馆?
在没有工艺美术大理石厂之前呢,就有一个商业照相馆,他也就是公私合营的,最早的那个师傅呢他是徐州的,叫盛大才,来灵璧做生意的,后来就由他儿子来经营。他儿子叫盛挺,在商业照相馆,后来又来了柴原亮,是江苏睢宁县大王集人,他原来是在农村流动照相的,后来带着老婆来到我们灵璧,开了一家照相馆,那时他就给这个商业照相馆并一块了。
灵璧县人民照相馆搬迁前通向照相馆的台阶。
最早的是盛大才,然后就是大王集这个柴原亮。那是五几年的事吧?
是五三年五四年的时候吧,刚刚解放没几年!
咱的照相馆应该说是解放以后才有的?
解放前有,最早的叫吴俊奎,他呢,解放前就干了,后来也并到我这商业照相馆来了。
他是最早的吗?照相馆叫什么名字?他是搁哪学的呢?
他是本地人,在哪儿学的不太清楚,开的时间也不长。
就是说解放前他是第一个干的,时间不长?
对!后来并到商业了。
他是跟人学的吧?
是的,搁(搁:在)外地跟人学的!他也会银匠,做银器!
哦!也做银器也照相。
后来并到商业后,和盛大才、柴原亮一起在商业照相馆干的。
刘师傅,您小的时候,咱县里有个照相馆,您当时对照相馆是怎么认识的?是不是感觉是个很神秘的地方?
哎呀!很神奇!当时日本人还没有来,老百姓收入有限,照相的很少,对这个也不太了解,所以就感觉很神奇。你看,人往那儿一站就能出来和自己一样的模样,那不很神奇吗?很神奇!后来,照相馆慢慢地也普及了,我们县照相业的发展还是从商业照相馆开始的。
那时候老百姓照相的少吧?
老百姓照得少,除了需要照证件哪有照相的?有的人要出示证件,或者是学校的学生毕业照,毕业生合影照,平时机关里照相的也很少。
家庭照的也少?
家庭照得更少。
那农村的呢?
农村几乎没有!像机关,还有各个学校照毕业相时,都是请我们到下面去,提前说好时间,安排好哪天去,就行了!
哦!是这样!那您三家合并了以后,就是各有分工了?
对对!并到商业照相馆以后呢,就十多个人了,各有分工。
就等于是咱灵璧县城唯一一家照相馆了,那是几几年并的?
灵璧县人民照相馆橱窗里的样片照。
那是六三年!后来又分开了!
应该是随着改革慢慢地也改制了!
对对对!
分工就是各有各的活!那为啥又分开呢?
在一块儿时间长了,也有很多问题,国家政策在变,内部也有变化。再一个呢,人事上也有些矛盾,所以原来有些人呢就回到商业那块儿去了,我们还是留在工艺照相馆。
灵璧县人民照相馆使用过的照片袋。
哦!又分两照相馆了,商业和工艺两个照相馆?
后来分三个!原来商业的还是回商业了。
商业照相馆分后名字叫啥?
叫什么名字没大注意。我们的叫人民照相馆,后来盛大才呢,年龄大了,去世后由他儿子干的,干的时间也不长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儿子也得病去世了!这个柴原亮呢,七五年以后从我们商业照相馆出来以后,就领着他的小儿子还有商业上几个人组织一个照相馆,叫工农兵照相馆。
哦!名字都很有时代感。
对!我们的叫人民照相馆,他们的叫工农兵照相馆。
工农兵照相馆就是私营的了?那是几几年分开的?
一九七五年。
哦!那时候“四人帮”还没有被打倒!
哎!那时候不准私人干。他虽然不叫商业了,但是呢还是由商业管着他,他不算私人企业,就是说他是在商业局管理下的经营。
那您现在应该拿着退休金嘞吧?
我退了休了!
那您是属于哪个单位退下来的?
我们属于二轻局。
那二轻局应该属于商业局管。
按说这个行业应该属于商业局的服务公司管。
哦!
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归口,就是在二轻局下面的工艺行业。我们这个行业工种可多了,有修表的,刻章的,搞大理厂的,也有照相的,修理车的,修理锁的,多种行业,属于二轻局!
商业就是包括食品了、卖布了、理发了是吗?呵呵!
哎!对对对!
那您是啥时候自己单干的呢?
嗯,我是二〇〇六年退休的。
那您〇六年以前呢?
还是在单位!还是在二轻局下面,还是叫人民照相馆。分开后我就带着小孩子开始干自己的门市部了,他们其他人相继也就单干了。
分开后就是自己干自己的了?
嗯!谁干谁就干了。
当时咱灵璧县有多少人口?
当时有三十多万人吧!
三十多万人,那完全能满足这个业务的需求吧?
不管!当时由于下面没有个体经营,在八〇年以后还是得下乡在下面的各个中小学校去照毕业相呢。改革开放以后呢,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下面农村集镇开始成立照相馆了!原来没有,现在基本上各个乡镇一般都有三到五个照相馆,基本上我们就不下去了。
那您说咱的照相馆在城里还算是不错的嘞?
那反正我们这个行业比起一般的服务行业略显高雅一些,比起理发的或者旅馆那是不一样的,它毕竟不是服务行业。
哦!是搞艺术的?呵呵!
哎!对对对!呵呵呵,给文化宣传方面打交道都比较早。在八〇前后我们就负责第一代身份证照相,其他的重要会议都是我们负责去照,因为我们这个馆还是基础比较好的,技术比较权威。你像工农兵照相馆就承担不了这些业务。他们都是代理一般的业务,我们还是主流。
刘师傅,您在照相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了,对这个行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灵璧县人民照相馆刘传武工作时的场景。
思想有个过程。我在学校的条件比较好,对美术比较偏爱,考进中学以后呢,家庭经济比较紧张,学费、书费也不少,后来我母亲说你看怎么办,艺校是管吃管穿。那去吧,所以才报考的艺校。
当时您的家庭条件具体怎样?
不好!我父亲是一家洗染店的店员,就是染布的,一个月的工资才二十四块钱,很紧张,养活五六口人,当时也是负担不起,这么多的开支,你看我父亲一月才二十四块钱,我的学费得要十二块钱,所以家庭比较困难。后来干脆考艺校,当时就感觉反正他们管吃管住管穿,上吧。实际上之前对这个行业没有接触过,艺校毕业以后,到了单位,跟我师傅学雕刻、彩匾,又协助照相。再后来就专业照相了。
哦!呵呵!您干的这些您都喜欢吗?
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了,由慢慢熟悉到掌握了技术,就喜欢了。后来怎么样呢,上海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这边来,那是六九年七〇年把他们招进厂里。这样呢就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通过他们可以到上海的照相馆去,让他们联系好,我们派人去学习,这样一来慢慢地对这个行业就欣赏了。
以前做的都是比较传统的东西。
都是黑白的多些,着色等,样式也比较单一,通过上海的朋友给我们联系的二级、三级照相馆,我们派人到上海去学习。
到地方都学的啥?
学的摄影技巧、布光、着色、油彩等方面的技术。
有彩色?
有!都是水彩,手工着色!原来我们也会,只是想通过学习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技术,学习人家的操作工艺。
就是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哎!对对对!呵呵!也就是从他们上海知青下放以后,为我们增加了新鲜血液,通过他们我们去了上海的二级、三级照相馆,学会后,回来再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个行业分好几阶段发展,你像景相合成、色彩合成,后来改革开放了,这个彩照就引入了我们照相业。这样也就丰富了我们的业务内容,提高了质量。
后来您离开照相馆了?
是这样的,我退休了,但是心没有退,我领导着他们创业,看到他们取得成绩感觉比我天天来麻将要高兴得多!心里要畅快。我想让他们到杭州去学两个月,不过我也在跟他们年轻人学,为了不忘,我就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有时我用PS软件处理一些过去的老照片,因为我过去是搞美术的,也搞过画像,所以我们照相馆的业务要比他们各个照相馆的功底扎实。PS这个软件里的修理手段和各个工具我都会用,处理照片非常方便。
人们对过去都有一种怀旧情绪,很想把过去照片拿出来扫描处理一下,能更好地保存起来。
哎!是的是的!呵呵!我过去是学美术和画像的,所以我们的业务比他们这些搞时尚的婚纱什么的业务要全面!
您的客户群体和他们的群体不一样!您的服务对象就是四十岁以上的在我们这个城市生活久的人群。他们了解您。然后这些年轻时尚的人群呢可能会去那时尚的婚纱影楼去。
对对对!呵呵!应该说我们是利用了原有的传统技艺结合新的技术,就是现在用的电脑技术,做旧照片,包括团体照、全家福,这些业务要比他们的多!时尚的照相,我照的少,我就是做到扬长避短。
那您想过要做婚纱影楼吗?
哎!原来想培养年轻人,一个是他们没有基本功,有的对这个行业不太欣赏。培养了几个女孩子,素质不太好,我就放弃了!所以我们主要还是修相,拍全家福、纪念照、团体照、肖像,包括单位的会议照等业务。
您主要做老照翻新,那现在县城有的会议拍照您不还参与吗?
那大型会议请我去,我还是要去的。但是各个单位都培养起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了,也就是搞宣传的。有很多也是他们拍好的,拿我这来彩扩的,我承担的比较多。像检察院,有大的会议,叫我去我也去,随行采访,资料录拍后,有的作为新闻片保存起来。
现在照相的太多了!您就是扬长避短,发挥您以前的美术功底,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业务,而且做得更好!
哎!对对对!现在我退休了,挣钱没有指标,带着小孩创业,用我的精神来鼓励他们,使他们在继承我的技艺的前提下,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也就是传统的和先进的东西相结合,更好地开展自己的业务。
现在这个跟您干的是谁?
现在干的是我的侄子,原来他的老板也退休了,他是教师。
那您的小孩呢?
原来是我的二儿子和儿媳妇跟着干的,干一段时间他们嫌太寂寞了,到外地开出租车去了。
您几个孩子?
我两个儿子。
老大呢?
大儿子在石油公司。
哦!那您也不在乎挣钱多少,就是找点事做!
是是是,我只是觉得有事干,有个精神寄托,只要不闲着,每天挣多少钱没有指标,过得踏实、充实就可以!但是有的客户来了呢,交给我什么活,我就认真地处理,干好干不好就看我的水平问题了。这做生意就和做人一样,过去是认真学,刻苦学,做人呢,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做人,从来不会有欺骗客户之说,所以说提起人民照相馆大家都知道的。呵呵!
灵璧县人民照相馆刘传武拍过的照片。
客户都认可了!那刘师傅您感觉现在的数码软件和新东西普及,是不是和原来的那一套有所冲突?
哎!应该这么说,现在加工手段先进了,你比如说数码相机,它拍过后可以及时回放,检查是否合适;过去的相机拍好就得马上冲洗胶卷,有的错误没法避免。现在PS这个先进的软件,可以修补很多的不足,比如移图呀、修色呀等等,这也跟操作水平有关系。再一个拍前要给客户一个放松的过程,这叫形神兼备,形就是你的身体,神是不是留在脸面和眼睛上,你得抓住最佳时机。拍前要与对方交流,你的语言是要有对象的,你农村来的如果没有文化,你给他之乎者也他听不懂。如果是有文化修养的来到,你说得太俗了,他也不欣赏。所以说对客户接待方式、语言设计、工艺流程以及业务等方面的基本功,这些都跟你的业务经营有关系。那你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构图、摄影、彩色比配、采光等,这都是基本功。
但是现在有些摄影爱好者都有些浮飘了,拿着个一两万的相机就成摄影家了!
呵呵呵!所以说时代不一样了!有些年轻人来我这儿加工,有的呢很浮浅,有的对这些知识只是懂得一些皮毛就夸夸其谈了,我听后只是笑笑!呵呵呵!你看他说的好像自己知道很多,你只能以微笑面对他!呵呵呵!过去我们那个时候工作学习方面要求得非常严格。有错了,我师傅那是批评得很!
那是五几年吗?
我是五九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老师要求比较严。老师就是老师,学徒就是学徒!现在不了,学员恨不能刚学会一点,那他就是你的老师,他们就不知道师徒之间的轻重了!嗯!呵呵!
嗯!那么您一辈子都做这个行业,您看到很多摄影作品,是个什么想法?包括现在的摄影家,这方面您是怎么看的?
嗯!现在我们灵璧县成立一个摄影协会,聘请我做技术顾问。
哦!呵呵!
嗯!有时需要我去看看,有时宿州摄影协会的几个朋友过来,有些作品大家一起做评论,这些我都会参加!但是我现在年龄大了,有时业务也忙,有时他们年轻人参加我就不去了。
您对这些年轻人拍的作品,是否认可?
是这样的,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拍的内容反映的题材也不一样,意义更不一样,不能用我们过去的传统的观点去看他们的作品,去评价他们的作品。同样一幅作品,由于他们的经历、文化修养不一样,对他们的评价也不一样,所以很难统一!
是的是的!刘师傅您在灵璧县工作这么多年,是不是拍过反映农村生活变化的一些照片?
新闻题材拍得很少,因为我们都是营业性质的,是商业经营。顾客来了,属于被动服务,平时有点时间呢,就是宣传我们的业务。拍新闻采访片子,是由我们县的宣传部门来负责了。
那都摆拍的。
当时他们需要政治挂帅。
哦!政治挂帅!
“文化大革命”时,专门抽我搞大批判专栏!我是搞美术的,有绘画功底,专门把我抽出来负责宣传,把所有资料整理后,反映在批判专栏上。时代不一样,倾向不一样。历史评价是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的评价,所以你用现在的观点去评价过去我们那个时代的作品,那你没法谈!
刘老师,随着时代变迁,影像储存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您看现在都硬盘储存,以前呢我必须洗出来,或者做个相册,或者做个相匾搁家里堂屋当门挂起来。您看现在家里面中堂上很少有挂照片的了,大部分都是单元式的房子了,也不弄照片了,要弄的话呢就弄一张大的婚纱照摆放着。但是现在农村家里面还有好多保留着这种习惯,比如说过寿照了,小孩生日照了,全家福了等等,还是全放在一个相框里挂起来。现在这个摆放慢慢地就没有了。
这个一定要分清他这个消费群,年龄大的不一样。根据我们接触的对象,年轻人可能会把照相存放在电脑里,但是年纪稍大的他又不懂电脑,又想把照片反映出来,我总能拿出来看看,亲朋好友来了我可以直接拿出来让你们看看,我总不能再打开电脑,再说了我也不懂,也不会操作。所以说年龄段不一样,他们要求的保存方式也不一样。
上年纪的还是想把照片洗出来。
对对对!你刚才说有的把全家的照片都摆放起来挂起来,到家一看,一目了然,也有,现在也有提这个要求的,但是毕竟少了!
现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还是坚持把照片冲洗出来,年轻人很少很少了!
我也给他们提示过,虽然数码是很先进,但是,我有个经验教训,那是〇七年的时候,乐凯公司在保定有个生产厂,我们在合肥买了他们货以后呢,他们有个承诺,说:你们买我们多少多少钱的货以后,我们可以包你们去北京旅游多长时间,我就给他们一块去了,当时我拍了故宫是想回来配图为顾客用的,长城、故宫拍了好多,回来就存到电脑里面,后来天下大雨,是雷雨,一个雷电把我那个硬盘击坏了!这下可坏了,没法恢复了,我很遗憾啊!费这么大劲拍这么多的好的图片没法找到了!所以怎么说呢,你光单纯的一个方法保存是不够的,应该是刻上光盘,或者是冲洗出来,或者怎么着,多种方法保存吧!以免丢失!因为你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洗照片、刻盘,或者是复制起来都可以。
灵璧县摄影业
民国21年,武俊魁在县城开设占元照相馆,有房屋3间,德国产蔡斯座式照相机1架。民国35年,徐州籍摄影师盛大财在县城北关开设1家照相馆,有房屋3间,照相机1架。
1951年,赵学书在县城西关(现人民医院门诊处)开设1家照相馆。1953年,苏北籍摄影师柴元亮携带照相机来县城流动经营照相业务。1955年,灵城镇照相、刻字、钟表、修笔合作商店成立,经营照相业务。1956年,占元照相馆与盛大财开设的照相馆一起并入灵城商业合作商店,设立云光照相馆,有职工4人,房屋6间,照相机2架。1963年下半年,县综合工艺美术生产社成立,下设人民照相馆,开办照相业务。1967年扩建街道,云光照相馆因房屋被拆除而停止营业。1975年,灵城商业利用云光照相馆的摄影器材开设工农兵照相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出现30个摄影个体户。1985年,县城人民照相馆、工农兵照相馆先后增办彩色相片摄影业务。年底,全县摄影业有14家,从业人员有44人。
《灵璧县志》540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