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数码摄影简史

一、数码摄影的诞生

如前所述,摄影史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应需要而诞生的。数码摄影的出现当然也是科技力量和客观需要的共同结果。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电子成像和视频磁记录方法。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同时,如何把卫星拍摄的影像发送回地球便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早期的人造卫星是将其拍摄的影像转换成电子编码后,由无线电的形式传送给地球上的接收装置,计算机对接收到的编码进行处理后重新还原为影像。这大概可以算作最早的数码摄影系统,这样的影像转换思路和程序无疑是现代数码摄影的先祖。事实上,数码摄影最初的发展也主要是由从事宇航研究的科技人员来推动的。20世纪60年代,在宇航员登陆月球前,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发射了一些探测器到月球上,以摸清月球表面的情况,这些探测器使用模拟信号将信息发送回地球。NASA的技术人员发现,模拟信号的传输强度非常弱,根本无法与自然信号源相比,而当时的电视接收器也无法对月球发回的信息进行解码,因而NASA技术人员只能寻求其他方法来增强信号,使影像清晰化。于是模拟信号由电脑处理后转变成数字信号,而信息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噪点也尽量被清除了。这就是最初数码影像的应用。紧接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进一步加速了数码成像技术的发展,其中,大部分都是使用在间谍卫星的影像拍摄系统。

很显然,数码摄影的思路来源于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太空的需要,而与现代数码摄影紧密相关的光电半导体元件,即影像传感器,则是由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做出了最初的卓越贡献。1969年10月17日,该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向世界公布了他们的新发明,一个可以把“光”信息转换成“电”信息的装置,这就是最初的CCD器件。为了抢占先机,那些富有远见的影像企业从此开始了对数字成像技术,尤其是感光元件CCD质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升级换代和开发研究。毕竟静止影像和动态影像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动态影像要求的像素相对较低,由于是在电视屏幕上连续播出,画质稍差一点也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对于静止影像,需要放大成照片,像素太低,质量稍差一点,都会立刻被发现。同时价格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实现更低成本,那根本就无法与传统的胶片摄影进行竞争。但勇于探索的人们是不会害怕困难的,在数码影像的研发道路上,他们努力地克服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如图1-2-1所示,这个粗糙的字母“S”就是索尼公司的一个研究人员在1972年用64像素的CCD生成出来的。

图1-2-11972年在64像素的CCD上显示出的“S”

很显然,在当时,CCD只能算是实验室里的东西。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要运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完美无缺地生产出一个集成块上具有10万元件以上的CCD,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经过艰苦的努力,索尼公司于1973年11月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不断的技术积累使得索尼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商品化的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VICA)”(图1-2-2和图1-2-3)。该相机使用了10毫米×12毫米的CCD薄片,仅为570×490(27.9万)像素,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进行传输,并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存储在磁盘上。一片磁盘可以存储约50幅影像,并且可以对磁盘上记录的影像进行删除和重拍,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直接在电视机上播放,或通过扩印机印放出照片。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便成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相机的竞争开始爆发。

在商品化数码相机诞生之前,必然还有更多的艰苦研究工作和精彩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早在索尼商品化的磁录摄影机MAVICA(Magnetic Video Camera)之前六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在美国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诞生了。图1-2-4中,数码相机之父赛尚(Steven J.Sasson)就正抱着他一生都可以引以为豪的1975年发明的名为“手持电子相机”的原型机欢笑呢。

图1-2-2 索尼马维卡数码相机(1981年)

图1-2-3 当年马维卡相机宣传画

图1-2-4

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该相机非常笨重。宽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厘米×15.2厘米×22.5厘米),重8.5l磅(3.9千克),拍摄的时候需要16节AA电池供应电力,而存储介质则采用了标准300英尺的飞利浦数码磁带。曝光时间为1/20秒,记录一张影像需要23秒,每盒磁带可存储30幅影像。相机通过拥有10000 像素(按100 × 100 的阵列排列)的CCD拍摄影像,每个像素占4 个位——由0 和1 组成的四位数组合,表示照片中的每一个点。一旦拍摄完毕,影像便会经过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到相机中的内存缓冲区。从这里,照片进一步被记录到更具永久性的存储器内,以便从相机上取下进行播放。尽管按赛尚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古怪”的同时也是伟大的发明是“只不过想做一个试验”的结果而已。但他们已经在官方的研究报告中对未来数码相机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大胆的预言:“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系统必将对未来的拍摄方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未来的相机可以想象成是一种能在光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拍摄出彩色影像的小型设备。那时的影像将存储在一种磁介质内,一种非易失性、稳定性极佳的存储器,可从相机内取下以进行播放。这种影像的分辨率将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10胶卷。声音也可同影像一并录下,以增加影像的诠释性。电子形式的影像经稍做修改或不做修改便可通过现有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影像将保存在胶卷、磁带或视频光盘上,并且相机存储介质将可重复使用。”

20世纪80年代,各厂家在索尼“MAVICA”静态视频相机的刺激下,纷纷开展了大量的与数码相机有关的技术研究,包括CCD像素和质量的提高、彩色成像传感器的发明、彩色滤镜阵列的研究、影像压缩技术的开发和改进等诸多决定数码相机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技术。据称,在这一阶段,仅美国柯达实验室就产生了1000多项与数码相机有关的专利,不少至今仍在广泛运用。很显然,这些研究奠定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数码相机的基本架构和发展基础,让数码相机一步步走向成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各厂家和研究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原型机,有的甚至还推出了一些商品化的机型。比如1988年,富士与东芝就在德国科隆Photokina展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Fujixs数码静态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码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图1-2-5)、富士DS-X(图1-2-6)、东芝MC2000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大众的好奇心,“不需要感光胶片,相机同样可以记录影像”成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过由于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不利于普及,大多数消费者当时还是把数码相机作为一项高科技新异产品来看待的。

图1-2-5 卡西欧VS-101

图1-2-6 富士DS-X数码相机

图1-2-7 柯达DC40数码相机

二、数码相机的发展

一直在数码领域比较领先的美国柯达早在1989年就推出了其第一台商品化的数码相机,并于1994年推出了著名的被柯达公司自己誉为“世界上第一款成熟的商用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图1-2-7)。尽管该机型采用了38万像素的CCD,756×504像素,可储存48幅影像,机身尺寸为155毫米×135毫米×55毫米,重量仅为0.5千克,在当年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没有显示屏和变焦功能,在设计方面跟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数码相机也相去甚远,其世界第一的身份至今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同。而一般大家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是卡西欧于1995年3月10日推出的QV-10。

图1-2-8 索尼MVC-FD7数码相机

图1-2-9 奥林巴斯C-2500L

图1-2-10 海鸥DSC-1100

图1-2-11 佳能EOS D30数码单反相机

卡西欧QV-10是世界上第一台搭载彩色液晶屏的数码相机。拥有1/5英寸的25万像素CCD,镜头可以旋转270°,机身背后配置着1.8英寸的TFT液晶屏,储存卡大小为2M,可以储存96幅影像,可将拍摄好的影像传送到个人计算机或电视中。很显然,这款数码相机包含了现今消费型数码相机的各种基本概念,很多理念在今天新开发的数码相机上依然有所保留。它在推出之后马上引起了巨大的市场轰动,当年销量就达到了20万台的水平。卡西欧QV-10的问世,正式宣告了数码相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前有柯达DC40,后有卡西欧QV-10,1995年民用数码相机开始正式进入普通大众的眼帘。尽管如此,在这一年里,数码相机整体上的发展依然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甚至可以说依然处在传统相机的阴影下。虽然当年所推出的数码相机款型也非常有限,但数码相机从此开始走向了推广和普及,这改变了人们长达100年来使用胶卷的摄影习惯,更是让人类的影像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以至于后来有人把1995年视作数码相机的发展元年,虽不够准确,但也的确表明这一年在数码相机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996年,数码相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开始逐渐了解数码相机。只不过由于价格原因,当时国内使用数码相机的用户主要是在新闻、广告和科技军事摄影等领域。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单位就是利用数码相机向国内传输图片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数码相机市场不断迅速发展,一直保持连年翻番的增长态势。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相机销售市场。在此后的10多年里,尝到甜头的各大厂家,更是铆足了劲,竞相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升级换代新产品,以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FD7数码相机(图1-2-8),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

1999年3月,奥林巴斯发布了C-2500L数码相机(图1-2-9),这是第一款配备了250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同年7月,柯达DCS330成为首先推出300万像素的相机机种。10月,卡西欧(Casio)发售综合了GPS和数码相机功能的腕表型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往多样化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2000年1月,尼康CoolPix 990和奥林巴斯CAMEMIA C-3030Z几乎同时推出,使300万像素CCD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月,135传统相机鼻祖徕卡(Leica)进军非专业型数码相机市场,推出130万像素的徕卡Digilux Zoom数码相机。就在这个月,海鸥发布了中国第一代国产数码相机DSC-1100(图1-2-10)。5月,佳能公司推出高档数码单反相机EOS D30(图1-2-11),它使用CMOS代替了CCD。6月,索尼公司发布第一款使用CD-R光盘作为存储设备的数码相机Mavica MVC-CD1000(图1-2-12)。7月,奥林巴斯发布内置打印机的数码相机C-211。8月,奥林巴斯发布第一款有效像素400万的数码相机CAMDEIA E-10(图1-2-13)。9月,徕卡推出4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Digilux 4.3,而柯达公司则在德国科隆Photokina展览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高达1600万有效像素的CCD,这被称为是CCD制造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很显然,数码相机开始以强劲的势头进入寻常百姓家,各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影像质量的不断提高。

图1-2-12 索尼MVC-CD1000数码相机

图1-2-13 奥林巴斯CAMEDIA E-10

图1-2-14 佳能EOS-1D

2001年3月,奥林巴斯美国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 Zoom数码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长焦数码相机的关注。从此,扩大相机光学变焦倍数和进一步缩小数码相机体积成为各大相机厂商相互竞争的两个关键点。同年9月,佳能还推出了具有快速拍摄优势的专业单反相机EOS 1D(图1-2-14)。该款相机使用400万像素的CMOS,感光度为ISO100~1600,采用CFI/II型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同时支持微硬盘。

图1-2-15 索尼DSC-F717数码相机

2002年,以奥林巴斯推出的号称“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C-40 Zoom为代表,数码相机的时尚化、小型化进一步发展。从200万像素到400万像素丰富的产品以及不同价位的选择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了数码摄影的实践者。

2002年,索尼推出著名的DSC-F717(图1-2-15),像素高达524万,拥有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总变焦倍数达到10倍,尤其是其出色的夜视红外功能,使之至今也常被列为数码相机发展史上的经典机型。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数码相机发展史上的另一款经典机型EOS 300D(图1-2-16),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轰动了整个数码相机领域,并成功推动了数码单反相机平民化进程。这一年,另一个不得不说的事情就是奥林巴斯联合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推出了全新概念的“4/3系统”数码单反相机E-(1图1-2-17)。什么是“4/3系统”呢?原来,在传统的数码单反相机领域,镜头互不兼容是长期的“规律”。比如,佳能的光学系统就不可能被尼康相机兼容——除非通过转接环等辅助设备,但这样做往往导致相机的部分功能无法实现,比如不能实现自动对焦等。宾得、美能达等品牌也都有自己的镜头卡口。以奥林巴斯为首倡导的“4/3系统”则规定了CCD影像传感器的面积、大小尺寸、CCD与镜头卡口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卡口的直径等技术指标。因此,只要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相机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相互兼容。很显然,这又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图1-2-16 佳能EOS 300D数码单反相机

2004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全面进入800万像素年代,这一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纷纷推出了800万像素的高端旗舰产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奥林巴斯C-8080、美能达A1、索尼F828(图1-2-18)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当时数码单反相机已经进入平民化年代,但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高端消费机,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端消费机鼎盛时期。这些机型都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手动功能,类似单反的操作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摄影发烧友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数码单反相机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数码单反相机D70(图1-2-19),成为佳能EOS300D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款产品从2004年3月D70上市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这一年,柯尼卡与美能达完成合并,并推出了深深影响了数码相机市场的产品——柯尼卡美能达X1(图1-2-20),这款相机是第一款采用CCD防抖技术的数码相机,采用800万像素CCD,具有3倍光学变焦,机身背面配备2.5英寸LCD显示屏,成为当时时尚数码相机的标杆。

图1-2-17 奥林巴斯E-1数码单反相机

图1-2-18 索尼F828数码相机

图1-2-19 尼康D70数码单反

到了2005年,由于数码单反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格不断下降,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风光不再。这一年,仅6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佳能EOS300D数码单反相机,这样的售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尼康的D70s售价也只有8000元左右,同样非常诱人。以至于美能达、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万像素后续高端消费级机型都不如前一年的第一代机型那么受人关注。甚至索尼在这一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采用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的非数码单反相机DSC-R1(图1-2-21)虽然完成了不少摄影发烧友多年来的夙愿,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售价甚至超过一款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因此也难逃业绩平平的命运。但这一年,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必须记录的进步还是非常多的。一是索尼推出的全新T系列卡片机T7,其最薄处仅为9.8毫米,被称为“全球第一超薄的数码相机”,机身几乎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可以随意放入口袋。虽然该款相机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但它见证了数码相机在小巧化方面的技术进步。二是柯达在这一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双镜头双CCD数码相机V570(图1-2-22),给数码相机带来了全新的定义。这款相机采用了两块500万像素CCD,两枚镜头一枚为23毫米定焦镜头,一枚为39~117毫米的3倍光学变焦镜头,两枚镜头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5倍光学变焦,堪称数码相机史上一大奇迹。由于V570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长焦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的趋势。接着,松下TZ1、理光R3/R4、柯达V610等纷纷出现,一步步刷新长焦数码相机小型化的历史纪录,成为一大看点。单反方面,在2005年一片低价单反的呼声中,佳能推出了全球首款价格低于30000元人民币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EOS 5D(图1-2-23)。这款机型采用了1280万像素CMOS,功能全面,再一次挑战了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底线。一时间关于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讨论此起彼伏。佳能的老对手尼康更是几次声称同样会致力于全幅单反的研发。佳能5D的出现还把数码单反相机竞争的焦点直接引向了千万像素级。同年11月,尼康终于成功推出了千万像素级单反相机D200,这款相机采用了1040万像素CCD,感光度为ISO100~3200。

图1-2-20 柯尼卡美能达X1

图1-2-21 索尼R1

图1-2-22 柯达V570

图1-2-23 佳能EOS5D

图1-2-24 索尼α100

图1-2-25 松下DMC-L1

图1-2-26 松下FZ18

图1-2-27 佳能EOS-1Ds Mark III

三、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新发展

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继续着群雄混战的竞争。一方面,有不少厂商都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退出了数码相机的历史舞台。首先,京瓷舍弃了久攻也未能有大发展的数码相机市场,而后惠普也放弃了亚洲的数码相机市场。就连柯达这个开创了数码相机历史的先驱,也退出了数码相机的生产领域,虽然柯达品牌依旧保留,但总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最让人感慨的是美能达,先是与柯尼卡合并成为“柯尼卡美能达”,但最终无法摆脱严重亏损的命运,数码相机业务最终于2006年由索尼来接管。另一方面,由于到了2006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了千万像素级阶段,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智,知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像素的数码相机,而不再是盲目追求高像素。于是,从600万~1000万像素各个价位的消费级数码相机相对稳定下来,成为目前的主流产品。所以,这一年数码相机的发展变化相对来说主要集中在单反领域。主要的变化是索尼、三星和松下这三大电子厂商在2006年全面进入了数码单反相机市场。这给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数码单反相机再添了一把火。索尼由于接管了柯尼卡美能达的单反部门,推出了以其为商标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索尼α100(图1-2-24)。松下推出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是DMC-L1(图1-2-25),采用了4/3系统,加上徕卡的镜头支持,给4/3系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得4/3系统一时间名声大噪。再加上后来奥林巴斯和适马推出了多款4/3系统镜头,让人不得不对4/3系统进一步重视起来。而三星的单反则模仿了宾得*ist D系列的机身设计,虽然施耐德镜头给三星不少援手,但市场反应并不是很热烈。总的来看,从2006年数码相机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就不难看到数码单反相机即将普及的前兆。

进入2007年,尽管个别数码相机仍然把突破千万像素作为卖点,但如前文所说,当影像质量达到普通消费者的基本要求后,像素就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一年消费级数码相机纷纷在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质量上下功夫,比如提升镜头、屏幕的规格,加入防抖、手动、长焦、触摸屏等卖点,从而努力把单反相机的一些专业功能运用到消费级数码相机身上,努力改变自身给人“消费品”的印象。顺应这一要求,长焦相机发展迅猛是这一年最大的特点之一,出现了多款达到18倍光学变焦的产品,如奥林巴斯的SP550UZ,甚至一些卡片机也玩起了长焦的概念,数码相机的广角性能也越来越被重视,“一镜走天下”成为重要的宣传口号。理光28~200毫米焦距的R7,松下28~504毫米焦距的FZ18(图1-2-26)都是这个趋势的代表产品。此外,面部识别技术的成熟应该说是数码相机领域在2007年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何轻松迅速简便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像素大战和速度拼争后,以佳能为代表的业界知名影像厂商都采用了该项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在单反相机反面,这一年另一个非常突出的关键词便是“全画幅”。所谓全画幅数码单反,就是指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大小是和传统135胶片相机的感光面积相同,都是24mm×36mm,感光元件比我们平时用的APS-C画幅单反要大许多,同样条件下的控噪能力更强,画质也更好。这方面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配备了21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影像感应器和双DIGIC III数码影像处理器的佳能数码单反相机EOS 1Ds Mark III(图1-2-27)以及尼康推出的D3(图1-2-28)。

图1-2-28 尼康D3

图1-2-29 尼康D700

图1-2-30 索尼α900

图1-2-31 佳能EOS 5D Mark II

2008年,在数码相机市场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三四千就可以买一款单反套机了”。一句话暗含了三层意思:数码单反相机越来越火爆了;数码单反相机降价很厉害;数码单反相机对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打击巨大。的确,索尼在这一年先后推出α200、α300与α350,成为入门级单反的重要产品,迫使尼康、佳能、奥林巴斯、宾得等也不得不降价竞争。同时,还直接对便携式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者只花1000多元甚至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像素不低、功能也较强、足够普通家庭使用的数码相机了。同时,多款入门级单反相机的上市还带动了中高端单反相机的价格大战,不少品牌的中端单反相机不得不调价,比如尼康D80、佳能EOS40D等数码单反相机几千块钱就可以轻松买到。而高端产品则节节进步,代表产品是三大厂家推出的三款全幅单反相机,即尼康数码单反D700(图1-2-29)、索尼的α900(图1-2-30)和佳能EOS 5D Mark II(图1-2-31)。尽管我们一直都知道,数码相机因为画质问题,要取代传统胶片相机还需不少时日,但这些高端数码相机的出现及其在市场上的拓展,让我们又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念:也许,在135便携式相机领域,数码相机真的就会取代传统胶片相机了,至少经过这几年的加速发展,在技术上已经为这种取代提供了可能——全画幅感光元件、2000多万的像素、专业的各项技术指标,这样的设备拍摄出的画面足以与任何胶片135单反相机的作品媲美。

图1-2-32 尼康D90

关于2008年的数码相机发展,不得不说的另一个发展变化就是数码相机摄像功能的强化。用数码相机“兼职”摄像本来并不稀奇,很早以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就具备了“短片”录制功能,不过在2008年之前,大多数产品一般只能拍摄640×480像素的标准视频。而到了2008年,数码相机高清视频在格式和清晰度上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做到了与高清时代同步。多数主流高清视频数码相机普遍能够以30fps的速率拍摄1280×720像素的视频短片,符合720P的高清视频格式标准,获得的画面清晰、流畅,而一些最新的相机甚至支持到更高的1920×1080像素规格。代表作是尼康D90(图1-2-32)和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被不少发烧友爱称为“无敌兔”的佳能EOS 5D Mark II。前者是世界首台带视频功能的数码单反,可以拍摄720P高清视频格式的数码短片。而后者,则是第一款在高端全画幅产品中实现了全高清视频影像摄录功能的机型,达到了1920×1080/30fps的全高清数字视频水平,对我们平时习惯于普通电视画面效果的观众来说,的确非常震撼。并且,在视频摄录过程中依然可以手动选择AF对焦点,还能实现相差检测式自动对焦,被称为“无敌兔”还真是名不虚传。

进入2009年,数码相机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改变呢?一方面,现有产品系列已经基本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一般要求,且前几年的销量已经非常巨大,市场有所饱和;另一方面,人们对数码相机的理性认识也加强了;同时,不少现有产品,甚至是一些高端产品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佳能EOS 5D MarkⅡ的“拍摄黑点”和三星“横纹”风波等等;以及被不少消费者投诉的维修网点不健全、售后服务差等问题都阻碍着数码相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强化内功是数码相机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当然,对我们学习和讨论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来说,新技术新进步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大变焦和广角的结合、防水防震、上网、新的影像传感器、轻薄、大变焦、3D影像、3G技术等等都是数码相机发展新的关键词。其中,富士推出的全新3D影像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数码影像系统,颇值得我们关注,它包括了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以及3D数码冲印等部分。3D系统的核心在于相机采用双镜头的全新概念。其中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拍摄静态的照片和动态的视频,而拍摄的位置有些差别,从而使用户在回放、显示或冲印后,用裸眼就可以感受到3D影像的乐趣。尽管这一整套的新技术推广还需要一定时日,但影楼、广告等领域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优先抢占市场,而消费者也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数码相机上网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随着3G技术的全面推向市场,将自己拍摄的数码影像即时传上网络必然会成为越来越现实的一种需求。针对这一变化,索尼推出了可上网数码相机Cyber-shot G3(图1-2-33),应该也是今后数码相机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全新概念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大约也可以算做2009年数码相机发展的一种新路子。“既要有单反相机般出众的画质,又有卡片机般的便携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奥林巴斯、松下在公布了全新概念的产品,该新概念数码相机取消了普通单反相机的反光镜和五棱镜,却保持了4/3单反的感光元件,并且将原来的4/3系统的卡口从本来的50毫米直径减小为44毫米直径。于是,最后一枚镜片到焦平面的法兰焦距长度缩短了50%,使得机身和镜头可以更加小型化,从而实现了“既要有单反相机般出众的画质,又有卡片机般的便携性”这样的目标。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松下推出的第一款概念产品DMC-G1(图1-2-34),其配备了1210万像素4/3规格的Live MOS感光元件,采用最新Venus HD影像处理引擎,连拍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张,最高感光度为ISO3200,具备先进的除尘技术,保证了感光元件的洁净。由于取消了原先在4/3单反相机身上的反光镜以及光学五棱镜,外形尺寸控制到了124毫米×45.2毫米×83.6毫米的小码尺寸,重量约为385克,便携性有所增强。最后,数码相机在这一年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也值得我们注意。比如奥林巴斯推出的26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SP-590UZ,尼康配置智能触摸操控的S230,富士采用了全新终极数码影像传感器Super CCD EX的F200EXR(图1-2-35),以及松下号称防水防压功能强劲的数码相机FT系列产品,还有国产品牌爱国者在相机功能多元化发展上的突破等等,都值得关注。

图1-2-33 索尼G3

图1-2-34 松下DMC-G1

图1-2-35 富士F200EXR数码相机

2010年,更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了数码相机上,最突出的是上网功能。比如柯达相机配备一键上传功能,可以方便地向社交网站上传照片;三星的ST1000可以凭借蓝牙2.0技术,向其他兼容装置发送自己喜爱的影像;索尼的G3可以利用Wi-Fi无线网络技术上网,等等。与此同时,大量的无线技术也被植入数码相机。卡西欧的GPS版H10(图1-2-36),不仅将GPS集成在数码相机当中,还在相机中加入三轴感应器,即使没有GPS信号的支持,仍可以通过计算移动的距离与最后一次GPS定位的距离差实现定位。

图1-2-36 卡西欧GPS版H10

除了新技术的发展外,2010年数码相机还有一个趋势,即大量高端机的功能在低端机上出现,专业机的功能在家用卡片机上出现。最突出的是长焦的扩展和视频拍摄功能的强化。在专业机中,索尼、佳能等品牌已经由720P高清向全高清视频拍摄中过渡。同时,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的操作也会向DV看齐,就是配有专门的切换键,能在动态/静态拍摄之间一键切换功能等等。

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认为消费型数码相机被淘汰的时间将不远了。因为一方面人们对数码相机功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单反数码必然得到更广的普及。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拍摄普通的图片,那DV和手机附带的功能已经足够完成,何必还需要单独买一款数码相机呢?和数码相机相比,手机的通讯功能、及时传输功能还更强大。和家用DV相比,后者拍摄的图片足够一般用户使用,而数码相机拍摄的动态视频却不够清晰。所以,我们在看到2010年数码相机新功能强化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未来发展的趋势。

总的来看,尽管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数码相机的发展态势迅猛,技术变化革新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些发展变化概括起来还是主要集中在像素提高、画质改善、体积小型化、时尚消费、功能丰富、与其他数码产品进行组合优化等方面。顺着这样的轨迹,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创意和产品出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思考题:

1.数码摄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数码摄影的优缺点都有哪些?